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 2020/2021赛季DPC新规详解

经过了三个月的调整与协商,早在去年11月就浮出水面的DPC新赛制终于在今年的2月26日与观众们见面。鉴于“自我打脸”是V社的传统,所以这项新规在未来的几个月中还存在着修改的可能。而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依照2月26日发布的消息为准,详解新赛制产生的影响。

杯赛变联赛,是大势所趋也是迫于无奈

整个赛制改动中最大的动作,就是用区域性联赛取代了过去的预选赛和Minor——Major当然还有,形式上则回归了TI5后的“一年三个特锦赛”,奖杯也沿用了那个年代的“鹰歌弓,神秘法杖与掠夺者之斧”。至于新的联赛规则,尽管看上去比较复杂,但理解起来并不费劲。

全球六大赛区的安排保持不变,每个赛区共有16支队伍投身联赛。第一季度的联赛始于TI10结束后,届时,V社将根据过往成绩对每个区的队伍进行实力排名——排名靠前的八支队伍参加甲级联赛,排名靠后的八支队伍参加乙级联赛。每季度的联赛共持续六个星期,甲级联赛排名靠前者将获得晋级Major的资格:第一名晋级Major淘汰赛、第二名晋级Major小组赛、第三名晋级Major外卡赛、中国区和欧洲区的第四名也将晋级Major外卡赛。

决出晋级名额后,乙级联赛的前两名将参与“升降级赛”,与甲级联赛的“吊车尾”一教高下。最后,乙级联赛排名垫底的队伍会直接出局,海选赛晋级的队伍将取代他们的席位。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欧洲队伍跑到南美打比赛,每支队伍在赛季开始前都必须事先声明自己属于哪一个赛区——声明也不是随心所欲,需要三名或以上的队员居住在所参加的赛区。此外,如果有队伍想在下一个赛季更换赛区,那就必须从海选赛开打,一步一步向上晋级。

从15年到20年,V社搞杯赛制搞了整整五年,为什么会在当下这个时候转向联赛制呢?回顾历史,早期的特锦赛制度曾引发过重大争议——比赛组织方指责V社垄断承办权,职业队伍则认为每年的TI邀请是黑箱操作,玩家也被“一年三个本子”搞得不堪重负。来自三个方向的压力让V社不得不在17年做出改变。先是取消“特锦赛”,把Major下放给第三方组织者;接着取消“TI邀请制”,采用严格的DPC积分;最后是将“特锦赛令状”替换为订阅制的“DOTA PLUS”。

然而,上述三个“看上去很美”的操作在过去的两年中却引发了更大的问题——下放Major,一是让比赛数量暴增(下一赛年出现了一年9个Major的奇景),职业战队连轴转,选手苦不堪言;二来让GESC这种“骗子机构”有了可乘之机,赢了冠军的队伍分文未得。至于DPC积分制度,在初期还略有成效,但没过多久,曾经的Major之王就找到了DPC的漏洞,最终用以逸待劳的方法达成了双冠王的成就。最后,且不说DOTA PLUS的订阅量一路走低,就连我这样始终订阅的玩家也开始对DOTA PLUS的效果产生怀疑。总而言之,V社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综上所述,从杯赛制转向联赛制就成为了下一阶段的最优选择。一是因为联赛制在电竞领域有成功的先例可循,二是受V社直接控制的“特锦赛”肯定比Major更加靠谱。最后,因为联赛的持续时间极长,如果V社能与广告商通力合作,应该可以弥补过去两年因为玩家数量下降造成的损失。和标题说的一样,新赛年的改制既是大势所趋,也是迫于无奈。

“草台班子”或成历史,TI再无海选神话

新赛年,另一个引发了激烈讨论的规定,就是取消了每年的TI海选——选拔方式改为直邀12支DPC积分最高的队伍,再加上六支赛区预选队。这就意味着每支参与TI的队伍都必须按部就班地从联赛打起,意味着我们再也看不到“固体”的表演。尽管不排除某些队伍(OG)有实力在赛季末完成四连跳,但这个改动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作用。

十年前的TI1,等于是用一百万美元砸出了电竞的新篇章。对于当年的网吧少年而言,TI是一个足以改变命运的机会,而海选则是追梦的开始。如果你对过去几年的TI非常熟悉的话,应该会发现一个在其他电竞项目中非常罕见的现象——每年的TI淘汰赛都有黑马横空出世,而他们的人气甚至会高于传统强队。举例而言,就譬如TI6的MVP、TI7的帝国。这个现象说明,观众们其实是乐于看到“草台班子”暴打“正规俱乐部”。但随着资本的涌入,规范化和精细化是一股不可阻挡潮流。回顾TI9,除了汉堡猫之外的17支参赛队伍都与“草根”二字没有任何关系。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选手、俱乐部和赛制都有必须变得更加成熟。

欧美久旱逢甘霖,黑暗DOTA彻夜狂欢

因为中外DOTA在基层构建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新赛制产生的影响也不能混为一谈。就国内而言,尽管大部分文章都一直避而不谈,但不可否认的是,博彩是国内二三线选手的重要谋生手段。新赛制出炉后,许多玩家在第一时间直接指出,“如此密集的次级联赛就是黑暗DOTA的狂欢,说不定八支队伍里的五支都受Lin神的支配”。如果按照这个剧本发展下去,到时候观众讨论的重点就不是谁输谁赢,而是谁真谁假。考虑V社一向“放任自流”的态度,监管自然是不可能监管的,交给赛事组织方又不放心,只能“无为而治”。其实何止是中国区,东南亚和独联体也是博彩的重灾区。实话实说,我对这三个区的次级联赛持悲观的态度。

正如硬币都有两面一样,新赛制固然会成为博彩的温床,但对于欧洲区和美洲区的三线选手来说,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这三个区缺乏俱乐部的强力管制,选手们还处于自由组队的阶段——直到被OG相中前,Topson一度依靠芬兰的低保过活;加入Mski之前,Nikobaby一直没有收入来源。更加可惜的是,像Ace在15年组建的丹麦熊和Nisha效力过的那支Let's Do It,都是因为资金问题没有坚持到最后。此外还有美洲区的路人王,包括许多巴西人和中国留学生,他们的实力完全够打职业——一是缺钱,二是没有机会。新赛年的奖金分配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霖”,联赛制度也有助于他们正式开启自己的电竞生涯。

“小作坊”分身乏术,第三方生根发芽

文章的最后,我们还是要来开阔一下视野,看看V社在DOTA2之外的两个动作。首先,V社目前的重心自然是即将发售的《半条命:艾利克斯》。经历了A牌的惨痛教训后,这款VR独占大作的成败是V社能否重新树立信心的关键。其次,DOTA霸业也在最近结束了测试阶段,开启了全新的第一赛季。一向被称为“小作坊”的V社真的有能力同时驾驭三个项目吗?我深表怀疑。参考DOTA2“越改人越少”的近况,我认为V社的全线出击恐怕会收获一个尴尬的结局。

过,就像游廊里的自走棋让DOTA2回暖一样。就算官方赛事惨淡收场,可能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正所谓“否极泰来”,V社的一系列改制最终可能会反向促进第三方赛事的繁荣。以隔壁的CS:GO为例,ESL旗下的IEM、EPL和ESL One越办越火,“Intel大满贯”削弱了Major冠军的价值,BLAST也在今年突然发力。的确,新赛年紧密的赛程是对第三方的一次扼杀,但是在TI11到来前,奖金下跌的事实会让V社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因为TI,DOTA2成为了全球最知名的电竞项目,但也正是TI的高奖金阻碍了DOTA2的发展。真正的成熟,不是像控制狂一样抓住菠菜网站的机器人账号不放,而是去支持热爱这个游戏的社区和玩家。

首刊于VPGAME,谢绝转载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