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艺术家也能角逐奥运金牌……

1908年奥运会,沃尔特·威南斯代表美国队出赛,赢得了射击项目金牌。他在1912年又一次参加奥运会,并且除射击之外,还参加了另一个项目,并赢得金牌。

沃尔特·威南斯

问:沃尔特·威南斯参加的是什么项目?

  • A,马术
  • B,游泳
  • C,唱歌
  • D,雕塑

要是按照以往做选择题的经验,我们肯定先排除两个明显和题干奥运会无关的选项唱歌和雕塑,然后再考虑,射击、游泳和马术都包含在现代五项里面,不太好选,但看照片这位老人家颇有一幅西部片里面警长的样子,肯定会骑马,不一定会游泳,所以答案应该是A,马术?

很遗憾,答案是D。他的金牌的确和马有关,但并不是马术,而是……一件青铜雕塑——《美国快步马》。

沃尔特·威南斯,《美国快步马》

是的,当年的奥运会,曾经是比雕塑的。而且不光有雕塑,还有绘画、建筑、音乐和文学,一比就是几十年。

在奥运会搞艺术大奖赛这事儿确实不是瞎折腾,而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的主意。早在1894年头一回奥运会之后,顾拜旦就觉得不过瘾,不够劲儿。他觉得世界大同光靠体育的交流还是不够,还需要有心灵的交流,心灵交流就要靠艺术。

顾拜旦男爵皮埃尔·德·弗雷迪
顾拜旦的《奥林匹克宣言》手稿于2019年经苏富比拍卖,以6160万元成交。

于是,当1912年斯德哥尔摩承办奥运会的时候,顾拜旦就说,咱那些体育项目:田径、体操、帆船、马术……照常比,再加几条艺术的呗。斯德哥尔摩一开始是很不情愿的,但是最终还是同意增设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五个领域,各设金银铜牌。舞蹈、电影和摄影等形式一度也被纳入考量范围,但最终没有被采纳。参赛作品的体裁不限,但有一个要求——必须呼应体育运动主题和奥林匹克精神。

这就有了前面咱们说的双料冠军沃尔特·威南斯,一个人赢下射击和雕塑两项金牌的逸事了。不过,老实说咱们这位奥运金牌得主并不是特别有名的艺术家,他的雕塑作品也是中规中矩。之所以他赢得金牌,其实也是矮子里面拔高个,第一届有艺术赛事的奥运会,五个项目加起来,才总共只有35人报名参加,按最终颁发15枚奖牌计算,等于每两个半人就能匀到一枚奖牌,竞争激烈程度比跑步、跳高可是低多了。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海报,图画作者为奥洛夫·霍茲伯格,他的这幅画并没有参赛获奖

虽说一开始艺术赛事的热度不高,但顾拜旦并不打算就此打住。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艺术赛事的参与度逐年增高,到1924年的时候,已经有193位各界艺术家参赛了,而竞赛项目也开始细分,绘画分出了油画、水彩素描、版画;建筑奖项分成两项:建筑和城市规划。只不过这两个类别有时候实在很难区分,有时候干脆会把这两个奖颁给同一个建筑作品。

文学分出了戏剧、史诗和诗歌——这项赛事的参赛者必须使用英语或者法语参赛。有意思的是,咱们的顾拜旦爵爷为了炒高比赛热度,还曾使用化名乔治·欧罗德和马丁·艾芬巴赫参加诗歌项目赛事,最后乔治·欧罗德还真的赢了一枚金牌。

1924年巴黎奥运会金牌,可以看到左下角包含有竖琴等和艺术有关的元素

音乐赛事虽然分出了管弦乐、独奏和人声,但其实这些作品都是以乐谱的形式递交给组委会的,并不是像今天的选秀节目那样由乐手现场表演给评委。尽管评委们并非等闲之辈——音乐赛事评委中包括有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这样的乐坛传奇,文学评委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塞尔玛·拉格洛夫等,但在面对这「一页页」奥运选手时,评委们难免因艺术主张的分歧而难以达成共识。事实上,斯特拉文斯基担任音乐赛事评委的1924年奥运会根本没有颁发任何音乐奖牌。

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如《火鸟》、《春之祭》至今仍会在奥运会花样滑冰等赛事的配乐中出现

当然,颁不出奖一个原因可能是评委的标准高,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很多名声在外的艺术大师不太愿意参赛。这一时期咱们能叫得出名字的那些艺术家,比如毕加索、马蒂斯……全都没参加奥运会。一些艺术家不愿意和其他自己看不上的艺术家同台竞技,另有些艺术家不太愿意迎合奥运会的套路去命题作文——很多参加绘画赛事的艺术家为了能够吸引评委的眼球,都会选择绘制紧张刺激的拳击、橄榄球等主题作品。历史上唯一一位两届奥运会绘画金牌得主让·雅可比的得奖作品便是描绘足球运动中前锋和守门员争球的《角球》和橄榄球运动员激烈拼抢的《橄榄球》。它们为他分别赢得了一枚综合绘画金牌和素描金牌。

让·雅可比,《角球》

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参加奥运会的艺术家们,与其说是艺术家,不如说是「符合奥运精神的资深艺术爱好者」。毕竟,早年间的奥运会非常强调「奥运精神第一,比赛成绩第二」,职业艺术家多仰赖销售作品为生,而奥运会又不想参赛者和钱挂钩,尤其是不想看到赢了金牌的艺术家作品价格变贵。所以当激进的保守派奥委会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上任后,他坚持要维护奥运会的纯洁,并力主将全部艺术赛事一次性开除出了奥运会——即便他自己也曾在1932年参与了奥运文学奖的赛事(并没有获得奖牌)。从那以后,这些艺术赛事就再也没有回归奥运大家庭。

从1912年到1948年的7届奥运会中,总共有23个国家的艺术家赢得了总计147枚奖牌,其中获奖最少的国家是摩纳哥,1枚铜牌,意大利和法国这两个文化大国在金牌榜和总奖牌榜上均并列第二,分别是5枚金牌和14枚奖牌。最终赢得7届奥运会艺术项目金牌和奖牌最多的并不是如今奥运会的大热门中国、美国和俄罗斯,而是德国,他们总共赢得了7金、7银、9铜,总计23枚奖牌。在最后一届包含艺术奖项的奥运会,1948年伦敦奥运会上,英国版画家约翰·科普利以73岁高龄赢得了版画银牌,成为了奥运史上年龄最大的奖牌获得者。

蔡国强主持创作的「大脚印」是08奥运开幕式最早敲定下来的方案之一

奥运艺术赛事虽然就此打住了,却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了下来,那就是花样翻新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单就在北京举办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来说,就是众多资深艺术工作者合力的成果。除了广为人知的总导演张艺谋,副导演张继钢、陈维亚管的是各种繁杂的事情。樊跃、王潮歌的大型空间演出经验丰富,蔡国强(大脚印焰火),陈丹青(滚动画轴),陈岩和韩立勋(美术总设计)、陈其钢(音乐)……等等。

去年年底我在故宫看了蔡国强的个展「远行与归来」,里面有他以故宫收藏的《冰嬉图》为灵感创作的《银河嬉冰》,他也会继续为2022年冬奥会出工出力。或许咱可以借此想象,如果现在的奥运会还有艺术赛事,艺术家们会带来什么样的作品。

蔡国强的《银河嬉冰》
《银河嬉冰》局部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翁昕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