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中使用的「粒子水墨」这一技术,有什么难度?

要谈粒子水墨,首先绕不开创造这个画风的本片的美术指导:张渔。

张渔融合水墨和岩彩的中国式画风非常独特。这个画风渲染力强,色彩艳丽,又有水墨的张力和洒脱。每次她主笔的电影海报都是最吸引人的存在。所以和她合作的电影不在少数,在影视圈有一定影响力的。

这种独特的画风很早开始很多导演就有希望动画化的想法,包括实拍电影导演,2d动画导演,直到《大圣》和《深海》的导演田晓鹏。

鄙人不才,大概2018年左右和张渔合作过一个项目,就是动画化水墨岩彩,只是我作为配合方,当时的主导方是一个2d动画团队,我们的主要任务比深海要简单的多,就是把画作流畅的动起来。当时遇见的第一个问题是,张渔的所有画作全部是在纸上,画出一版插画,就是完整的一张画,没有任何分层的,也就是不能像数位板画师那样帮我们把每件零件拆解给到,后续我们自己拆解补全倒还好说,但是,张渔的画作带着大量的颜色晕染,色与色之间的交合,柔和的东西,我们也就只能强行拆解破坏,没有更好的办法。甚至包括色与色的覆盖遮挡等等。都无法做到还原。我记得当时为了配合动画团队制作动画,张渔把整张画里需要动画的且无法拆解完整的部分,又重新单独绘制扫描出来。有的部分,比如衣服的飘动,头发的飞动等等,2d团队模仿着张渔的笔法和风格,一张张的绘制逐格动画来完成这个画风的动画化。但结局,最多也就是把完整的画作做一些微动,充其量也就是把分层拉开距离,做一些小小的镜头运动而已,至于水墨的颗粒,岩彩的颜色融合,甚至包括色彩的流动消散,我们真的无能为力

《深海》的努力:

深海剧组的实验,用各种颜料泼洒流动,除了要还原岩彩的色彩,还要有合适的流动感和融合感。
这种拍摄和实验最后得出的素材即使达到了想要的质感,但是很难得到想要的形态和动态,

开始的想法是把拍摄的素材作为贴图贴在规定形态的模型表面,但3d模型明确的边缘和水墨模糊的边界就形成了对立

流动的画面,模糊的边界,和略显明确的形体,于是粒子特效就成了完成这种效果的不二之选了。

其实用粒子做水墨《深海》并不是第一个,比如电影《哈利波特》里的回忆画面,黑色烟雾特效组成房屋,街道,就是后来国内各种水墨特效的雏形和原始参考。但是这些就只有黑白两色,即使变色多色,各个颜色之间也多以烟雾感呈现,且颜色间互不相干。

而深海完成的是动画角色本身用大颗粒粒子形成,且色彩混杂,互相干涉边界却不融合(比如注意章鱼须里包含黄色,红色,深红色)粒子扰动后如液体般影响整个画面(比如章鱼游动后对背景画面的干扰,和深浅变化)所有的一切完全符合水墨画中笔触的洒脱和互相影响的作用,而且充分保留了岩彩的色彩和他的颗粒质感,完美的诠释了真正动画的中国画风。

另外,比如《哈利波特》每个部件是用粒子组成,背景还是拍摄的背景,而深海比如上面这个镜头,整个画面都是粒子衍生的,也就是说,动画角色之间的粒子碰撞外,背景为了完成画面的质感也参与了整个粒子的演算,工作量是别人的数倍。

总之,此粒子水墨要论技术上的突破我觉得不大,专门制作粒子特效的高手很快可以猜到制作方法,这种画风很快就可以看到模仿者出现。但重要的是大家用的一样的技术手段,《深海》第一个把这样独特的画面完美诠释,作为后来者的领路人,这才是这个技术实现这个画面的意义。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千里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深海》中粒子特效数量高达 20 个亿,「粒子水墨」技术会带来怎样的观感?

你对电影《深海》在视觉效果方面使用的粒子水墨技术有哪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