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公布了新的改革方案,说国资委要变得更像投资人

7 月 30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在制度上确认了国资委的新角色:以前是管企业管资产,现在要转变为管资本。

一直以来国企给很多人的印象是“效率低下”。这与“政企不分”有很大关系。以前国资委是直接管理央企/国企,政府既是企业的股东,又参与企业的管理者。运营商、石油公司一把手相互轮调也都是国资委和中组部直接牵头。

2013 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指出,要以管资本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的通知》指出,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目标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突出国有资本运营。

简单说,国有资产管理的模式,逐渐从“国资委-企业”,变为“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企业”的新方式,国资委更像投资人了。

改革国企、调节国资产业布局,除了改变国资委角色,财政预算的新规划也同样重要。

2017 年,财政部在《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暂行办法》中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央企的经营预算支出作出了规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央企的预算支出与执行情况,都要经过财政部,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领社会资本更多投向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公共服务、国际化经营等领域。

可见,这一轮的国企改革,不仅要提高国企经营效率,还肩负着以财政支持某些特殊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弯道超车”的重任。

这个国企改革的新模式,今年已经开始反映在资本市场上。今年以来,A 股中的 87 家国企及央企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计划,涉及金额约 6600 亿元。此外,还出现了国资买壳潮,国务院国资委、地方国资委、地方政府、事业单位旗下的国资公司在 A 股买了 16 个壳公司。

国资买壳,第一个作用,是可以“腾笼换鸟”,用旗下的新资产置换经营不佳的旧资产。例如北京国资委置出了 ST 前锋连年亏损的地产业务,置入了同在北京国资委旗下的北汽新能源,用 A 股融资资源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第二个作用,是用资本加快产业整合。例如国家级风险投资基金,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即“国风投”)今年收购海虹控股,加速海虹控股的医保控费业务。

但最重要的作用,还是支持新经济。今年 3 月 A 股上市新规已发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来自战略性新兴行业的试点企业在A股上市可不设任何硬性财务指标。

此前富士康、药明康德、宁德时代等新经济公司快速通过审查上市,被视为 A 股进入新经济时代的标志。但由于局部股灾随后不断出现,IPO 节奏放慢,CDR 推迟。小米、阿里、京东等公司也都暂缓了 CDR 申请。但在国资买壳的案例中,已经出现了专门投资新兴产业的基金的身影。例如管理着军民融合创投基金、航天信息产业投资基金的航天科工集团收购 ST 尤夫;北京海淀科技金融集团收购金一文化等等。

国资公司的成立目的是投资某一特定的新兴行业,需要承担培育新兴行业的任务。这些国资公司已经投资了不少初创型企业,项目有较大融资压力,但是所投资的企业不一定能达到上市要求。买壳之后,国资公司可利用并购重组的方式实现旗下资产上市。

随着数千亿资金的投入,已经可以看出政府借助资本力量推动新兴产业的决心。但这也确实不是第一次讨论退居幕后、放权给管理层了。

题图来源:Pixabay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