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诏一定是大行皇帝生前留下的吗?

遗诏这种事儿吧,我觉得有点儿清代档案或者官方诏令基础的人就都能了解,所以什么“康熙遗诏证明雍正不是篡位”什么的,竟然有不少人认真探讨去,也是特别神奇的存在……

先简单答一下,“遗诏”一定是先帝所留下的,但是问题是你指的是哪个“遗诏”?

就好似,清代的正式诏书,一般都是一篇很长的骈体文字,但是它们原本都是由某一条“上谕”发展而来的,而这条“上谕”,有可能是皇帝的笔述,有可能则是皇帝的口述,经过别人记录才成为文字,显然不可能是骈体四六的那种。

跟诏书一样,虽然都是“遗诏”,不过也有很多不同。

1.最基础的遗诏——“遗诏A”

最基础的遗诏,一般都是上谕的形式,或者特谕的形式。这种重要的上谕,写在文本上,可能只有两三句话,有的甚至可能只有一句话、几个字而已。而且重要的内容,涉及保密信息的,经常还要在边上写一条同样内容的满文,以作为证据。

这是最基础的遗诏,也是唯一能够明确表达先帝意愿的档案,它必然不是那种大大的,黄黄的,骈体四六的,盖着大印的。

2.已经确定了继承人之后的遗诏——“遗诏B”

这种遗诏,也一样通常以上谕的形式发出,但是实际上已经并不是先帝本人的意思(当然如果继承者跟先帝的决定相同,那么会以先帝本人的意思为基础),而是以既成事实为基础,顺带描述先帝病势,还要对国家、社稷做一番深刻的阐述等等

这种遗诏,按照惯例,应该是先帝已故,新君登基的当时,便由军机大臣或内阁或者翰林院撰写,所以一般都是骈体四六的长篇文字,用字都是几经磨炼的。

这种“遗诏B”,虽然已经写了出来,但是只是作为上谕下达。文章最后惯例写上“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但是其实这时候并没有下达,因为还要去抄写啊……这些都不是提前准备好的。

3.最后的遗诏——“遗诏C”

这种是新君居丧期间正式下达的遗诏,会颁布与全国,还会颁布到藩属国。这就是大家看到的那个黄黄的,大大的,长长的,四六骈体的,盖着大印的玩意儿了。

所以,有人拿“遗诏C”来证明“皇帝就是要传位给这个新君的”?动动脑子啊……

可能单纯说还不明白,举个例子吧,以《宣宗实录》、《文宗实录》里道光皇帝驾崩为例。

正月十四日,道光皇帝驾崩。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

卯时。

“上疾大渐。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公启鐍匣,宣示御书: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朱谕: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特谕。

这个就是地地道道的“遗诏A”。来个图。

右面那两张纸是遗诏朱谕,一共就那么几句话,其中最关键的一句“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还写了满文印证。其他的就是《实录》里写的那个“朱谕”内容。

啥,你问左边那个是啥?那个是道光皇帝留下的“朱谕四条”,相当于给咸丰帝的四条嘱托。《实录》里也有,我就不引了,第三行开头的文字是“曰禘郊祖宗,伊古所重。洪惟我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丰功骏烈,厚泽深仁,浃洽生成……”

这个“遗诏A”公开之后,皇四子就是皇太子了。然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遗诏B”正在赶紧写作ing……

午时

上崩于圆明园慎德堂苫次。

宣宗驾崩了,皇太子递进成了新皇帝了。

当天,便下达了遗诏。也就是“遗诏B”。

很长。

遗诏曰:朕蒙皇考仁宗睿皇帝覆载隆恩,付畀神器。临御天下,盈三十年。仰维列圣家法,一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为本。自维薄德,敢不朝乾夕惕,惟日孜孜。故自御极至今,凡披览章奏,引对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并躬行节俭为天下先。嗣位之初,即颁手谕,首戒声色货利,一切游观玩好。稍涉侈靡之事,禁绝勿为。此薄海臣民所共见。溯自西陲小蠢,出师挞伐,旋致敉平,何敢自矜武略。迨后东南濒海之区,因贸易而启纷争。朕惟古之君子,爱人为大。何忍无辜赤子,惨罹锋镝。是用捐小忿,成大信,绥疆柔远,于今十载,卒使毒焰自消,民夷各安生理。此朕孳孳爱民之隐衷,至今日而庶堪共谅者也。至水旱成灾,朕窃自愧致累吾民,昕夕忧劳,不惜特发帑金,拯民疾苦。凡疆臣请蠲请赈,无不立沛恩施,从未屯膏靳泽,己饥己溺之怀,亦中外所共见。侍奉皇太后已及卅年,娱志承欢,敬谨罔懈,慎终尽礼,差免愆尤。朕体气素强,自上年春夏之交,偶尔违和,加意调摄,总未复元。去腊还宫后,痛遭大行皇太后大事,擗踊摧伤,渐形亏弱。迩来气益上逆,病势日臻。追维在位历三十年,寿登六十有九,亦复何憾。顾念统绪至重,亟宜慎简元良,缵承大业。本日卯刻,特召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亲降朱笔谕旨,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并谕王大臣等同心赞辅,无恤其他。乃降旨甫经半日,神气渐散,岂非天乎。皇太子秉性仁孝,植德贞醇,必能钦承付托,其即皇帝位以嗣大统,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惟刻矢忧勤惕励,于以知人安民,永保我丕丕基,至于观人之法,鉴空衡平,妍媸轻重自见,惟无私乃克有济,兼愿中外文武臣僚,精白乃心,各勤厥职,用辅嗣皇帝郅隆之治,则朕怀益慰矣。丧服仍依旧制二十七日而除。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种文本,就典型的不是临终之人能写下来的,至多是授意一些意思,甚至连授意都没有,完全按照新君甚至当时主要大臣的意愿写就。而且当时新君一般作为孝子正在感情波动中,也不大可能亲笔写这玩意儿。所以说白了,都是大臣们写的。特别是“朕体气素强”那一段,清代《实录》等官书似乎惯例是要在一个重要人物生前把其患病情由说一下的,一般都是通过皇帝的上谕来说,而新君这时候不方便,这就由大行皇帝自己在遗诏里说了,有人认为这都是大臣们惯例的“添加”。

最终。 正月二十日。

颁大行皇帝遗诏。大学士恭奉遗诏,内阁官前引,引至几筵前乾清宫檐下,上跪恭受,安奉于黄案上,行礼。大学士入殿右门,至黄案前跪,行礼,奉遗诏兴,由中门出。上跪,哀慕涕泣,敬俟诏出乃起。上还倚庐。礼部堂官宣读遗诏,颁示天下。王以下文武官员俱齐集跪听,举哀行礼。

这个颁布的遗诏,才是“遗诏C”。

顺便一提,清代皇太后也有“遗诏”,她们的遗诏,理论上是在生前已经有所表示,甚至有可能类似临终遗言,然后大臣们再以其表示的内容为基础,写成骈体四六的“遗诏文”。这里不具体说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清代服饰的夏装一般是用什么面料制作的?
清宫女子的旗头如何划分权力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