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请回答|藩篱:开局身陷债款,手边只有一台旧电脑,99 年男孩该怎么破?

一个小人物的故事能有多震撼?这个 99 年的男孩给出了答案。

这个五一假期,新冠疫情反复,电影院基本关闭,全市禁止堂食,局长仿佛过了一个假的假期。

在百无聊赖之际,局长看到了 @藩篱 的故事专栏《人性凶猛:心里的野兽在作祟》,并且大为震撼,看完之后感觉像看了一场精彩的黑色悬疑电影。

《牛之血》中为人忠厚的夜市摊老板老王,背地里是个背着十几条人命的冷血杀手。

《马之途》的故事发生在 90 年代的华北平原小城,讲述了一起运钞车抢劫案背后,两个家庭的支离破碎。

《雀之山》则以 19 世纪末美国西部大淘金为时代背景,刻画了华工面对友情、爱情时的抉择与命运……

这些故事也迷住了很多知友。

有人一口气从头看到尾,说「很少能有让我一下不走神的小说」( @羊子子 )「我已经很少看一个故事脑海中会有画面了」(@Curio);有人说每个反转都卡在故事的节奏点上,期待能把本子拍成电影,称他是「昆汀、盖里奇」( @泽大猛汉 );还有人更是没想到,让自己忍不住开会员追小说的作者,居然这么年轻。

这一天正是五四青年节,局长迫不及待找藩篱聊了聊。看到他老练的文笔和丰富的经历,你可能很难想象,藩篱其实是个 99 年的男孩。

藩篱的生活照

学生时代那个「讲故事的人」

从中学时代开始,藩篱就养成了阅读习惯。那时,他看的大多是通俗类的课外读物,尤其是精短的鬼故事。

他的课桌书斗都藏满了课外书,再用书架挡着,以免老师发现。不过还是被没收了,没收后就继续买,如此周而复始,差不多了看了两三斗。

爱看故事的男孩也爱给别人讲故事。看完小说后,藩篱会转述给同学听。

「我特别喜欢给别人讲故事,他们也觉得我讲的比较有意思。比如宿舍怪谈、刑场上的学校等等这种鬼故事,但都是比较俗套的东西。」

于是,藩篱成为了那种不断被老师调座位的学生。可不管在哪儿,他都能跟别人聊到一起去。

后来,老师一怒之下把他分到了一个只有女生的小组里面。老师心想,就你一个男孩是吧?看你还怎么跟人扯天扯地。

结果没想到这正中藩篱下怀,他开始天天给女同学们讲鬼故事。「看她们被吓得哇哇叫,很有成就感,因为这说明故事的气氛讲到位了。」

正式开始创作后,藩篱感受到了一种「知识上的自卑」。后来,他和其他文学爱好者交流时,发现别人聊的名家名作自己没有读过,「就很慌,甚至都不敢跟人聊天了」。

听到别人聊的都是卡夫卡、加缪,就自己没读过,于是藩篱赶紧回家偷偷补课,死记硬背了几个名词再和人聊。

但藩篱也坦诚地说,这没什么用,毕竟「一个人不太可能靠读另一个作家让自己成为作家」。

藩篱有自己的一套阅读习惯,他说这是强迫症,「我特别喜欢去翻作家的创作年谱,我一定要从他写的第一篇小说开始看」。

藩篱的书柜

真正让他觉得有趣并且受到影响的作家有三位,鲁迅、芥川龙之介、汪曾祺。谈到自己喜爱的作家,藩篱打开话匣。

「我对鲁迅先生最初的印象不是淡然平实的散文,而是情绪浓烈极致的小说,那种暴烈的美和华丽的复仇是最影响我的地方。我是百无聊赖下从一本盗版书翻起的,读到一个为父亲报仇的剑客的故事,三颗人头在大鼎中翻滚撕咬,对我的冲击力难以言喻。

后来,我得知这篇故事叫《铸剑》,我一直很喜欢复仇这个命题。从刑天舞干戚到刺客列传,复仇代表了一种很原始的血性,是人类骨子里最直接的情感力量。以牙还牙,血债血偿,弱小者向强大者复仇,失败一方向战胜一方雪耻。少年很容易受这个影响,这里面也带着非常稀缺的美好品质:勇气,毅力,隐忍。这是我小说的开蒙和对人本质的浅薄认知吧。」

「再后来,我开始看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一个惆怅,悲观,又很尖锐的作家。他的故事取材很丰沛,古典中国和日本,所处时代的小市民,战争、生活、奇幻、现实,都有。他为我提供了一种角度,不试图去传达生硬的定论和真理,这本身也是一种思考方式,对一切保持怀疑,保持思辨,生活的真相始终是个谜,作家也不应该武断的给出交代。」

「至于汪曾祺先生就很有意思了,我买了一套汪曾祺小说全集,从他早年开始读起。开始是不喜欢的,那种年轻时代的文采飞扬和跳脱,我读的吃力,也不懂他想表达什么。」

「巧的就是他也写过一篇《复仇》,依然是一个剑客浪迹天涯十多年,执着为父报仇。可没有我期待的暴烈场面,故事结尾是温柔的谅解和宽恕。原来人和人之间不一定是只有你死我活的,人和人之间还有美好,还有柔软。一个天然带血的故事可以写的如此干净,这是让我颤抖的地方。后来遍览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才理解他的欲求,生活的美好。」

鲁迅先生的复仇带着藩篱飞到了天上,汪曾祺先生的复仇又把他带回了地面,「一飞一落,风景不一样,心境也不一样,也对我影响最大。」藩篱说。

99年的「过来人」指导新人创作

虽然藩篱从小就展现出了写作天赋,又通过阅读积累了大量写作经验,但真正让他开启创作生涯的契机,和他的小说一样,有些戏剧色彩。

2017 年,藩篱有个关系很好的大学室友要跟他借一笔钱。藩篱有点迟疑,那笔钱在当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他还是本着对朋友的信任,用自己的身份信息通过网贷平台借了钱给他。

后来,室友彻底消失了。

藩篱这才意识到,他借的网贷出事了,自己也在室友的欺骗下背上了债。

他不敢让父母知道,作为一个大学生,又没有什么偿还能力,自己的生活一度被逼入了绝境。

他翻出家里姐夫留下的一台旧笔记本电脑,敲下几行字,想着或许能靠写点东西赚钱。

给公众号投稿的一篇影评,让他收到了人生的第一笔稿费,50 块。

第一篇发表的小说,又让他拿到了稿费,2000 块。

过于顺利的开始,让初出茅庐的藩篱产生了一种「写小说赚钱很容易」的错觉。直到后来遇到了创作瓶颈,他才意识到写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很多人开始写小说,可能都是想满足一下自己脑子里的玛丽苏幻想。不过这点『玛丽苏』又实在有限,更新速度慢,每天想情节想得吐血。」

在写作卡壳的时候,藩篱就每天回家呆在阳台构思,一坐就是一晚上。坐了一个月,才把整个故事想的七七八八。

正因为善于思索,他自我钻研出了一条「写作道路」。作为「过来人」,他也会结合切身经验,在知乎上给新人小白作者们分享实用的写作练习方法。

比如,在讲到故事人设的时候,他会首先点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中人设的区别:

「传统文学里的人物有人设,但并不是全部都有,大多不会拿到明面上来告诉你,只有通过阅读全文后才能得出一个完整的人物设定。但网文不一样,网文是快读时代的产物,读者没有心力读到你洋洋洒洒的结尾,他们更愿意在开头时就得知人物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

「因此笼统地讲,传统文学人设在暗处,读完全文才可以显露端倪;网文在明处,开头要点明。一个在头,一个在尾;一个是原因,一个是结果。」

偶尔,藩篱还会在答案里「皮一下」、「炫个技」。

有的同学还在烦恼高考作文的阶段,拿来一段高分作文里描写苏轼的文字,向知乎大佬们请教文笔如何,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水平。

一些高赞回答逐字拆解,把写作方法说得很明白。而藩篱抖了个机灵,按照同样的结构改写了这一段文字,不过把主角换成了北京外卖厨子。很多人看了后说比原文写得好,既有画面感和幽默感,也没少化用关于苏轼的典故诗句。

后来,藩篱也在评论中正经解释了一番,他其实想表达的是:好文笔不等于辞藻华丽,而是要言之有物。

用严肃的态度关注小人物命运

在正式成为知乎盐选故事创作者前,藩篱就经常在知乎上搜索不同领域的知识信息。「看得很杂,购物前还会到知乎看看测评,到底哪种产品更靠谱。」

后来,他发现这里没人认识他,自己也有些分享欲,就开始通过问答的形式和其他网友交流,闲着没事也一点点把自己之前写的小说存货发上来。

「好像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就会有点社交牛逼症。」藩篱说。

2019 年,他在北京做编剧工作。有一天,知乎盐选的一位制作人突然联系到他,说看到他半年前在知乎发的一篇故事,想买下来。

那篇小说叫《快刀》,是他人生中写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虽然有些稚嫩,却有股生猛的劲头。

后来,这位伯乐又把他推荐给了另一位知乎盐选制作人,也就是后来约藩篱写故事专栏的人。

一开始,藩篱很忐忑——自己年纪轻,没成绩,怕读者不买账。而且他觉得,盐选专栏受欢迎的大多是更短篇幅的故事,几万字的短篇小说会有人愿意看吗?

他心里没底。

然而制作人的一句话打动了他,「你就好好写故事就行了,别的没要求。」

就这样,原本顶着「没人看」的压力推出的故事专栏,收获了9.3分的高分评分和众多知友的喜爱,并在去年收到了出版实体书籍的消息。

很多业内的知名作家、前辈朋友已经看过了试读本,藩篱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很新鲜,挺难得的」。

藩篱的盐选故事专栏实体书《他心似虎》

因为从事编剧工作,藩篱还意外地收到了一些演员朋友关于剧本的合作邀约。

新鲜独特的故事也是藩篱自己想追求的,他不想写套路的、千篇一律的故事,而想要变成「独一份」的那一个。

藩篱笔下的故事,或许没有升级打怪的爽,也没有甜宠虐恋的元素,不是那种能在网络上快速讨好读者的作品。他更关注普通人命运的悲欢离合。

「我不太喜欢去写那些宏伟的东西,我觉得它只是个例,而不是一个普遍的一个状态,所以我后来写东西的时候,更愿意将焦点对准那些平凡的人。」

藩篱用作品证明了网络文学同样可以有深度。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想用一种严肃的态度,通过书写不同时代背景下小人物们的故事,去思考人性,思考一些关乎人本身的生存问题。

但他也自嘲,自己只是个「会写字的笨蛋」,对这些思考、这些问题「给不出答案」。

「但笨也是个好事情,不笨,就不会发问。写小说是在发问,只负责提问题,解决不了问题,一旦试图解决一些事实道理,立马露出了自己是『笨蛋』的马脚。」

「时代太快,一些问题不待解决就有了下一个问题,有些代代重提,也难以解答。我的期望是,走慢些,捡答案,找问题。」

五四青年节刚刚过去,如果你想在盐选里看到不一样的内容,听一听这个99年男孩对时代的提问,不妨去看看他的作品吧。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故事档案局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