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人名宿埃尔金·贝勒去世,享年 86 岁,你对他有什么印象?

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埃尔金贝勒在洛杉矶湖人队的队史,甚至洛杉矶体育史中,都有着非常特殊的崇高地位。这一点,从斯台普斯中心外的雕像,以及湖人队的退役球衣中,就可以得到窥见。

在湖人队的主场外边,竖立着多座体育人物的雕像,用以表彰其对洛杉矶体育做出的突出贡献—–魔术师约翰逊,湖人极致辉煌的SHOWTIME时代领军人物,NBA球员总统山的有力竞争者;沙克奥尼尔,湖人OK时代的篮下霸主,创造了NBA至今为止的最后一个三连冠王朝;杰里韦斯特,带领湖人队抗击凯尔特人王权的一代领袖,NBA LOGO拥有者,为湖人带来了麦肯时代后的第一冠;卡里姆贾巴尔,NBA历史前三级别的巨星;金童德拉霍亚,洛杉矶出品的本地拳击娇子,先后称霸六个级别的拳王腰带;格雷茨基,北美冰球NHL联盟的历史最伟大球员,在职业生涯中期转会洛杉矶国王队,这里倒是有一点洛杉矶蹭了格雷茨基光环,给自己增光添彩的味道,毕竟格雷茨基在国王队的成绩并非上佳。

至于湖人队的退役球衣,更是覆盖了湖人几代王朝的主要干将。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一冠时期,入选了杰里韦斯特,威尔特张伯伦,盖尔古德里奇。80年代的SHOWTIME,湖人队处于队史最辉煌的群星时期,魔术师约翰逊,天钩贾巴尔,詹姆斯沃西,贾马尔威尔克斯,联手入选。OK时代和两连冠时代,沙克奥尼尔,科比布莱恩特,当之无愧。

可以看到,无论是洛杉矶体育表彰的雕像,还是湖人队表彰的球衣退役,要求标准都非常之高。前者,需要为洛杉矶本地的球队作出突出贡献,或者本身便是洛杉矶土生土长的自家骄傲,或在职业体育界的历史地位非凡到足以吸引天使之城“往脸上贴金”。后者,则需要球员为紫金军团的冠军荣誉室中添砖加瓦,引领金杯的积累,且要在夺冠团队中地位显著,影响力上乘—-完整经历了OK与二连冠时代的德里克费舍尔,总计为湖人效力13年,出场次数排名队史第五,命中三分球数队史第二,手握五个总冠军,也均因为队内地位的限制而未能获得殊荣。作为体育史上的绝对重镇与超级豪门,洛杉矶与湖人队,都有着非比寻常的眼光,给予球员历史级肯定的门槛极高。

然而,在这些留名洛杉矶历史的伟大名字中,同样享受了上述两个荣誉的埃尔金贝勒,却是一个有些另类的存在。

从效力湖人队的积淀来看,贝勒无疑是绝对够格的。从1959-1972年,他为湖人出场了足足14个赛季,总出场时间33863分钟,在队史之中也只有科比、贾巴尔、韦斯特高于他,命中投篮数、总得分也是队史第四,更是以1.96米的小前锋身份力压贾巴尔和张伯伦等内线巨兽,荣登队史篮板王。而从球员个人荣誉上,贝勒入选过11次全明星,10次最佳第一阵容,也是那一个时代中的联盟风云人物。名人堂巨星斯宾塞海伍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评价道,“在迈克尔乔丹和J博士欧文之前,就是埃尔金贝勒”,无疑证明了贝勒在当时北美篮球界中的存在感。

然而,如果我们对比那些立下雕像、将球衣挂在球馆上空的名字,贝勒却显得波长略有不符了。虽然他效力湖人的时间很长,积累性数据很好,也是当时联盟中的头面存在。但是,他的职业生涯,却远远谈不上绝对的成功,更难言“为洛杉矶体育界,为湖人带来了冠军”—-最让人扼腕叹息,甚至引为NBA历史最大憾事之一的,正是贝勒在重伤不愈而半途退役后的当赛季,湖人队便拿到总冠军,结束亚军噩梦的事件了。

洛杉矶湖人的队史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球星。鲁迪拉鲁索,为湖人队效力了1960-1967的八个赛季,除了生涯最后的两年转头圣弗朗西斯科勇士之外,将全部的巅峰时光都贡献给了湖人,代表湖人出场的生涯中可以拿到15.6分+9.4篮板,五次入选全明星,在总篮板和总得分上分列队史第九和第十三,且与贝勒同队,基本完整地经历了六十年代那段对凯尔特人屡败屡战的过程。甚至在一些球迷的眼中,拉鲁索是可以与保罗加索尔竞争湖人队史最伟大大前锋的存在。而湖人队却没有将球衣退役的荣誉给予拉鲁索。

如此看来,埃尔金贝勒对于湖人队的价值和意义,显然不止于通常概念上的“给予冠军荣誉”,而是有着更多的特殊性。也只有这一点,才能支撑着贝勒在两手空空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大名永远地刻入湖人队和洛杉矶的历史中。贝勒对于湖人队的第一点意义,很可能来自于他给湖人带来的复兴成果。

1958年的选秀大会上,为西雅图大学场均拿到27.4分+13.5篮板+4.3助攻的贝勒,作为那一届中几乎所有数据全部碾压性存在的超级锋线,被湖人队动用状元签全无犹豫地摘下。那时候的湖人队,已经走出了乔治麦肯一首创立的绝对王朝时代。1957-1958赛季,这支曾经的豪门只打出了19胜53负的尴尬成绩,足足落后了当赛季倒数第二的辛辛那提皇家队14个胜场。而就在并不遥远的1953-1954赛季,这支球队还是46-26战绩的总冠军。

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造成湖人队窘境的,在一定程度上看,反而正是他们的第一代王朝核心乔治麦肯。

1953-1954赛季,是麦肯为湖人效力的倒数第二年,也是最后一个健康赛季—随后的两年中,一年退役转任球队经理,一年只复出了37场后草草退役。此时29岁的麦肯已经呈现出些许的老态,上场时间从上赛季的37.2分钟下降到32.8分钟,但18.1分+14.3篮板的场均数据,依然遥遥领先于第二号人物吉姆波拉德,篮板数甚至超越了一倍。阵容的老化也不止体现在对麦肯的依赖上,吉姆波拉德31岁,斯莱特马丁28岁,除了25岁的米克尔森,湖人队的衰老体现在大半个首发阵容中。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湖人队夺得了当赛季的冠军,但后继乏力之势已经开始浮现了。

果不其然,54-55赛季,随着麦肯的第一次退役,湖人的成绩迅速滑落到40-32,球队也在西部决赛中败北。55-56赛季,33-39,56-57赛季,34-38,季后赛也始终难以突破圣路易斯鹰队的铁壁。虽然队中的米克尔森和洛夫莱特成长迅速,先是双人的18+10水准,之后克拉夫特更是将表现稳定在了20+14左右,颇有点重现麦肯+波拉德内线组合的味道。但是,在鹰队的鲍勃佩蒂特、克里夫哈根的面前,湖人的内线组合显然不够强力。在1957年的西部决赛中,佩蒂特狂砍场均29分,命中率高达49.2%,而洛夫莱特、斯利克伦纳德、米克尔森虽然能保证19-24的得分,命中率最高者却也只有44.1%。于是,湖人队也只能看着核心实力超过自己的鹰队扬长而去,56-57赛季更是输了个0-3。

在这个时期内,转任管理层的麦肯,做出了这样一些决策。在选秀上,他在1954年用首轮第三顺位拿下了迪克加尔马克,一个13.3分的得分手,而这已经是他作出过的最好选择了,1956年首轮第三顺位的吉姆帕克森,1957年首轮第三顺位的吉姆克莱伯斯(当年的第八顺位是绿军名宿萨姆琼斯),全都只是联盟中的酱油过客。而在交易方面,麦肯更是犯下了一些颇为致命的错误—1956年,他将斯莱特马丁打包其他两名球员,向尼克斯队交换来了沃尔特杜克斯,一名生涯可以保持10+11的蓝领内线,并且在1957年,将洛夫莱特捆绑吉姆帕克森,仿佛抹除自己选秀污点一样,从罗切斯特皇家队交易到了鲍勃伯劳、艾德弗莱明等五个不值一提的名字。

或许,麦肯在做出这些交易的时候,无意间将自己的经历代入到了判断中。当时的马丁已经31岁,洛夫莱特也有28岁,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麦肯退役时的30岁关口。而换回的杜克斯等人,则多正值壮年。更新换代,避免球队过度依赖老将,而重复自己退役后山崩的悲剧,或许是麦肯的主要想法。然而,麦肯却忽略了时代进步与职业化推进之下,球员生涯的续航能力—–就在被交易走后的1957年季后赛,季中辗转来到鹰队的马丁,在对阵湖人的西决中场均砍下21分,在第二年作为季后赛出场37.8分钟的主力控卫,为鹰队拿下了总冠军,一直打到了34岁,而洛夫莱特,则在交易后拿下了4个20分赛季与3个20+10赛季,生涯同样延续到了34岁,如果不是末年在波士顿弄到了两个戒指的话,或许还可以再坚持一两个赛季。

选秀拿不到优质的新鲜血液,试图更新换代的以老换新交易却只是让尚有战力的老球星离开,换入表现平平不值得托付的普通新人。这样一番折腾下,到了57-58赛季,那个19胜的耻辱之年,湖人队得分最高的球员是这样几个人:队内得分王,29岁的前朝遗老米克尔森,二号得分手,用沃尔特杜克斯换回的拉利弗斯特,同样29岁,一直到第三名的迪克贾尔马克才终于是稍微年轻一点的25岁。

当时的湖人队,可谓一团绝望,没有成绩,也没有打出战斗力的年轻巨星。即使麦肯紧急从总经理转为主教练,试图在更接近球场的位置上帮助球队走出颓势,但他的才能欠缺显然不止于交易选秀,更蔓延到了运筹帷幄上,9-30的战绩让他迅速下课。自从建队以来便至少保持在西部二轮以上的稳定成绩崩塌,联盟似乎已经进入了时年23岁,冉冉升起的比尔拉塞尔的朝代,湖人队则成为了即将被扫入故纸堆的陈旧往事,随风飘散。NBA(及其前身BAA)创立以来的第一豪门,似乎辉煌历史就要在此终结,从而成为一支被时间逐渐遗忘的平庸队伍了。

如果这一切发生,那么我们今天或许也很可能不会看到当今的洛杉矶湖人,也不会拥有品牌价值巨大的紫金豪门了。在某个平行宇宙中,57-58赛季之后的湖人队,很可能庸庸碌碌,并像当时的很多球队一样,或重组,或搬迁,化成不同的样子,也由于辉煌历史的断裂而不足以持续地吸引巨星,让自己的底蕴不断延伸向前,一直到今时今日。一切的历史和现实,都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

而改变这一切的,恰恰就是埃尔金贝勒了。

贝勒为湖人队带来的改变,几乎是立竿见影,即插即用的。1958-1959赛季,24岁的贝勒初来乍到,在更衣室中与一众老将共谋大业—-手握四个总冠军的30岁预定名宿米克尔森,已经是两届全明星的“上一代未来领袖”贾尔马克,30岁的老明星拉利弗斯特。面对这些老资格球星,年轻的贝勒没有丝毫迟疑,直接拿过了掌管这支破落豪门的权柄—–新秀赛季,场均出场时间高达40.8分钟,出手数21.2次,压过了第二名米克尔森12.9次,也打破了此前一年中湖人队“14.9次,14.5次,13.6次,12次”这样的平均权重格局。而在球权独揽的同时,贝勒的表现也风卷残云,24.9分,15篮板,4.1助攻,场均可以制造9.8个罚球机会,得分和篮板都领先了第二名几乎一倍,更是队内助攻王。常规赛得分榜上第四,篮板榜第三,制造罚球数第三,PER排名第二,OWS排名第五。

在他的帮助之下,湖人队也一口气冲到了总决赛,路途上更是4比2淘汰了曾经完胜自己的圣路易斯鹰队,直到总决赛上才0-4脆败给了比尔拉塞尔率领的凯尔特人王朝。57-58赛季的阴霾,随着贝勒的到来而一扫荡空。虽然在凯尔特人的面前没能拿下一场胜利,且其中两场分别大败了20分、13分,但当时的湖人队与贝勒并没有任何理由感到沮丧—-对湖人队来说,比起冠军,更重要的是让球队走出泥潭,延续强队印象,而对贝勒来说,24岁的他还只是新秀赛季,且在总决赛中的22.8分+11.8篮板也表现尚可,只有33.3%的命中率,或许也可以随着湖人队随后的补强而获得队友威胁提升后的加成。

事实上,贝勒在新秀赛季为湖人带来的东西,也确实在之后的岁月中体现出了价值。在生涯的第一年,他就已经可以在各种数据榜单中,与比尔拉塞尔、保罗阿里津、鲍勃佩蒂特等伟大的名字并列,一跃成为了联盟中的一流球星,甚至干脆进入了赛季最佳阵容。随后,就像当代的建队过程一样,最艰难的“第一个基石”补上了,球队拥有了年龄合适、级别强悍的核心球星,后续的操作也就水到渠成,容错率大增,即使做出一些错误操作,只要能同时做对其他一些事情,也可以迅速组成双核搭配或一核心多强手阵容。

59-60赛季,为了明确围绕贝勒建队的方针,湖人先后送走了贾尔马克和拉利弗斯特,但换来的只是雷菲利克斯这样的老将,或几个酱油球员。60-61赛季,湖人用首轮签选择的球员甚至只在NBA打了一个赛季。其他的选秀和交易也缺少亮点。但即使如此,在1960年的选秀中毫无判断难度地摘下杰里韦斯特,1965年的选秀大会上拿到盖尔古德里奇,已经让湖人队凑足了持续争冠、甚至最终夺冠的班底。而也正是因为了有了贝勒,杰里韦斯特的入队才迅速帮助湖人队建立了巨星级别的双核配置,从而拿到稳健的顶级成绩,从而在1965年的交易市场中成为了张伯伦对抗凯尔特人的首选,最终确定了1972年冠军的重要班底。

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我们可以去这样下定义:如果没有贝勒,湖人队的再次崛起可能来的远远不会如此迅速,只用一个赛季。即使按照原有的时间线,湖人依然成功拿下了韦斯特,他也只能与更老了几岁的拉利弗斯特等人合作,很难取得成绩上的迅速突破,而再等到古德里奇入队则又要花费五年时间,不够顶级的成绩,很可能让球队的品牌陷入平庸,内在自身的心气,外在看待的眼光,都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在交易市场上对张伯伦这种顶级球星的吸引力下降。

可以说,如果在58-59赛季湖人队没有续上那一口气,那么他们的再崛起过程将被延长很多年,甚至在崛起后的绝对高度上出现削弱。那样的话,拥有韦斯特打底的湖人队或许不会彻底沦落,但至少,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极致辉煌的紫金豪门,NBA唯二的顶级门楣,极有可能不复存在,而代替以一支类似于尼克斯或76人级别的“传统强队”。

或许,这正是埃尔金贝勒,带给洛杉矶体育的重要意义:在命运之神的无形大手摆弄之下,拥有天赋和能力的他,机缘巧合地站到了那个湖人队急需复兴的时点上,承担起了那个责任,并确切无疑地用自己的贡献完成了那个责任,给后世的洛杉矶体育带来了“紫金军团”湖人队的品牌持续积累并延续到后世完成体的先决条件。比起多少多少个冠军,多少多少个MVP,这也许是更重要的一回事。

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贝勒对于篮球运动本身的意义,也不可小视。

可以说,在当时,贝勒开创了一种小前锋的全新打法:首先是侵略性上,持球的面框突破,借助攻框后制造罚球的杀伤,与内线防守者在篮下进行身体对抗后借助身体条件的上篮;第二是团队带动力上,抓下后场篮板后的高速推动转换,与同时代的比尔拉塞尔类似的后场长传策动反击,突破后花样百出形式多样的分球。贝勒身高1.96米,是标准的外线身材,但体重却有102KG,结合上他超强的运动能力,支撑起了他爆破性极强的防守改变型打法—-侵略性,让贝勒在面对锋线防守人时靠着身体碾压而过,而相对内线更出众的移动速度、空中作业,则让他在对付大部分笨重高大的内线中锋时游刃有余,制造犯规,从而在当时位置分明、对位确切、丁卯相对、棋逢对手的古早时代,首先打出了一种抓错位的效果。而他带动团队的方式,也正是基于此—-爆破防守,在身高与运动力上无法正常对位,改变防守阵型后的出色连线。

在贝勒之前,NBA中的小前锋,更多承担着运球投射、传导中转的基本任务。抢篮板后的推转换,在篮下通过个人威胁压缩防守阵型后创造机会,甚至持球进攻环节本身,都更多地集中在了称霸内线的大中锋身上—张伯伦,拉塞尔,佩蒂特,多尔夫谢伊斯,是那个年代中顶级强队的攻防核心。而从贝勒开始,小前锋—甚至后场球员—借助身高与运动能力的结合,控运技术与传球制导的结合,才拥有了拿到持球进攻权利的可能性。

贝勒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持球重型锋线,在通过上述结合的情况下,充分开发个人威胁,通过杀伤力来带动整支球队。这让NBA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例如,在此前的NBA,由于“身高决定篮板”的认知,球队的后场篮板往往交给大内线来处理,这就导致了球队在反击转换中的相对滞涩—-毕竟,在中锋里,也只有比尔拉塞尔和后期的张伯伦那样的顶级存在,才具备四分卫式长传的特殊技能,大部分中锋还是只能在保护篮板后将它交给后卫,白白浪费了时间节奏。另外,贝勒强化的,或许是一种“错位”的认知—-在进攻环节,他靠着体重碾压外线,靠着灵巧和对抗性冲击内线,在当时代很难有人与他实现一对一的对位,而在防守环节,贝勒也依靠自己的身体模型,打出了锋线摇摆对位的感觉,借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没有对位的概念,需要我去防谁,我就去防谁”。

进攻以持球攻框、制造杀伤的重型打法为主,搭配以冲抢篮板后的反击,防守提供上下摇摆的灵活对位。这种锋线巨星,在当今的NBA中并不少见。勒布朗詹姆斯就是其中的完成品,贝勒也声称过“我们很相似”—–控球,推进,防守不同位置的球员。并且,从蔡恩威廉森,科怀伦纳德,凯文杜兰特等顶级锋线的身上,我们也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贝勒打法的影子。

贝勒对于小前锋位置的巨大影响,在一系列的名宿言谈中可以得到证实:五届全明星马奎斯约翰逊表示,我们今天在做的一切事情都源自于贝勒;J博士欧文则声称自己在年少时代不想错过任何一场贝勒比赛直播的心情,“为自己尝试很多东西打开了新的大门”。而一种说法是:贝勒,J博士,前期的迈克尔乔丹与多米尼克威尔金斯,形成了一种链条式的传承延续关系。甚至,也正是贝勒在篮板球上的突出能力,让湖人队可以舍弃传统的大前锋位置,甚至一度有了一些当代“一大四小”体系的雏形:69-70赛季的总决赛,湖人排出了韦斯特、贝勒、迪克加雷特、凯斯埃里克森的外线四人组,身高全部不足2米,围绕着张伯伦。

没有贝勒,就没有当代我们看到的小前锋,甚至突破攻框为主的外线核心,这可能显得过于夸张—没有贝勒,我们也会迎来一个其他什么人。但是,从现实结果来看,作为这一切先行者的,确实是贝勒,而不是那个其他什么人。这就给予了贝勒以突出的历史价值,不仅是对洛杉矶湖人队的,更是对美国篮球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被誉为“NBA最不幸之人”的贝勒,或许也是幸运的。命运之手,让他出现在了湖人队即将垮塌的时点上,成为了豪门延续至今的救世主,也让他出现在了锋线球员定义即将革新的时点上,由他亲手引领这一切。这两件事,无疑让贝勒的职业意义摆脱了单纯的竞技荣誉,也无形中淡化了他的某些局限性—-例如自身打法在面对拉塞尔这种身高移动双顶级的内线屏障时被眼中压制—–,让手中无冠的他,获得了雕像与球衣退役的无上荣光。

至于他种族平权,反抗白人至上主义的社会意义,那些大众耳熟能详的事迹,在很大程度上与篮球无关,也是另一个故事了。抛开那些,仅仅是篮球体育层面,贝勒也已然足够伟大。

他是不幸的,但在另一些角度上也是幸运的。然而,能把握住这所谓“幸运”的,终究还是他自己的天赋与努力。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segelas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NBA 名帅杰里·斯隆去世,享年 78 岁,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前 NBA 总裁大卫·斯特恩不幸去世,享年 77 岁,你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