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先进」还是「假环保」?一场由电动汽车引发的争论|「知乎汽车·热议」第 22 期

「知乎汽车热议」,每期为你推荐值得关注的优质汽车内容,让编辑部小郭带你发现更大的汽车世界。

热议话题

#丰田章男吐槽电动汽车「过度炒作」

「当政客们在那儿鼓动『让我们摆脱所有使用汽油的汽车』时,他们真的明白这事儿意味着什么吗?」

这句硬核质疑,语出丰田章男。

根据12月17日《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在上星期四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年终新闻发布会上,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以协会主席的身份,批评电动汽车被过度炒作,称拥护者们没有考虑到发电产生的碳排放以及电动汽车过渡的成本。

关于电动汽车是否环保的争论由来已久,几乎成为车圈著名月经贴之一,今次再被丰田老大一质疑,这条新闻在几天内被各个语种的媒体翻译/引用/拼接,全球人民都传开了。。

当「电动汽车到底环不环保」这事儿还没论清楚,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又来主动插了一jio。

12月21日,国内一家媒体对这条新闻的报道被何小鹏截图,他配文如下:

不禁想起了下面一个故事:
2014年4月25日,微软宣布对诺基亚的收购正式完成,当诺基亚现任CEO约玛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同意微软收购时,最后他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说完,连同他在内的几十名诺基亚高管情不自禁的落泪。

直教人呼好家伙,何小鹏这是把丰田暗比诺基亚吗?丰田章男观点的依据又是否合理?知友们是如何看待这两人言论的呢?

@诗与星空 开门见山:「丰田章男说的一点没错,不过,我们发展电动车,压根就不是为了环保。」

不是为了环保是为了啥?

他视野宏大,从我国能源现状电动汽车产业链两大方面进行了解读。

「一、你知道中国多么缺原油吗?」

199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是2732万吨,当年中国原油产量1.6亿吨,进口原油只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高达5.1亿吨,当年中国原油产量1.91亿吨,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超过72%。
自产原油的增速,远远跟不上消耗的增速(虽然有一部分原油炼制成了化工用品用来生产化肥、服装、塑料等,但60%以上的原油都炼制为汽油柴油被烧了)。
数以亿吨的原油进口意味着什么?一是要消耗大量外汇,二是你压根无法在市场上买到价格合适的商品。
中国的能源安全现状十分脆弱,连支撑30天的原油储备都没有,所以为了可控和安全,不得已采购高价原油。

「二、电动车已经基本实现了自主可控」

纵观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上游行业包括锂矿、钴等金属、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隔膜」,「中游行业包括电池、电控、电机、热管理、轻量化等」,「下游行业主要是各种新能源车生产厂家」,他一一分析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可以说「电动车已经基本实现了自主可控」。除了「电控和电机」和「电路系统」虽然还是「以国外技术为主」,但国内企业「正在大踏步追赶」,甚至「从这个角度再去理解为什么引入特斯拉,就豁然开朗」,因为「特斯拉只会带动中国的电动车产业链更加壮大更加自主可控,虽然给国产品牌带来压力,但这种竞争并非坏事」。

电动车的核心部件无论是电机还是轴承还是电池,中国都有世界级领先的企业。
从宁德时代到三花智控到东山精密… …
也许有人问了,电池的核心是锂矿,中国锂矿能实现自给自足吗?
自主可控的含义,不见得一定要自己生产。
从阿根廷到澳洲锂矿,到刚果的钴矿,以及广阔的青藏高原上的盐湖提锂工程,到处都有中国的资本。
和原油相比,锂矿是完全可控的,中国发展电动车没有任何被卡脖子的环节。

而燃油车呢?

燃油车核心部件中,发动机我们还在追赶,变速箱只有个别厂家能生产,很多车用电器件只能用进口。国产以非核心的部件为主,产业链企业虽然比较多,但想实现全面替代几乎是不可能的。

丰田掌门人炮轰电动汽车不环保,这一观点的依据合理吗?

@天马行空 的观点是——「能源转型要循序渐进」。

一味地政策扶持偏离市场规律并不合适。新能源自从诞生起就不是竞争,而且政策扶持,这种发展模式难以持续。技术革命通过政策扶持来推动违背了市场规律。
今年废旧锂电池20万吨,明年80万吨,锂电池的后处理需要大量能源,困难重重,安全危险大,难以自动化处理,电极质溶剂甚至1万年才能降解。电动车全面普及后后处理难度极大,处理锂电池消耗的能源有可能比汽车生命周期使用的能源还多。关于梯度使用实际操作难度极高。。。

再看其他国家禁售燃油车的政策,他言辞犀利:「除了挪威之外基本都是谎言」。

法国英国德国都是某个议员的提议而已,国内都得不到认同。用最简单的逻辑解释,他们占据着燃油车的话语权,哪有自己革自己的命的?挪威确实可以禁燃,因为他们国家没有汽车产业,水电资源丰富,现在都可以执行禁燃令了。。

如何看待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炮轰电动汽车并不环保?

@小巾凡 则更深入地挖掘了丰田章男发表这番言论的背景——

1)新任首相菅义伟第一次亮相国会,发表上任后的首次施政演说,着重谈及了日本政府未来在环保方面的规划:日本力争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carbon neutral)。
此前,日本政府曾表示,将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零排放。
2)日本经济产业省正在考虑,在2035年前后实现停售新汽油动力车,未来将召开专家会议,拟在今年内正式决定目标方针,会议将就停止销售汽油车新车、制定普及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的框架等议题展开具体讨论。
3) 12月8日,日本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东京都议会例行会议上宣布,计划到2030年,在东京销售的乘用车新车中汽油车数量降至零。
小池百合子说在:“我们的目标是100%非汽油化,引领世界潮流。”

回到此次事件,「丰田章男在工会的记者会见上被问到以上政策的看法,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事实上「丰田章男对于停售燃油车,以及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以图实现碳中和或者减少碳排放来看,并不突兀」。

毕竟之前政府的战略规划有大幅提前,也可以说有些激进,那么相应配套以及技术发展等各维度是否也能够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还需要观察。

但「不可否认的是,丰田章男的此番言论,并非没有任何目的,而是对于相较之前政府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新提出的战略更为激进,而丰田从新能源战略的规划上,并没有做好准备。

丰田在2019年发布的《Toyota's Challenge—Aiming to Popularize BEVs》里提到了对于普及电驱动车辆普及里程碑,BEV车型并不是丰田重点战略,而且在上面提到的2035年也好,还是在2030年也好,丰田的BEV产品并不够丰富,也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以面对当电动车作为主力战略产品去进行竞争的局面。

了解了这些之后再看何小鹏的言论,她表示「这一波操作,我认为并不高级。」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苹果颠覆诺基亚,是从智能手机颠覆了传统手机,这与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根本不在同一个维度上,这种类比并不恰当,更何况何小鹏讲的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坊间野史。
其次再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公众人物转发并发表言论的前提,是不是需要对转发内容的真实程度或者完整程度有所了解,不能因媒体的断章取义就进行轻易转发和二次传播。

如何看待何小鹏回应「丰田章男炮轰电动汽车」,将丰田暗比当年的诺基亚?

@林林 进一步指出,事实上,「如今诺基亚依旧很牛B,大家熟悉的手机不过是终端,在产业链的最下游。而掌握通信行业本质的诺基亚,放下手机业务之后,勇敢转型,再次成为行业佼佼者。

2012年是低谷,所谓当年的诺基亚。
专注基站和5G业务,16年就起死回生了。
2018年是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公司(仅次于华为)。
2020年全面占领5G业务。

如今的诺基亚,是世界前三大的5G通信设备设施公司。

如何看待何小鹏回应「丰田章男炮轰电动汽车」,将丰田暗比当年的诺基亚?


#深圳一特斯拉突然加速撞上两辆车

12月18日,网曝广东深圳一辆特斯拉突然加速连撞两车。视频显示,一辆正常行驶的特斯拉突然加速撞上一辆出租车,随后再次加速撞上一辆货车,最终被货车阻停。车主称车辆控制系统失控,刹车失灵,方向盘也打不了。21日,特斯拉官方回应称,经过对车辆数据的读取和分析,车辆的加速及先后二次碰撞发生过程中,驾驶员持续深度地踩下了加速踏板,期间并未踩下刹车踏板。

怎么又双叒叕是特斯拉「失控加速」导致的事故?特斯拉怎么老老老老老是「失控加速」?

@健忘的隔壁老潘 捋了一下今年的特斯拉事故时间线,「据不完全统计,关于特斯拉“失控事件”,今年光国内就超过了7起(如有遗漏,欢迎补充)」。而且「很神奇的是,这些失控事件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1、车主都说踩了刹车,但是车辆反而加速了;
2、特斯拉回应后台皆没有检测到任何踩刹车的信号。

深圳一特斯拉突然加速撞上两辆车,车主称刹车失灵,特斯拉官方回复:系车主深踩油门导致,你怎么看?

这些事故如此相似,特斯拉官方回复如此一致, 到底是怎么肥四?

@唐岛弯 表示「这个问题很简单,即将公布的国标《汽车数据记录系统》可以给出答案特斯拉公布读取的后台EDR数据就行了。

EDR(Event Data Recorder),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可以看做是汽车的黑匣子。EDR由一个或多个车载电子模块构成,具有检测、采集并记录碰撞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车辆和乘员保护系统数据功能的装置或系统。
EDR记录的内容包括:车辆速度、方向盘的转向角度、发动机运作状态、车辆稳定状态、安全带使用状态、气囊状态、车辆制动系统(ABS等)、驾驶辅助系统、乘员分布、驾驶人在碰撞事件发生时的反应动作等重要信息。

有了ECR,在交通事故中,就可以「客观、全面的获取车辆相关系统的介入程度、人员操作、道路环境等因素的数据,用于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依据」,在特斯拉类似的事故中,也就「可以客观的判定到底是驾驶员误操作还是车辆本身的问题」。

所以特斯拉这起事故,如果特斯拉想自证清白,公开EDR数据就可以了。但大概率特斯拉出了这个官方声明,不会给出具体数据。

深圳一特斯拉突然加速撞上两辆车,车主称刹车失灵,特斯拉官方回复:系车主深踩油门导致,你怎么看?


#媒体报道称苹果汽车将于 2021 年 9 月发布

12月21日消息,据The Verge报道,关键供应链厂商透露称,苹果计划在明年第三季度推出其首款电动汽车Apple Car,这比原计划至少提前了两年时间。目前,数十辆Apple Car原型车已在美国加州上路测试。
据台湾《经济日报》消息,苹果比照iPhone备料由零组件开始催货的惯例,近期向和大、贸联-KY、和勤、富田等台湾汽车零组件厂提出备货要求,并将相关业者入列首波供应链。
由于备货需求强劲,和大、贸联等大厂已全面爆单。具体而言,和大正在为一家新厂加速布建AI智能化产线,计划于2021年二季度新增六条产线并投产。和勤同样在积极扩产,预计搬迁时间也是明年二季度。
上述消息实属行业意料之外。尽管2017年4月,苹果便宣布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州DMV(车辆管理局)许可证,可以在公共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车辆,并计划使用三辆雷克萨斯RX450h SUV车型。但此前,包括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内的多名行业人士都曾表示,Apple Car将在2023年至2025年发布。

苹果造车也是老月经贴了,这次又有大瓜爆出,到底会不会又是一次「狼来了」?

@仲叔 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等方面分析了「苹果汽车」已经取得的技术专利。

一、智能驾驶

苹果在智能驾驶方面申请的专利相当丰厚。前段时间,苹果还刚刚申请了一个“障碍物探测”(Barrier detection)系统的专利,能够利用激光雷达探测车辆路径上的障碍物。
根据之前的消息,苹果汽车将配备多个激光雷达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能来自苹果内部的开发。按照视觉感知+激光雷达融合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来说,总归是比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更靠谱。

二、智能座舱

「下面是部分苹果在智能座舱方面的专利:」

语音及手势操作汽车。汽车利用手势(AR识别)或眼部动作(眼球追踪技术)确定驾驶员操作意图进行相关操作。如果进一步升级,可能还会拓展到乘客的交互。
车辆授权系统和方法。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来确认用户身份,判定用户是否有权限授权进入车辆并进行驾驶。
车载报警系统。能够与iPhone等苹果设备集成工作,使用苹果设备时,车辆能通过屏幕向使用自动驾驶功能的司机发出警报。
强化版安全带。安全带上的传感器和反馈系统告知驾驶员车道偏离等问题。

三、三电方面

我们通过苹果在三点方面的专利也能看到一些布局:

充电系统/无线充电校准系统。采用光探测器和发射器、摄像头、磁传感器等进行定位车辆,车辆停放到位后可以实现无线充电,传感器会记录无线电发射器排列和效率数据进行迭代升级。
车辆热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可用于纯电车或者混动汽车,涵盖制冷剂、加热/冷却回路、电池和动力系统回路。

最后联系到苹果的市值,他指出「苹果的股价已经在100到120美元之间震荡很久了,总的市值也基本站稳 2 万亿美元,市值再有重大突破只能靠新的业务。」

电动汽车时代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都应该是苹果有所积累的能力长板,加上苹果自己在品牌方面塑造的优势,苹果似乎理所应当地进入这一市场。苹果账上的千亿美元现金流不能只适用于回购股票,投资自己的新业务、在恰当的时机进入新的市场,才是苹果最值得关心的地方。

媒体报道称苹果汽车将于 2021 年 9 月发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技术和设计?

@痞子蔡 更详细的诠释了苹果在自动驾驶方面已取得的技术成果。

从这些专利的申请可以看出,苹果肯定是要造一台基于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并且希望其拥有高度智能化、网联化的软件硬件组成,超越和颠覆现有的汽车交互体验,创新用户用车场景中的使用体验,同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以及舒适的驾乘感觉。
此外,苹果还申请了激光雷达障碍物探测、隐藏激光雷达、识别交警手势、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景物识别,甚至还能观察乘客的心理变化调整车辆驾驶模式等相关专利。

此外,在用户体验设计品牌文化方面,他也分析了苹果的巨大优势。干货不少,建议戳链接食用

媒体报道称苹果汽车将于 2021 年 9 月发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技术和设计?


#考生车速过慢影响通行遭后车女司机逼停

12月19日,网传一段视频,东莞一考生车科目三车速过慢影响交通,后车多次摁喇叭没有提速后,女司机直接别车,将其逼停理论。有路人说,「人家是学车的。」女司机理论道,「学车的也得走,前面我都看了,一辆车都没有我才摁的喇叭,你学车你也不能占着一条路不动吧。」

@妖果瞎人 合理分析,「根据交警所说,这是考试路段,科目三考试有的在驾考中心,有的在交警部门划定路段,视频中显然是第二种,所以说考生在这条路段上驾车行驶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考试过程中不违规违法,快点慢点都可以。」而且更关键的是,「视频中别停的位置在斑马线附近,路过这些特殊路段时速度都会降到30以内。

他给出了之前相似的案例——

2018年深圳龙华,在观湖科三考场的考试路线上,一位奔驰车主因为觉得考试车太慢,妨碍自己通行,就横车拦路阻挡考试,结果造成考试路线阻塞。奔驰车主被罚款2000元!驾照记3分!行政拘留3日!

如何看待网传『考生车速过慢影响通行遭后车女司机逼停』,女司机理论“你学车也不能占着一条道不动吧”?

那么恶意别车,究竟该承担什么责任?

@无离江湖 给出了法条: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同时他也更加大加粗的告诫:「记住科三考试考的是规范性,而不是来跟老司机飙车的!」并科普了一下科目三速度规范及要求——

3、经过人行横道、路口、公交站、学校区域都是有速度限制要求的,无论任何档位和速度,需通过点踩和轻踩刹车的方式减速,车速控制在30km/h以下,必要情况下,需停车让行。

如何看待网传『考生车速过慢影响通行遭后车女司机逼停』,女司机理论“你学车也不能占着一条道不动吧”?


热议车型

#岚图FREE

上周五晚,东风岚图的首款中大型智能电动SUV「FREE」发布,定位中大型纯电动SUV,提供增程电动、纯电动两种动力方案。其中增程版搭载1.5T四缸发动机和最大功率80kW的增程器,NEDC续航里程860公里;纯电版搭载前后双电机,综合最大功率500kW、峰值扭矩1000N·m,NEDC续航里程500公里。据悉,岚图FREE售价不高于40万元,增程版与纯电版将同步上市,于2021年第三季度交付用户。

@张抗抗 针对岚图FREE增程版的动力参数用Matlab做了个仿真,基本情况如下:

80kW的发动机+发电机组合,可以支撑它在保证电池电量稳定的前提下,以80km/h的速度连续爬10度坡、以110km/h的速度连续爬5度坡、以120km/h或更高的速度在平地上高速巡航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高速要想保持较好的动力体验,增程器发电功率越大越好!此外,四缸发动机天生平稳、震动更小、NVH优异。」

此外,他又从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方面分析了这款车,认为「从现有信息来看,岚图FREE在性能与配置上堆料很足,已有造车新势力“不惜成本”那味儿了。」

岚图FREE首发,续航860km、4秒级加速、1.5T四缸、纯电+增程动力,是否值得选购?

然鹅在@郑迅 看来,「品牌、产品以及用户发展是新势力最核心的三个层面,岚图都没有占到,拿不出差异化的东西。」

在产品方面他认为这款车并非基于全新平台生产,理由如下:

岚图团队是19年初陆续搭建,从时间周期看,两年时间不可能推出一个全新架构,只能是架构项目和车型项目同时走。
众所周知的原因,岚图第一款车型H97要抢在今年发布,ESSA架构尚在开发中,因此,H97是在金康塞力斯的基础上开发。
预计第一款车上市后会快速中改到ESSA平台,从第二款车开始,岚图的新车型要切入到开发的ESSA架构,ESSA架构的尺寸适合做中大型车。

而且他认为「增程」本身「做出差异化的概率不大」。

插电增大电池容量(长城DHT),也能搞出200公里续航,足够用,估计岚图仍然将纯电作为后续的主流路线,动力电池供应商主要为宁德时代和孚能科技(H56项目)。
几家新实力估值高主要是因为差异化,理想的品牌和产品一般,用户发展很好,有粉丝买单,至少现在岚图还没做到。

岚图FREE首发,续航860km、4秒级加速、1.5T四缸、纯电+增程动力,是否值得选购?

@诸葛君 则立于整个自主品牌汽车产业方向为我们放大了视角:

以此产品开始一汽红旗,东风岚图,之后长安CHN,上汽知己,北汽极狐,广汽艾安,比亚迪汉,长城SL项目都陆续在进军20万以上的市场位置,部分目标更高。这对于目前主流市场的外资品牌逐渐会形成压力,不仅是大众丰田这样的品牌,部分对奔驰宝马奥迪都会形成挑战。这是第一轮反攻,即使不能3-5年内彻底击败,但也能让30万以上的豪华品牌失去市场份额,降低单车利润率。

「中国品牌再一次开始反攻」。

岚图FREE首发,续航860km、4秒级加速、1.5T四缸、纯电+增程动力,是否值得选购?


#坦克 300

12月17日晚,坦克 300 的正式售价公布:17.58万-21.38万元,与预售价相同。新车搭载了2.0T 发动机与 8 速手自一体变速器,非承载式车身 + 分时四驱系统是新车最大看点。

@盖世汽车 用「从来没有一款硬派越野车如此受关注」形容它。

坦克300长宽高分别为4760/1930/1927mm,轴距为2750mm,接近角是33°,离去角是34°,通过角是23.1°,而最小离地间隙是224mm,从定位上来说,它是一款豪华硬派越野车。
在越野配置的硬件结构上,坦克300和牧马人一样,拥有非承载车身、分时四驱、前后差速锁,这是更适合攀爬的卢比肯的配置啊(牧马人分撒哈拉和卢比肯)。以前牧马人3.6L的发动机还可以骄傲一下,现在已经变成2.0T,所以除了车身轴距、接近角、离去角等设计方面会对越野产生差异,机械层面坦克300可以说与牧马人有一样的配置。

WEY「坦克300」正式公布17.58-21.38万元的售价,这款车值不值得买?

@王晓鹏PPGarage 从车身结构进一步详细解读——

从硬派越野车的定义里面可以知道WEY 坦克300是一台硬派越野车,它有梯形大梁,纵置引擎四轮驱动,后轮是主驱动轮,有优秀的物理角,(WEY 300的接近角离去角分别是33和34度,)同时有高大22.4cm的离地间隙。前悬架采用双叉臂独立悬架提高公路舒适性,后悬架采用整体桥悬架的一个底盘悬架设定搭配。
从公布的配置看,最强版本的坦克300有着“三把锁”的设定,当然可锁止高扭矩高热容量的中央多片式离合器,是不是锁的问题,我早已经在H9的相关问题提到过,当今用电子程度更高更智能的多片式中差已经是业内共识,不必玩咬文嚼字的游戏。配合多次优化后的2.0T 8AT 动力组合足够推动坦克300在越野时大展身手,而且高配车型带着低速扭矩放大档,可以继续放大2.48倍,保证了车辆强大的爬坡越障能力,同时原厂还能选配绞盘和AT轮胎的设定。

「所以从账目上看,坦克300凭借更短的更轻的车身,再加上更加精密完善的越野软硬件优势已经有超越哈弗H9的能力。」

既然提到哈弗H9,那么它与其相比到底值不值得购买呢?

从目前公布的价格上看,17.58-21.38万,价格尺寸对比四驱H5从价格11.78-13.68万,而H9的售价主要是20.98-27.28万。WEY坦克300整体低于H9,即便H9的价格都在25万左右,消费者都能买账,而WEY 300作为长城旗下高端定位,尺寸更加适合在城市游走,又有着WEY的品质加持,一定意味着相对于哈弗更豪华的内饰更安静的隔音更有质感的驾驶感受。综合上诉我个人感觉这款车的价格十分良心,这款车目前的切入时机非常好,而且价格也很良心,值得选购硬派SUV的关注和了解。

如何看待WEY坦克300,17.5-21万预售价?哪个配置最适合买性价比最高?

以上就是本期值得关注的知乎汽车优质内容。

有问题、有观点,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汽车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