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吉他老牌破产保护,一种代表一个时代灵魂的乐器为何失去光辉?

拥有 124 年历史的美国吉他品牌 Gibson 近日提交了破产申请。这在音乐界算是个大新闻。

数据能够直接反映 Gibson 在吉他界的地位:这家公司在全球 80 多个国家每年能够卖出超过 17 万把电吉他,每年电吉他销量超过全球总交易的五分之一,是吉他界的霸主。

如果数据还不能让人感受那么贴切,那么许多音乐大师与 Gibson 的联结可以更直接体现它的地位:布鲁斯大师 B·B·金亲切地把自己的 Gibson 吉他命名为“Lucille”并写了首歌陈述缘由,去年 3 月去世的摇滚大师查克·贝里则是和他的 Gibson 吉他一共安葬,齐柏林飞艇乐队的吉他手吉米·佩奇、枪花乐队的 Slash 以及埃里克·克莱普顿这些留名历史的天才吉他手都是 Gibson 忠实的信徒。

根据 Gibson 提交的破产文件显示,公司目前负债累计在 1 亿至 5 亿美元之间。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公司走到尽头——这是一次业务重组,Gibson 之后会专注经营核心的乐器事业,剔除电子配件部门——但吉他的没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不只是 Gibson,美国第二大吉他品牌 Fender 也处于负债状态,第三大品牌 PRS Guitars 经历了裁员并把重心转向生产售价更便宜的吉他。美国最大的吉他零售商 Guitar Center 负债达到 16 亿美元,被标普评为了垃圾级。

比行业本身境况更突显的地方在于吉他象征意义的兴衰。吉他不仅关乎音乐,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还是一件彰显社会和时代内核的乐器:它随着民谣和摇滚在 1960 年代兴起,和风起云涌的思潮和运动一起构成了那个活跃的时代。与此同时,它也和其他元素一样,渗透到了流行文化的各个角落。

但随着音乐行业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吉他开始变得不再举足轻重。它仍然有生命力,但却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成为足以颠覆和塑造潮流的代名词。依靠采样的嘻哈音乐超越和吉他捆绑的摇滚,成为最流行的音乐种类以及电子类音乐的崛起让吉他面临了一个更残酷的现实:它和年轻人的联系变弱了。

吉米·亨德里克斯

“在吉米(吉米·亨德里克斯)之前以及他出现的即刻之后,电吉他是崭新的,是极度有魅力而令人兴奋的,”披头士乐队的保罗·麦卡特尼对《华盛顿邮报》表示。“所以有很多厉害的人模仿起了 B·B·金、巴蒂·盖这些人,这样产生了好几代人。现在更多的是电子音乐,孩子们听的东西也不同了。他们没有像你我一样有心中的吉他英雄。”

摇滚、吉他英雄和孕育他们的土壤

吉他英雄早在摇滚起势之前就有,不过他们却是随着摇滚一起获得了前所未见的影响力。

布鲁斯音乐中就有不少吉他的好手,像是保罗·麦卡特尼前面提到的两位,但布鲁斯音乐本身的内敛使得那些大师们的作品主要以音符和旋律打动人心。外放甚至张扬的摇滚更鼓励艺人展示表演的张力,和手中的吉他一起疯狂自然是表现激情的一种方法。

于是,吉他在许多摇滚的标志性时刻或画面中都占据一席之地,它可能是一种形体姿态,比如查克·贝里挎着吉他的鸭子步,更可能是把吉他本身玩出花样——历史上留下的各种 solo 经典便是例证。

这种张扬的姿态也是当时的环境所乐于见到的:反战、民权运动、嬉皮士和性解放等让摇滚找到了激荡来源的土壤。二战之后,美国家庭中电视的普及也为一种全国性流行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摇滚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如果说伍德斯托克这样的音乐节提供的是一个具有爆发力的文化展示平台,那么电视的作用在于它让这个音乐有了长久面向全国观众的可能。在 1957 年巴迪·霍利上《The Ed Sullivan Show》节目表演之前,很多观众可能都不知道电吉他和摇滚的搭配是什么样子的。

像是美苏太空争霸以及其他希望抢占未来的追求,让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颠覆传统的同时对未来充满遐想。吉他比其他任何乐器都更吻合年轻人放眼未来的诉求。吉他一方面实现者技术和设计的突破,另一方面则与一些未来感的文化结合,比如出现在了展望未来的科幻电影的海报上或者是杂志封面。

1952 年,Gibson 的里程碑产品之一 Les Paul 问世了。它由美国音乐家 Les Paul(本名为 Lester William Polsfuss)协助 Gibson 团队发明。Les Paul 的突破性在于,它是一款实心琴体的电吉他,音色独特却适用于各种音乐类型,受到了来自摇滚、乡村、流行、灵魂、布鲁斯、雷鬼和重金属等不同领域艺人的青睐。

六年后,Gibson 打着“未来感”旗号的 Flying V 上市。这款线条激进、造型前卫的吉他成为了许多大师们的心头好,甚至他们打造和使用它的方式都别具一格:被《滚石》杂志评选为史上最伟大吉他手的吉米·亨德里克斯至少有三把 Flying V,其中一把镶嵌了珍珠 logo。摇滚乐队 Mountain 的领军人物 Leslie West 经常使用一把只安装了琴桥拾音器的 Flying V,而把本应该安装琴颈拾音器的坑用来当烟灰缸。

Flying V 刚上货架时,销量并不理想。一些零售商干脆把它放进橱窗,作为展示品吸引客人。10 多年后,在大师们的帮助下,Flying V 才慢热了起来并最终成为一款经典的设计。

Gibson Flying V

到了 1980 和 1990 年代,吉他在流行文化中的存在感更加普遍,还在兴起的 MTV 中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相比电视,MTV 对画面冲击力的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

1992 年的 MTV 颁奖典礼上,涅槃乐队在表演《Lithium》时,贝斯手克里斯特-诺沃塞利奇把贝斯抛向空中,不想乐器落下来时砸到了他的脑袋,主唱科特·柯本在他踉跄的时候自己上演了砸吉他的戏码。1995 年 MTV 颁奖典礼迈克尔·杰克逊的表演中,枪花的吉他手 Slash 上演了一段近乎疯狂的 solo,疯狂到抢了流行天王的风头。

虽然是摇滚利器,但是吉他的价格却很亲民,这让孩子们有条件在很小的时候就模仿心中的吉他英雄。

1935 年出生的“猫王”埃尔维斯在 11 岁生日的时候收到了一把吉他作为礼物。他原先向父母提出的愿望是一辆自行车,但是母亲后来选择了价格更便宜的吉他。摇滚名人堂成员、和埃尔维斯同一年出生的杰瑞·李·刘易斯(Jerry Lee Lewis)成长于美国南方小镇的穷苦人家,他的父亲为了给他买一台钢琴,抵押了家里的农场。

根据当时的广告显示,30 美元就可以买到一把吉他。作为对比,钢琴的售价将近 600 美元。(当时吉他售价的 24.95 美元相当于 2015 年的 217 美元,钢琴的 595 美元则相当于 2015 年的 5920 美元。)

吉他在中国和民谣一起成为标志

中国也有自己的一段吉他情节,它相比美国来得晚了一些,形式和范围也更平和,体现在校园民谣上。

但孕育两者吉他情节的土壤都是相似的。民谣歌手老狼在回忆起 1990 年代的大学校园氛围时用到的词汇是“浪漫”以及“不切实际”。“因为有一个围墙保护着大学,所以那时候大学就像象牙塔,跟社会接触也不多,”老狼说。当时的校园里诗人和歌手最受崇拜,然后是体育明星,学习好的只能排到最后。

从台湾兴起的民谣传到大陆后,在大学校园里找到了落脚点。北大清华大学校园里,学生围坐在草坪上,或吹口琴或谈吉他,交流音乐成为常态。

老狼和高晓松等人组建了大陆第一支校园乐队“青铜器”,后来他们一起把校园民谣推向了国民级的高峰。1994 年,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大地唱片发行了《校园民谣 1》,里面收录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和《青春》等 11 首歌,后来还陆续发行了《校园民谣 2》以及《校园民谣 3》。这些成为了一代人记忆中的旋律。

作为民谣标志性乐器之一的吉他,承载了几分叛逆和颠覆的元素在里面。“我们小的时候吉他是个流氓乐器,简直就跟喇叭裤、大墨镜,什么烫头一样的,就是一套,就是一拿起吉他来,你觉得肯定是穿一尺宽喇叭裤口,然后戴大蛤蟆镜,烫一个大卷头,几乎这就是一套东西,所以吉他是不会有人让你从小学的。”高晓松说。

1983 年的秋天,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徐小平来到北大,担任艺术教研室的老师。他在北大成立了吉他协会,还请了音乐学院的一个同学负责培训班,一下子吸引到了 200 多人报名。1985 年的影片《路边吉他队》用一个更广泛的视角呈现出了吉他的火热,根据当时的统计,全国约有 3000 万人弹吉他,各个阶层都有吉他爱好者:学生、工人、农民、战士、知青、甚至是无业游民。

一个表现社会灵魂的乐器的衰落

让摇滚和吉他衰落的技术的种子,在它们全盛的时期就已经埋下。崛起的技术工具挑战了吉他的权威地位,还为新的音乐种类铺了路。

1979 年,Tascam 公司推出了 Portastudio 144。这款历史上第一台标准的 4 轨道磁带录音机让艺人们不必出门,在家就能实现录音。布鲁斯·斯普林斯汀 1982 年的专辑《Nebraska》就是借助 Portastudio 144 完成的。

鼓机也日渐成熟,从原先只能播放原厂预设升级到了能录入使用者编排的内容。1978 年,CompuRhythm CR-78 鼓机诞生,它是市面上第一台可以由用户自由编写、保存和回放节奏的鼓机。它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传奇鼓机 TR-808 的前身。这款鼓听起来像心跳声音的鼓机被视作是改变了嘻哈历史进程的一个发明:Afrika Bambaataa、RUN-DMC、Public Enemy 这些嘻哈先驱艺人都在创作中用到 808 鼓机。Kanye West 索性在 2008 年把它放到了专辑名中。至于后来崛起的 Trap,就更离不开 808 的节奏了。

但对于摇滚而言,比技术威胁更致命的危机或许在于,培育它的土壤变了味道。到了 1980 年代,商业逐渐开始收编摇滚:唱片巨头公司收购了鼓励创新的独立厂牌,越来越多的律师、会计取代了音乐艺人成为了公司的掌控者、MTV 对视觉的强调让音乐本身沦为了某种程度上的音乐录影带的附属品、曾经喧嚣的婴儿潮一代卸下了吉他,从抗争的年轻人成长为了按部就班的中产阶级。

现在的年轻人仍然有躁动的方式,但他们不再诉诸于摇滚,而是在嘻哈音乐中找到了自我表达的途径。在消费主义的浪潮中,直白的说唱更契合这场狂欢。随着以肯德里克·拉马尔为代表的、重视雕琢字句和传递深层内涵的艺人的崛起,说唱的艺术性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关注和肯定。嘻哈看上去还会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像是电子音乐或者其他独立的作品,对于吉他的依赖也越来越少了。

根据音乐杂志 The Music Trades 的报道,2017 年吉他在美国卖出了 263.3 万把,相比 2008 年下滑了 5%。其中电吉他的部分,从每年能卖出 150 万把下降到了 100 万。

“我们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老,没过多久他们也就会消逝了。”美国乐器连锁商店 Sam Ash 的 CEO Richard Ash 对《华盛顿邮报》说。Sam Ash 是美国最大的由家庭拥有的音乐连锁商店。

从这个角度来看,吉他公司能做的并不多。拿 Gibson 来举例,它确实犯下了一些经营决策上的错误,但它们未必在公司衰落的过程中扮演最重要的因素。

Gibson 的现任 CEO Henry Juszkiewicz 在 1986 年仅用 500 万美元就买下了 Gibson。这个 CEO 以事必躬亲和性格乖张著称。从雇人到人员内部调整再到薪资调整,Juszkiewicz 都会过问。他最乖张的“传奇”恐怕得属邀请公司高层一起到靶场瞄准竞争对手 Fender 的吉他 Stratocasters 射击。1954 年问世的 Stratocasters 称得上是最受欢迎的一款电吉他,吉米·亨德里克斯、埃里克·克莱普顿、乔治·哈里森、约翰·列侬都是它的拥趸。

2014 年,Gibson 以 1.35 亿美元收购了飞利浦公司旗下的音频和家庭娱乐业务。“这和吉他行业一点关系也没有,”音乐杂志 The Music Trades 的编辑 Brian Majeski 说。“他们买的是消费类电子产品。”根据破产申请,Gibson 会关闭这一块的业务。

当然,吉他远非穷途末路,现在主流的音乐当中也仍然有弹着吉他备受追捧的艺人,泰勒·斯威夫特和艾德·希兰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是吉他行业乐于看到的。

2010 年,原声吉他的销量第一次超过了电吉他,许多人把这解读为是斯威夫特的功劳。42 岁的吉他手 Phillip McKnight 创办了音乐培训机构 McKnight Music Academy。从 2012 年开始,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女孩子选择了吉他课程,后来甚至超过了班上男孩的数量。他问学生们其中原因,发现答案仍然是霉霉。

“一大吉他需求的驱动力便是有流行乐队在玩吉他,”1833 年成立的原声吉他品牌 CF Martin & Co 的 CEO Chris Martin IV 表示。“黄老板”艾德·希兰使用的正是该公司旗下的产品。

吉他品牌们也在想办法抓住年轻人们的心。

Fender 计划推出一个基于订阅用户的服务,通过网络工具教授吉他课程。它把重点放在吸引初学者坚持上——第一次接触乐器的人很容易一年内就放弃学习。位于弗罗里达的公司 The Music Experience 把 Gibson、Fender 和 PRS 三大吉他公司召集到一块儿,希望通过在各种音乐节摆设吉他摊位让去音乐节的人接触吉他。

不过,无论是泰勒·斯威夫特还是艾德·希兰,更适合他们的称号或许是“吉他玩家”,但终究与那些“吉他英雄”的硬核前辈不是一回事。吉他品牌们大可以放手一搏,去争取年轻的消费者,但在他们眼中,吉他恐怕不会有太多神圣的色彩,那是在他们父辈眼里才有的光辉。

文中图片来自:Wiki Commons、pxhere、pexels、Flickr,题图 Junior Pereira on Unsplash、《寻梦环游记》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