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 在中国开设设计中心,它在这个庞大复杂的市场里能做什么

3 月 12 日,美国 3M 公司宣布在上海开设中国设计中心。这家跨国公司在 2002 年以前名为明尼苏达矿业与制造公司(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多年以来都因为业务多元化而著称。它们涵盖的领域有汽车、医疗、能源、交通运输等,你所熟知的消费品可能有他们生产的防雾霾口罩、净水器,还有子品牌思高(Scotch)的胶带和拖把。

这是 3M 在继美国明尼苏达州总部、意大利、日本、印度之后的全球第五家设计中心,与上海 3M 中国总部在同一个楼层。办公室有 150 平方米大,计划招募 20 人,尽管 3M 的全球首席设计官 Eric Quint 认为,针对中国的市场规模和业务的复杂性,可能需要 50 人的团队。

设计中心内部,图片来自 3M
设计中心的入口处挂着的色块,展示 3M 的贴膜产品。图片来自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

这家跨国公司在全球员工数超过 9 万人,在中国的员工超过 8200 人。2018 年,该公司的销售额是 328 亿美元,而中国的销售额占到 10%上下,这使得中国是除美国之外,3M 在全球最大的市场。“本土制造”是 3M 的一大优势,《福布斯》曾经在谈及中美贸易战时提到过 3M 的这个有利条件。面对这样的情况,再加上本土设计师的崛起,3M 把设计中心开到中国来并不令人意外。

在开幕仪式的现场,这家以工业产品著称的企业展出了一些公司的设计成果:它们大多不是可以直接拿起来使用的消费品,更多是面向企业的 B2B 产品。被展示最多的是可用在玻璃、墙面或者车内的贴膜,它们功能各不相同:可能在闪光灯条件下反光明显、或者贴在墙面上有逼真的木质纹理;也有一种能使单一光源看上去有纵深感的贴膜,它可能的应用方式是在车展的概念车车灯上,营造出更吸引人的效果。

玻璃贴膜,图片来自 3M
在闪光灯下能反光的材料。图片来自 3M
使单一光源有纵深感的贴膜。图片来自 3M

同时展出的还有“3M 中空玻璃微球粉末”的材料,它高强度、低密度,在用来制造车辆、飞机时可以减轻它们的重量。在现场,这种粉末被装在玻璃容器里,同时有两块同样大小、但重量不同的材料块,轻的那块被标注“添加了玻璃微球”。一个参观者走过来,说在制造列车时,如果减重可以减少能耗,“这种材料是被需要的”;但是同时又指着桌上的展品,表示自己还不知道具体如何使用这些材料。

他说的可能是这家 B2B 业务占 85% 的公司需要通过设计解决的问题之一。毕竟,类似于防雾霾口罩、或者 3M 旗下品牌思高(Scotch)文具这些 B2C 的、被直接使用的消费品看上去与设计联系更紧密。

“设计团队在公司里发挥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也被 3M 的全球首席设计官 Eric Quint 反复提及。

和 3M 公司在其他地区的设计部门一样,中国设计中心是独立于研发、市场等部门、有完整功能的团队。Eric Quint 把设计在公司中扮演的角色分成四个层级,并认为 3M 在各地的设计团队应该在这些级别上层层递进。

第一级是“没有设计”,即公司的解决方案是由工程师做的、与客户的联结不多;第二级是“美学”层面,设计师和工程师一起工作,设计出美观、具有可用性的产品;第三级是把设计融入到公司其他部门的流程中去,例如与市场部门合作进行品牌宣传、或者指导研发团队的方向;第四级是使设计部门不再是服务部门、而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他认为当下 3M 中国的设计团队处在从第二级往第三级过渡的阶段,短期、可销售的产品设计是当下的主要任务。不过,相对长期的、与其它部门的流程合作也在起步中,他举了 3M 中国针对空气质量问题的产品作为案例。净化空气的滤芯技术被发展成了室内、车载净化器,以及防雾霾口罩,这被认为是设计了针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而在 B2B 产品的设计上,除了样式和性能,设计中心还需要在了解客户的问题之后,较早地与研发等部门合作,引导这些部门以“输出完整解决方案”为目的进行工作。

Eric Quint。摄影师吴蒙川,图片来自 3M。 

除了介入产品的研发,3 M 的设计团队还参与市场部门的工作流程,案例之一是 2015 年 3M 的一次品牌营销。当时设计和市场部门看到的问题是,3M 的产品大部分都卖给公司、消费者接触较少,这导致公司一直在“低头赚钱”,在消费者中间的存在感不算高。他们当时用多种方式告诉消费者“如何把新技术和材料应用到生活中”,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把 3M logo 旁边的标语改成了“科技改善生活(Science. Applied to Life)” 。当年,他们还在美国年轻人聚集的“西南偏南”互动艺术节上设了一个流动摄影棚,进去拍照的人得到的照片使用的是 3M 生产的光学胶片,能使照片显出高科技特效背景。

在中国设计中心的开幕活动上,除了陈列在一边的贴膜、新材料产品,3M 还让几名员工的子女做了一场“T 台秀”——这些儿童身上穿的衣服用的是 3M 研发的材料,它们有些突出保暖功能,还有一些在闪光灯下反光明显,可以用于保障夜间的交通安全。

图片来自 3M。

在被问及需要用设计解决的中国问题,Quint 首先提到的是空气污染和它带来的净化需求。事实上,这已经是 3M 在中国最被熟知的的产品系列,在已经开设设计中心的印度也受到重视。除此以外,他泛泛地提到了几个在各国都受到关注的产品领域,例如汽车与移动出行、水污染、节能等。

“像在班加罗尔无法了解整个印度一样,在上海的 20 个设计师也无法了解到整个中国”,Quint 说。这的确是他们最需要的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设计人才的分布不均使设计本土化的难度加大。招募更多不同背景的设计师、并把他们派往各地可能是解决方案——无论如何,都是想在“本土制造”的基础上,再添一个“本土设计”。

关于公司的设计部门、设计、还有设计思维,我们还和 Eric Quint 聊了更多,已经经过编辑:

Q= 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

E= Eric Quint

Q: 作为首席设计官,您在公司的工作是什么?

E: 首先,我需要设计设计的功能,我要让公司去理解设计的功能是什么,这意味着我得设计流程、方法和工具。比如,我们有雇用员工的框架,我来定义所有职位和团队的职能,同时帮助团队设定目标。

我的第二个角色是设计公司,我和团队设计公司的品牌,确保形象统一、高质量。

第三个角色是让公司的人了解设计,也就是教育者的角色。

第四个角色,我一直说我是“公司的反叛者” ,就是提一些类似于“为什么不这样?”的问题。我是故意问这种问题的,这是为了挑战一些我们做了 100 多年的事情,它们其中的有些可能已经不再适合再做 100 年了,所以需要有一个人出来去问,我们未来做什么事情?

Q: 你觉得公司里的设计师和非设计师之间应该怎么合作?

E: 首先需要的就是确保自己的真诚,对彼此互相尊重,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的话,也就没法合作了。

另外,我觉得“创意合作”的核心是,所有人能越过规制一起工作,也许是律师、制造者与设计师合作,或者是和其他公司的设计师合作。在合作中,你可以学到更多东西、且能收获好奇心、再学更多,这是一个设计师应该做的。

Q: 所以设计师和律师应该怎么合作?

E: 应该想想“设计思维”的事。它是一种将创意放进不同场景、解决复杂问题的手段。律师的复杂问题可能是手头的案子,有时需要创意解决。

创意是存在在很多地方的。我觉得设计思维包括几个元素,应该是创意(creativity)、协作(collaboration)、和事情的多个功能打交道(cross functional)、高复杂程度(high complexity),以及,最重要的,是客户驱动的意识(customer driven)。

我觉得这个思路可以应用到很多层面。比如在个人层面,你可以用它来更好地理解自己面临的挑战。之后,你可以把它应用在产品上、商业中。在城市的层面也可以应用,它可以帮助市民和当地的权力机构更好地联结,我曾经问过一个问题,哪个国家会是第一个有设计师官员的国家?因为我认为设计思维可以使政客与群众更好地联系起来。

这就是设计师做的事情,上面的这几个环节也是相连的。城市的居民得与商业打交道,商业中的顾客需要和产品打交道,特定产品的用户,也有个人的问题和挑战。所以设计思维可上可下,取决于你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能和律师合作,也能跟金融人士合作。

Q: 那你觉得律师和金融人士能帮到设计师吗?

E: 当然在很多方面都能。我们当下面临的问题太复杂了,需要从全局的“生态”的角度考虑。比如自动驾驶的问题,你需要咨询律师政策和法律问题,以及问金融人士,目前的商业模型是不是能给客户和公司都创造最大的价值。创意不仅仅是设计师有的,很多人都有创意,设计师懂得做的是能利用创意,把其他的创意管理得当。

在这里有两件事,一个是设计思维,还有一件事就是设计。设计思维是关于理解客户的问题和需求;在有了设计思维之后,我们要做的是设计好的产品,所以就有了像手工艺者一样的图形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等类型的设计师;在这之后,是一个(更为复杂和多元的)构架设计;最后,你需要设计一个(完整的)决策。这就是设计师做的事情,设计思维已经被运用很多年了,我们需要把它更聚合在一起使用。

题图来自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