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后续火星之旅如何?你对它有哪些想说的?

期待已久,火梦今近!

这是202天的等待后的第一次大考,OK,满分!

这是到底怎么成的?《近火制动是个啥?》看看文字和视频,也许能略知一二。

我国本次火星探测任务捕获时,探测器距离火星最近仅400km,稍有偏差就会撞击火星或飞离,因此,捕获的成败就成为了火星探测任务成败的关键

在这一制动捕获过程中,火星环绕器面临着诸多困难。由于捕获时探测器距离地球1.92亿公里,单向通信时延达到了约11分钟,地面无法对这一制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只能依靠探测器自主执行捕获策略。由于发动机点火减速的15分钟内,推进剂消耗量将近900kg,液体晃动及帆板抖动带来的干扰力矩大,需要探测器实时感知并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

捕获过程中,火星环绕器需要准确地进行点火制动,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踩刹车”。踩这脚刹车大有学问,踩早了不行、踩晚了不行、踩深了不行、踩浅了还不行,只有时机和时长都分秒不差,才能形成理想的捕获轨道。

为了精确把控发动机的开关时机,环绕器在近火捕获前需要由地面对其进行精确的无线电测定轨,再结合从环绕器上光学自主导航仪器中获得的导航信息,得到环绕器的精确位置。制动过程中,依靠可靠的系统硬件配置和捕获策略设计,确保探测器处于“捕获走廊”直至进入环火捕获轨道。

150秒带你了解天问一号制动捕获全过程

光学导航敏感器拍摄到火星,天问一号自主导航,开始确定自身的位置和姿态。

天问一号开始调整自身方位,建立点火姿态。

在3000N发动机正式开机前,天问一号启动小推力器开始“沉底”,3000N发动机开始长达约15分钟的点火,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风险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火星制动捕获拉开帷幕。

天问一号进入火掩区,与地球通信中断。

约70分钟后,天问一号出火影区,重新建立对日姿态,恢复能源供应。

后续如何???仔细看片:

【天问一号的火星旅途】

温馨的提醒(视频执行制片:王晓琦 视频导演:王 笛)。

由衷的说一句,我们的轨道设计,太牛了,近极地轨道,好处多多。

现在,只是近火制动,后续还有远火点机动,还有…..只是开了头,各种考验放马过来吧!(嗨,努力干活就行了,多干少说!…是。)

心里美!火星,红了!春天,真的来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我们的太空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9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四亿公里外的深空要如何和我们对话?

为什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地球与月球均呈新月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