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很喜欢《一人之下》的王也道长?

写在开头

人物志系列停更许久,笔者本想先把陈朵人物志写完,但是思来想去,这个人物实在太火了,还是不凑那个热闹吧。

回望作品,笔者发现王也这个角色总能让人感触颇深,米二也愿意为他花费笔墨描绘他的人生轨迹,细腻之处甚至让笔者怀疑,王也就是米二理想中的自己。

他就像你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在面上活得潇洒,混不吝,遇事有能量,有手段,年纪轻轻便走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高峰。在骨子里他也温润如玉,豁达自在,哪怕怀璧其罪没有惶恐不安,哪怕力有未逮也始终放不下天下苍生, @天师道的白山正 说他和周圣合称”内圣外王“,这个”王“便是王也所行的王道。而在笔者看来,王也这个人物不仅仅是有其崇高的一面,他也有凡俗人的一面,相比“藏巧于贱”的张楚岚和“飞蛾扑火”的诸葛青,他向往逍遥世间的偷闲,也更是不愿沾染这世间的因果。

在笔者看来,王也其人,配得上”无为而无不为“一语。

生于安乐窝

王也作为中海集团老板王卫国的三公子,他的身家算得上出道即巅峰,投的一手好胎。

父亲的生意家大业大,父母还非常恩爱,生了三个儿子不够(王亦、王又、王也,瞧瞧这名字起的,啧啧啧),还想继续生闺女,甚至还有能助兴的蓝色小药丸,不得不说也总有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

王卫国原型

此处有个小细节,王也的父亲叫做王卫国,出身行伍,上过边境,在部队里面也曾是吆五喝六的人物,其原型则是真实世界的两位牛人的混合体。

一位是王校长他爸,16岁就参军,17岁就到吉林省集安县的鸭绿江边成为了一名侦察兵,25岁就晋升排长进陆军学院进修,35岁则转业下海,62岁时登顶华人首富。这份经历和王卫国的人设不能说完全一致,只能说一毛一样。

另一位原型人物则是“玉帝专业户”,国家一级演员·真·王卫国

先后在《西游记续集》、《宝莲灯》及《宝莲灯续集》中,饰演玉皇大帝一角,因此被广大观众熟知。有趣的是,正是因为王卫国扮演玉皇大帝的形象让人过目难忘,在以后的影视作品中如果有需要玉帝的角色,剧组也基本是直接找王卫国老师。但同样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市面上开始流行起来了印有王卫国老师肖像的冥币,而且在丧葬行业开始被广大人们所欢迎和喜爱。

细节满满的“豪门”教育

王也的童年生活是和你我这样的凡人一样的。

既没有出现鸡娃、“鹰爸”、“虎妈”,也没有豪门恩怨、爱恨情仇,米二笔下的王也虽然身家显赫,但王也没有活得像那些中二小说的同款一般或嚣张跋扈,或苦大仇深,他就像一个普通人,过着和你我相似的童年,平淡的校园生活细节满满,岁月如水,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为王也凝得了一颗凡心。

不得不说,王国平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

王也没有因为出身首富之家而变得狂妄无知(王并,说的就是你),也没有因为父亲的事业野心而沦为家族事业发展的工具(风莎燕,说的就是你)。

所以相比一人之下的另外两位富二代,王也之所以能广受读者喜爱,除了他自己天生淡然的个性之外,王也家庭的教育功不可没。

为人父母,总是想给子女最好的,不希望孩子受苦,会为他们规划未来。这一点绝大多数父母都能做到,但是当子女选择不合自己心意,非要步入“歧途”,当父母的又有几个能够放下偏见,不阻拦到底呢?

当最喜欢最省心的儿子考取清华,人生道路都能够看到清晰光明的曙光时,儿子却选择了出家入道。王卫国就和一般人家的父亲一样暴怒且不能接受。[1]

但是在和儿子长谈之后,哪怕心里有一万个不乐意,哪怕想尽千方百计耍手段,王卫国依然能够做出一般父辈难以割舍的支持,虽然他也说自己: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但他还是能够放手,但这一点便极为难得。

名校出家者虽多,但能够坦然接受的家人又能有多少?
北京大学:释明海法师、明影法师、显庆法师、衍能法师、贤庆法师、贤宇法师(柳智宇)
清华大学:贤启法师、禅兴法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云海法师(宁铂)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贤威法师

王也的心病

讲真心话,王也生来身家亿万、脑子聪明、家人疼爱,在这一点上,王也占据了所有人都没有的好运。但世上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能尽人意,王也的问题就出在他自己身上。

他过于淡然了。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一切都过于轻而易举,反而让他没对任何事物动过心,而王也的聪慧也让他第一时间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他也模糊的知道应该如何解决,而不是像其他二代一样尝试各种刺激以填补内心的空虚。

王也的心病其实不可避免,事实上绝大多数像王也这样顶尖家庭的二代,往往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一位“顶级支配者”的身边长大,深知这世人奔波忙碌,拼尽一生所追求的珍惜之物,不过是自己的父辈甚至是可能未来的自己所故意安排给与的,他又怎会在意如此廉价之物?自然也就不愿泯然于众人,但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在意之物,又何其不易呢?

此刻的王也是中二的,但也是认真的。

他其实也不知道选择出家修道是不是能够让自己找到心动之物,但是他别无选择。

因为在他看来,读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或者帮父亲做事又或者让别人为他工作,这条道路他看得太多了,他的哥哥王又早早的便厌倦了国内,选择在海外呆着,他的二哥王亦奔忙着只为博得父亲的青睐。

他又何必要选择这些早已能看到结局的道路,去过那乏味的人生呢?于是王也选择了出家,当然这里面还是有那一丢丢的中二的。【doge】

此刻的王也对于自己真正想要的,值得为之动心的事物,尚且懵懵懂懂,只知道拜师武当也许是个办法。当然我们读者站在上帝视角自然知道,王也担心失去的,害怕因为忽视而彻底失去的东西,正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的先天之炁。

此时的王也已经19岁了,先天之炁在人体中效果最为明显的便是在生长发育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先天之炁不够充盈,再想入异人之道便太晚了。

正信出家,童真入道。六根通利,三业纯和。不染世缘,常修梵行。执持禁戒,尘业不侵。严护威仪,蜎飞无损。不逢八难,不缺四缘。——唐·怡山了然禅师《怡山发愿文》

继往圣绝学

王也的天资悟性在同龄人中是极高。

他并不是生于异人家庭,从小也没有师长传道,暑假期间的武当修习也不过是云龙道长教授一些强身健体的混元桩功罢了。

但他硬是能够于普通的桩功中体悟到先天一炁的存在,说他是自学成才亦不为过。也难怪云龙道长对能够收录这名弟子颇为自得。

武当学艺

王也大学毕业,正式拜入武当山门,云龙道长作为授业恩师,他自然倾囊相授。但王也并不是单纯为了学那些伤人的手段才来的武当山,他真正感兴趣的反而是更为深远的哲学问题——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因此他真正愿意花精力去看的是诸如《易经》《阴符经集释》之类的书籍。他早在成为异人之前就踏入了术数的领域,也试图通过这些知识去解析自己,解析世界。

即使此刻他还不是异人,即便他未必能从中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相对而言,他对于修炼那些异人的手段反而不甚在意,稍一有空就想着偷懒躲闲,哪怕是风后奇门,对他来说也不过是一门可以帮他实现目标的神奇手段罢了,一等学会就兴趣寥寥,能偷懒就偷懒。

正是因为这些功法手段再神妙,但都不是值得王也真正动心的事物,他才能够无视诱惑,处之泰然。而世间之人往往都难以割舍眼前的欲望,才一个个的被风后图支配,夺走了自我。

也正因如此,王也对甲申之乱也没有啥执念,哪怕答案就在眼前,都可以做到平静相待。

得授风后

机缘巧合之下,王也误闯武当三老的山洞,因为他的淡然心性,没有被风后图所惑,他成为了继周圣之后真正掌握风后奇门的传人。他的人生轨迹也因此经历了第一次改动,他和甲申之乱扯上了不解之缘,从此便身不由己,无法再置身事外。

网上有不少人讨论过王也为啥能不受风后图诱惑,还能掌握风后,而武当三老不论心性功力还是参悟时间都远胜王也,却反被困其中。

有一种说法是,参悟风后图是需要高等数学作为基础才能掌握的,武当三老连大学都没上过,试图用古代数学去推演,自然事倍功半,而王也好歹是被清华大学理学院录取的高材生,区区风后图自然难不倒他。

讲真,这种说法确有其根据。

在碧游村篇中程序猿赵念就是依靠自身强大的数学能力,在没有任何师长指导的情况下亦可进入内景,这也证明了术士的内景是可以用现代数学去解构的,甚至不需要成为异人都可以进入

(赵念始终只是普通人,而非异人)。

这种说法看似有理,但是笔者更愿意从修行人的角度去解释王也的特殊之处,即所谓的“非至人不传”。

广大读者应该都知道风后奇门的名字是源自明朝罗通假托北宋赵普所著的《烟波钓叟歌》的开篇辞:

阴阳顺逆妙难穷,二至还归一九宫,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在一掌中。轩辕黄帝战蚩尤,涿鹿经年苦未休,偶梦天神授符诀,登坛致祭谨虔修。神龙负图岀洛水,彩凤衔书碧云里,因命风后演成文,遁甲奇门从此始。——《烟波钓叟歌》[2]

世间有关奇门遁甲的文献甚多,而此书是一部纲领性著作,遁甲术之大要,己尽包其中。

好一句“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在一掌中”,其原文包含的气魄丝毫不亚于米二在《一人之下》中给风后原创的口诀“先天领周天,盖周天之变,化吾为王”。

而在《烟波钓叟歌》中对于学习此门手段的人也是有其要求的:

遁甲此书为正轨,节气准的无过此,请观歌里精微诀,非是贤人莫传与。——《烟波钓叟歌》

此言遁甲奇门惟此书,为天时节气之正宗,非壬遁等术之可比,故戒妄传。此赋字字珠玑,精研玩味,岂愚昧者所能测识哉?这类的传授门槛又岂止风后一家?道家内丹修行也多有此类要求。

这福德胜三辈天子,智慧胜七辈状元,到这般时候,方可炼服食金丹。——张三丰《服食大丹说》
万卷丹经,都说要三人。今之羽流及在俗习玄居士,总不见谈及三人,便是与丹经相左。请问:必得三人何用?若是真师,必当知得。——济一子《试金石》

也难怪洪音前辈如此哀伤,学都学不得,放弃了一切拼尽了所有,也依然被那道门槛拦住,同样为人,云泥殊途。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宋·梅尧臣《陶者》

而王也就是这个“至人”,他可往,余者皆不可。

而那么多的术士被风后图所迷所困的原因,其实米二已经借诸葛青之口回答了读者:

术士善于趋吉避凶,但面对真相,一个个的都却甘当扑火的飞蛾~何其可叹~

初试锋芒

其实单以王也的心性和追求,他对罗天大醮本不感兴趣,更是对于甲申之乱的真相也无所谓,但是好奇心害死猫,他在内景中试图为罗天大醮的平稳解决寻找答案,重伤之余发现问题的关键竟是堂堂正一领袖要为了区区一个毛头小子张楚岚,跑去阴另一个名门正派的小辈。若不阻止,则天师府名声受损不说,张之维的命运也会发生转折,老天师能量绝顶,他的命运变化对世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几乎无法估量。

王也的“王道”属性也就是由此开端。

如果说上山之前的王也所在意者,无非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做一个逍遥山人,任人世纷乱,亦可独善其身。

但决定上山的王也才真正蜕变为“王”,他没有独善其身,更没有假借他人,而是虽万千人吾往矣。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孤勇者

罗天大醮一役,王也即使有意藏拙,但其用来击败诸葛青的手段依旧锋芒万丈,场中前辈高人皆有目共睹。

即便整场罗天大醮只有王也一人知道会为未来带来数不清的变数,甚至还要搭上自己的命数,他仍然为了苍生安定,像他所敬佩的诸葛武侯那样,孤身与隐隐发作的大势相抗,纵使蚍蜉撼树,也不愿坐以待毙。然而,扭转他人的命运,同时也会扭转了自己的命运,大势的洪流又怎会放过他这个搅局者呢?

操苍生的心,挨最毒的打

心怀苍生安定的王也下了武当山,一共劝过五个人,却没一个听他的话。

一劝张楚岚

让他选择更好走的路去走,只要放弃真相,就会得到他一直以来最想要的——清净。

然而,张楚岚没听劝,追逐真相已经成了张楚岚的心病,从罗天大醮展露头角被世人觊觎,到与全性暗中合作屡屡被坑,再到二十四节谷深受重伤,假暗堡深陷杀局,还有现在困于纳森岛上的危机重重。

这一切,如果张楚岚能听劝,早早地安心下山,凭张楚岚的人情练达,混个一生安逸美满并不是难事。

二劝诸葛青

八奇技过于凶险,诸葛青你把握不住,术士就要顺势而为,飞蛾扑火必亡。

然而,诸葛青没听劝。武侯派的奇门和神机是他一直以来的骄傲,但是八奇技的现世,一个个轮流跑来打脸,又怎么能让诸葛青放弃呢?

事实上,不论是对王也的风后奇门还是马仙洪的神机百炼,诸葛青从不掩饰他的渴望,但是这就是个坑。学不到,他心魔难解,学到了,他必被世人觊觎。

这一切,如果诸葛青能听劝,他就不必被八奇技所困,凭诸葛青的才学,继承武侯一族也不必卷入乱局。

劝马仙洪

收手吧,你命格轻贱所图者却太大,大志难申殃及池鱼,牵连之广甚至会波及人口红线引发大乱。若想安稳一生,更要远离曲彤。

然而,马仙洪没听劝。即使没有后来临时工小队的介入,王也当场废了马仙洪,老马依然是不会回头的,他的个性是如此执拗刚强,他需要用修身炉找回记忆找回失散的家人,而曲彤又是他唯一可以信任的“姐姐”,你叫老马如何放弃呢?

这一切,如果老马能听劝,他不至于被临时工组团暴打,一生心血的修身炉也不至于被熊孩子拆了,如果老马能够远离曲彤,隐姓埋名未必不能平安幸福。奈何曲彤都放老马一条生路了,老马依然选择回到曲彤身边。

劝陈金魁

风后图是毒药,是所有术士的噩梦,一旦踏入其中,便不可回头。心病只能心药医,魁儿爷不停地经受道德与欲望二者冲突的折磨与拷问。放不下欲望,陷于求不得;被底线捆绑,做不到怨憎会;纠结彷徨,五蕴炽盛。

然而,陈金魁没听劝,他们术士都知道风后奇门有多精妙绝伦又有多让人趋之若鹜。连传承千年的武侯奇门后人都不能抵挡得住它的诱惑力,更何况是普通的术士了。魁儿爷是术字门的当家,对奇门遁甲的狂热劲也是旁人不及的。

这一切,如果魁儿爷能听劝,他也不至于拉下脸面不顾身份去阴去求一个小辈,甚至为了和王也比试,牺牲一眼换取金睛,燃烧生命使用龟蝇体。他如果能听劝,安安乐乐享受天伦,教授弟子光耀门楣又何尝不可?至少没有这层心魔,得个平安喜乐,修为境界未必不能更进一步。

五劝冯宝宝

劝宝儿姐放弃追逐甲申之乱的真相,找回记忆后的宝儿姐将会引发何等的乱局无法想象。这场追逐真相的过程中,张楚岚深陷险境,和甲申有关的人哪怕时隔70年依然对这个世界造成伤害,没人可以独善其身。

如果说,之前四人都是没听劝,被自己的执念左右,那这次对于宝儿姐的劝说,反而被宝儿姐直戳实质的回答给破解了。王也没有劝动,反而站队宝儿姐,正式加入护宝小分队。

劝人要挨打,苍天饶过谁?

据不完全统计,王也每次试图劝说对方,多多少少要挨N顿打,每次去趟别人的浑水,他也必定沾一身泥。道爷你说老马命格轻贱,担不起大志,王道爷你的命格够硬吗?又何德何能去掺和天下大势?

风后的副作用其实也是一种警示,道爷你如此开挂搞事,不是你能管的事,就让他顺其自然,天塌了也有天师顶着,你这么劳心费力又是何苦呢?

王也的成长

知乎上有个热门说法是“盛世封山修行、乱世下山度世”,古有龙门祖师爷丘处机道长一言止杀,近有抗战李圆通道长狼牙山治病救人,其实不论出世入世,在张道陵祖师在创建道教之初,提出的想法就是“不争”,修行之人除了保持清新宁静的心态之外,还要有不被外物所扰乱的心境。真正的道士追求的是长生,白日飞升,得道成仙。所以在盛世之时他们会藏在深山之中修行,修炼属于自己的道。但是一旦乱世来临,他们就会下山,在红尘中历练本心。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 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从前王也身处云端,父亲的麻烦找不上他,后来他一心求道,他人的俗扰也都入不了他眼,因为遇见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所以他可以不在意。但是当真正的麻烦找上他时,他站在了和张楚岚同样的境地,当初那句“我是来给你选择的,不是帮你做选择的”就显得幼稚且可笑了。

从前他没有见识过的无赖底线,就都成了破绽,从来没为钱发愁的他,连雇个圈内人保护家人都捉襟见肘。他不是老天师,没有扫清一切魍魉的能耐;他也不是碧莲,没有红尘历练出来的种种手段;他更不是宝儿姐,没有放得下一切的心境。

他只是一个修行人,一个在深山打磨技艺,在红尘磨练心性,在乱世负重前行的修行者。

相比在主线剧情之外,王也为了探寻甲申真相所作的努力丝毫不逊于张楚岚,不论是拜访各大门派,还是内景中探求真相,又或者勇闯二十四节谷,王也为了安定这个即将变为乱世的天下付出了许多。

他对自己的期望不高,但也不想死的不明不白,就像洪音前辈那样能在死前的一刻把自己看明白了,活明白了,就够了。而这恰恰契合无根生对第四类人的定义:

有术有道,这类人知道自己一生该做什么,也有能力去做。他们这一生就求个功德圆满,纵使功败垂成,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一生,总算没有白活,算是值了。——无根生

当周蒙太师爷问他对于当初的何为人之问是否已有答案,他也能笑着应对:

写在最后

笔者开篇给王也的评价是“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王也的自我修行和入世平乱都没有扰乱他的道心,他劝导世人,却不去干涉他人,他顺势而为,却逆乱反正。

《云笈七签》云: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

道家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说,王也得“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按“道”行事,处世立命。


码字不易,跪求点赞!!!收藏!!!评论!!!谢谢!!!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婺江墨客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0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有一人之下王也道长的图片吗?

一人之下为什么王也要去帮张楚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