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篮球规则下,最完美的进攻球员是什么样的?

​“进攻?这有什么难的?你只要跑的比所有人快,跳的比所有人高,在禁区卡位时能把所有人都挤开,你不就可以场均五十分了吗?”

说话的人正搂着两个妙龄女郎,扎实的肌肉落在他修长的四肢之上,活像神话里雕塑。

“更何况,我又不是不会后仰跳投和绕指柔这些小把戏,最强壮的男人配上技巧,嗯……你们知道会发生什么。”

男人挑了挑眉,怀中的女人被逗的咯咯直笑。

“你那一套也并不总是有用,威尔特。”

“现在没有多少能对抗你体魄的巨人,但迟早有一天会有。并且,你每次得分不是接我们这样后卫的传球,就是全队浪费十秒钟等你要到比较深的位置再把球给你单挑。”

身着44号紫色战袍的男人一脸马上要去备课的严肃,见对面没有打断他,接着说道:

“像我们这样的球员,能传球,能造罚球,能突破和上篮。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自己运球进攻。”

被称作威尔特从沙发上坐了起来,反驳道:“突破上篮?你真敢说,有我和拉塞尔那家伙在,你以为你有多少机会突破上篮?飘在外边投篮怎么可能有我们在篮下进攻效率高?有我这样体魄的巨人越多,你们就越只能当传球的配角。除非以后你去说服沃尔顿-肯尼迪,让他按照投篮距离给你加分。”

说罢,威尔特用力摆了摆手,似乎是想终结这个无聊的讨论,又似乎想把这个可笑的想法赶出脑海。但他自己也有一个无人可以回答的疑惑:

1962-65年那一段,他是吞噬球权的黑洞,只要他想,他可以在任何一个晚上出手40次。既然离篮筐越近越容易得分,他又是全队离篮筐最近的人,那让他的单挑来消化所有出手,不就是理所应当的正确打法吗?

1967年过后,他又成了至公无私的策应手,除了被人喂出来的机会之外绝不出手,专心于站桩鼓动队友冲击篮板,得分固然只有几年前自己的一半,但命中率也提升了快二十个百分点。

巨人与后卫,他当然更相信巨人,但什么样的巨人才是进攻最强的巨人呢?

篮球史上关于进攻所有的辩论,其实已经结束了。

“他三十八岁的时候还在你们头上拿了FMVP,我可没有信心能胜过巅峰卡里姆这样的怪物。”魔术师约翰逊一边剪开雪茄,一边慢条斯理的回答拉里伯德的提问。

“他和二十年前的张伯伦打法类似,都是用自己的单挑替球队消化球权,他的效率比张伯伦转型之前更高。不过未必比得上你们家麦克海尔,可惜那小子出球比卡里姆差太多了。”

伯德脸上的狡黠一闪即逝,“那你更愿意和谁成为队友呢,卡里姆还是张伯伦?”

“如果是1987年之前的我,我会更想要1972-1977年间的卡里姆。你知道的,论全场进攻,就算是你也比不过我,但那会我背身单挑尚未大成,阵地战没有一个靠谱解法是不成的。”

魔术师顿了顿,接着说

“但如果是1987年之后的我,我当然更喜欢转型后的张伯伦,因为我自己已经足够成为阵地战持球解法,还能自然而然的制造错位改变阵型,足够应付局面了。既然已经不需要巨人替我持球,那他们就应该变成外线手里的提线木偶,乖乖吃饼、运转球、快下就是,毕竟我们发起一次进攻可比他们容易多了。”

“没有你想的这么简单,”伯德摇了摇头。“你能说出这种话,是因为你的持球威慑足以匹敌巨人,而你能匹敌巨人的原因,是因为你本身就长着一副巨人的身板在打控卫。”

“你适才说当后卫拥有和中锋一样的持球效率时,中锋就理所应当的该放弃持球权变成后卫的附庸。这话本身没错,是这世界上本身也不过只有一个魔术师约翰逊,以赛亚-托马斯的持球能比巨人更高效吗?诺姆-尼克松能比巨人更高效吗?他们不行。”

“难道就没有一个办法让后卫取代内线吗?”

“办法是有的,有一个办法可以逆转巨人与后卫之间天然的效率差异,可惜我发现的太晚了。”伯德眸子里闪着冷冽的光,“三分球!”

在长时间的沉默之后,魔术师吐出了一个比卡里姆脑袋还要圆的烟圈:“要等二十年,也有可能是三十年,我们是来不及践行这个秘密了,但其实还有一个办法。”

“什么?”

“只要你叫迈克尔-乔丹。”

“一个大王,走完了,你们输了。”1996年的乔丹惬意的往椅子上一靠,用嘲弄的眼神看向了1988年的乔丹和1991年的乔丹,这已经是他今晚第三次叫地主获胜了,但他的得意并没有持续很久——1991年的乔丹用那双每场都能拿下2-3个抢断的手伸向了98年乔丹的口袋,一拉,一张3和一张4落到了地上。

96年乔丹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他望着91年的乔丹,“妈的,你居然记牌了”。

91年乔丹有点尴尬的摇了摇头,“额不是,我上次也是用这招赢了斯科……”他没来得及把话说完,1988年的乔丹就掀了桌子,和96年的乔丹扭打在了一起。

花了很大力气,91年的乔丹终于分开了两个人。88年的乔丹兀自愤愤“我早就看你不爽了,上次我们十五个乔丹济济一堂争论谁才是最强的进攻手,到了最后就你嘴硬,真不知道场均30分怎么厚着脸皮和场均35分的人争?”

“呵呵。你跳投还没大成,就靠着一手改变阵型的突破。对,攻框是比投篮效率高,但攻框的前置成本也比投篮高啊。帕特森不在场的时候你自己突破被包夹了多少次你心里没点哔数吗?”

96年的乔丹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反驳铿锵有力:

“你动动脑子想想,当你再遇到杜马斯马洪罗德曼那波人疯狂夹击需要你两秒钟之内完成一次出手时怎么办?还不得靠中距离单挑解决问题吗?我们本质上都是超超级得分手,超超级得分手最重要的就是消化球权,投篮就是比突破更能消化球权。”

91年的乔丹不屑于参与这种斗嘴,因为他既有不输于88乔丹的攻框效率,必要时也能像96乔丹用中距离跳投无上限的消化球权,他心里在意的是别的事:

——如果帕特森还没有老去,如果斯科特能有后三连一样的三分出手习惯,如果库科奇可以来到自己的球队偶尔代替格兰特出任四号位,自己能把篮下出手次数翻一倍。所以,只要空间足够好,果然还是突破手更加……

——不,不对。攻框毕竟是有上限的,也是对手最容易布防的,哪怕是88年体力最充沛的自己也不可能真的每场用突破出手三十次。有没有一个办法,能让跳投具备攻框的效率。这样就可以无视空间、降低队友要求、节省体力的同时维持效率。

91年的乔丹并没有接着想下去。毕竟自己已经以能自主运球的后卫之身打出了匹敌中锋的效率,因而力压众人站在了单挑时代的天顶,如果自己的投篮效率又能和自己的攻框效率齐平,那也太荒谬了。但依然有一场比赛划过了他的脑海:

“93年的乔丹说他用9中6的持球顶人三分射爆了纽约人,最后拿了54分,这有机会成为我的常态吗?”

斯蒂芬-库里左手拍着球,右手在平板电脑上快速的做着问答题,这是最新科技下的训练方式——如何在下意识控制球的情况下快速决策。

这项训练听着有点天方夜谭,但他没有勒布朗-詹姆斯的体魄,即使在射手环伺的年代里,也不可能靠挡拆突破为生;他没有凯文-杜兰特的长臂,不能随心所欲的原地为自己创造一个空位,但他还是拥有了一个匹敌乔丹的180得分王赛季并走到如今的地位,靠的正是苦练。

三分球已经成为了外线的必备能力,而他超越了雷-阿伦和雷吉-米勒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射手,让他真正和前辈乃至所有的射手拉开差距的,就是超强的持球投能力

如果只是能接球投篮,大部分人只能成为普通射手,哪怕你能结合复杂跑位在接球瞬间完成出手,也绝不可能成为得分王这种角色,只有持球投篮,才能在发掘三分球效率优势的前提下,保有后卫天然自主开发进攻的优势。

在无法依赖身高臂长,弹速弹跳的前提下,斯蒂芬库里所仰仗的,正是苦练出来的“射程”,以及“射速”。“射程”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进攻威胁,“射速”让他难以被预测,渐渐,他的一个抬手就足以晃飞对位人,他的一个跑位有时就能够带走两名防守者。

但他依然有自己的苦恼。

因为动态天赋、身高、体力以及伤病隐患,他没办法完全割裂无球进攻。即使是在他极盛时期的2016年,他依然需要极高比例的无球进攻来填充产量,这意味着战术和队友支持,需要手递手、需要适量的传切、需要掩护人替他在跑位/持球时替他争取几微秒的时间与空间差——他已经是最不需要消耗进攻成本的三分手了,但他还是需要消耗进攻成本。

当然了,无球进攻能为队友拓宽道路,在对手防守混乱时找到轻松的空位机会,但越来越多的球队配备了充足的侧翼和机动性内线,用无限换防来钳制球队的无球进攻——总归,没办法把个人进攻推到极限。

进攻的一切辩题,篮球的所有真谛,都是产量与效率。

进攻方考虑的所有问题,本质上都是如何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增加高效类进攻的产量,或者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增加高产类进攻的效率;而防守端的策略,选择换防、选择绕防、选择蹲坑逼迫你中距离急停,都是逼迫进攻方在高效和高产之间放弃一个或者两个。

篮球历史进攻形态的演变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开始的时候,后卫和中锋争夺进攻的主宰权,巨人们的体格优势太大,而投篮技艺太有待雕琢,因此巨人们接管球权——张伯伦VS韦斯特,张伯伦赢了;

之后,投篮精进,体型优势因为大量人才的涌入开始被抹平,巨人们没办法轻而易举的获得高效,但更接近篮筐的地方依然更容易高效。但这会,天平倾斜了,巨人拿高效(终结能力),外线拿高产(发起进攻的能力)——伯德/魔术师VS贾巴尔,天平逐渐开始摆正了。

然后,乔丹出现,碾压了天平,但这是靠个人的天才,不是时代的大势。

与此同时,外线们的纠结也产生了:攻框能像巨人一样破坏阵型吸引夹击,能像巨人一样高效,但机会少、消耗大,还有被打残的危险;跳投只要摆脱能力够可以随便出手,但效率低——我们需要一个手段,来抹平外线与内线的差距,抹平与攻框与投篮的差距。

再之后规则改变,攻框难度下降,大量角色球员射手开始涌现,射手为巨星提供攻框空间,巨星攻框撕裂空间制造空位,然后反哺射手,二者同生共存,但这依然不是篮球的极限。

因为射手哪怕在2019年依然是稀缺的,很少有球队真的能摆出四射手阵容,更不要提射手的波动性、射手站位的重叠性为防守方一个人控制一个区域的射手带来了可能(雄鹿对猛龙)——巨星的进攻上限,反而取决于射手的质量了。

于是,巨星开始自己持球投三分。

三分球足够拉近乃至抹平投篮与攻框的效率差,又能保留外线自主运球发起进攻的权力,也不需要队友提供攻框那么高质量的空间,效率与产量同时上升了——这就是库里,但库里依然需要无球,需要无球就意味着依然需要前置成本,无法无上限的运球发起进攻。

当我们拥有一个能保证40%命中率上下三分的球员,这个球员能用运球单挑投这40%命中率的三分,并且还具备足够的出球与突破能力相机决断,时而避免夹击时而突破,再为他配上保证他不被夹击的射手。

那攻框与投篮的效率被填平了,无球与持球的效率被填平了,内线与外线的效率被填平了,篮球场上一切秘密都被填平了——“产”与“效”,达到了终极的平衡。

翻译一下,你能在不被协防的情况下攻二十次框。

而如果你投三分的方式不是靠弹速和腰,是靠节奏和后撤,你甚至可以省力;如果你能随着岁月渐长逐渐推高自己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距离,那你将变成从篮球规律上真正的不可防守,只与自己的手感有关。

我们会认为你解构了篮球,打出了终极的进攻。

这样的进攻,可能就在白洞、白色的明天等着我们。我们唯一能庆幸的,就是他还没有斯蒂芬库里那样的精度,但在不远的将来,或许真的有一个新的怪物,能颠覆有关篮球的所有。


欢迎关注公众号:安可的五维口袋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安可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NBA 2K13有哪些能力值不太高,但是手动非常好用的球员?

在中国为什么没有能够提高球员训练能力的篮球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