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and back again——跨越半个世纪的《魔戒》改编路

​赶在近二十年后魔戒系列重上映的当口,重发一下很多年前写的这篇老文吧

上回和老几位及嘉宾一起录了埋汰电波魔戒专集,结果一时兴起,把这本吃好几年灰的《The Frodo Franchise:The Lord of the Rings and Modern Hollywood》翻出来看了。

做节目时提到披头士想拍魔戒的八卦,也略带了魔戒那夹缠不清的电影版权史;这书的第一章就是对这段历史的详述,读了会发现好莱坞史常是个蝴蝶效应的典范。

在这儿缩减编译了下(融合了些维基来的资料,发现波太太此书错误不少),这坑一填就跨了个年。

《魔戒》(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小说首版于1954、55年,搬上银幕的努力两年后就开始了。

1957年9月4日,当时还是文学经纪人的Forrest J. Ackerman(关于这位爷爷,迷友电影人有吐不尽的爱,详见纪录片《The Sci-Fi Boys》,里面打头阵的正是彼得杰克逊)敲开托尔金(Tolkien)家门,随身带了些美术图稿和一个剧本大纲。他们的想法是把《魔戒》拍成一部动画、真人混搭电影,时长三小时,中间带两段休息。托尔金对概念画很欣赏,觉得有Arthur Rackham范,而非他讨厌的迪斯尼风;但对大纲和报酬都不满意,所以没当场答应。托老爷子倒也不是死板一块:关于电影版权这事,他和出版商Allen & Urwin定下的原则是“艺术或现金”——要么狠赚一票,要么就艺术上严格把关。缺乏经验的书商还特地雇来个好莱坞经纪人打理这事。到59年,Ackerman还是放弃了这个项目——之前那年,他创办了日后让他流芳百世的《Famous Monsters of Filmland》杂志。

下次尝试几乎是十年后了:1967年,制片人Gabe Katzka、Sam Gelfman找上门,想给联艺(United Artist)拍《魔戒》电影。接下来就是两年的漫长谈判,最终于69年10月签订了一份厚达50页的合同。按书商Rayner Unwin的说法,合同的“复杂和不确定性让出版方及作者后人困扰至今”。他所指的大概是合同赋予的永久电影改编权,而非常见的一定时间范畴。这点对日后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的项目至关重要。

在这长达两年的谈判期间,披头士(The Beatles)的制片公司Apple Films也曾接洽托尔金方,想拍一部披头四主演的《魔戒》电影——保罗(Paul)扮弗罗多老爷,林哥(Ringo)演佣人山姆,乔治(George)是灰袍甘道夫,列侬(Lennon)则将道出那句如今脍炙人口的“my precious”!洽谈中Apple Films发现版权即将归属联艺,但与联艺达成合作也不无可能,毕竟披头士那两部真人电影在美国都是联艺发的。事实上当年的《好莱坞报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也曾有过联艺考虑与披头士合作改编《魔戒》的报道。关于导演人选,披头士方找过大卫里恩(David Lean),库布里克(Kubrick)和安东尼奥尼(Antonioni),可惜一一被拒,而托尔金本人也对披头四演魔戒这码事很是不喜。最终联艺撇开披头士,敲定当年正火的约翰保曼(John Boorman)来导,形式还是把三部曲浓缩成单部电影。这次剧本写成了,保曼也和托尔金有过诸多交流,却最终因预算过高宣告流产。多年后,保曼把为魔戒准备的外景地、特效技巧用到了他的古装奇葩片《黑暗时代》(Excalibur)上。

保曼版流产后,著名动画导演拉尔夫巴克希(Ralph Bakshi)有了接力的念头,他说服米高梅(MGM)主席Dan Melnick花3百万从联艺手上买下《魔戒》版权,可惜最后一刻因Melnick被炒宣告失败。巴克希又找到曾资助他前作《怪猫弗里兹》的制片人Saul Zaentz帮忙。1976年,Zaentz从联艺买下了《魔戒》电影改编权。Zaentz本混迹音乐圈,拥有唱片品牌Fantasy Records;70年代他转投电影圈,成立制片公司Fantasy Films,依靠监制的《飞越疯人院》、《莫扎特传》、《英国病人》三度摘得奥斯卡桂冠,最后一部甚至为PJ拍《魔戒》铺平了道路,此是后话,暂且搁下不表。拿到电影权不算,他还从托尔金后人处获取了小说所有人物、场景、物体的商标权。1978年,Zaentz设立Tolkien Enterprises公司,专事托尔金作品相关授权经营。

Saul Zaentz为拉尔夫巴克希实现愿望,拍了78年公映的动画版《魔戒》,内容只涉及三部曲的前半部分。尽管票房成绩出色,原计划的下半部却没有续拍,这也许与风评不佳有关。自此,除了80年那部电视动画《王者归来》,《魔戒》电影改编权在Zaentz手上空留近二十年,直到彼得杰克逊——这个拍低成本恐怖片起家的新西兰电影人出现。

1993年,PJ看了《侏罗纪公园》,意识到CGI将给电影特效带来巨大改变。他和爱人法兰沃什(Fran Walsh)随即给正在筹划的电影《罪孽天使》(Heavenly Creatures)补了些幻想场景,以公谋私创立维塔(Weta)特效公司,购入一台电脑为电影制作特效。

1994年,《罪孽天使》上映后大受好评,拿到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米拉美(Miramax)买下电影的北美发行权,对PJ颇为赏识的韦恩斯坦(Weinstein)兄弟还签了他下部电影的首拍权(first-look option)。

再回到93年,PJ和沃什还为《魔界奇谭》(Tales from the Crypt)剧集写了个本子,得到参与制作的大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Robert Zemecki)赏识,邀他执导自己为环球(Universal)监制的恐怖大片《神通鬼大》(The Frighteners)。PJ说服泽米基斯把制作放到新西兰,由维塔负责特效。为《神通鬼大》做完570个特效镜头后(两年前的《侏罗纪公园》只有约50个CG镜头),维塔的装备已从1台电脑升级到约50台。拍摄《神通鬼大》的同时,PJ还和朋友Costa Botes(日后为魔戒三部曲拍摄了超长幕后纪录片)一起导了部伪纪录片《被遗忘的银色》(Forgotten Silver),这也给了他两部电影同时开工的操练机会。

说回米拉美拥有的首拍权,泽米基斯邀PJ拍《神通鬼大》时,米拉美手上没什么适合给他的项目,就在把合同相应延长后放PJ去了环球。到1995年秋,《神通鬼大》的CGI特效做得异常顺利,PJ和同僚想要再接个大活。幼时因巴克希动画影响迷上托尔金作品的PJ遂起了改编《魔戒》的念头,他让经纪人Ken Kamins查版权去向,Kamins很快发现是在Zaentz手中。因为米拉美的首拍权合同,PJ就去找了主席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他的打算是先拍《霍比特人》;如果成功,再改编《魔戒》,背靠背拍摄上下两集。

哈维对拍魔戒的想法很中意,而且巧的是,他最近刚帮过Zaentz大忙:福克斯(Fox)同意为Zaentz制作《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但双方因选角起了分歧;就在开拍前5周,福克斯宣告退出。这时是米拉美参与进来,资助电影拍摄,荣膺奥斯卡大奖的同时,2.28亿的全球票房也成了Zaentz职业生涯之冠。他绝对欠米拉美一个大人情。

有个问题是:尽管Zaentz拥有《霍比特人》制作权,其发行权依然掌握在联艺手中;不过Zaentz对《魔戒》拥有全套权利。那时的联艺早已并入米高梅,95年底韦恩斯坦找他们谈版权时,正值米高梅/联艺清算待售,无法出卖任何资产。到了96年初,韦恩斯坦告诉PJ,先考虑《魔戒》吧,《霍比特人》日后再说。尽管韦恩斯坦有恩于Zaentz,关于魔戒的版权谈判还是花了几乎整整一年。

1996年春,泽米基斯听到风声说,环球有部暑期大片无法及时完工。他建议PJ立刻剪点《神通鬼大》片段放给环球看。片厂看后很喜欢,决定把电影从原定万圣节档期提前到6月。当时好莱坞风传的是:就像当年斯皮尔伯格(Spielberg)提携泽米基斯那样,泽米基斯正在苦心栽培彼得杰克逊。新西兰无名胖子一下子成了红人,开始接到其他邀约:环球想让他重拍《金刚》(King Kong),这是他一生的梦想;福克斯要他导《人猿星球》(Planet Earth)重拍,由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监制,施瓦辛格(Schwarzenegger)主演;同时,PJ还在等韦恩斯坦和Zaentz谈判的结果。突然间,他成了有三部大片计划在手的红人。

4月1日星期一晚11点,经纪人Kamins回到家,发现一条PJ的紧急留言。原来,《神通鬼大》制作即将收尾,美国本土的特效公司听到片子特效出色的风声,纷纷要来维塔挖角。要想留住这些人才,PJ得给他们新片子做,所以他必须在这周末就确定接着做哪部片子。Kamins要求三家片厂即刻给出具体邀约,他们也都这么做了。

最先放弃的是《人猿星球》,PJ不想与老卡、阿诺这类强势人物合作,生怕没了主导权。此时韦恩斯坦还没谈下《魔戒》版权,但他又不愿再延一次合同,放PJ去拍《金刚》。最终PJ提出了妥协意见:环球把《金刚》的海外发行权让给米拉美,米拉美转给环球《魔戒》的海外发行权。韦恩斯坦抱怨说自己拿两部电影(《魔戒》原计划拍上下集)只换到环球一部,环球最终同意送出手头另一个项目——《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协议达成。

1996年6月,《神通鬼大》如期上映,此时PJ团队已经在忙《金刚》的剧本和设计。韦恩斯坦则在继续和Zaentz谈判。到97年初,环球退缩了:《神通鬼大》在奥运会首周开画,票房成绩不佳;而其他片厂在拍的《巨猩骄阳》(Mighty Joe Young)、《哥斯拉》(Godzilla)都和《金刚》有撞车之嫌。环球最终决定退出,沮丧之极的PJ、沃什不得不告诉团队成员,所有前期工作成了白费。

幸运的是,就在差不多同一时刻,1997年1月22日,韦恩斯坦终于拿下《魔戒》版权。尽管此时形势已大变,哈维却未放弃PJ,依然拉他上船,维塔终于有了个最后得以完成的巨型特效项目——虽然其后又经过九曲八折。

项目确立后,哈维和PJ一起在米拉美放映室重看了巴克希的动画版。这个只有上集的阉割版正是二人想要避免的,他们当即确定背靠背拍摄上下集电影,预算暂定为两集统帐7000万美元,这个数字低得惊人,却已超出米拉美一贯的小成本制作体系。

回到新西兰,PJ和沃什开始写整部头剧本,计划而后再考虑如何拆成两部电影:《护戒联盟》(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和《魔戒之战》(The War of the Ring)。剧本创作的同时,维塔全面开始了设计、建筑、模型制造、软件开发等工作。《魔戒》的前期制作总共花了18个月。

随着剧本发展,预算不足的问题开始变得明显。哈维的兄弟鲍勃韦恩斯坦当时掌管米拉美的子部门帝门影业(Dimension),也是《魔戒》的联合制作方。到了98年初,鲍勃担心起飞涨的预算来,拒绝继续支持项目。当时有传言说米拉美也许会将项目转让(turnaround)。尽管如此,哈维依然对《魔戒》持有热情,想法设法要降低成本,比如半道除掉一两个霍比特人——“四个霍比特人有啥用?为啥不是两个?”“听着,你得杀个霍比特人。有个霍比特人必须死”。

1998年6月,剧本几近完工,很明显,这个项目最终要花掉近1.4亿。哈维去找母公司迪斯尼(Disney)的制片主席Joe Roth,Roth又把皮球踢给CEO Michael Eisner。最近刚在倡导节流的Eisner断然拒绝追加投入,告诉哈维最高预算只有7500万,而米拉美不该去拍会和迪斯尼产生竞争的大制作电影。并且,Eisner对这个项目没有信心。

Eisner的否决意味着唯一可行之道是把《魔戒》压缩成单部两小时长的电影。哈维把坏消息当面告知PJ和沃什。米拉美好不容易谈下版权,已在前制上花了1000万,他们没有简单放弃的想法。PJ和沃什答应回新西兰好好考虑下是否同意拍单部电影。PJ回忆道:“我们回到家,决定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很清楚,这个决定可能会毁掉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又一想,大不了就去拍电视电影”。如果PJ放弃项目,所有已完成的设计、模型、装备等工作都将归米拉美所有。而据他所说,当时哈维的打算是把片子交给著名电视导演约翰麦登(John Madden),后者刚为米拉美拍了定于年末上映的《莎翁情史》——那部因为PJ而从环球手上换来的电影。

面对哈维的最后通牒,Kamins成功说服他再给PJ最后一趟机会,试一下项目转手(turnaround)。转手在好莱坞绝不是什么新鲜事,无数成功电影经历过这一由死转生的过程,米拉美的代表作《低俗小说》(Pulp Fiction)、《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皆是来自他处的二手货。而《魔戒》最终买家新线的《尖峰时刻》(Rush Hours)、《圣诞精灵》(Elf)也都是从迪斯尼那边淘来的宝贝。

哈维日后苦涩地回忆道:“迪斯尼不信任它,不愿给我钱拍这电影。我给了PJ转手史上最糟的转手,因为我不想失去它。我给他三个礼拜找下家。我说:‘没人会买的’”。的确,哈维给出的条件极为苛刻:首先,时间很急促,且米拉美不会帮任何忙,PJ必须自己找买家;其次,任何想接手的公司必须在24小时内支付1200万——1000万是迄今为止全部的前制花销,200万是米拉美已经兑换的新西兰币(常见的转手条款是先付10%定金,电影完成后支付余款);最后,韦恩斯坦兄弟要拿到执行制片头衔,米拉美拿5%的全球票房分成,Zaentz也会有他的提成。

PJ迅速回到惠灵顿,自己出钱做了盘36分钟的推销录像带,好在与买家碰面时派上用场。带子基本是个关于一部还没拍出来的电影的制作特辑,告诉大家现有特效术可以还原托尔金的故事,已经花的钱都物有所值,PJ有能力执导这个项目什么的什么的。里面有用故事板和新西兰演员配音剪的戏,怪兽、奥克斯模型呈现,托尔金插画名家Alan Lee、John Howe的作品,PJ与一帮维塔技师现身说法阐述特效技术等。录像带里的PJ显得沉着冷静,丝毫没有露出面临窘境的痕迹。

与此同时,Kamins联系了所有好莱坞大制片公司,结果只有两家有兴趣约PJ面谈——宝丽金(PolyGram)和新线(New Line)。来自唱片业背景的宝丽金90年代中在美国发了一连串成功独立电影,如《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普通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猜火车》(Trainspotting)。96年TBS与时代华纳兼并时,华纳(Warner)想把新线卖了还债,宝丽金还一度表示过兴趣。不过到了98年,宝丽金已经是奄奄一息,面临转卖、分割的命运,买下《魔戒》纯属痴人说梦。

新线对《魔戒》的兴趣最初来自其艺术电影子部门Fine Line,部门主席Mark Ordesky从《坏品味》(Bad Taste)起已是PJ粉丝,早在1990年就曾雇佣PJ给《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某续集写了剧本。本子最终没拍成,但二人的友谊留了下来。Ordesky把《魔戒》的事情告诉新线老大鲍勃沙耶(Bob Shaye),说服他与PJ会面。出席这次载入影史的会议的还有Kamins,沃什和米拉美的线上制片Marty Katz。

推销开始前,沙耶先把PJ拉到一旁。照Ordesky的说法,沙耶向PJ表示,他很仰慕《罪孽天使》,哪怕今天不买《魔戒》,日后也希望能与PJ合作。PJ感受到了沙耶的诚意,“鲍勃一开始就对我说,‘我喜欢《罪孽天使》,但不喜欢《神通鬼大》’。在好莱坞,有人跟你说不喜欢你的电影,这简直是最神奇的事。我就在想,‘酷’”。

PJ跑上来先作了番演讲,告诉大家为何改编《魔戒》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展示了一些已完成的概念画,强调小说是史诗剧,而非幻想剧。当时Ordesky已经读了上下集剧本,而沙耶还没有。

接下来就是录像带时间。Ordesky事先警告过PJ团队,要是沙耶觉得项目不合适,可能看几分钟就会喊停。带子一开始放,众人就紧张地等着沙耶喊停,但他没有这么做。相反的是,带子刚放完,沙耶就戏剧化地改变了《魔戒》电影的命运。

沙耶当时所说的原话如今已成了罗生门,一份采访到他本人的报道是这么写的:“沙耶终于听够了。‘这不是两部电影’,他说。PJ心一沉——这话他在米拉美已经听过一遍。然后沙耶说出了魔力语句:‘托尔金已经替你把活干了。他写了三本书。你该拍三部电影’”。

在一次02年初的访谈中,PJ如此回忆道:
“等带子放完,他说:‘我不明白’,我心想(叹气),‘好吧,得了’。然后他转过身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你想拍《魔戒》上下集电影?一共有三本书,不是吗?那不该是三部电影吗’?我就想:‘他到底在说什么?!他到底在说什么’?然后他说:‘听着,我们有兴趣,但我们的兴趣主要是拍三部电影”。

尽管沙耶没有当场答应,但显然他相信还有别家在争《魔戒》,要求PJ先别答应任何人。Ordesky记得沙耶跟他说,“调查一下,看看成数如何,让Michael Lynne(新线的联合主席)赶快过来——我要他看这带子”。如PJ日后所说,这盘推销带“也许是我这辈子拍过最重要的30分钟”。

一直以来,沙耶这个决定被媒体描画为甩了个2.7亿的骰子。风险当然存在,但沙耶的考量与电影人大不相同。他的办公室挂了块牌子,上书“谨慎的激进”(Prudent Aggression),这句话也成了新线非正式的座右铭,雇员接受采访时常会加以引用。

接盘《魔戒》有许多不利因素:PJ是个相对无名的导演,履历上还没有一次票房成功先例;小说的幻想、史诗元素对电脑特效要求极高;一次开拍三部曲意味着预算将高得惊人,新线虽已并入华纳,但操作仍属独立,资金全靠自己筹集,之前也从未操办过这样的巨型项目。

但潜在回报同样引人。很显然,《魔戒》可以成为一个franchise。新线能从三十年前的发行小作坊成长为好莱坞最大的独立片厂之一,两个franchise居功至伟:《猛鬼街》和《忍者神龟》(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票房没那么起眼的《House Party》系列也同样让新线赚得盆满钵满。可到了1998年,这三大都已奄奄一息;大卖的《阿呆与阿瓜》(Dumb & Dumber)、《变相怪杰》(The Mask)都没成功诞生续集;《王牌大贱碟》(Austin Powers)票房喜人,但续集尚在年后。双方会面时,沙耶告诉Kamins,新线急于寻找新的franchise。他们刚花了一年时间开发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改编,但始终写不出合适的剧本,只能让改编权白白流失。这就发生在会面前没几周。沙耶觉得《魔戒》是个潜在的franchise。日后被问及为何愿意拍摄三部曲时,沙耶回答道:“这是多美妙的预售,就像超人或蝙蝠侠”。和其他franchise一样,《魔戒》还有获取巨额衍生品收入的潜力。

Ordesky的回忆表明沙耶当时已经在想这些了:
“灯亮了,鲍勃就坐在那儿,我们都看着他。鲍勃说:‘为什么是两部电影’?然后说:‘一共有三本书,为什么不拍三部电影呢’?PJ朝我横扫了一眼,就是那种‘他真的是那么说的吗’眼神。PJ回道:‘哦,鲍勃,那敢情好,当然了’!他不想把好事吓跑了。鲍勃说:‘这样才有道理。艺术角度看,可以照搬书本。然后会有三个放映档期,三个影碟档期’。鲍勃在说艺术与商业的结合…牛”。

从专拍低成本喜剧、恐怖片跳到制作名著改编大片,这不是什么轻易作出的决定。沙耶的新线向来是勒紧裤腰过日子。尽管潜力巨大,沙耶一定是当时就有了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预估。就像他说的,赌博是拉斯维加斯的生意。

首先一点,三部曲在新西兰套拍省了大钱。不用重复搭景,演职人员来回往返新西兰的交通费用也省了不少;片子用的很多外景都搭在了公园里,政府要求片方拍完后一切复原。为此,剧组挖走的树木得搬回去,修的路建的屋最后都得拆掉,这样的过程要是来上三趟,浪费的人工和金钱难以计量。01年的戛纳新闻发布会上,Ordesky宣称,“三部曲一起拍,片厂可能已经省了多达1亿美元”。

当然,全程在新西兰摄制本身就是省钱王道:剧组成员多为新西兰人,当地电影业没有工会,他们的工资要比好莱坞人低得多;美元与新西兰币的汇率在漫长拍摄期间基本保持在2:1的水平;新西兰政府给予的减税政策更是给新线省下数以千万计的支出;《王者归来》(Return of the King)的1500个CG镜头在维塔做的花销是4700万,PJ估计放美国肯定超过1亿,“而且很可能片子压根就没机会拍成”。

三部曲套拍也避免了上续集演员工资疯涨的情况,沙耶回顾说:“我意识到,下面两年每年都有新的一集出来,而且我们没有要和艺人重新谈判的烦扰,每集成本不会出现天文数字的增长。所有这些真正吸引我的地方都出自企业化考量”。

PJ找上新线的时间再合适不过,1997是公司创纪录的一年,《不羁夜》(Boogie Nights)、《摇尾狗》(Wag the Dog)、《王牌大贱碟》,要艺术有艺术,要票房有票房,而98年的走势同样良好。那么,沙耶为何会同意把这么大的项目交给PJ呢?说到底,他喜欢的PJ电影只有《罪孽天使》这一部,而且,他们还明智得没有买下发行权(片子最后赔了钱),正是米拉美接手后才百转千回有了《魔戒》的故事。

沙耶事后常把自己的决定描述为直觉奏效,但如今被人忽略的一点是:PJ当时手握一张王牌——《魔戒》改编权。回顾本文开头所写,1967年,联艺直接从托尔金手上买下版权;1976年,联艺把版权直接转让给Zaentz;此后,改编权在Zaentz手上静坐近二十年,直到米拉美问起,才作为还人情忍痛割让。所以等韦恩斯坦同意《魔戒》项目转手时,这其实是《魔戒》改编权第一次在电影圈里公开售卖。和好莱坞其他高管不同,沙耶看到了这个机会,也只有PJ本人能把版权从米拉美带出来。

此外,PJ卖的是整个打包项目。会面发生时,前制开始了18个月,PJ的维塔已经做了海量设计、模型。转手的条件就是,下家要花1200万从米拉美手上买下不光是版权,还有已完成的全套设计、布景、道具、软件程序。新线几无可能将一切推倒重来,搭建新的导演和制作班底。所以说到底,沙耶的决定不像是“我们会让你,彼得杰克逊,来执导《魔戒》”,而是“你,彼得杰克逊,能让我们制作《魔戒》”。

新线很快同意开拍三部曲电影,沙耶和Lynne答应了米拉美开出的所有条件。新线同意支付1200万前款,外加事后的票房分成,包括米拉美的5%和Zaentz的5%。Kamins回忆道:“米拉美没法相信这一切。我想米拉美是完全惊呆了。我猜哈维设了这些苛刻条款,满以为地球上没人会答应接手”。

到如今,哈维的失望应该已被经济回报冲淡了些吧:Eisner对《魔戒》的信心是如此之低,以至于他同意让哈维和迪斯尼平分这5%(《魔戒》三部曲在全球拿到近30亿票房,这个5%等于约1.5亿美元,迪斯尼拿到的一半几乎收回了93年购入韦恩斯坦所花的8000万全额 注:此处疑似波太误把总票房而非净票房来算分成了);韦恩斯坦兄弟拿到了执行制片头衔,尽管项目转手后他俩就跟这片子再无瓜葛。而且从今年起,哥俩又能坐着数《霍比特人》三部曲的分红了。Kamins指出,是哈维让《魔戒》电影成了可能:
“毋庸置疑,是哈维花的1200万给了新线点头的可能性。设想下,要是我们直接拿三本书走进沙耶办公室,‘我想把这三本书改编三部电影,或两部电影’。我想不出鲍勃沙耶有任何同意的理由。他有那部纪录片可以参考。PJ拍的纪录片是那已经花掉的1200万的成果”。

关于这桩买卖的法律纠葛绵延数周,其间米拉美两度延长转手。1998年8月24日,新线终于公布消息,正式投拍《魔戒》三部曲,最后的官方预算定在了2.7亿美元。

接下来的,正如《护戒联盟》引子所言:历史成为传说,传说成为了神话…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徐蕴亮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