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游戏《好久不见,再见》?

‍大家好,我是《好久不见,再见》的编剧——“每日坚果”(不是硬广,是狂肝剧本时最后的坚持)。

我们是一个毕业生团队,在机缘巧合之下,有了一个自主创作互动小说《好久不见,再见》的机会。用我们视角,来记录疫情,记录2020。

关于疫情,已经有了那么多纪录片,那么多新闻报道,文字、影像,甚至种种媒介形迹的汇总,都可以成为一种记录、一种叙事,为什么要再做一个手绘风格的互动小说?疫情,真的适合用这样一种形式讲述吗?

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项质询。

而这两个问题,涉及到创作初衷,最终,都通过故事构作给出了回答。因为形式其实是由内容决定,所以反向推到,我们必须清楚手绘漫画、互动小说,能够承担怎样的内容,我们必须不断问自己,在疫情这样深厚的主题、这样庞大的现实面前,我们有限的经验里,想要表达什么,又能够表达什么。最后才是在一众关于疫情的记录、思考里,它是不是有一定的价值。

除了疫情期间的复杂感受,创作的直接动因,是一条朋友圈。六月初的某个下午,我像既往的五个月一样,在家躺着,刷刷实习信息,刷刷票圈。我自己延毕到了21届,但微信里很多20届的同学,正在经历毕业。我突然看到这么一条:

“终于打包完了!放寒假前还跟室友说,下学期要天天去食堂吃葱油拌面,现在一口也吃不到了……”

文字下面只配了一张图片,是他自己在宿舍,和行李箱拍了一张合影。但其实,我们学校的樱花很好看的。

如果没有疫情,毕业生的朋友圈,应该比现在精彩很多。这大概就是那一刻的感受吧,跟疫情期间的生离死别相比,这种遗憾实在太轻,跟纪录疫情的新闻特稿、纪录片相比,跟疫情期间庞大的现实相比,这部作品也是轻的。但对于个体来说,其中的感受真实。

没有毕业典礼,没有毕业照,很多想着下学期要再做一下的事、毕业前要再见一面的人,就此错过。种种毕业仪式的缺失,是我们创作的初衷。当然,我们也知道,疫情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故事里有在武汉的一线实习记者,也有在美国交换的电影系学生,还有在家乡小城,云见证历史的普通人。

我们希望不同处境的人,都能在这部作品里找到自己的生活痕迹,也希望以此纪念那些匍匐在前的人,那些遗憾离开我们的生命。

我自己属于第三种,窝在家里,忙于劝退亲戚和投简历。前两个故事的素材来源,有疫情期间的新闻、纪录片,也有我对身边朋友的采访,他们当时有的身在武汉,有的身在美国。跟商业作品相比,《好久不见,再见》的故事节奏有点慢,但希望做到“写实”,捕捉到一些大家熟悉的时刻。

只要大家能从故事中认出自己的生活,与一些似曾相识的时刻重逢,那么我们的作品,就算值得。

再聊聊制作,特别要感谢美术和开发团队。我们的项目周期非常紧张,除去立项时间,从确认故事大纲,到最终上线【一零零一】平台,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留给剧本和制作(这还是延了2周)。第一章尤其难产,故事环境在医院,又是纪实取向,人物、场景素材量巨大。我们的美术老师经验丰富,是一位在游戏行业非常资深的前辈,在拿到第一章的演出列表时,暴走了……

由于我们经验不足,确实将时间压力转嫁到了后期制作上。但最后作品上线,大家都十分喜欢我们的美术风格,谢谢大大们!也很高兴地看到,评论里大都觉得文案与美术风格匹配。可以说,我们想要表达的感受、故事,与互动小说的形式、美术风格基本达成统一。

现在,又是年关,感觉很恍惚。2020,有那样几个时刻,我们感觉自己进入了历史,武汉封城那天,真的感觉末世已至,大年初一,街道无人,北方县城也生出一种赛博朋克的质感。可今天,再看看周围,看看自己,除了口罩和测温,除了不时出现的新增病例,一切似乎又没有什么改变。

《好久不见,再见》,故事写于七月,也是因为要单独发行了,现在又重新体验一遍,再看到那段最焦灼的时光,再看到其中最细枝末节的感受,过去这一年,似乎才恢复了一些实感。

记得2月底,疫情仍然严峻,微信里刷到骆玉明老师的一篇文章——《春来草自青》。文章结尾,骆老师写:“我们每一个人在疫情弥散的过程里,都得到一个机会,环顾四周,反省自身”。或许正是这样一句话,让疫情期间的一些痕迹,一直保留于心,至少保留到了写剧本的时候……

只是,生活似乎推得太快,或者我们遗忘得太快。我个人来说,经历一场秋招,已经被现实按得死死的==。那些在疫情期间最焦灼的人,是不是也忘性最大呢?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疫情期间,为了缓解焦虑,在家按头看书,跟豆瓣、知乎一起重读《鼠疫》,《好久不见》的故事里,也引用了加缪,存在主义作家给了我很大助益。人类是否被某种超越性的存在所护佑,无从证明,但在这场疫情里,我们看到了极端状况下,人与人之间可以怎样对待彼此。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一个人为自身与他者生命的联结所愿意承担的最高道德责任,或许就是我们去抵抗生之虚无、抵抗渺小一生的为数不多的方式吧。

疫情这样全面、突然的大危机或许不会再有,希望不会再有,但关于如何过这一生,如何使生命获得应有之义,我们每个人心里,一定因为2020而有了更深的感受。所以,不要忘记,不要被正常化的生活抹去记忆,带着它们,到更远的时间里。

“再见”,是不得不讲,而说“再见”之前的故事,永远值得铭记。因为历史可能重演,大自然既无恶意也无情意,这些故事并不会因为人类的遗忘而消失。

祝愿我们的2021都能平安而自由。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每日坚果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延伸阅读:
因为会因为游戏打的菜被对象嫌弃么?

游戏真的一点好处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