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几个月会爬的?你妈有没有怕你长得有毛病?

本文来自果壳网,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商业转载

米菟是个肉嘟嘟宝宝,和老大米花相比,大动作真是弱爆了。米花六个月就能拖着一侧身体爬行,行动力的获得,不仅为米花打开了精彩新世界的大门,也打开了惊心动魄的危险和病毒世界的大门——由于没有做好“防倒退”防护,她先倒退着掉到床底下去了,过了几周她在菜园里和大地亲密接触,病原体的效用立竿见影,第二天就让她发烧了。

米菟足足七个半月才能移动,直到九个月大,爬行的姿势仍然只能用“蠢萌”来形容,她经常一条腿膝盖支撑,另一条腿用脚掌推动身体,翻滚到垃圾桶旁,哪怕失去平衡额头拍在地上,也要拼命爬起来(这么尊贵的宝宝,成天翻垃圾桶是怎么回事)。我的赞叹经常脱口而出,看,身残志坚的宝宝!

爬行并不是“人生必需的一环”

尽管两个孩子的大动作发育有两个月的差距,但从发育的角度看都完全正常,甚至谈不上孰优孰劣,米菟在另一些技能上有明显的优势,她八个月就会指东西给我们看并且顺着我们的指向看过去,也很会自己玩。

指东西给妈妈看的米菟。图片:桔子

指东西给妈妈看的米菟。图片:桔子

老话说,七坐八爬,十站周走,实在是一个粗放的标准。大多数婴儿会在八~十个月之间学会爬行,也有的人只经历短暂的倒爬就跳过一切和地面有关的动作,直接开启“扶家具行走”(furniture walking)阶段。甚至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原住民部落,婴儿从来都不经历爬行的阶段。

图片来自David P. Tracer

图片来自David P. Tracer

所以这个部落里的孩子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爬,最多会坐在地上手腿并用地用屁股挪动前行,在他们的看来,爬行才不是什么发育里程碑,挪屁股才是……在育儿法上,他们并不孤单,在巴拉圭、马里、印度尼西亚,孩子也是这样“竖着”长大的。

这位人类学家测试了这113个小婴儿的神经肌肉发育情况,包括坐、站立等等需要大型肌肉协调的动作,但是把测试动作分成水平姿势和竖直姿势,发现一多半的孩子做不好水平动作,竖直动作表现就好得多,相对来说,在美国本土孩子们更多在水平测试中胜出,却在竖直动作上表现欠佳。

看来,发育里程碑也可能和我们给孩子创造的机会有关系。孩子有各自的妙招,最终殊途同归,终将迈出直立行走的脚步。

那是不是我们什么也不用做呢?

当然不是。爬行对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的锻炼毋庸置疑,对认知的发育亦有贡献。

宝宝获得行动能力的同时,会和你建立起全新的联系,最开始,他的安全距离可能在离开你两米之内,每远离一点,他会回头确认你在关注着他,慢慢地,他能安心爬到离你更远的地方。

随着长大,宝宝的视觉也在变好,最初他们都是小近视眼,远处的物体对于他来说在距离上没有明确的概念,现在,他们能看到更远的地方、看得更清晰,还能运动到远方的物体边上,同时用爬行的费力程度来“丈量”距离的远近。

从能爬开始,有选择的人生就带来了全新挑战,“这个垫子有高度,爬下去会不会倒栽葱……”,或者“怎么抓住那只并不想和我一起玩的猫!”你可能觉得这些太微不足道了,但米菟可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终于能自信满满地爬下厚厚的地垫,或者爬过拖鞋等障碍物呢。

图片:桔子

图片:桔子

对于爬行这件事,有些国家比我们有更多的反思。我们小时候听说,外国流行宝宝趴着睡,因此外国宝宝的脑壳都又窄又好看。

上世纪40年代,一位美国儿科医生发现,趴着睡和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相关,其后也有科学家提出假说,新生儿猝死可能是由于特别强烈的潜水反射(趴着睡的时候宝宝的脸和床紧密接触),因为潜水反射恰好会导致婴儿屏气和心跳减缓。

因此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儿科学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躺着睡”运动,以至于现在我们妈妈有时候买外国的婴儿睡袋,上面还有“back is best”字样呢。

躺着睡的米花。图片:桔子

躺着睡的米花。图片:桔子

躺着睡运动效果立竿见影,如今新生儿猝死减少了至少一半,但很快欧美的儿科医生们也看到了“副作用”——妈妈们被惊吓过度,甚至宝宝醒着的时候也不太敢把孩子趴着放。医生召集了三百多个两个月以内的宝宝,让妈妈们记录他们的睡眠姿势,再追踪运动发育,最后发现,躺着睡和一系列运动技能发育滞后有相关性,比如抬头、左右扭头(成天躺着怎么抬头啊),甚至后续的翻身、爬行、坐起来和扶着东西站起来都受到了影响,奇妙的是,到了宝宝们走路的时候,影响却消失了。

保守派的科学家觉得,权衡利弊,这点小延后根本无关紧要,美国儿科学会说话更加周全,他们强调,妈妈们还是要多帮宝宝,尽量“躺着睡,趴着玩”。小宝宝多不容易,软软的小脖子立不起来,刚抬起来一点就趴回床上,好有挫败感的,如果妈妈能帮他们一把,比如用枕头或者垫子帮助他们抬高上身,以及在他们开始匍匐前进、上肢力量还不够的时候用毛巾承托起身体,宝宝一定能发现,有高度的世界更有趣。

借助抱枕看得更高的米菟。图片:桔子

借助抱枕看得更高的米菟。图片:桔子

爬行的确是人生中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时刻,宝宝头一次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抵达想去的地方,眼睛看到的距离,第一次有了直观的感受;在能够爬行的同时,其他认知能力也发生了飞跃,能伸出小手指,指向他们喜欢的灯、小鸟和花朵;能仔细地捏住小零食,在小手之间传递,慢慢送到嘴里;如果把他们喜欢的玩具(或者是最喜欢的妈妈的脸☺)藏起来,他们会瞪大眼睛去寻找——总之,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人”了。

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节奏,没有一个人能在各项指标中全数“胜出”,每个孩子也都一定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人的发育,是一个缓冲容量特别大的体系,不用特别在意一时的“落后”。到他们终于有一天奋力爬到你身边,扶着你的腿跌跌撞撞地站起来,扬起小脸满怀期盼和依恋地望着你,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慰的了。

出生第一周就来果壳“上班”了的小米菟。图片:桔子

出生第一周就来果壳“上班”了的小米菟。图片:桔子

出生第二周的小米菟。图片:桔子

出生第二周的小米菟。图片:桔子

参考文献

[1]Matturri, L., Ottaviani, G., & Lavezzi, A. M. (2005). Sudden infant death triggered by dive reflex.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 58(1), 77-80.
[2]Abramson, H. (1944). Accidental mechanical suffocation in infants.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5(5), 404-413.
[3]Davis, B. E., Moon, R. Y., Sachs, H. C., & Ottolini, M. C. (1998). Effects of sleep position on infant motor development. Pediatrics, 102(5), 1135-1140.
[4]Majnemer, A., & Barr, R. G. (2006).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position and early motor development.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49(5), 62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