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马丁的中篇小说将上小荧幕,就是太空恐怖剧《夜行者》

《夜行者》(Nightflyers)是乔治·马丁 1980 年的一篇 23000 字中篇小说,它同《光逝》、《沙王》、《莱安娜之歌》、《龙与十字架》等作同属于“一千个世界”系列,曾入选了 1981 年雨果奖最佳中篇。

原著剧情中,一组宇航员(包括一名心灵感应者)搭乘最先进的太空飞船“夜行者”号前往太阳系边缘,寻找一个名为 “volcryn” 的外星种族。地球已逐渐变得无法居住,这趟航程也许能帮人类解答如何幸存的问题。然而途中的危险出乎意料,首先是船长将自己和船员隔离,只通过声音和全息图像下达指令,比起领袖来更像一个鬼魂;然后是心灵感应者侦测到了船上的另一个存在,这股超自然力量开始屠杀船员……

Syfy 电视台在 2017 年开始开发它的改编电视剧,由《午夜食人列车》的编剧 Jeff Buhler 执笔剧本,马丁不参与改编,只担当执行制片一角。7 月 20 日的圣地亚哥漫展(SDCC),马丁也并未出席剧组活动,但送来了一个祝福视频,表示自己正在忙于写作——这个消息反倒让人安心。

剧组在 SDCC 上发布了一个暂时不对外公开的先行片段(据说画风血腥)和首部官方预告,虽然是以《星际穿越》式的父女情开场,情节和设定也有所改动,但走向还是经典的科幻恐怖——“这是一个警告,不要把夜行者带回地球。”

原作正是马丁为了证明“科幻”完全可以和“恐怖”兼容而创作的。马丁在自己的博客里解释道,“我曾经看到一个书评人的文章,说是科幻小说和恐怖小说产生的效果完全相反,从根本上来看是不兼容的。而长久以来作为两个类别的粉丝,这种论断在我看来是胡扯。所以我就想通过结合这两种类型写作来证明这个说法的错误。我觉得结果还是不错的。”

这一证明便诞生了本作和获得雨果奖、星云奖的另一篇中篇小说《沙王》。

初次发表在 Analog Science Fiction and Fact 上的《夜行者》,Art by Paul Lehr

实际上,《夜行者》早在 1987 年就被改编成过一部相当具备年代感的电影,它最终呈现的效果是很廉价的冒险恐怖类,《纽约时报》形容它为“话最多的科幻片”。虽说没有征服观众,但马丁一直对它抱有特殊的感情,“《夜行者》的电影……并不算成功,但它是一部让我心生温暖的电影。它也许没有拯救我的人生,但实际上拯救了我的职业生涯,我之后写的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它的存在。”

有《苍穹浩瀚》的好口碑在前,Syfy 此次推出的现代版剧集自然引人注目。和原作相比,电视剧简化了一些设定。编剧兼主制作人 Buhler 说,“我们没有沿用马丁的‘一千个世界’设定,稍微远离了一点那个世界观的复杂程度,我们把背景定在 75 年之后的近未来,因此一切都显得比较现实主义,也基于当代科技。”

他解释说,设定在近未来,也方便涉及到当下的社会和环境议题,“这不是后天启时代的地球,每个人都死了,但请你想象一下我们今天讨论的所有难题。本剧的概念是描摹出一副生活再也行不通的地球画卷……地球不再可持续,因而人类要推动地外殖民的探索。”

飞出地球后,另外两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就凸显了它们对剧情的影响力,一部是《2001:太空漫游》,一部是《异形》。毫不意外,剧集死亡率也颇高,“我们每周都在和人说拜拜”

值得一提的是,原作中的重要角色——一名被基因改造过的流放者船员 Melantha Jhirl,在小说封面和电影中都以白人女性形象呈现,但在马丁一直以来的设想中,这个角色是个黑人,她的名字直译过来就是“暗黑之花”。书影为了销量而选择更“保守”的形象,马丁虽然感到愧疚与不开心,但因为出于被前任出版商抛弃的状态,职业前景不明,所以在当时选择了沉默和接受。不过如今,权力地位扭转,他完全可以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

“我已经沉默了两次,第三次我决定打破沉默,所以我联系了 UCP(环球有线制片),通过他们转告编剧和制片我正在告诉你们的事,很高兴他们听进去了。”

和 HBO 的合约让马丁无法直接参与 Syfy 的电视剧制作,但是他找到机会阅读了剧本,表示是一次“不错的阅读经历”,而且他意识到了主创将如何把中篇小说延展成几季。

《夜行者》由 UCP 和 Netflix 联合出品,将在今年秋天开播。

题图来自《夜行者》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