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奥迪发布了旗下首款纯电 SUV —— 奥迪 e-tron,并同步推出三款车型,春节前购买的车主可享受补贴后售价区间为 65.88 – 76.68 万元。知乎创始人、CEO 周源也成为奥迪 e-tron 的首批车主。而我作为一名观望中的潜在车主,让我迟迟不能决定的可能不是价格不菲的售价,而是我有「里程焦虑」病,我不喜欢一出门就要担心我的车还有多少里程可以使用、我不喜欢夏天需要因为电池的问题只敢开窗吹风、我也不喜欢计划和朋友一起自驾游我却担心半路没有充电站,这一切都源于我的「病」。
我是一名电动车主
知友 @梁能 断断续续开了四个多月,对电动车大为改观
续航里程焦虑开始的时候我也挺严重。这车满电317或者318公里,基本准,开空调实测影响也没有很大,我百公里常年15度,6月空调就没关过,16度多一点。有一次大雨,我剩120公里,要从西五环这边到常营一个来回,一路上给我吓得,最终报着警出了五环出口(20公里报警不显示剩余里程),让我顺利挪到充电桩。这一次就治好了我的里程焦虑症。
知友 @嘉名 表示:未来的电动车将与传统车在市场上进行公平的,充分的厮杀之后,通过其经济性优势胜出。
特斯拉,蔚来们固然造出了很好的电动车,然而大范围普及的电动车几乎可以断定,必然不是处在这种高价位。未来,谁能造出来传统车价格段的实用的电动车,谁就将赢得这个市场。
当电动车的续航达到多少公里时,可以较彻底地解决人们的「里程焦虑」?
@汽车奇谈高小强 认为还是充电桩太少,充电速度太慢。
如果每个停车的地方都有充电桩,对于中小型的代步车,200km+的续航都够用了,充电速度也不需要十分快,毕竟这类型车你不会经常用来跑长途。
如果是较大的纯电车,能保证充电桩的话,在先阶段充电速度没有提升的前提下,大概600km+的续航会让人感到舒服,这个里程数大约是一般人一天自驾的路程量吧。
知友 @双持旋风AK 是一名纯电动车主,他认为纯电动车最大的痛点不止是续航里程,还有充电便利性。
当纯电动车所剩电量不多时,车主担心的不仅仅是“我在没电之前还能开多远”,更多的是“我要花多少时间、去哪个充电站充电”。所以,如果单单只是续航提升到500公里以上而没有充电体验的提升,是不足以完全扫除续航焦虑的。
这「该死的」电池
汽车工程师 @周文太 总结出了五点影响电动车续航的因素:
1.存在最省电时速:33km/h;2.开空调续航里程下降 21%;3.剧烈驾驶可导致续航里程下降5.5%;4.如果没有制动能量回收,续航里程下降 14%;5.电动汽车不保养可能导致续航里程衰减;
汽车工程师 @木村 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寿命是不可能延长的,理想的寿命就那么多,比如主机厂要求供应商的 5 年 15 万公里,或者 18 万公里之类的,能够将锂电池维护理想的寿命就已经挺困难了,延长就更不太可能了,那些主机厂说通过 xx 技术,将续航延长了 xx 公里就噱头,续航本来就该这么多,哪门子延长呢?
所以大家在选购电动车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厂家的宣传所迷惑。
「宿命」如此吗?
那么电动车的「宿命」是不是本应如此呢? @Mr.Zhang 认为是有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低温下续航的缩减百分比,但无法完全解决续航缩减的问题。
冬天影响电动车续航的最大的两个因素也正好就是外界气温和开不开热空调
那到底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电池低温导致的续航降低没法从根本上解决,因为这是由电池的理化特性决定的。但聪明的工程师们想出了一条曲线救国的方案,就是进行电池升温。
现在主流的电池升温有两大类种,一种是行驶中通过对电池进行强制充放电,利用电池的反应热进行自加热,优点是没有硬件成本,缺点是一方面要消耗电池电量,另一方面对于内阻较低的锂电池升温效果不是太好;还有一种是通过PTC加热电池冷却液对电池进行预热,好处是比自加热升温快,当然是需要消耗一部分电力,可在插枪时 利用充电桩的电力进行加热,而此类方法更适用于南方天气。
你知道为什么国家不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大量建设充电桩吗?
知友 @嘉名 表示,在燃油车还占主体的情况下,建设大量的充电桩却可能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利用率都不高,市场会考虑效益问题。这些充电桩普遍成本很高,除了充电桩和线路本身的材料成本,还涉及占地和后期持续的维护,从经济上来说目前是不划算的。
其次以目前的快充速度,并不能实现加油那样2-3分钟解决问题,这样为了不排队充电桩的数量必须达到非常高。而这么多的充电桩同时工作时,单个效率会被拉低,对整个电路的考验也很大。
所以到底怎样的方式才能解决电动车超长途驾驶的需要呢?
@一个kebab 认为
目前以及可见的未来解决电动汽车超长途驾驶的解决方案只有两个,也只有在中国目前才能见到这两个方案的大范围使用,一个是以Tesla为代表的超充,另外一个则是以蔚来为代表的换电。
换电站的劣势,大多是扔给车企的挑战。包括初期建设成本,后期新车型的电池包兼容性问题,以及换电+电池租赁+电池升级的最佳商业模式组合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换电成本不高甚至免费的场景下,加上电池租赁的助攻,我完全看不到超充的优势。
可以肯定的是,快充/超充桩,在充电功率大幅提升的背景下依旧是应急充电的主流模式之一,但是从长远规划来看因为换电将充电和用电环节独立,将更具有长远优势和拓展潜力。另外这种潜力的应用场景远远不止限于高速的应急补电,而是可以作为主流日常充电模式来使用。
「里程焦虑」仍然是阻碍我购买电动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对于购车需求无外乎三点,就像 @郑迅 说的那样:
使用体验好,购买成本低,使用成本低
电动车确实能帮我剩下一大笔油费,但是相应的,我的「心理使用成本」提高了,最后抛出这样一道问题,供各位知友一起探讨~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汽车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