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5年之前综合续航里程150公里电动汽车大行其道。2016年主流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250公里,2017年是300公里,2018年是400公里,2019年已经达到500公里了,而即将上市的新车综合续航里程可以达到650公里了。
但是,够用吗?
依然还是有很多人觉得不够。
在续航150公里时,很多人只把电动汽车当成一台买菜、代步工具,上下班用用,偶尔在市区转转。
但是当电动汽车动力越来越好,舒适性越来越高,让很多人体验之后欲罢不能,再也回不去燃油车了。此时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电动汽车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用途,比如跨市出行、省内通行等。
当满足了跨市出行、省内通行时,又有很多人把目光瞄上了超长途驾驶——因为只有做到这点,电动汽车才能真正取代燃油车。
此时,即便高达650公里续航,依然是不够的,更何况高速工况还跑不到650公里。
与此同时,各家车企也围绕着续航里程的问题,一直在寻求一种最佳解决方案。从当前来看,主要有换电方式、快充方式、增程方式以及长续航方式。
其中,增程方式主要是通过发动机发电来增加续航里程。这种方式技术复杂,成本过高,用汽油发电的效率过低,少有车企深究。
长续航方式主要通过加大电池包容量来增加续航里程。但随着锂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接近瓶颈,短时间内很难再有大的增长,除非是新技术的突破,比如固态电池。
这样,比较适合当前的解决方案,就集中在换电方式和快充方式上了。
那么,这两种方式哪种才能真正解决电动汽车的超长途驾驶需求呢?
换电方
换电方式早在2007年就有人提出,并创建了一家名为Better Place的换电公司。可惜在2013年因许多车企并不买账,被资本无情抛弃,公司宣布破产。
这边刚刚破产,另外一边就又有公司加入了——实在是这种方式太吸引人了。
2013年,特斯拉展示了90秒快换技术,再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引爆换电话题。
但结果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由于电池包受造型限制,无法跨车系车型共享,换电站兼容性低,无法提升运营效率,特斯拉默默地退出来换电舞台。
随后,特斯拉走向了另外一种方式。
但是换电方式的诱惑力依然还在。国外屡试不成,国内依然跃跃欲动。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曾将换电模式作为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模式,并在2011年发布了《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提出了“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商业运营模式。
这可以算是一次非常高规格的尝试,并且邀请了国内各大主流车企参与,只可惜最终还是成果寥寥,联盟难成。
2016年,蔚来汽车再次尝试换电方式,并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建设超过1100座换电站。
据悉目前国际上也只有瑞典在有限的运用这个模式,而中、德、日、美等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国家均没有大力推广这种换电方式。
那么,一种瞬间可以让电动汽车满血复活,又可以免去用户对电池损耗担忧的方式,为什么推广起来这么难呢?
首先,建设成本高,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撑;
其次,通用性不好,利用率低,换电站难以盈利;
最后,换电增加了安全隐患。换电就要取下原有电池,安装新的电池,在这一取一装之间,涉及到电池的所有权归属问题。
以上几点,就是政策少有惠及,车企不太热衷,换电方式推广不起来的主要原因。
快充
国内新能源车企在快充技术上也快步向前。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宁德时代发布超级快充技术 ,15分钟即可将电池荷电状态(SOC)从8%增加到80%,实现电动车充电5分钟、续航150公里。
由于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更容易统一,因此在快充技术上,车企之间的联合更加活跃。
2018年宝马、戴姆勒、福特、奥迪以及保时捷5家车企成立合资公司IONITY,开发、建设一个大功率充电网络,为整个欧洲的所有电动汽车提供全面支持。
在这个充电网络中,充电站都将使用符合欧标的混合充电系统,最高充电功率将高达350kW。
在国内快充站的建设方面,这几年也取得了快速的进展。不过受国家标准限制,目前国内投入商用的快充产品还没有达到像国外那么高功率,但是120kW充电功率体验起来也非常不错。
目前,小鹏汽车已经在全国18个城市开通了76个小鹏超级充电站,并且在未来还会继续扩展覆盖范围。
另外,我们也在同时接入第三方充电网络,截止到今天,已经接入近2W个第三方站点,15W个第三方充电桩,基本覆盖全国主要核心城市和道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公开的信息,无论是250kW还是120kW,都是指的最大充电功率。
但实际充电呢?在电池电量充至80%时,充电电流会逐渐减小,充电功率也越来越小。
所以很多车企公布快充时间时,通常都是车辆充到80%的时间。
另外快充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快充时温度升高,会让电池内部发生副反应破坏化学物质,导致电池容量减小。
不过相比起来,作为超长途驾驶来说,使用快充方式进行中途补电,还是利大于弊,比换电方式更加靠谱。
而且快充桩兼容性强,使用需求大,有国家政策支持,在短时间能更容易推广起来。
根据最新数据,截止到2019年3月,我国公共类充电桩38.4万台,其中直流快充桩16.4万台。
相信用不了多久,直流快充桩就可以完全满足临时性、应急性充电需求,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愿望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小鹏汽车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2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会不会来得比预期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