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转运、信号转导及利用效率(上)

氮肥投入约占肥料年施用总量的60%,是大多数非豆类作物种植中主要的生产投入。硝态氮是植物从土壤中获得的两种主要氮形态之一。在过去十年的研究中,关于植物如何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硝态氮,以及如何将硝态氮有效地分配到不同的植物组织中以响应环境变化,如何感知和传播硝态氮信号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从氮的吸收转运氮信号的传递以及如何从分子水平提高氮利用效率这几个方面展开。相关介绍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介绍氮的吸收转运,下篇介绍氮的信号传递和分子水平上提高氮利用率的策略。


硝酸盐和铵盐是植物可以利用的两种主要的氮形式。在有氧条件下,根系吸收的硝态氮在细胞质中,经过硝酸还原酶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质体或叶绿体中由亚硝酸还原酶转化成铵盐。对植物而言,过量的亚硝酸盐和铵盐是有毒的,植物需要协调土壤中氮的供应量、自身氮的需求量、根据土壤碳氮比,调控氮的吸收。植物吸收的硝态氮可以储存在液泡,整合不同组织的氮供应和需求信息,调节氮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并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调节代谢通路上各种组分的丰度,结合翻译后修饰调控代谢通路中各组分的活性。

为了了解植物是如何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并作出适应性变化,研究人员鉴定出了一系列氮吸收、转运、信号传递过程中的组分,整合这些组分并组成代谢、调控网络,便于大家深入了解氮的利用过程,为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新的策略。


第一部分,氮的吸收、运输和分配

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对硝态氮的吸收、转运和分配需要借助转运蛋白和离子通道完成,如转运蛋白NRT1、NRT2,离子通道CLC、SLAC等。很多教科书上都说,硝态氮从木质部运输,有机氮从韧皮部运输。但是对于韧皮部硝态氮转运蛋白的研究表明,韧皮部硝态氮的转运对氮的分配也至关重要。

这里详细介绍NPF(NITRATE TRANSPORTER 1 (NRT1)/PEPTIDE TRANSPORTER (PTR) family)转运蛋白的生理功能。

拟南芥和水稻中有大量的NPF基因,大部分NPF都是低亲和的硝酸盐转运蛋白,但AtNPF6.3(NRT1.1/CHL1)和 OsNPF6.5(OsNRT1.1B)表现出对硝态氮的双亲和性。拟南芥有53个NPF基因,水稻有93个,大部分NPF蛋白定位在细胞膜。这些NPF转运的底物不同,但是到底是什么决定了这些NPF转运蛋白的底物特异性仍然未知。

下表列举了一些拟南芥和水稻中的NPF蛋白,它们的底物、新旧名称、亚细胞定位、基因表达情况及功能。

1. 关于NRT1

1.1 硝态氮的吸收

植物从环境中以质子/硝酸盐耦合的方式吸收硝态氮。

1.1.1 拟南芥NPF6.3(NRT1.1)是高等植物中第以个被克隆的硝态氮转运蛋白,它一个双亲和性硝态氮转运蛋白。在突变体中,无论外界氮供应水平是高还是低,吸收的硝态氮都会减少。NPF6.3会根据环境的N水平调节对硝态氮的亲和性,NPF6.3的磷酸化决定这一过程。当环境中氮含量高,NPF6.3会形成二聚体,二聚体是较为刚性的结构,亲和力低转运速度慢;当环境中氮含量低,NPF6.3的Thr101发生磷酸化,二聚体解聚,成为比较柔性的结构,亲和力高转运速度快。

1.1.2 与NPF6.3不同,NPF4.6(NRT1.2)是一个组成型表达的单纯低亲和性转运蛋白,该蛋白也可转运ABA。

1.1.3 OsNPF6.5(OsNRT1.1B)与拟南芥NRT1.1同源,是双亲和的硝态氮转运蛋白。作用于硝态氮的吸收和地上地下硝态氮的转运。籼稻和粳稻中该基因一个单碱基变异导致氨基酸置换,Thr327Met使得籼粳稻对硝态氮的吸收转运存在差异,籼稻的氮肥利用率高于粳稻。

1.1.4 OsNPF2.4 是水稻的一个低亲和硝态氮转运蛋白,作用于硝态氮吸收和地上地下硝态氮的转运,还影响氮的再利用,同时间接影响钾的地上地下分配。

1.1.5 NPF8.9(OsNRT1)有两个不同剪接形式的转录本,NPF8.9b有六次跨膜结构,蛙卵异源表达系统确定其有0.25mM硝酸盐吸收活性,过表达NPF8.9a和NPF8.9b可以增加植株地上干重。


1.2 硝酸盐的地上地下运输

硝态氮被植物细胞吸收以后,有的被同化利用,有的储存在根部,有的会运往地上部。硝态氮的根茎运输能力因植物种类而异,并受环境条件的制约。

1.2.1 AtNPF7.3(NRT1.5)介导硝态氮的木质部装载。突变体中地上部硝态氮减少,地上/地下硝态氮比例降低,木质部汁液中的硝态氮含量也下降。

1.2.2 AtNPF7.2(NRT1.8)作用于硝态氮从木质部卸载及逆境耐受。该基因在韧皮部薄壁细胞表达,且其表达水平受到Cd镉的诱导,突变体表现出氮依赖的镉敏感表型。该基因通过增加根中氮的存留量提升逆境抵抗能力。AtNPF7.2和AtNPF7.3表现出Cd镉胁迫下的拮抗功能,二者作用相反,也体现出植物既要适应逆境又要协调生长,需要功能上相关的不同基因进行调控和平衡。

1.2.3 AtNPF2.3 作用于盐胁迫下的硝态氮转运,减少逆境引发的根部氮积累。该基因组成型表达,但是其功能在盐胁迫下比正常情况下更为重要。

1.2.4 AtNPF2.9 介导了硝态氮的韧皮部装载,负调控硝态氮的地上地下运输。突变体在高氮条件下,地上/地下硝态氮比值升高。

1.2.5 AtNPF5.11、AtNPF5.12和AtNPF5.16 定位在液泡膜,使储存在液泡的硝酸盐流出,以便将这些积累的硝态氮运输到地上部。当外界缺氮,过表达这些基因使根中积累的氮减少。

1.2.6 OsNPF2.2 作用于硝态氮的地上地下运输及液泡发育。在正常条件和缺氮条件下突变体表现出相反的氮分配表型,突变体中液泡的发育也受到影响。


1.3 硝酸盐的地上地下运输

运输到枝条后,植物将根据叶子的发育阶段、氮需求和硝酸盐的容量决定硝态氮是被储存还是被同化。协调不同组织之间的硝态氮分配是高等植物高效利用硝态氮的关键。

1.3.1 AtNPF6.2(NRT1.4) 介导了硝态氮在叶柄的储存。该基因在叶柄和叶片中脉高表达,突变体中叶柄的硝态氮减少,叶片更宽大。该基因使硝态氮储存在叶柄、叶脉,进而调控叶片硝态氮稳态,影响叶片发育。

1.3.2 AtNPF1.1(NRT1.12)和 AtNPF1.2(NRT1.11)将硝态氮分配到正在发育的组织。突变体中,完全展开的叶片氮积累量高,即使增加了土壤氮供应,突变体新生叶的硝酸盐仍然较少。该基因将硝态氮转入主脉韧皮部,使木质部流向韧皮部的氮被新叶再利用。

1.3.3 AtNPF2.13(NRT1.7)作用于缺氮条件下硝酸盐向新叶的运输。缺氮时,老叶的氮源流向新叶,在突变体中老叶表现出氮积累。缺氮时该基因的功能更为重要,相应的,降解AtNPF2.13 的E3泛素连接酶NLA 会在缺氮时受到miR827的抑制,使得AtNPF2.13可以在缺氮时将硝态氮转入新叶。


1.4 种子发育和氮贮藏

对种子的发育而言,氨基酸和肽链这些有机氮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硝态氮也会在种子积累,调控种子休眠、发育等生物学过程。

1.4.1 AtNPF2.12(NRT1.6)将硝态氮转入发育中的胚。该基因表达于角果和珠柄区域的维管束,受粉后该基因的表达量升高。突变体中成熟种子的硝态氮含量减少,因为硝态氮对胚早期的发育十分重要,突变体中胚的败育和种子发育缺陷会增加。

1.4.2 AtNPF5.5 影响拟南芥胚的氮积累,在胚中可以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突变体胚中氮含量下降。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和亚细胞定位上不清楚。


1.5 气孔运动调控

气孔运动受到多个代谢/信号通路调控,以便干旱时减少不必要的水分散失,维持二氧化碳的摄入。硝酸盐可以作为渗透物质影响气孔开闭。

AtNPF6.3(NRT1.1)表达于保卫细胞,施加硝态氮的条件下,突变体气孔导度下降,蒸腾速率降低,对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增强。


1.6 NPF转运蛋白的其他功能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除了转运硝态氮以外,NPF转运蛋白还有很广泛的其他类型的底物。

1.6.1 多肽

所有的NPF同源基因在非植物的有机体中均展现出二肽转运活性。

拟南芥中AtNPF8.1(AtPTR1)、AtNPF8.2(AtPTR5) 和 AtNPF8.3(AtPTR2)在蛙卵和酵母异源表达体系中均展现出二肽而非硝态氮的转运活性。AtNPF8.1 和AtNPF8.2 定位在质膜,作用于根和花粉的二肽吸收。AtNPF8.3 定位在液泡膜,调控种子发育和开花。

AtNPF5.2(AtPTR3)的表达受到逆境的诱导,也作用于抵抗细菌侵染。该基因可以回补酵母二肽摄入突变体的表型,但是二肽转运和抵抗逆境及细菌病害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AtNPF8.4(AtPTR4)和AtNPF8.5(AtPTR6)定位在液泡膜,调控种子发育和开花,但它们没有二肽转运活性。

水稻的OsNPF7.3(OsPTR6)作用于短肽运输,调节总氮含量,还能调控生长。

1.6.2 氟化物

AtNPF2.4 和 AtNPF2.5 有向外转运氟化物的活性。AtNPF2.4 在根的中柱表达,作用于木质部装载和氟化物向地上转运。而 AtNPF2.5 在根的外皮表达,作用于向根外输出氟化物。在高盐的情况下,AtNPF2.4 的表达会下降, AtNPF2.5 的表达会升高,这两个基因共同作用使高盐条件下地上部氟化物减少。

1.6.3

AtNPF7.3 突变体中地下向地上的钾运输减少,但是酵母中并没有发现该基因有钾转运活性。酵母表达该基因,展示出pH依赖的钾外运活性。因此学者推测它可能作为一个质子/钾的反向转运蛋白,影响钾的木质部装载。

1.6.4 植物激素

有些NPF 在表达受体和共受体的酵母体系中显示出 ABA / GA / JA-Ile 的转运活性,还有一些NPF 既能转运硝态氮,又能转运植物激素。

1.6.4.1 生长素

AtNPF6.3(NRT1.1)转运生长素的活性可以被硝酸盐抑制。缺乏硝态氮时,它可以转运生长素,在侧根根尖的积累,进而抑制侧根生长调整根系结构。硝态氮抑制AtNPF6.3 对生长素的运输,也可以是AtNPF6.3 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下降。

1.6.4.2 ABA(脱落酸)

AtNPF4.6(NRT1.2/AIT1)、AtNPF4.5(AIT2)、AtNPF4.1(AIT3)和 AtNPF4.2(AIT4)在酵母体系中显示出ABA的转运活性。npf4.6 的拟南芥突变体植株表现出对ABA处理不敏感的发芽表型。

1.6.4.3 GA(赤霉素)

AtNPF3 不仅能影响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运,调控叶片硝态氮积累,还能够影响根内皮的GA积累。蛙卵异源表达系统显示,该基因的硝酸盐转运不影响GA转运活性,但是AtNPF3 介导的GA刺激下胚轴伸长表型只在低硝态氮条件下才能表现。

1.6.5 硫代葡萄糖苷(芥酸)等次生代谢物

硫代葡萄糖苷(GLS)是富含氮、硫的次生代谢物,可以使十字花科植物免受食草动物啃食。5个NPF蛋白:NPF2.10(GTR1)、NPF2.11(GTR2)、 NPF2.9(NRT1.9)、NPF2.14 和 NPF2.13(NRT1.7)有芥酸的转运活性。NPF2.10 和 NPF2.11 还具有低亲和的硝态氮转运活性,但是硝态氮不影响其转运芥酸。蛙卵和酵母异源表达系统还显示NPF2.10 有GA和JA-Ile转运活性。

单萜类吲哚生物碱(MIAs)是具有抗癌活性的生物碱,如长春花碱。长春花的CrNPF2.9 表达于表皮细胞,从液泡向外转运输出MIA中间体。


2. 关于NRT2

通常NRT2 是高亲和的硝态氮转运蛋白,蛙卵异源表达系统也显示有些成员表现出对硝态氮的低亲和性。拟南芥中有7个NRT2 基因和2个NAR2 基因,水稻中只有4个NRT2 基因和2个NAR2 基因。除了AtNRT2.8 外,7个NRT2 可以与NRT2.1 在细胞膜发生蛋白互作。当与NAR2 在蛙卵异源表达系统共转时,AtNRT2.1、AtNRT2.2、AtNRT2.5、OsNRT2.1 和 OsNRT2.3a 的硝酸盐转运效率提升。但NAR2 对于AtNRT2.4 和 OsNRT2.3b 的底物转运并不是必须的。

2.1 有4个NRT2作用于硝酸盐吸收

AtNRT2.1 和 AtNRT2.2 是两个相关的高亲和硝酸盐转运蛋白。AtNRT2.4 和 AtNRT2.5 也是两个硝酸盐高亲和转运蛋白,但它们只有在缺氮时才表现出对硝态氮吸收的贡献。

AtNRT2.1 在主根的成熟区表达,AtNRT2.4 在初生根幼嫩部分和侧根远端表达,AtNRT2.5 在初生根和测根根毛表达,AtNRT2.4 和AtNRT2.5 也在韧皮部和地上部叶片主脉和侧脉表达。

2.2 AtNRT2.7调节种子硝态氮含量和休眠

AtNRT2.7 在种子中特异性表达,是唯一位于液泡膜中的NRT2转运蛋白,负责将硝酸盐加载到液泡中。突变体的种子硝酸盐含量降低了35-70%. NRT2.7在原花青素积累或氧化过程中也发挥功能,虽然原花青素的表型与非硝酸盐含量不相关,但是突变体的种皮是淡褐色。

2.3 AtNRT2.1、AtNRT2.5 和 AtNRT2.6 作用于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

NRT2.6 的功能缺失突变体没有硝酸盐相关的表型,但由于活性氧的产生减少,对致病性致病菌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的攻击更敏感,硝态氮不影响这一过程。NRT25 和 NRT2.6 的突变消除了根际细菌Phyllobacterium brassicacearum STM196 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NRT2.1 突变体显示出对细菌病原体Pseudomonas syringae 的易感性降低,因为该突变体对细菌分泌的冠菌素不敏感。对于不同的NRT2转运蛋白和不同的微生物,其对应的机制是不同的。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shane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