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过黄鹤楼,大多数人登楼观景,但少有人见过壁画全貌。
6 个月前,黄鹤楼第五层的壁画开始修复。这是自 1985 年以来,黄鹤楼壁画耗时最长、动工最大的一次修复。
9 月 13 日,修复结束,黄鹤楼第五层壁画将重新对外开放。
赶在开放前,文旅君提前拜访了壁画作者,也是本次修复者楼家本先生,听他聊了聊,修复壁画那些事儿。
关于修复这件事儿
x
1983 年,5 位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艺术家受邀为黄鹤楼创作了 5 组壁画,分别位于黄鹤楼 1-5 层。
一开始,5组壁画都计划采用传统壁画的手绘重彩,但考虑到武汉气候特殊,且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两边是公路与铁路,火车过桥,烟雾会对楼内壁画产生影响。
于是,放弃传统手法,1-4 层壁画都改用陶瓷等硬质材料完成,仅第5层的壁画,保留了手绘重彩。
即将完成修复的这组壁画,以《江天浩瀚》为主题,面积约 100 平方米,共十幅。当年由楼家本先生历经 4 年完成。
正面墙上 3 幅分别以《流逝》、《浪淘沙》、《华年》表现长江文化以及黄鹤楼兴替过程,另绕大厅一周的7幅壁画统称为《长江源流》, 既气势恢宏,又饶有灵气,大自然在眼前徐徐铺展开来。
36年岁月侵蚀,原有壁画模糊受潮需要修复,今年 3 月 26 日,77岁的楼家本先生受邀重回武汉,为这组壁画再赋生命。
修复后的壁画,色彩更鲜艳,细节更丰富。楼家本先生为《江天浩瀚》加入了新元素,就像彩蛋,只有盯着壁画细看,才会发现。
内行带你看壁画
x
好在,这次有专业大神带路。
《江天浩瀚》的 10 幅壁画讲了什么故事?楼先生把彩蛋埋在了哪里?文旅君抽丝剥茧说给你听。
《流逝》
壁画反映了黄鹤楼出珑之前的文化基础。
第一阶段是创世纪时期,从武昌放鹰台、洪山老人桥、许家墩的彩陶,一直上溯白帝城附近的大溪文化。画面上出现洪荒时代大禹式的治水英雄和智慧聪敏的彩陶女。
第二阶段是青铜器时代。在狞厉可畏的要餐纹、兽性的人面峨前,身披虎皮的举鼎奴隶充分显示了“有虔秉镶如火烈烈”。
第三阶段是浪漫楚文化时期。湖北隋州出土的编钟及在楚乐声中翩翩起舞的楚女和行吟高亢“楚辞”的屈原式人物,是当时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
长江养育了丰采照人的楚文化,黄鹤楼则是观照这文化的一个“望台”。
《华年》
壁画反映了三国初建黄鹤楼的历代兴废。
画面上部是黄鹤楼初创时期工匠们辛勤劳动的场面,以李白、崔颢为代表的不朽诗篇,反映了黄鹤楼之盛期。三彩双龙尊色彩之流动,屏风的瑰丽将人带回盛唐之风采的境界中。
画面正中,又出现明清黄鹤楼被水淹及战火谷噬的悲壮场面,向人们展示历经沧桑巨变的黄鹤楼。
画面右下角,采桑女被刻画成性静朴美的江南少女形象。左下角一组男性船夫与惊涛骇浪作搏斗场面,代表中华民族的拼搏精神,以此作为这张“华年”画作的收尾。
《浪淘沙》
中间最大幅壁画,以传统的孔雀石研制的石绿为基调,泼洒到巨大的墙面上,配合石青浓淡墨色、暖色使画面具有经过自然风化的青铜器的感觉。
再用金勾勒出长江的涡漩激流,以一泻万里磅礴气势作为华夏民族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的精神写照。
/
接下来看的,是一组环绕大厅的7幅壁画《长江源流》,每段壁画由圆柱分割,表现了哺育着文化历史与思想的万里长江。
/
每一幅画都不是独立的,如果心细,可以发现很多呼应的地方。
比如静美的采桑女和与海浪搏斗的船夫,比如红色的山头在两幅对立画中的呼应,比如前三幅一直连接的长江水……
楼先生强调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态度,一定要“中化洋”,而不是“洋化中”,要留住自己文化的东西。
纵观这组壁画,与黄鹤楼在建筑和历史文化上都很好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壁画和中华文明的风采。
但正如楼先生说,“这画不是句号,是逗号。”希望每个前来观看壁画的人,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壁画完成之后,它的生命就是被读者所延续。
9 月 13 日,黄鹤楼第五层的壁画重新对外开放,欢迎你来看。
*以上内容均为我司原创,并非抄袭,特此说明。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HANS汉声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1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武汉黄鹤楼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