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家庭环境“妨碍”孩子长大丨独立性训练都藏在日常细节里

-父母养育孩子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

-长大成人。

也许不同父母在这个“人”之前,会加上诸如“成功/快乐/自信/富裕”等等各种美好期待,但无一例外的,“独立”都是必须选项。

最近,我们遇到一大波爸妈来问询的。他们困惑都与孩子“独立”有关。

“孩子还有3个月就要上幼儿园了,还不会自己吃饭穿衣服,可怎么办?

家里4个大人围着囡囡,平时在家里跟小公举也没差什么了,衣来张口饭来张手,连哄睡都要哄一个小时……我最近给孩子报幼儿园了,3个老师对25个孩子,老师怎么可能给喂饭呐,想想都好焦躁啊啊!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会不会吃不好睡不好?还剩下这点时间训练,来得及吗?怎么训练啊?”

–来自优陪计划会员@果果妈的提问,使用已获授权。

做父母的没有不希望孩子能独立的;

而独立自理能力,更是我们这群仍困守在孩子吃喝拉撒日常里的父母们,最急迫想解决的问题。

01

但,很多时候,正是我们自己“妨碍”了孩子长大啊。

有时候是我们太想保护孩子,阻慢了他迈出独立的脚步。

去年有一则很火的广告,已经在海外留学的儿子,深夜来电就是想问问,“妈,番茄炒蛋怎么做?”

有人看到感动,有人看到启迪。

我的朋友圈里的一则评价说得特别好,

“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会觉得自己这做父母的太失败。倒不是因为孩子多大了,还不会做番茄炒蛋,而是因为遇到一点点事情,解决的办法有许多种,他却只想到了找自己的爸妈解决……”

世人都厌恶“妈宝男/女”,好像永远长不大,永远离不开爸妈。

但回想一下,当他们还是小小孩子时,当他们跃跃欲试想尝试自己做一些事情时(比如孩子只是想自己倒杯水喝),父母最容易脱口而出的是什么?

“别动、别摸,放着妈妈来”

“你还太小了”

“你还不会”

“你做不好的”

“你会受伤的”

“等你长大了再干”

……

孩子自立的小火苗被这样打击的多了,慢慢他就不想自己下手了,反正有大人代劳呢。

于是,孩子习惯了从小都被牵着手、习惯了总是有人帮忙打理事情,没有机会发展出自己的经验,自我效能容易比较低;成年后也容易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即习惯让别人帮忙做事,自己对结果没有控制力。

这时才来痛悔孩子人生不独立,恐怕早已经积重难返了。

有时候是整个环境,对孩子太不友好了,不利于孩子发展独立性。

某次,我的朋友抱怨说,感觉自己儿子,“在外一条龙,回家就退化成虫了,连上厕所拉屎都要老娘亲手抱着才行”。(亲妈的原话。。。)

我去她家做客时,无意中撞见过一次小朋友上厕所的情景。他家马桶倒是放了儿童马桶圈,但是小朋友坐上去后的脚根本够不到地面,只能双手紧张的握着马桶圈的把手,整个如厕过程孩子都处于非常紧绷状态,他要是愿意好好拉才怪呢。

当时我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们幼儿园的厕所是什么样子的啊?”

– “我们幼儿园的厕所小小的。”孩子一边说,一边两只手比划着,然后补充,“小朋友也不用怕掉下去。”

这时,我朋友才恍然大悟。

是了,在幼儿园,一切都是专门为小朋友定制的,小马桶、小洗手盆、小桌子小板凳、连墙上的小镜子都是按着孩子的身高来安装的,俨然是个小人国。

但到了自己家里,却是为了方便大人来装修设计的,对孩子来说,几乎处处都是障碍物,独立性完成难度是plus版的。

后来,她给孩子在马桶前面加了一个小板凳,让他如厕时,双手能抓牢,双脚也能踏实落在凳子上,从此解决了“孩子不肯自己上厕所”的难题。

是的,就只是加了一个小板凳,“世界从此不同”了。

一个符合孩子发展规律的环境,其实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助推器”。

有时候,我们在孩子独立的路上,又太过心急,少了点耐心。

我在路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爸爸出现这样情况尤其要多一点)在前面走的飞快,一面走还一面催促孩子,“走快点,走快点。”

有的孩子实在走得慢,心急的大人也许会抄起孩子“代替”孩子走。

只是,日后难免会反转头来,唠叨孩子不爱自己走,总是要大人抱着,觉得孩子不够独立……

我们以前发过一篇文章,《“我跟孩子说过100遍了,没用!”也许症结在这里》,里面提到过一种现象,大人总是习惯用自己的节奏去唠叨叮嘱孩子。

“走快点”

“吃饭快点”

“快点上床睡觉”

“好好洗手了吗”

“快点把你的玩具收一收”

……

但是孩子本来就是有自己的节奏的呀。他们会受限自己的身体发育、智力发育、体力情况等种种因素。

我们大人急不得,急也没用。

02

身为父母,将呱呱坠地的婴儿养育一个真正独立的成年人,并不是年纪到了就水到渠成的事情。

那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呢?

我越来越觉得,让孩子学会独立,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

先说“人和”。

这是知易行难的事情,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好心态+行之有效方法。

适度放手,放下完美,把试错的机会还给孩子。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面,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打个蝴蝶结对大人来说,或许只是小菜一碟,但对于5岁的孩子,不啻为一项重大考验,他可能失败一次又一次,但当他终于完成,那份喜悦和自豪是无法替代的。

而这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其实也可以赋能给孩子一种“我可以的”信念。

打蝴蝶结是这样,其他事情亦如是。

训练孩子独立的4步骤

怎么教孩子独立呢?

茱莉·李斯寇特-汉姆斯曾指出一条让孩子走向独立的实用路径,只需要4步:

1.先是我们为你做

2.然后我们和你一起做

3.接着我们看你做

4.之后你完全自己做

这波操作看起来简单,内里却是遵循了儿童发展规律的。

孩子天生的观察者和模仿者,他们最开始的学习的技能都来自于模仿。“我们为你做”的阶段,正是孩子观察模仿的阶段。

经过一定阶段的观察,模仿,我们就可以练习放手,邀请孩子和你一起来进行某项事情,最开始可以让孩子体验其中某个简单的环节。

再接下来,我们大人需要开始习惯“围观”就好,如果孩子有困难的地方,也可以伸一把手;如果孩子一时做得不尽如意,只要不突破安全的底线,尽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来。

比如我家孩子在开始自己穿鞋时,经常左右穿反。而且孩子心里面认定“我会穿鞋”,有时还要反过来指导我“穿反”鞋了。

这时候,真的是需要一点后妈心态,放手让他自己去感受就好了。孩子自己试了几次,穿反鞋子,果然走路会不舒服,才会自己停下来,重新穿鞋子。

麦德琳·雷文说,“不要为你的孩子做他们已经可以做、或者几乎可以做的事情”。

当你把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归权”于他,他才有信心、能力和机会步入最后一个阶段——“完全自己做”。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孩子虽然能够独立做许多事情,但自制力还有些差,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和孩子一起做日程表,或者制作视觉提示板,放置在显眼位置,可以“无声提醒”孩子,你需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上厕所啦!

以上的1234步,有的父母或许会嫌啰嗦,认为“教孩子,有什么难的,多教教就会了”。

但其实,道理是相通的,我们可以把经验无限复制到教孩子做任何事情,穿鞋、穿衣、洗衣服、扫地、吃饭……以及其他需要教授孩子掌握的技能,无非这四步。

再说“地利”。

我们前面提到,朋友家给马桶前加个小板凳,就顺利解决了孩子如厕难题,可见“环境”,在孩子独立性发展中的重要性。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里就主张,在所有阶段都要在家中布置一个适宜孩子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的关键词是:美、安全、秩序、方便。

每个家庭条件不同,不一定有条件给孩子专属房间,或者定制的儿童家具,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方便,再兼顾秩序和美的环境,是只需要花一点心思,加一个小道具,就能实现的事情。

在一进家门的地方,放一把小凳子,方便孩子自己穿拖鞋;条件允许的可以有孩子自己的小鞋架或者全家鞋架中有孩子专属的一格。

图片由优陪会员@小西家的喵提供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通过移动家具在客厅里给孩子腾出一块可以自由探索的空间,尽量选择圆角家具或者安装防撞角。

尤其刚刚学会站立的学步儿,最少不的就是扶着桌边“走”。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给开辟一个专属、小小的角落,放上小沙发,小书架。(我们之前团的书香盒子,就很符合这一理念呢。)

或者,可把家里书架最下面几层(高度都在一米二以下),3岁以下的孩子可以管理、支配自己的玩具和书籍。

我们只需要提供收纳工具,然后再加一点接受孩子整理的乱七八糟的勇气……

训练孩子独立收拾玩具,是个循序渐进过程,最初孩子能主动收拾就值得鼓励了,秩序和美感可以后期慢慢训练。

厨房危险系数比较高,但也不用视为孩子的禁区,可以搬个椅子围观大人做饭,或者帮忙剥蒜,顺便还可以锻炼手部小肌肉。

家庭吃饭的餐桌边,有孩子自己的吃饭椅子;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不会愿意继续被控制在婴儿椅里面,准备一张高脚凳,就可以让孩子轻松够到桌面,和家人共同进餐。

吃完饭以后,也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丢垃圾这样难度系数比较低的活。

现在市面上各种美貌、安全又耐摔的餐具,也可以帮助孩子从小自主进食。

在浴室里面,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自己的专属小马桶;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加马桶圈,前面加个小板凳。

图片由优陪会员@小西家的喵提供

洗手池前面也是这样,加个小板凳,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条专属的擦手毛巾,孩子可以自己站在小板凳上面,完成洗手、擦手等一系列操作。(3岁前孩子仍需要爸妈在旁监督,小手是否洗干净。)

图片由优陪会员@小西家的喵提供

平时家里,还可以准备一些孩子自己的小工具,让孩子参与到日常家务里面来,比如小一号的扫把,一把小小的喷水壶等等。

准备一个装衣物的篮子,让孩子将自己脱下来的衣服,丢进去。朋友家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帮忙把衣服放进洗衣机,以及按“开始”按钮,虽然只是很简单的2个动作,但对孩子树立“我可以”信念很关键。

虽然孩子帮忙做家务,多数时间是帮倒忙,但这种跟爸妈一起做家务的感觉,可以让孩子更有价值感。

最后,我们聊一下“天时”。

从0岁开始就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的独立,是从脐带剪断那刻就开始了。小宝宝通过感受反复而简单的起床流程,来发展自己的自我认同感和独立意识。

图片来源「小芽启萌·优陪会员计划」里的“自我认同感游戏:起床时光”

我们在给他们喂奶、换纸尿裤、穿衣、喂水的时候,都可以多叨叨一下,让他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是可以怎么配合妈妈的。

等宝宝长大一点了,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些发展自主技巧的活动,来帮助宝宝树立“自己能行”的信心。

比如说10-12个月的宝宝,已经基本可以配合妈妈做一些动作了,你可以看到12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小幅度地配合妈妈完成穿衣服的自理游戏。这和妈妈实施的积极引导策略和给予宝宝“自己能行”的信念是分不开的。

任何小事都可以训练孩子的独立性。

比如让孩子扔纸尿裤。

很多时候,大人真的是做顺手了,给孩子换完纸尿裤,就紧着丢到垃圾桶去;但1岁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将用过的纸尿裤扔到垃圾桶里。

下面列举了一份清单,分年龄列举了人生独立必备技能:

2-3岁:建议杂物和基本自理。这个年龄是孩子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的开始。

√ 帮忙收拾自己的玩具
√ 自己穿衣服(加上家长帮忙辅助)
√ 脱下衣服后,会把衣服放进洗衣篮
√ 饭后把自己的餐盘清干净
√ 帮忙摆放餐具
√ 在家人的帮助下,自己洗漱

4-5岁:记住重要的名字和号码,在这个年纪安全是首要之务。

√ 知道自己全名、家里的地址和电话号码
√ 知道如何拨打紧急电话
√ 做简单的清洁工作,例如在容易摸得到的地方除尘、饭后清理餐桌
√ 喂养宠物
√ 识别货币面额了解最基本的金钱使用挂念
√ 在没有人监督下梳头、洗脸
√ 帮忙基本的洗衣工作,例如整理衣服、把脏衣服拿到洗衣篮


“我们经历的许多不行,是源自于不遵循衍化的道路。”

第一眼看到这句话时,我就被震撼到。亿万年来,自主求生就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要求。动物界的父母们,明知前方就是险恶环境,还是要往前推一步。

去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鹬》里,有这样一幕:小矶鹬该自己独立捕食了,但它不敢迈出自己的小脚。于是,妈妈在身后,一步步将它顶向了满是风浪的大海。

而现在我们都忍不住帮孩子做好了,孩子一直躲在安乐窝了,当风浪来时,他何以飞翔。

要知道,“我们一直给的,都是我们的翅膀,而不是他们自己的。”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萌芽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