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CCTV 发现之旅频道播出的《电子竞技在中国》系列纪录片?

谢邀

在标题出来时,我想了一下,电子竞技对我意味着什么,这也不是我第一次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和我理解的电竞一样,它给我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抱着这样的想法,看完了第一集。

其实之前也看过很多介绍电子竞技的片子,与之相比,《电子竞技在中国》第一集的前面还是比较宏观的叙述了电竞发展历程。只是一开始一直类似于用广角/中焦的视角叙事,到后面突然切换成了微距,个人觉得看完节奏还是有点奇怪。(本还以为会过渡到这俩年最火的职业联赛的模式,也可能被是安排到后面几集了

身为电竞前线的从业者,很难从制高点讲述电子竞技是什么。作为摄影师,我只是一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登山者。我所看到的,更接近于普通玩家、想从事电竞的爱好者、选手。对我来说,电子竞技就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这些故事的标签上写着:梦想、青春、用爱发电。

一开始我也没有喜欢拍照,和很多80后一样,喜欢打游戏,毁灭公爵、星际、半条命、CS、WAR3等PC端游戏,突然有一天它们中大部分发展成电竞项目。那阵子还挺狂热,在网吧组队打比赛,瑞典CS队伍SK访华的时候,我还守着报刊亭买SK攻防DUST2的攻略书。直到有一天我的电竞梦彻底被点燃:

WNV.GM在北京石景山击败韩国队,拿到WEG2005的冠军。这也是中国电竞史上第一个团队项目的世界冠军。

那时起我就一发不可收拾,当WEG2006年在杭州举办时,我请假去线下看比赛。其实挺能理解现在这些电竞追星的少男少女们,这样的冲动很多人当年都有过啊。后来优酷上有个视频《海阔天空-献给一直为CS奋斗的人们》,就是当年很多电竞追梦人的真实写照了。现在想起来很神奇,因为最开始电竞选手的收入都很低,能坚持下来的人真的是用爱发电。普通玩家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很单一,存上几场比赛的DEMO,几部小视频,就能当做很久的精神食粮。

夏尔基曾经跟我说过一个故事,WE有位WAR3人族选手叫Kenshin,09年之前,是WE预备队员。据夏尔基和infi回忆,肯哥当时去了上海基地,在那里呆了大概半年到1年,除了吃饭睡觉,一天有15个小时就是打WAR3,肯哥训练量惊人,大概每天30+多盘,1年里打了一个其他职业选手2-3年都打不到的数字。后来直到在2012年StarsWar7决赛,他击败了LYN,才拿到了职业生涯第一个世界冠军。客观上说,5年拿一个冠军,肯哥不是天赋最好的选手,但是他一直有那股气,靠着努力和勤奋,夜以继日,换成其他选手可能早就放弃了。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是,2007-2008年5月的武汉光谷。2008年武汉的报纸新闻标题:百万市民游光谷。WSVG对我来说就是,追星成功,我终于在现场亲眼见到了平时只有CS精彩视频、游戏DEMO里能才看到的FNATIC,当时有Forest/cArn/Dsn/ins/Archi。前来WSVG看比赛的玩家把光谷堵的水泄不通,和ChinaJoy比有过之而无不及。2018年,ROTK和CGS冠霸电玩挑战赛同期同场举办,也是人潮涌动。我不是WAR3核心玩家,只是爱好者,也喜欢看WAR3的比赛。李晓峰SKY的登场,即使在现在来看,他收到的追捧也绝不输当今的饭圈追星,还有TED AK TeamKorea,更是引爆全场。CGS冠霸电玩挑战赛在现在来看是一个概念超前的赛事,奖金在当时也是前所未有的高。它以电视转播输出游戏比赛内容,用锦标赛的模式,在全球巡回,有赛区的代表队,比赛是由FIFA/CSS/DOA4/PGR3四个项目组成。每支队伍它4个项目的得分总和,才能代表队伍(例如武汉龙队)成绩。很遗憾由于某些原因,这个赛事没有持续多久就消失了。(也可能是资金断了)

那些年身边很多朋友都听LinkinPark的歌,因为常出现在电竞集锦视频的BGM里。当然除了LinkinPark的歌给我们打鸡血以外,还有大家并不陌生的《Beyond the game》。WCG之出现,给电竞注入更多的有趣灵魂:赋予了电竞强烈的仪式感,还有体育感。在80、85后电竞玩家心中,这个赛事的分量很重的。2009年它的世界总决赛第一次来到中国,落户成都。我个人印象里,这是国内给予WCG关注度最高的一年,而且是整个行业的。也许可以类比2017年英雄联盟世界总决赛在中国。可惜诸神的黄昏,之后的WCG逐年就少了那个味儿了。2009年的WCG中国的队伍还是拿了不少好的成绩。现在回想起来,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前来看比赛玩家的热情吧,电子竞技始终是面向那些平凡的玩家的。这里还是用图片来回忆:

第四个深刻的场景就是Chinajoy了,因为2008CJ年的时候,我在浩方,帮黄瓜(如今腾竞体育的阮琛)拍照。我已经记不清是谁跟我说了:电竞只蜷缩在这个展会里的一个角落,对于游戏市场,电竞只是附属品。不过这几年我去Chinajoy,各个展商几乎把电竞选手捧做座上嘉宾。若是RNG/IG/出席在哪个展台,粉丝们都是提前早早就位。

从早期的少有人问津,到如今的水泄不通。

从大学毕业到找到全职工作之间,因为喜欢电竞,有几年是跟着球球(CNFRAG主编)东征西跑的。那些年几乎没有任何收入,也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多亏球球和月季收留我,我在他家们一住差不多就是一年多,后来去了骆飞(前FNATIC经理)家里也住了几个月,几乎靠朋友救济。

那段时光,去了很多比赛现场。有WCG,有KI,也有G联赛的,和之前去过的游戏现场不太一样,是SiTV游戏风云自己做赛事。因为后来我也玩MOBA类游戏。喜欢看DOTA的比赛,喜欢看BBC的主持和解说。

说起DOTA,我与它也有一段不解之缘,最初接触DOTA是,2006年WEG。我在CS选手的训练室里看到他们除了训练之外,还玩一款对战游戏,TEAMPOO? VS TEAMBLUE。后来,2014年西雅图,我在TI现场见证NEWBEE夺冠,这一下子把青春拉长了。

这里还有些不愉快的插曲,导致了后来我渐渐离开DOTA这个项目(当然2015年的亚洲邀请赛因为黄瓜的要求,我还是去拍了)原本拍摄Ti4是一次有偿拍摄,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完美某位工作人员并没有兑现。(临行之前问我是否可以免费拍摄,被我拒绝)还是非常感谢黄瓜,当年他自己掏腰包,坚持带我去西雅图学习,TI4的经验一直都很受用。

说起DOTA,就很难回避那个隐形的歧视链问题。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喜欢的选手、喜欢的项目(甚至是信仰),这就意味着,电竞在每个人心中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我们生在不同的年代,随着时代的浪潮,玩着不同的游戏。如果非要追求原罪的话,玩家无罪。

最近几年我也慢慢被大家熟悉。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固定的拍摄项目(英雄联盟),还收获了几十万粉丝,(我不太信微博的粉丝数量,大概除以一个美元的汇率会比较接近真实把)对我个人来说,这也算是电竞红利吧。即使如此,作为一个长期在电竞圈的从业来说,这个圈子并不能给每个人都带来安全感。我无时无刻不在保持着危机感。就像艾佛森说的:“I always tell folks I played every game like it’s my last. ”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一个混就注定梦想被湮没,而且努力也未必就一定有收获的圈子。

2013年Starswar8,王思聪在台下看着自己的队伍,IG决赛不敌黑暗势力OMG。5年后Worlds2018,他兴奋的拍手,收获胜利的果实。

怎么去定义电子竞技,其实挺难的,有人想要电竞和游戏区分开,有人想把电竞定义为体育。作为摄影师我也没法表达太权威的观点。作为一个一直玩游戏的85后,只是隐隐觉得,如今国内的游戏市场,其实不太像是玩家选择游戏,更像是资本引导玩家。

早期玩游戏更enjoy游戏本身,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联机,寻找快乐。当某些竞技性更强的游戏上升到电竞之后,目的性更强,如何规划职业,如何拿奖金,要考虑游戏以外的事情。随着时间,它会不停的进化的。电竞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既然参与其中,我不单单是想去纪录它,更想去表达一些正面的价值观,通过我的工作去传递这些故事里的正能量。例如Kenshin的勤奋,通过努力去赢冠军,例如如何把爱好变成工作,毕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会有更有动力。我不是很关心电竞将来如何被定义,随着时间的流逝,电子竞技的社会形象只会越来越好。

对我来说,电竞就是打开世界的一把钥匙。每当我拿起相机在舞台上拍照的时候,纪录那些一个个青春的故事的时候,会觉得很有动力。总有些采访问我,你在电竞行业呆了这些年最难忘的是什么?

答案有且只有一个:玩家们付出的真情实感。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一村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61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评价纪录片《电子竞技在中国》?

同学爸妈让他两耳不闻窗外事,我给他讲中国电竞wings上cctv他哭了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