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科幻》首发,北岛、刘慈欣、韩松共话当今科幻文学

今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诞辰 200 周年。10 月 28 日下午,由著名诗人北岛主编,科幻作家刘慈欣、韩松选编的新书《给孩子的科幻》在北京朝阳区长楹天街购物中心西西弗斯书店首发。

《给孩子的科幻》是“给孩子”系列的第 11 本书。此前已经出版了《给孩子的诗》《给孩子的散文》《给孩子的古诗词》《给孩子的动物寓言》《给孩子的汉字王国》《给孩子的故事》《给孩子的音乐》《给孩子的历史地理》《给孩子的书法》《给孩子的生命简史》等 10 本书。每本书,北岛都邀请了业内的知名人士进行编选。

韩松说:“科幻作家本质上是儿童,因为他们老在琢磨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总是在‘异想天开’。”北岛说:“科幻是属于儿童的。”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说:“我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生长,对于每一个有好奇心的人来说你都是孩子。”

《给孩子的科幻》就是想要做成一本 8 至 18 岁的孩子能看,8 至 80 岁的读者都爱看的书。但其实书里的科幻小说最初都不是特地为儿童写的。

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发言,图由主办方提供

刘慈欣和韩松都在小时候就接触到了科幻。刘慈欣小时候正遇上了文革,那时候没有科幻小说,人们甚至没有科学幻想的概念。但他还是看了一本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当时刘慈欣被这本书中所描写的画面深深震撼了。后来父亲告诉他,这本书并不是真实的,都是作家自己幻想出来的,刘慈欣觉得不可思议。直到他读了克拉克的小说,才发现凡尔纳的想象其实很平庸。他相信自己是中国的第一代科幻迷,长大了成为了国内知名的科幻作家,作品为后人广泛阅读。

相比之下,韩松要幸运得多。他在儿时就接触了许多科幻小说。他小时候读的《冷酷方程式》就被自己选编到了这本书里。

中国科幻小说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当时,梁启超写过科幻小说。后来鲁迅先生提出了“科幻是精于科学,委以人文”的思想。从此,科幻文学在中国成为了普及科学的工具。刘慈欣说:“这种现象大概在上世纪 50 年代最为突出的,从 80 年代才回到文学题材这样的,现在承担科普功能的科幻基本上消失了。”

科幻文学关乎的是人类的未来。与童话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科幻小说中的情景会变得越来越真实,像凡尔纳小说中的很多描写现在已经成为了现实。未来会是怎样的?人们可以到科幻文学中去寻找答案。

对于新生代的 90 后科幻作家,韩松认为他们的小说更加单纯,直指人心的东西也更多了。“另外一方面,这种复杂性对技术的理念,对未来的焦虑,甚至是悲观,也增多了。”

科幻文学也有它的黄金时代。刘慈欣说:“黄金时代是美国的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的科幻文学。那时候的科幻文学充满了一种乐观、开放、进取的精神。而这种开放更多的是关注科学的负面作用,以及由负面作用带来的黑暗灾难。像阿西莫夫的《基地》就描写了银河系的灾难。”

而现在的科幻文学变得内向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内向。“我们只要一辈子封闭在一个房间里面,不用出门,我们可以毫无困难地度过一生,”刘慈欣说。

刘慈欣坦言自己的小说受到克拉克空灵科幻美学的极大影响,而前苏联的科幻文学对他的影响不大,但是苏联的现实主义文学对他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像托尔斯泰这些人的作品就对他有很大的影响。 

题图为新书发布会现场,题图和文中图均由主办方提供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