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爬山视频感动全网,生态学家们却看到了背后的危机

“我们都要向视频里的熊宝宝学习:向上看,别放弃。”

在观看那个 2 分半的小熊爬山视频之余,多数人类都得出了一个颇为励志的观后感。在他们看来,小熊跟在妈妈背后一步一滑地攀到山顶、被妈妈挥下去、艰难地继续登顶最终和妈妈团圆,是极为启发人的过程。

因为主角可爱,过程大片,全程散发着鸡汤味并有一个苦尽甘来的美好结局,这个视频满足了一切病毒视频的标准,很快在一个周末便火遍全球。

但是生态学家、动物学家、熊类专家甚至是专业无人机操作人士却拥有完全不同的视角。他们看到的是正在拍摄的无人机对动物行为产生了有害的干扰,让它们变得警觉和焦虑,并诱发了一些无法解释的危险行为,那只小熊也差点因此丧命。

阿尔伯塔大学的熊类专家 Clayton Lamb 告诉《大西洋月刊》,在熊宝宝仍然幼小而脆弱时,母熊是不可能选择攀爬那么陡峭的山坡的,“除非是被情势所逼,雌性绝对没理由承担这种风险”。而在视频中,母熊明显表现出了紧张,她不断抬头看无人机,在一个特写镜头出现时(很可能是无人机突然飞近),母熊向幼崽挥掌,让它跌落下山,这是因为母熊把无人机的逼近当成了某种进攻威胁,因而尝试将幼崽推开。这点也得到了动物行为学家的确定——母熊的行为是在保护幼崽。

Lamb 继而指出,很多人以为无人机是无声的,但实际上在距离很近时它们的声音很响。有这么一个奇怪的、发出声响的飞行物逼近,动物自然会警惕。

视频拍摄者 Dmitry Kedrov 告诉一家俄国网站,特写是后期制作出的,并非是无人机有意飞近,但是这遭到了生态学家 Mark Ditmer 的质疑,“多数民用无人机没有能力携带高清变焦镜头。也许我错了,但是我猜那是一个急速的逼近,让母熊恐慌继而打到幼崽。”

“我简直看不下去,”爱达荷大学的生态学家 Sophie Gilbert 评论,“这表现了操纵无人机拍摄的人对无人机会对熊产生什么影响缺乏认知……在母熊看来,那就是一个 UFO。”

无人机对于生物学家来说是馈赠,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们完成各种高难度的观察和拍摄,更便宜、安全、安静、精确,省去了很多麻烦,比如爬悬崖数鸟巢或是观测南极海豹;在纪录片摄制领域,它也派上了大用场,《地球脉动 2》中海狮捕鱼的场景便来自无人机。

但是,纪录片摄制组往往有生物学家跟随,保证动物行为不受干扰。然而随着无人机的普及,更多的业余人士进入了该领域,因为“完全没有任何相关教学的存在”,他们很可能对某些负面效应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自己对动物造成的骚扰可能置它们于死地——噪声也许会干扰动物的狩猎过程、交配过程或进食,让它们极度紧张,进入一种“战斗或逃跑”的状态,类似于面对掠食者的情境;而长时间长距离的追踪,会导致拍摄对象被迫从熟悉的水源和栖息地离开。

有些动物看似不受影响,不过 Ditmer 指出,那只是表面现象。他 2015 年的研究发现,多数黑熊在无人机飞过头顶时没有明显动作,但是心率却“爆表”。“心率出现飙升是抗压反应,在最极端的例子中,我们看到熊的心率从每分钟 41 次升至 162 次。” 虽然这些动物并不会因心率突然增加猝死,然而它们已经要经受自然施加的各种压力,人类干扰算是雪上加霜。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正是因为这个视频如此流行,才让动物保护相关的议题获得了关注。妖魔化无人机没有必要,人们需要的是基本的训练和相关立法——关于刚进入民用领域的无人机,多数国家层面的法律条款都适用于保护人类,而不是动物。“人类需要记住,动物也有自己的生活、需求和恐惧,我们并没必要去干涉。”

题图来自 Pexels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