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CES:汽车要不要太抢戏?

WechatIMG72_meitu_1

【猎云网北京】6月12日报道(文/秦章勇)

6月11日,2019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 2019)在上海拉开帷幕,作为CES展会在亚洲地区的年度盛戏,本次展会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米,吸引了超过17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参与,各品牌厂商都在使出浑身解数秀出黑科技。

不同以往的是,本次展会虽然有四个主题划分,但几乎每个展会主题都有汽车相关产业的渗透。从汽车技术到5G智能交通,从VR/AR技术的落地到初创企业的蓬勃发展,本次的亚洲消费电子展几乎成了汽车科技的角斗场。

这并非是喧宾夺主,早在今年年初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就已经显露苗头,主机厂和新兴供应商们更愿意在CES中参展并大秀汽车科技,反而在同一月份举办的底特律车展对他们的吸引力有些意兴阑珊。

其实随着汽车“新四化”趋势的发展,新势力造车企业鱼贯汽车市场,汽车也早已不能单凭硬件堆积赢得市场,还需要匹配足够强大的“软实力”,这也为新兴车企以及处于初创阶段的供应商们创造了更多机会。

12.jpg

CES展会便成了绝佳的舞台。本届亚洲消费电子展参展汽车制造企业,数量超过了任何一个亚洲科技展。与此同时,涉及汽车产业的供应商们也是空前活跃,纷纷展示着各自在自动驾驶技术、清洁能源、智能导航系统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亚洲消费电子展正凭借独特的定位,面向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以全新的维度向传统车展发起挑战。

车企们的“黑科技”

作为展会四大主题之一,汽车技术成为车企理所当然切入展会的关键点。这也是本次展会的重头戏,根据主办方介绍,本届汽车技术展区面积比上届扩大了一倍。

将会在本届亚洲消费电子展参展的汽车技术参展商超过60多家,包括自动驾驶和全电动汽车在内的最新的概念车和互联汽车,所涵盖的高新技术也是五花八门。

之于新势力车企来说,汽车相关技术的迭代,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完美契机,这也是为什么在展会期间举办的各项论坛中,总能见到各个新势力车企代表的身影。在展台上,各个新势力车企也在积极展示自己最新的技术成果。

“三电系统及iMA架构作为天际汽车的新能源引擎和数字引擎,构成了天际汽车与生俱来的双螺旋创新基因,我们将围绕这两个领域不断推动产品进化。” 天际汽车董事长兼CEO张海亮在展会中说道。在CES Asia现场,观众可以体验5+X屏联动、AI精灵、人脸识别、智能个性化设定等极“智”车联网科技,从而了解到基于iMA打造的首款车型——天际ME7如何实现“全时进化、全景互联”。

同为新造车企业代表之一的爱驰汽车也参与了此次展览,携旗下首款移动智能养成伙伴——U5、全新概念车U7 ion亮相,并发布了集DMS驾驶员监测、乘员情绪识别、车内生物体监测等八大AI科技于一身的“AIAT智能陪伴科技”以及全新数字伙伴APP。

此外,合众汽车旗下Eureka 01概念车及其量产版车型——纯电SUV合众U也亮相展台现场。合众U是合众汽车旗下全新纯电HPC平台的首款产品,将在年底正式上市。作为全车最大的亮点,合众U装备了全球首搭的透明A柱和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以及小You智能机器人、IME互动呼吸灯。

除了新兴车企,传统车企也在CES Asia展台上大放异彩。在奥迪颇具未来感的展台上,可以体验到多项革新技术及重磅车型:奥迪e-tron与奥迪AI:ME概念车。在前沿科技方面,奥迪以全新一代Connect互联科技、沉浸式车载娱乐理念、车联网(Car-to-X)技术等数字化创新成果。

而福特汽车则是携旗下首款搭载SYNC+系统的量产车型新锐界ST-Line参展。SYNC+系统由福特与百度联合开发,该系统将支持自然语义识别、目的地模糊搜索、实时路况查询、QQ音乐等在线功能。

当然,还有其他不少车企也都有参展。比如刚刚在俄罗斯赚足世界眼球的长城汽车,也紧锣密鼓地携带汇聚品牌全球顶尖智能科技的最新车型亮相本届CES;现代汽车则向公众展示了现代汽车Mobility战略启动两年来的技术成果;而起亚汽车则展示了实时情感自适应驾驶系统…

如此庞大的汽车品牌参展阵容,几乎把CES展会变成了一个“车展”。毕竟在当前汽车市场低迷,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情况下,谁都不想做退潮后的裸泳者。

5G引领汽车产业变革

近期,一位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拍摄的一段测试5G网络视频火了。在视频中他测试5G网络速度的同时,也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5G到底有什么用? 其实不止是这位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相信不少人对于5G的想象仍然比较匮乏。

随着在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家企业颁发5G牌照,也意味着我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5G具有高速度、低功耗、低时延等特点,5G的到来势必会带来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具体到汽车行业,最直接的利好,可能就是自动驾驶开始照进现实。

本届CES Asia中5G作为主角之一,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各厂商争夺的技术高点。基于5G技术的实现,自动驾驶技术也开始遍地开花。包括大众汽车、本田汽车、日产汽车等在内全球车企纷纷亮相,带来了自己的自动驾驶以及5G车联网方案。

在本届展会上,作为新造车势力的一员,威马亮相了智行2.0版威马EX5与威马EX5Pro,还携手百度,展示了双方共同研发的ValetParking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搭载ValetParking功能的自动驾驶汽车,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端,实现常驻点的远程取车/还车、自主泊车、低速自动驾驶、自动充电等操作。

展会期间,现代摩比斯以“自动驾驶研发现状与蓝图”为主题举办了国内首次媒体沟通会。在沟通会上,其官方表示2020年将量产HDA2(高速公路驾驶助手升级版,Highway Driving Assist 2)传感器系统,这一系统将能够为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奠定基础,而真正应用到量产车型上有望在2022年投入量产。

Elektrobit(EB) 是汽车行业嵌入式和互联软件产品领域内的供应商,在本次展会上展示出了EB cadian Sync:一款可靠、可扩展、灵活且安全的软件及固件在线 (OTA) 更新工具链,可以支持专为自动驾驶汽车设计的全新自适应 AUTOSAR以及 Linux 和 QNX 操作系统。“EB 在中国的市场展现力不断增长,成为这一主流科技趋势活动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Elektrobit 中国区总经理文英棠 (Francis Man) 说道。

正如德勤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何马克所说,“中国是自动驾驶汽车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在互联网方面也是数一数二的,两者结合,能够产生标杆作用。”

随着国内开放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V2X的预想方案也进入了测试阶段,再有5G全面商用的落地,相信自动驾驶摆脱“阳光下的太阳能手电筒”的帽子只是时间问题。

人工智能(AI)全面渗透车联网

“截止目前,搭载百度车联网功能的汽车品牌共计超过60余个,上市车型达到300余款,而达成合作意向并将在明后两年的上市车型总数将达到500余款以上”。在6月11日下午的发布会上,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不无欣喜地说出了百度Apollo商业化的“成绩单”。

与此同时,在展会现场,安吉星(车家互联)获得了Best Vehicle Technology Product 汽车技术产品奖。据悉,该车机产品是基于百度Apollo小度车载OS打造,意在打通“人·车·生活”的车联生态,引领未来智能汽车社会的全新生活方式。

随着人工智能AI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开始全面渗透至车联网。汽车也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移动的智能家居,一个可交流的信息基站。

作为致力于成为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全球领导者的地平线公司,在本次展会上展示了自家的智能物联网方案和智能驾驶感知解决方案在内多重方案。还和理想汽车达成合作,基于语音交互技术,地平线为理想ONE增程式智能电动车配备“车载多音区交互技术”。

人工智能发展方兴未艾,随着AI技术日臻成熟与5G商业的全面推进,相信车机互联系统也将迎来翻天覆地的革新。

AR技术助力车企解决出行方案

得益于5G的赋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或将迎来爆发的风口。VR/AR如果应用到汽车方面,也将会带来诸多便利,出行和汽车企业也在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帮助驾驶人员更好地预判路况。

对于驾驶员来说,接触AR的概率会更多,比如AR汽车驾驶辅助显示系统,通过AR技术的实现,原本HUD这种并不人性化的功能将会得到彻底的改进。

WayRay便是号称第一个将AR技术融入汽车的企业,在去年CES展上发布的一款采用增强现实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Navion,当时一经发布就技惊四座。它能将导航信息、安全提示等以全息影像形式投射在挡风玻璃上,且无需佩戴眼镜或头套设备。

在本届CES Asia展会上,日产汽车利用现实与虚拟结合的无形可视化(Invisible-to-Visible)技术展示了颇为完善的驾驶辅助出行方案。

内图1.png

日产汽车的“无形可视化(Invisible-to-Visible,简称I2V)”技术通过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融合,帮助驾驶员看到“无形世界”,甚至可以显示周边建筑物后方或转弯处的情况。此外,该技术通过将车辆外部传感器信息与来自云端的车辆内部信息相结合,不仅可以追踪车辆的周围环境,还可以提前预知未来状况。

这项技术通过在车辆内投影的虚拟人物与驾驶者进行互动,展开拟人化的交流。据了解,近期,日产汽车公司已与日本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展开合作,在5G环境下完成了“无形可视化(Invisible-to-Visible, I2V)”技术的道路测试。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的是,CES展会为车企以及供应商们提供了完美的展现舞台。但变革浪潮下的各项推动因素发生在汽车产业身上也会有水土不服,各企业仍需要时间来消化。并且变革的浪潮已然不可逆,汽车产业中涉及到竞争的层面也陡然加大,对于企业来说是机遇,更是巨大的竞争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