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4S店买车一定要谈价?还必须到店才能谈?

我来回答一下吧,这个现象确实不正常,买车的累,卖车的也累。

先解决一个小问题:

销售被问的哑口无言有两个原因:

1、销售经验不足,也没深思过这个问题。

2、销售顾问只是政策与方案的执行者,却不是参与制定的人。


为什么去4S店买车一定要谈价?

明码实价的销售模式我恰好做过一次,并且持续(坚持)了一年。

当然,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几次全体管理层会议不断修正的结果,执行的价格也是本省常规最低成交价,同时也是主机厂的最低限价。

在销售过程中,问题一一浮出水面:

1、消费者难以接受自己花了几万、十几万而无法还价,并且不愿意听取销售的解释这是最低价。当销售无奈的对客户说你可以去对比周边价格的时候,客户会说我为什么要去看其他店的价格,我就问你能不能优惠。甚至遇到了相当一部分客户表示,即使别的店车子贵,也不会在我们店买,因为我们这里不还价,这让客户感觉自己很没面子,没有受到尊重。

2、既然明码标价,如果定高了还会被骂坑钱,因为这是一个战略性决策,一经实施不能随意更改,所以我们更慎重的选择了定低价。低价带来的问题是单车利润很少,销售顾问要么自愿少挣钱,要么就要去推销水平业务,这个时候,客户看到销售推保险、推按揭,一样会骂坑钱,这让明码实价的初衷变得华而不实。

3、季度年度赶上主机厂政策中大幅度调整,我们也调整了各个车型对应的价格,有的降了,有的涨了,这个时候,预计购车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并且多次来过店的客户会很不开心,他们会这样说:我还价的时候你们销售口口声声说明码实价童叟无欺,结果价格的修改权依然在你们手里想改就改

4、展厅明码实价,但是二网如何管控呢?事实上即使制定了报价标准、处罚机制,二网经销商依然不会守规矩,毕竟如果4S店要求二网执行同样的价格,客户为什么要去汽贸买车?这就是绝大多数汽贸的痛点,不要说给人家留了多少利润,首先要坚决人家“能卖出去车”的基础问题。

以上的问题并没有让我们的想法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执行了明码实价之后,销售顾问除了讲车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而是整天要一遍遍解释为什么“我们店不能还价”。

为什么必须到店才能谈?

这里涉及到每个销售顾问都会被培训到的客户接待要素。

其一,电话不报底价,到店可详谈是为了避免客户得知最低价后以价砸价,全国所有品牌所有4S店没有谁敢站出来说:我们店的价格就是最无敌的,报给客户就必然能成交。

因为在汽车行业中,是存在赔钱卖车这个现象的,一点都不奇怪。

4S店即使报了最低价,也要面临两个问题:有没有其他店比自己销售规模大返利多敢让出去;有没有其他的店基于各种原因去赔钱甩一台车。

其二,邀请客户到店直观的看车、试车,绝对比放任客户在家里上网查来查去成交率高,因为放眼全国所有品牌所有4S店没有谁敢站出来说:我们的产品是无敌的,不怕对比没有槽点。

有对比、有竞品、有键盘侠、有军师,消费者买一台车往往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个时候销售顾问想办法把客户邀请到店,就可以尽最大可能去掌控谈判节奏。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吃美食、充点卡、旅游等诸如此类的开销,几乎没人会还价,反而会乐在其中。

一个公司的业务员如果谈成了一个大单,会受到赏识与赞美,被身边的朋友知道了也会竖个大拇指。

自己做生意的小老板们如果需要经常出去谈业务,有些人会刻意买一台奔驰/奥迪等同类型的座驾,以展示自己的实力。

以上不同领域的人都在创造高额的利润,但是为什么偏偏4S点卖车挣钱要被多元化的骂黑心呢?

我反复思索,得出结论挣多少钱并不是衡量是否黑心、宰客的标准。

而是消费透明化。

很多时候购车的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里了,也有些时候仅仅知道自己花费的项目,却不知道具体细节。

很典型的就是“服务费”这个东西,在前段时间全网热议后,很多4S店选择暂避锋芒取消服务费,然后提升单车利润,也有的4S店直接公示服务费的包含项目望用户周知。

共同的诉求无非就是和购车客户达成共识,要么顺了客户的心,要么取得客户的认可。

这里面还要延伸一个矛盾点,我用保险返点举例:

4S店销售给客户一份车险,比如5000元,保单也是5000元,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大家现在都知道了,这里面会有返点。

有的店想把所有返点留在自己手中,有的店则为了谈成一单最终让出了一部分利润,而又有的店为了谈成分期在极端情况下出让的保险的全部利润。

这其中最可怕的不是利润转移、分担,而是不管有意无意,保险返点已经越来越透明化,保险公司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甚至去年引来保监会强制管控)

如果我们骂一个收取全额保险费用的4S店黑心,那么可能这家店并没有去开拓其他业务,比如按揭。(当然也可能拿了大满贯)

如果我们骂一个只出让部分返点的4S店不够实诚,那么可能这家店车价几乎没有利润。(当然也可能车价、保险都挣到了)

如果我们觉得出让所有返点的4S店才是有良心,那么这家店真的是在为爱发电吗?其实可能他们已经从车价和按揭中获得了很多的利益。(当然也可能为了完成任务真的为爱发电了)

所有的这一切信息都是不对称的,客户也难以分辨,甚至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同行之间都要互相揣摩竞争对手会使出什么花招。

说到底,没有哪个行业比4S店更需要公开化、透明化,销售挣钱也辛苦,客户买车也辛苦,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一天,汽车选购的重点永远只在产品和服务的体验,而不需要买卖双方互相揣摩心思。

我还是很期待的。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张凝澈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6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想去4S店买车,什么时候或者说一般几月份,是4S最便宜的时候?

买车有必要去同一城市同品牌的不同 4S 店对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