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学术投资:学术研究可否变现?

最近刚完成一篇论文的写作,论文主要研究了影响国内主动管理市场的绩效表现的一些因素,修改论文的间隙突发奇想写下了这个题目:靠学术投资能在国内证券市场上赚到钱吗?(避雷:以下内容涉及到一些学术名词,不喜勿进)

其实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市场,学术研究早已和业界实践相结合。其中做的比较好的应该是AQR capital,这家基金属于最学术的基金公司了。创始人Cliff Asness本身就是芝加哥Eugune Fama教授的得意弟子,博士毕业进入业界后一手创立了AQR capital,靠着Smart beta的投资理念和低管理费把资产规模(AUM)越做越大,不过最近几年已经从对冲慢慢转向共同基金。他们官网的主页上还经常会提供一些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及数据,Ciff本人非常坚守动量原则和价值投资的理念,在2020AQR发布的白皮书中,Cliff强调:坚守动量并不意味贬低价值,真正的价值投资也并非不经选择的买入持有,兼顾动量因子和价值因子,并将两个因子结合起来使用时,将会带来超越市场的收益率。

15年Fama French的五因子模型中曾强调价值因子(HML)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冗余因子,因为加入盈利(RMW)和投资(CMA)因子后HML对超额收益(Alpha)的解释能力已经非常低,意味着HML因子带来的收益已经完全可以被五因子模型中的其他因子所覆盖。 而为了解答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Eugene Fama和Kenneth French今年一月又在SSRN上发表了一篇最新的学术论文,题目是The value premium,旨在研究价值因子上的溢价是不是在Fama & French (1992)发表出来后的28年间因为逐渐增多的交易而减少甚至是消失。结论也证实了他们的猜想:1963July-1991June期间的价值溢价要显著高于1991July-2019June的期间的价值溢价,说明92年那篇文章发表后确实使更多的交易集中在价值因子上,在市场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前面的这些比较枯燥冗长的讲述都是想说明,学术投资在美国市场早已有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历史,且被证实可以用于在证券市场上进行变现。但是要投资美股除了买QDII基金,好像在国内的广大投资者也没有什么比较方便的渠道。那么,在国内证券市场上是否可以实现产学结合,依靠学术投资来变现呢?

其实前几年的话,国内的产学结合情况相比国外还是存在比较严重的撕裂。大多数商学院都是左手Paper,右手年化-20%的收益率。但是这种情况最近几年在慢慢变好,去年我在开会的时候曾认识了央财的一个老师,她就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去买股票,实现年化80%的收益率的,她这篇去年发在金融研究上的文章其实与Asness那篇有名的Quality minus junk比较像,也是从四个维度构建质量指标,研究A股市场在构建的质量指标上是否有溢价,从而佐证了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 A 股市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将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学术投资的正面范例,接下来用我自己的研究来聊聊学术投资这件事。

因为我自己的研究主要是基金,所以不涉及选股,下面带大家看看学术投资在选基金上能带来多大的收益。我现在这个研究最开始的数据是去年六月份下载的,当时的数据包括从2005-2019年4月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上所有的公募基金,为了研究需要我删除了所有QDII基金,QFII基金,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为了指标计算需要进一步删除了交易数据低于24个月的基金数据。

当然在这里不可能把没发表的文章内容贴出来的,因为文章内容也不是这篇科普性文章的目的。这里主要讲学术选基,我当时使用了四个模型来做基金绩效的评估,CAPM模型,Fama French三因子(FF3)模型,Fama French Carhart四因子(FFC4)模型,以及Fama French五因子(FF5)模型。

使用滚动窗口回归,通过将之前六个月基金的交易数据在不同的绩效模型中回归后得到每个模型下的超额收益alpha,而这些alpha就是基金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前两天我突发奇想,如果用我算出来的alpha去从大到小排个序买基金并持有一年,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我选定2019年4月份,将计算出的FFC4 alpha(因为这是基金最常使用的绩效评价模型)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一个一个去check了这些基金的收益率。先贴出我分析文件的截图:

然后我从上到下一个一个检查了这些基金中排名前五的基金(如果从我去年6月刚算完指标的时候开始投资到现在的收益率),结果如下图:

可以看到,如果我从去年六月开始投资计算出FFC4 alpha排名为前五的基金的话,那么这一年可以实现约36.33%-64.01%的收益率。这个数值并不小。这里用来计算alpha的方法和模型也都是最基础的,只要接触过金融的人都知道的方法和模型,而且这种方法不需要花时间去阅读基金的“基金招募说明书”,只需要根据模型结果进行相应投资即可。

总结一下吧,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学术投资的发展,给出了一些学术投资的范例,并用国内开放式公募基金数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实了学术投资的实操性。

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能把脑海中的突发奇想写下来并凑成这样的长篇大论,最后想跟所有的金融民工说:只要好好搬砖,年化35%+不是梦(此处手动狗头)

参考文献:

尹力博,廖毅辉. 中国A股市场存在品质溢价吗?金融研究,2019(10): 170-187.

Carhart, M. M., 1997. On persistence in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52(1), 57- 82.

Fama, E. F. and French, K. R., 1993. Common risk factors in the returns on stocks and bond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3(1), 3-56.

Fama, E.F. and French, K.R., 2015, A five-factor asset pricing model.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6(1), 1-22.

Jensen, M.C., 1968. Th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s in the period 1945–1964.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3(2), 389-416.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小艾同学丿L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