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网文作家有哪几个在晚年的时候可能得到金庸这种级别的评价?

现阶段回答这种题目呢,其实总是吃力不讨好的,但作为技术讨论,我来回答一个“可能会有”的角度吧。

蛤蟆和跳舞都认为是没有,其实主要的一个理由,归结于时代的原因,过去的七八十年代,我们的社会没有娱乐,作为最廉价娱乐的书籍,占据了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即便是严肃文学,只要有点口碑的也不愁卖。这样的现实条件,在未来已经不可能复现了,而且文字已经不是最廉价最方便的娱乐手段,目前最容易被接受的娱乐已经变成短视频,而文字甚至还有阅读门槛,在这样的条件下,全民阅读的大前提已经不可能存在,所以很难再出现金庸这种全民级别的作家,这是最大的一个门槛。

在此之外,很多人说金庸的文笔、叙事排布的功力,人家旷古决绝空前绝后了,那么这种吹牛逼的行为在做技术的人眼里,其实是没有讨论价值的。许多人其实都知道我对金庸的看法,他的书我一向是跪着看的,作为同样做通俗文学的作者,对于他的厉害,我应该比这个社会百分之九十点九九的人都更明白具体体现在哪里,但是你要说,几十年前的一个前辈,后人再达不到了……干嘛?人种退化了?今天的人智商普遍下降了?这种今不如昔的吹捧,可以体现出一种圆滑的态度与对大师的尊重,但在“如何得到金庸这种级别的评价”这个命题当中,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价值,我们可能只是说,有没有必要去复制,如果要复制,如何去复制……等等命题而已。

“如何得到金庸这种级别的评价”其实并不是“如何复制金庸”。在谈到这个命题的时候,我认为决定它的其实是两个大方向的突破。

第一点,其实叫做网络文学的六十分封装,或者说叫做通俗文学的短板补齐问题。

我对于网文的系统性展望,其实在下面的这个问题里基本都已经写到过:

小说的结构是什么?

在这个回答的第三个篇幅里,我提到过网络文学发展的路径:

过去传统的文学圈是一个高质量成品组成的圈子,基于现实层面,想要出版,编辑会把关,它会要求一本书在成型的时候各方面都已经到了相当的水准,如果是一个传统的作者,在构思的时候你就会想好整体的立意,你的文笔、人物、景物描写,各个方面的素质都必须在一定的标准之上才会被认可,如果我们用水桶理论来看待它,能够出版的书,它首先就得是一个桶子,短板不能太短,必须匀称。

网文是在野蛮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它也诞生了它的特性。今天很多研究者从外部和整体上看网文,会认为网文的发端是《第一次亲密接触》,从某些研究角度来说这是有道理的,但是从网文实际创作者来说,它发端的主轴应该来自于黄易、罗森田中芳树这些人对幻想文学的启发。

当然这个不重要,但如果要理解网文创作,真正重要的一本书,叫做《我是大法师》,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跟它同时期还有一本火书叫《天魔神谭》,这两本书引起现象级狂热的时候,给今天的网文第一次揭示了方向和基础。让整个网文的写作理论主轴,和倾向性,完全脱离了以前的传统写作理论。

《我是大法师》这本书的文学成就不值一提,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它之所以成为关键节点上的关键作品,恰恰因为它的文学素养非常烂。文笔烂、逻辑烂,我们过去提到的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都非常粗糙,你一看就会觉得这是一个没有什么写作能力的文学爱好者肆无忌惮的幻想。

它把过去传统文学理论认为的一本书里重要的元素全部丢完了,但是引起了现象级的追捧。你本来以为作为一个桶子,它一块板子都没有的时候,你突然发现,它居然有块隐形的板子,而且很长,很多人要买,你不知道为什么,但它就是很值钱。

这个社会上的读者到底喜欢的是什么?什么决定他们的喜好。

接下来,网络文学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文学实验,直到今天。

这个开端听起来不太讲究,但是你们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小白读者慢慢变成老白,作者开始尝试新的元素,把好看的东西尝试做到更好看,一些作者尝试把文笔变得更好一些,一些作者尝试更生动一点的人物,二十年过去,其实你能看到,网文圈又把文笔、人物、情节、景物这些元素一个个的拿回来,但是目的跟用法已经跟传统的定义不一样了,传统圈当年研究,我们要把立意表达得更深刻,我们要怎么使用自己的文笔,但网文是说,我们要更加好看,我们怎么使用自己的文笔,怎么塑造人物……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我们从零开始重做了网文的一整套方法论,在今天看来,这其实就是通俗文学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没有被过去的通俗文学界总结出来,因为当年通俗文学不受重视,金庸和王朔还整天被骂。

上头的这些段落,其实就是网文与过去传统出版的作品在写作最初就存在的不同,传统文学为了出版,从一开始各方面就得达到一个60分的及格线,而网文不同,一开始你只需要拼命做你的长板,你把一块板子做到90分,短板5分,都没有关系,某些逻辑不通顺、常识有问题、各种错别字,没有关系,读者买账。

但是在这二十年的过程里看过来,我发现网络文学也在不断地推高自己的平均线,这些年的头部作品,整体结构已经开始做得比较平顺了,像以前网文开端期,有些短板5分10分的作品,一些线索没交代完就跳地图的作品,现在已经很难出现在榜单前列。

最近一本比较有代表性突破作品,乌贼的《诡秘之主》,很多人可能就分析它的什么塔罗,分析各个侧面,但事实上,这就是把文章的各个元素都推上了60分的一次突破——它的长板保持90,但短板补足到了60。

各位,在我们的阅读和评价过程当中,其实有一个天然的特征,就是相对于存在四五十分短板的作品,我们一般人会给予那些各方面都到了60分的作品,一个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个评价会是一种质变。你们回忆一下自己看正版印刷术的感觉,哪怕你们根本不喜欢这样的故事,但是你们会觉得那是一个“正经”作品。但如果有一本书它存在一些比较大的瑕疵,比较明显的短板,哪怕这本书的长板很长,你也很喜欢看,你的评价就是会低一个层次。这两个层次是质变的差别,而不是几分几分的具体差距。

这么多年来网文的评价比较低,很多人哪怕看了一本书非常非常喜欢,也会下意识觉得它不算“正经”作品,其实就是这个原因,但是,网文顶端作品的整体水准,这些年都是在不断推高的,问题在于,在未来会有多少本书,真正跨过“60分封装”的这个槛。

当然,这种技术突破其实非常非常困难,过去传统文学一本书几十万字,现在想把一本几百万字的书各方面推到60分的程度,推到一个没有太过明确短板的程度,它的工作量真是庞大到让人匪夷所思的。但是在网文圈这么多年,我真是发现人的潜力很巨大,一开始大家一个星期写一章,读者欢呼雀跃,一天写一章怎么可能写得好,那是神经病,但是血红的出现,把整个网文圈约定俗成的更新线都划高了。

更新率增加了,但是对质量的要求,其实这些年还是被系统性地逐步推高。前两年到了触手怪老鹰,大家说他为什么赚钱,因为他在保持惊人的更新量的同时,剧情没崩,至少读者认账,你可以说没有60分,但人的潜力真是巨大。

包括《诡秘之主》,二十年前大家会说几百万字作品的正经封装是不可能的,但走到今天,它其实已经踩过这条线了。不说《诡秘之主》,哪怕是卖报之前的《大奉打更人》,大家说是小白文对吧,其实它在各方面的质量上,哪怕说不到60分,三四十四五十是没问题了,前后线索圆融一致,剧情一直没跑偏,到了结尾,甚至还有几个可圈可点的升华场景,各位,二十年前这种东西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今天呢,卖报自己恐怕都不知道他这些东西可以被拿出来说,他会认为,整个结构做到这个程度,那不是理所当然要的吗?

保持长板的增长,然后进行60分封装,仍旧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个命题,因为传统文学也只是某个长板比较长,而短板进行了60分封装罢了,但是传统文学的篇幅远小于网络文学,所以网络文学能到达这一步的人,会非常非常的少,但如果接下来再以二十年的时间为限,我认为会有一部分被榨出这样的潜力。而一旦抵达了这条线,这些作品就会变成真正的“正经”作品,不是说它就是金庸级别的作品了,但是无论要贴金要吹捧还是要成为某个时代的记忆,一个基本的线,就已经到达了。

在这条线之后,某些人可能会觉得,评论界会怎么看它啊,它的思想性肯定没有90分啊,不会得到认可啊,但其实这些不重要。文化是什么,文化其实就是一个时代人如何生活的记忆而已。所以当出现这种“正经”作品之后,问题在于第二点。

第二点是:国家地位和各种配套产业的成就。

前面说了,金庸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有客观的社会现实,那种社会现实,今天不会再出现,但往前看看,另外一种社会现实呢?

换个问题,我们不说金庸级别的评价,如果说《哈利波特》级别的评价,是不是更好理解一点?

电影产业、各种娱乐产业的加持,再配合中国社会地位的提升,然后再让一个通俗作者成为全民的记忆,成为文化的象征,不可能吗?

当然,这个就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努力可以达到的,但想要达到这一步,无论如何,网络文学都要完成“60分封装”这个步骤,这应该也是未来网络文学全面取代通俗文学,甚至重新定义文学概念的一个最关键环境。

这个问题的全部,是“现在的网文作者”有几个在晚年的时候能达到,这个方向就很难回答,在目前出名的网文作者当中,猫腻一度是距离这个可能最近的人,如果他一直在写,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几年的时间里,资本会给予他最大程度的支持,但是因为目前我们的国际地位还没到那个程度,所以即便他出了些很好的影视作品,恐怕也达不到金庸的高度,顶多说,做个预热。

而目前最有潜力走60分封装这条道路而破圈的作者,我最看好的,当然是乌贼,至于其它的很多作者,主要的意识还是在提升长板,修短板的意识不足,这令得大家以自己的力量破圈的可能不大,顶多说,什么资本加持,凭借运气过得好点,但很难留下经久不衰的名气。

想要留下口碑,一定得做到短板的60分封装——当然这也就是个比喻,也就是把短板都尽量修剪干净。

而我更多的寄望于目前新一代的网文作者,他们进来的时候标准就已经比较高了,因此潜力还能够被多榨几年。网文的发展,其实说白了一直在惨无人道地压榨作者的潜力,无论你是要提高更新量,还是要提高质量,它的要求比之前传统圈的要求在工作量上,都是更加夸张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是侧重点的不同),在有血红、老鹰、卖报、乌贼这些作者之后,我相信人的潜力。

早两年我曾经做过预言,说如果网文圈以良性的规律再像之前一样发展二十年,经典作品是肯定会出现的,目前也是这样的想法。

所以,如果说网文能不能再复制一个金庸这样的作者,应该是不会了,因为读者提出的要求,以及作者群体目前对文学的概念,跟多年前都已经不同。但如果说网文圈在将来会不会有作者得到金庸级别的评价,那么,如果我们的国家将来有一天会取代欧美在政治文化上的领先地位,类似的评价,会有人拿到的——这个可能,二十年左右其实也已经足够我们去看到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愤怒的香蕉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8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金庸是几流作家?

金庸是否为中国一流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