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兽志』古人叶公好龙,今人好尼斯湖水怪

本文来自红色皇后的微信个人公众号“濑尿虾的松鼠窝”,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商业转载

本文是宾州州立大学民俗学教授丹德尔(Peter Dendle)的论文,《现代与中世纪的隐匿动物学》的阅读笔记。

隐匿动物学(Cryptozoology),是指和隐匿动物(cryptid)相关的一种文化活动,隐匿动物,是指现代传说里的虚构动物,比如尼斯湖水怪、大脚野人。虽然科学通常能证明隐匿动物不存在,但很多人仍然相信,世界上有水怪、野人。对于相信科学的人而言,隐匿动物粉丝的行为,可能是很可笑的。但是丹德尔写文章分析隐匿动物学,并不是为了证明他们的可笑,而是为了搞清楚背后的民俗学原理。为什么人们会相信世界上有水怪、野人呢?

大脚怪的雕塑。图片来源:pixabay

大脚怪的雕塑。图片来源:pixabay

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隐匿动物”并不是“未知的动物”。科学界经常发现新动物,有一些动物,比如大猩猩,原先人们认为它们只存在于传说故事里,后来也被科学证明是存在的。但“隐匿动物学”并不是科学,它是民间传说(forklore),它对发现真实的新动物不感兴趣。

“隐匿动物学”和真正的动物学的一个重要差别是,“隐匿动物学”几乎只对那些巨大、奇异、恐怖的动物感兴趣,而现实中那些微小的动物,比如螨虫、浮游动物,虽然有很多新物种有待人们去发现,却引不起隐匿动物粉丝的兴趣。隐匿动物粉丝想见到的,是那些令人惊异的怪兽。

“隐匿动物学”所追求的,不是真实的动物,而是幻想中的怪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有对怪物、异兽的幻想。但是现代的“隐匿动物学”与古代的幻想又有不同。古代人对怪物的态度,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对广大野蛮世界的焦虑,而现代的“隐匿生物学”,对怪物的态度是完全相反的。这是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和古代完全不同。

中世纪书籍中的怪鱼插图。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

中世纪书籍中的怪鱼插图。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

二十世纪初,地球上基本所有的地区,都已经被人类探索过了。人们对什么地方拥有什么动物,什么动物是真实存在的,什么动物是虚构的,也有了充分的认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已经很少有“未知”了。与“未知”的消失同时出现的,是对于动物保护意识的崛起。人们开始意识到,人类的活动对物种和自然,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开始努力保护野生动物。
未知不再存在,保护意识崛起,“隐匿动物学”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的特征,也跟这样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古老地图上的怪物。图片来源:vintage-maps-prints

古老地图上的怪物。图片来源:vintage-maps-prints

我们先看看“未知不再存在”,对于“隐匿动物学”,有什么样的影响。有很多隐匿动物的故事,都发生在已经高度开发的地区,比如欧洲大陆,或者北美。有人相信这样的地方还有人猿、恐龙之类的生物,从科学上说,是极其可笑的,但它反映了人对于这个“已知”世界的不满。隐匿动物的粉丝觉得,人们对这个世界太熟悉了,这样很无聊,所以要用幻想,重新赋予这个世界野性与神秘。

redqueen-cryptozoology-4

丹德尔说,许多关于隐匿动物的故事和所谓的“研究”里,都有一种古老的冒险主义的气氛。隐匿动物的粉丝,把他们想象成“第一代的博物学家”,也就是在很早以前,科学刚起步的时代研究动物的人。那个时代的人,跟着当地的向导,在未知的荒野里探险,发现新动物。在那个时代,世界是充满神秘和刺激的。人们相信隐匿动物,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希望能重返这个充满刺激和冒险的时代。

二十世纪初的书籍上,博物学家猎虎的图片。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

二十世纪初的书籍上,博物学家猎虎的图片。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

然后再看“保护意识崛起”。丹德尔说,人们相信隐匿动物的存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幻想的动物,填补被人类杀光的动物的空缺。许多隐匿动物粉丝,都认为隐匿动物是已经灭绝的动物。比如大脚野人是古人类,亚马逊雨林里的mapinguari是地懒。如果这些生物并没有消失,我们对破坏自然的负罪心理,就能少一些了。

很有趣的是,虽然隐匿动物的粉丝心目中的怪物形象,经常是狰狞可怖的,但他们对隐匿动物的态度,不是恐惧、厌恶,而是尊重、保护。

斯卡梅尼亚郡(Skamania County)曾通过一个条例,如果谁打死了大脚怪,最高可处以1万美元的罚金和五年的监禁。不丹的野生动物保护区(Wildlife Sanctuary)有650平方千米的土地,是划给“Mirgu”(不丹对西藏雪人的称呼)的——当然,这些动物都是不存在的,而且这些保护措施的制定者,也未必相信其存在。比如不丹设立保护区的真正原因,是用雪人的传说,招徕游客来旅游。但这可以说明人们对隐匿动物的态度。

人们对隐匿生物的态度里,是不是包含着缅怀已失去之物的情绪呢?。图片来源:pixabay

人们对隐匿生物的态度里,是不是包含着缅怀已失去之物的情绪呢?。图片来源:pixabay

丹德尔在网上看过一个隐匿动物爱好者的发言,她说:她最大的恐惧就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太厉害,我们还来不及见到隐匿动物的美好,它们就会因人灭绝。隐匿动物如果灭绝,对我们而言,将是很大的损失。相信隐匿动物的存在,虽然荒唐无稽,但隐匿动物的粉丝这种担忧的心态,却跟我们对现实动物的担忧是共通的。隐匿动物学不是动物学,但它是一个时代的人之思想情感的反映。

参考资料

Dendle, Peter. 2006. “Cryptozoology in the Medieval and Modern Worlds”. Folklore, Vol. 117, No. 2 (Aug., 2006), pp. 190-206.

redqueen-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