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来说,当我准备在键盘上敲打下一些有关布兰登·英格拉姆的内容,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场白时,我的脑海中是既空白又混沌的,似乎与往常有些两样。在写巴特勒、写保罗、写威斯布鲁克,甚至是写冷门至极的黄蜂时,我都没这么迷茫过。
是因为英格拉姆太年轻,可写的太少吗?不,我也写过塔图姆和东契奇。
是因为英格拉姆实力不够,不值得写吗?不,好歹他现在也是个二线球星了。
是因为英格拉姆没有流量也没有球迷吗?不,莺歌球迷不少,不差人气。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在着手写英格拉姆时,忽然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呢?
细思过后,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关键点:英格拉姆,到底是主角,还是配角?
2016年的NBA选秀大会上,身高2.06米,体重却只有86公斤,甚至不如一位普通成年男性的,瘦瘦高高的竹竿儿一样的球员,被湖人用榜眼签摘走。一开始,湖人球迷们对英格拉姆的期望颇高,毕竟,莺歌的选秀模板可是凯文·杜兰特。
不过,刚进联盟的英格拉姆,并没有马上让球迷欣赏到榜眼应有的水平。
前30场比赛,英格拉姆场均7.6分,只有7场比赛得分上双,只有两次连续得分上双,其余时候,一直徘徊在4-9分左右,只拿2、3分的场次也不在少数。彼时,湖人球迷对莺歌是颇有一些不满的,但这显然是可以理解的:谁都不希望自家选的榜眼是个得分个位数的水货,哪怕效率低一些、投篮选择差一点,只要能得分,对新秀而言总是好事。
赛季步入中后段,英格拉姆虽然表现依然起起伏伏,甚至有三场比赛吞了鸭蛋,但后半场他的表现,显著好于前半程。三月份开始,莺歌出战了19场比赛,除了3月4日的比赛拿了个颇为尴尬的零分之外,他的最低分为8分,最高分为21分。其中,他有16场比赛得分上双,并且完成了连续12场得分上双的——对他自己而言——壮举。
于是乎,新秀赛季的英格拉姆,低开高走,前期确实有些跌份,但后期还算不错。
只是,倘若把英格拉姆和同年其他新秀相比,他似乎并不怎么占便宜。
与同年几位新秀相比,英格拉姆的基础数据看似不错,能在上述五人中排在第三。
可真实情况是,倘若用每36分钟数据进行对比的话,莺歌显著落入了下风。当然,每36分钟数据也不代表着全部,表格中,五位球员出场时间的差异明显。显然,湖人对莺歌寄予厚望,他的定位、起点最高,更是其中唯一一位出场时间超过25分钟的球员。
说莺歌不值得榜眼签,不值得湖人培养,肯定不对;但说他打得很好,那也说不过去。
比较合适的概论是:尽管莺歌确实没有在生涯第一个赛季,就打出「符合榜眼预期水平」的表现,但他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潜力,尤其是中距离区域的造诣,让他有了「球星相」。
口说无凭,不如通过Playtype等详细的数据表格来佐证上述结论。
这是英格拉姆新秀赛季的Playtype表格,反映了如下特点:
1:英格拉姆以持球挡拆、定点突投、面筐单打和转换进攻为主要进攻手段。
2:进攻水平非常符合「新秀」应有的表现,效率比较低。
3:转换和挡拆水平双双垫底,而前者是最容易得分的运动战,后者则是阵地战最常用、最简单的起手式,说明其进攻选择较差,终结、阅读比赛和把握时机能力都较弱。
4:面筐单打水平很一般,通常,较好的面筐单打手,效率须在0.9分以上。
5:背身进攻效率不错,作为新秀,在锋卫球员中拥有不错的效率。
6:定点突投效率不佳,低于平均水平,但具有非常不错的发展空间。
7:手递手、空切和绕掩护投篮次数不多,但具备参与复杂无球进攻的潜质。
上述七点,虽然看起来总体评价不是很高,某几条甚至狠狠地批评了他,但16-17赛季的英格拉姆只是一名新秀,能有这样的表现,他已经证明了自己有足够的潜力。
也许你会疑惑,为什么我会对Playtype表如此难以直视的新秀莺歌给出这么高的评价?
第一,新秀赛季只是一名球员对于NBA的「适应期」,适应能力强的球员,五到十场比赛就能变得很成熟;而适应过程相对长一些的球员,花个两年适应都是家常便饭。
第二,英格拉姆在湖人队的成长环境不佳,没有良师益友,反而有「被耽误」之嫌。
自科比不幸跟腱撕裂,巅峰不再起;到戴维斯、勒布朗携手夺冠的19-20赛季为止,后科比时代的湖人一直以「相对混乱」的形象示人。从「管理层内斗」,到「拿半支球队去换戴维斯」,可以说,湖人长期处于「无法专心于篮球」的状态,甚至会给人一种场外新闻大于场内竞技的感觉。而在这样的球队,你显然不能指望球员们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这并不是我给英格拉姆找借口,因为事实确实如此——谁都无法否认,拉塞尔、兰德尔等年轻人离开湖人之后,表现比在湖人时好了很多。这其中一定有定位、战术的原因,但湖人难辞其咎。
第三,三国时期,太中大夫陈韪对幼年孔融说过一句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陈韪的言下之意是,小时候就很聪颖的小孩,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虽然陈韪被孔融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噎了回去,但陈韪的这句话,确实不无道理。NBA有一些球员,他们进入联盟时,实力超出同期、同年龄段的球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一直原地踏步,无法向前,终会被同辈超越。这些球员,大多在进入联盟时就具备着较强的即战力,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颇受欢迎,拥有比较成熟的特定技能的角色球员,虽然可以无缝衔接、即插即用,但不够全面,没有培养和开发的空间;另一类则是已经有较为稳定的球风,基础实力不错的成熟球员,他们虽然起点更高,但是能够继续改善和进步的可能性不大。
这种例子并不少见,如果一时间想不起来,我可以举几个例子:
前者,譬如最近辗转多队却依然很受欢迎的科将军科温顿,除却13-14新秀赛季,出场时间太少之外,自二年级起至今,6年时间,科温顿的场均数据一般都维持在12-15分5-7篮板1.5助攻的范畴内,命中率停留在39-43%之间,三分命中率在36%左右浮动。
后者,譬如西班牙金童卢比奥,新秀赛季就能拿到10.6分8.2助攻4.2篮板的漂亮数据。然而,时至今日,他的数据巅峰也只是19-20赛季的13.0分8.8助攻4.7篮板,坦白来说,这比新秀赛季强不了多少,即便谈不上「高开低走」,也当得上是「不免有些遗憾」了。
而英格拉姆,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尽管新秀赛季表现很一般,但潜质惹人羡慕:
他能面筐、能背身、能挡拆、能无球,展现出了相当全面的发展方向,如果培养好了,他将会成为一名在各个领域都有不低造诣的球星。自然,我们也必须要考虑到风险问题,一旦莺歌拉跨,他将会成为又一位不三不四、什么都会点儿,却都不精通的「伪球星」。
很幸运,如今他已入选了全明星,证明了自己,用实力消除了盘旋在人心中的疑问。
当然了,这些都已经是后话,在此就不展开赘述了,留到后文再做进一步的分析。
除却Playtype表格,还可以参考Shot Area表格,进一步研究其投篮分布。
这张Shot Area表格汇总了投篮分布、命中率、受助攻情况和跳投比例:
1:非受助攻进球高于受助攻进球,证明他具备不错的自主进攻和Playmaker潜质。
2:中距离数量可观,命中率达到37.2%,已纳入了常规进攻手段。
3:三分水平堪忧,但出手数量多,有自信,只要加以磨砺就能有进步。
4:Paint(Non-RA)区域攻击能力很差,出手过百,命中率甚至不到三成。
5:跳投比例相当高,高达67.3%;三分虽然不准,但比例也达到了27.3%。
以及,参考Shot Type表格,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莺歌对于投篮方式的倾向性。
这个表格,一般我们会着重参考第二、三行,即Catch and Shoot(C&S)和Pull Ups,在中文语境中被翻译成接球就投和干拔,前者是射手的老本行,后者是典型的球星球:
1:莺歌的三分球在新秀赛季时,是真的没谱儿,即便是C&S,命中率也只有31.9%。
2:前文说了,他的中距离造诣不低,有「球星相」,这个表格恰为佐证。莺歌的C&S中距离很少,以Pull Ups为主,他37.2%的中距离命中率都是持球投,难度很大。
3:有简易的扬长避短意识,三分出手多半都是C&S,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出手选择。
将上述内容综合起来,可以对16-17新秀赛季的英格拉姆做这么一个总结:
他的新秀赛季并不让人满意,没能与同辈拉开差距,但具备全面开发进攻,参与复杂无球战术的潜质,更令人惊喜的是,他在中距离区域有着不俗的造诣,值得期待。
度过了新秀年的英格拉姆,在混乱的环境中,大幅度提高了场均数据,尽管依然没能对同辈产生级别上的俯视,但已然构造出了值得球迷们期待的形象。
从出场时间来看,英格拉姆的场均33.5分钟,已经步入核心级别了。
在新秀第二年,英格拉姆继续压制勒维尔,完成了对巴迪·希尔德的弯道超车,并展示出了超过杰伦·布朗的Playmaker潜质。上述表格的球员中,也只有穆雷能与英格拉姆媲美,但很显然,身高臂长的英格拉姆,是更有天赋、更被看好的那个。
二年级的莺歌,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自己的基础数据,其Playtype也发生了质变。
上表为英格拉姆17-18赛季的Playtype表,显而易见,与上赛季截然不同:
1:依然是以转换、面筐、挡拆和定点为主,但挡拆比例提高,定点比例下跌。
2:运动战效率提高,达到了平均水平以上,占据个人进攻比例的近两成。
3:面筐单打水平依然一般,但还是这句话,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4:持球挡拆效率从每回合0.59分上升到了0.79分,尽管仍然不太好,但进步显著。
5:背打效率下滑,没有能够延续上赛季「少而精」的背身进攻模式。
6:依然有能力完成手递手、空切等无球战术,但效率起伏不定,波动很大。
7:上赛季持球进攻(Isolation、Handler和Post Up)比例达到43.1%,本赛季,这一比例进一步加大到了47.3%,逼近五成,莺歌证明了自己是个持球进攻型球员。
总体上来说,这赛季的莺歌,在Playtype上展现了一个2.0版本的自己——在上赛季原有的基础上,基本上完成了主要内容上的翻新进步,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上述是英格拉姆17-18赛季Shot Area和Shot Type表格,并且与16-17赛季做了对比,绿色底框蓝色字体为上升属性,黄色底色棕色字体为下滑属性:
1:莺歌提高了自己突破攻筐的频率和威力,RA命中率从58.5%提高到了61.8%。
2:本就不错的中距离区域继续进步,相比上赛季,中投出手数提高了20%以上,
3:Paint(Non-RA)区域不进反退,依然维持在很低的水平,缺少更多终结手段。
4:莺歌的三分球命中率提高到了39%,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这是以大幅度减产为代价的——上赛季三分出手占比27.3%,该赛季仅为13.8%,几乎腰斩。
对于第二个赛季的莺歌做一个总结的话,也许这么说会比较合适:
他在攻筐和中距离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以减产为代价,换来了高效的三分球,并且,在二年级生中崭露头角。运动战中,他的快攻水平已然合格;阵地战中,他具备执行面筐单打和持球挡拆的能力,逐步展示出了不错的副攻手属性。当然,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还是无法称之为球星的,他还有很多潜力没有被挖掘,也有更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对于任何一名球员,能够用一个赛季的时间,从场均9分提高到场均16分,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成就。我相信多数球队,也会对这样的球员感到满意。
但莺歌肩上的担子更重,他的模板是不世出的怪物——凯文·杜兰特。
与同年的四位同辈比,勒维尔虽然每36分数据可观,但整体定位上,已经被远远地甩在身后了。18-19赛季的布朗,正处于生涯较为挣扎的时期,从首发变成了替补,暂时失去了和其他几位比肩的资格。希尔德数据漂亮、三分命中率高,但他的定位基本盖棺定论,是以投射为主的后场、侧翼副攻手。整个表格内,至少在18-19赛季,只剩下穆雷和莺歌,尚且还有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值得球队花时间和精力,将他们的定位再拔高一步。
18-19赛季,英格拉姆场均出场33.8分钟,得到18.3分5.1篮板3.0助攻。这个水平的球员大概已经能够步入三线球星的讨论范围了,18+5+3的数据,如果再上升一个维度,譬如说达到23+5+4,那就是二线球星;再升一级,28+6+4,这就是巨星了。
抛开超级巨星们不提,譬如利拉德,常年25-30分4-5篮板6-8助攻,就是巨星。
又譬如近三年的米德尔顿,场均18-21分5-6篮板4助攻左右,就是准二线球星。
用这种方式去粗略进行判断,基本不会有错,能给一个球员做一个粗略的分档、归类,而三年级的莺歌,就刚刚好能算是三线球星。而三线球星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摆烂球队级别的弱核心;弱队的二至三号火力点;单核强队的主力副攻手。显然,莺歌在18-19赛季的定位恰好被囊括其中——弱队的三号火力点,仅次于27.4分的勒布朗和18.7分的库兹马。
从基础数据的角度来看,18+5+3,已经对得起榜眼签的顺位了。
上述表格内,分别是10-15年选秀大会榜眼球员巅峰赛季的基础数据,可以看出,只有奥拉迪波、贾巴里·帕克和拉塞尔,打出了得分20+以上的赛季,巅峰水平对得起榜眼顺位。并且在这六位球员中,只有奥拉迪波和拉塞尔现在依然出色:
帕克因为伤病而巅峰不再,辗转多队,如今不得不在国王当个场均8分钟的角色球员;
埃文·特纳流浪汉附体,练不出稳定三分球的他先后效力了五支球队;
迈基吉那蹩脚的投篮姿势告诉我们,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德里克·威廉姆斯在NBA的七年时间换了六个东家,17-18赛季离开湖人之后,就已经沦落到在NBA基本上无球可打的地步,不得不跑去参加欧洲联赛。
而在基本实现了榜眼顺位的价值之后,英格拉姆所需要做的,就是打磨细节,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不足,譬如说Playtype、Shot Area和Shot Type所反映出的些许缺点。
这份Playtype表格,可以更加细致地反映英格拉姆在各具体手段上的优劣。在对这份表格做出具体解读前,我要提一点:18-19赛季的湖人,在战术打法上并不出色,却非常擅长运动战和乱战,偶尔爆冷,甚至会让球迷颇有一种「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感觉。
1:英格拉姆在擅长运动战、乱战的湖人,交出了目前为止职业生涯最高的快攻效率。
2:将面筐单打提高到了球星中的一流水准,背身单打在锋卫线上也非常出色。
3:持球挡拆能力原地踏步,作为其最为倚仗的进攻手段,迫切需要效率上的进步。
4:定点效率堪忧,每回合0.88分的效率只能超过联盟中27.2%的球员,倒数级别。
5:维持了非常高效的空切表现,场均1.0次,具备良好的无球进攻意识。
继续将18-19赛季的Shot Area和Shot Type表格与17-18赛季相比:
1:莺歌限制区、中距离、三分出手都减少了,中距离和三分命中率都下滑了。
2:但莺歌的篮下命中率提高到了63.1%,攻筐威力越来越强。
3:非常难得的一点是,Paint(Non-RA)区域作为一个「考点」,顺利被莺歌以48.1%的命中率拿下,相较于上赛季的23.9%,完成了翻倍。该区域之所以被称之为「考点」,是因为较难施展开常规的上篮、跳投,反而需要倚赖骑马射箭、抛投等小招式。
4:中距离区域的出手频率继续提高,三分出手频率12.8%,甚至低于上赛季的13.8%。
5:中距离总体命中率下降,但Pull Ups命中率上升,其持球中距离把握性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这个赛季的莺歌,已然展露出了一副持球副攻手的「星相」,持球中距离作为最考验球星的打法之一,并没有难倒莺歌。但是,在持球挡拆、接球就投、三分球等方面,莺歌的水平还不稳定,上下起伏较大,需要加大训练力度。
一句话总结:有「球星」资质,但目前还没有熟练掌握「角色球员」的活儿。
就像是学霸考试一样,附加题做得不错,奈何阴沟里翻船,简单的选择题做得很差。
终于,说到了本赛季已经入选全明星的,场均23.8分6.1篮板4.2助攻的英格拉姆。
从基础数据上来看,19-20赛季的英格拉姆,已经无疑是这五位中最出色的那个:
杰伦目前的定位略微角色化,走上另一条发展道路;勒维尔地位最低,至今场均出场时间未超过30分钟;希尔德已基本定型,是以投射为根本的后场、侧翼副攻手;上赛季尚能与莺歌平分秋色的穆雷,则在基础数据上没什么进步,落后了莺歌一个档次。
虽然,在季后赛中,穆雷打出了很出色的表现,但常规赛数据依然是重要的参考。
我相当反对有人将穆雷称为一线、二线球星,因为他目前的水准依然是三线以上,准二线左右,绝对谈不上一线、二线。常规赛停留在18+5+4的水准,这摆明了是个典型三线,如果想要成为真正的二线球星,那么至少要有场均得分超过20分的赛季。前文说了,23+5+4可以稳坐二线席位,穆雷如果得分无法提高的话,提高助攻也是一种办法——18+8+4倒也是可以被算作为二线球星。但仅凭现在18+5+4的水准,季后赛打得再好,也只是加分,而不能反映其大样本下的水平,毕竟,常规赛一直是评价球员综合实力的最重要条件。
接着,我们继续来看英格拉姆在这个赛季的Playtype表格:
1:英格拉姆继续维持着生涯一贯的进攻比重,挡拆、面筐、转换、定点为主。
2:最为依赖的持球挡拆有了本质上的突破,每回合0.90的效率有准一流水准。
3:继续维持着球星中准一流到一流的面筐单打水平,拥有稳定的强解能力。
4:转换进攻效率略微下滑,但依然是快攻中具备平均水平以上威胁的球员。
5:定点频次提高,效率位于中上游,整体投射能力显而易见地上了一个台阶。
6:背身单打效率一般,不过占比很少,可以忽略,但在训练中需要进一步雕琢。
7:手递手、空切效率相当高,在合适的队友与战术加持情况下,有能力成为无球精英。
整体上,19-20赛季英格拉姆的Playtype表格反映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他已经拥有了通过以中上游效率,输出中上游产量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具备着非常好的无球潜质和意识,在不持球时非但不会成为累赘,反而可以成为一个高威胁点。
在参考了19-20赛季的Shot Area和Shot Type表格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总体效率上莺歌向上走了很多,三分进步显著,TS达到了58.7%,相当不错。
2:限制区、中距离出手微增,三分出手数大幅度提高,再结合其39.1%的命中率,现如今的莺歌,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很不错的三分投手了,场均能进2.4记三分。
3:莺歌受助攻率显著上升,上赛季为40.9%,19-20赛季则是48.5%,基本做到受助攻和非受助攻进球五五开,从另一个角度有力证明了前文结论——有能力成为无球精英;同样,还可以再换一个角度,莺歌C&S的比例也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又是一种佐证。
4:对于四年级生而言,莺歌这样的表现,称得上是全方位、无死角,实力中上游。
考虑到读者的要求,在这里特别做一个有关莺歌部分技术动作的粗略点评。
大致对莺歌的跳投、抛投等技术手段做了统计表格,并粗浅翻译了一下,如果有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欢迎指正,毕竟我在这方面并不是特别扎实:
1:莺歌尝试了一定量的抛投,命中率为33-37%,而抛投高手一般是50-60%。
2:后仰跳投命中率相当高,在50%以上,他有身高和臂展的先天优势。
3:干拔、急停跳投命中率很高,足以体现出色的硬件能给球员带来极大裨益。
4:后撤步命中率不错,能够有效创造空间,以不错的效率完成得分。
5:翻身跳投效率不错,在50%之上,可以将翻身跳投与背身单打更多地结合起来。
注意,此处的「Pullup Jump Shot」和前文中的「Pullups」虽然在翻译上趋同,但是在不同的分类表格中,侧重点不同。前文中出现的「Pull ups」,最准确的翻译为「有别于C&S且在10英尺以外的所有跳投」,这是结合语境得出的结论;本表格中的「Pullup Jump Shot」,则更倾向于细致「原地拔起、顶人强投、行进间急停衔接跳投」等高难度技术动作。以及,前文中Shot Area表格中的「跳投比例」,倾向于与「Alley Oop(空中接力)、Bank Shot(打板跳投)、Dunk(扣篮)、Fadeaway(后仰跳投)、Finger Roll(挑篮、舔篮、拨球上篮、绕指柔)、Hook Shot(勾手)、Layup(上篮)、Tip Shot(补篮、点篮)」有别;而本表格中翻译得出的「跳投(Jump Shot)」,显然不包括抛投、后撤步跳投等投篮方式。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Turnaround Jump Shot(翻身跳投)并非是Post Up(背身单打)的代名词。譬如,球员自三分线外,持球面筐突破到腰位,运球半转身之后跳投,这就完成了一次Turnaround Jump Shot(翻身跳投),但在Playtype表格中,这会被算作为Isolation(面筐单打);Post Up(背身单打)则更聚焦于在低位、深处发起的进攻。这也是为什么内线球员的Post Up(背身单打)次数远胜外线的理由,毕竟论位置,内线总是更靠里。
对于布兰登·英格拉姆的四年职业生涯,我做了一个基本的总结,但仅仅是这些,绝非文章的全部,也无法巧妙地回答开头的问题:英格拉姆,到底是主角,还是配角?
以下的部分,会根据莺歌当下的水平,推测其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此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要对他做一个更精准的总结,更明确他目前的定位,参考条件如下:
1:二线球星的基础数据,场均23.8+6.1+4.2,逐渐递增,有继续进步的空间。
2:命中率46.3%,三分命中率39.1%,TS为58.7%,中上游的效率。
3:三分命中率39.1%,场均出手6.2次三分,命中2.4记,不错的定点投手。
4:17-18与19-20赛季,他出任锋线的频率为52.4%与56.9%;而18-19赛季,他更多地出任后卫,占比59.7%,只有34.7%的时间站在三四号位。因此,在17-18与19-20赛季,他的背身单打效率下滑严重,在18-19赛季效率很高,说明英格拉姆在背打方面,可以较为稳定地依赖身高和臂展优势强吃小后卫,但仍略显单薄的身体难以背打锋线。
5:准一流的挡拆、准一流以上的面筐、快攻有威胁、定点出色、潜在的无球精英。
6:进攻区域基本无死角,在中距离区域颇有造诣,干拔中投威胁性很大。
在做出总结陈述之前,不如参考一些他的前队友,如今的雄鹿球员朱·霍勒迪。
上表为霍勒迪本赛季的Playtype表格,其个人特点如下:
1:非常出色的攻坚水平,面筐单打效率很高,美中不足的是次数略少。
2:进攻偏科严重,本赛季持球挡拆水平极差,下赛季有提高的可能。
3:定点和转换进攻效率堪忧,期待下赛季空间优化后,有回暖的趋势。
4:综合水平在2600万左右的球员中,较为不错,攻防一体,但不是顶级得分手,一旦进入季后赛,遇到综合实力较强的对手,霍勒迪是否值得信任,有待考察。
上述表格和个人特点总结,是我在雄鹿与霍勒迪相关文章时撰写的,作为队友,他和英格拉姆所处的空间环境基本相同,场均19.1分6.7助攻4.8篮板的数据也比较接近。
而我对霍勒迪的综合评价是:他是一位攻防一体、有攻坚能力的顶级双能卫副攻手。
注意,所谓「顶级」——只局限于副攻手之中,要是和主攻手核心相比,那还差得远。
同理,我还可以对基础数据与英格拉姆类似的其他球员,做出各自的综合评价:
米德尔顿在雄鹿相当开阔的空间环境下,交出了20.9分6.2篮板4.3助攻的场均数据,命中率49.7%,三分命中率41.5%,TS为61.9%,是锋线上投射出色的顶级副攻手。
开拓者的CJ,场均22.2分4.4助攻4.2篮板,命中率为45.1%,三分命中率37.9%,TS则是54.1%,防守不太够看,在双能卫中,是以节奏感、中距离为主的一流副攻手。
万众瞩目的塔图姆,在相对比较平均主义的凯尔特人,场均23.4分7.0篮板3.0助攻,命中率45.0%,三分命中率40.3%,TS为56.7%。如果把他视作为副攻手,那他是锋线上最受追捧的、最完美的、攻防一体的副攻手,甚至没有之一;但如果把他视作为主攻手,那他只能算是新生代主攻手中的佼佼者,与老牌主攻手相比,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
而现如今的莺歌,就面临着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上的抉择——主角向左,配角向右。
从基础数据上来看,他和塔图姆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强多少,看似是一个级别的。但扪心自问,塔图姆在凯尔特人的待遇,莺歌这四年来可曾有过,可曾接近过吗?
湖人一定有过意愿培养他,可是最终,他只是成为了湖人交易得到戴维斯的筹码。
鹈鹕也必然想让他破茧成蝶,不过,一来,霍勒迪的存在势必会分走莺歌的开火权,压低他的战术地位;二来,选秀大会上有锡安,这实在是太诱人了,不可能不培养锡安;三来,鹈鹕的建队路线一向不明确,谁也说不准,鹈鹕对英格拉姆,到底抱着怎样的想法。
前不久,鹈鹕和莺歌签下了一份5年1.58亿的合同,年均薪3160万,至此,莺歌终于正式迈入3000万俱乐部,这份合同也确实对得起他的实力和即将兑现的潜力。
但是,这份合同是否能够清晰地反映鹈鹕对未来的规划、对英格拉姆的定位呢?
首先,从目前来看,除却英格拉姆以外,鹈鹕大部分合同都可以在20-21赛季后终止,只要鹈鹕选择不匹配梅利、哈特、鲍尔的报价;也不执行锡安、海耶斯、沃克的球队选项,那么鹈鹕就可以在下赛季结束后,清理出接近三千万的薪资空间;而在22-23赛季后,他们的薪资空间至少为三千万,最多则可以达到惊人的六千五百万(预估工资帽1亿):
如果执行了所有球队选项,21-22赛季的总薪资将会高达8488万。
如果既执行球队选项,又匹配RFA,那总薪资大概会在1.1-1.2亿之间浮动。
当然了,不论鹈鹕把莺歌摆在什么位置,我都不支持鹈鹕在20-21赛季结束后,既执行所有球队选项,又匹配所有RFA报价,这六名球员中一定会有不值得他们留下的。譬如,哈特和梅利中,就可以只留下一个性价比更高的,随后在自由市场淘宝,或者从交易中,获得一个底薪射手。相较于同时续约哈特、匹配梅利的RFA,这种选择大概率会更加合理。
目前,我们可以得知的,有关鹈鹕下赛季发展方向的「客观事实」如下:
1:霍勒迪离开后,鹈鹕下赛季的薪资在1.1-1.2亿左右(视梅利与底薪合同大小,无保障球员是否被裁决定),在补足名单的情况下,他们没有能力再裸签任何非底薪球员。
2:莺歌是具备无球能力的持球点,合同最大,但目前鹈鹕对他的定位不详。
3:雷迪克是战略价值极高的顶级射手,场均15.3分,不能与普通射手一概而论。
4:鲍尔是组织能力出色、投射合格、防守不错,但总体进攻能力堪忧的控卫。
5:哈特只有1.96米,考虑到摩尔的前车之鉴,老老实实当后场射手用,别摇摆到侧翼,但不用哈特当侧翼射手,也不知道能用谁;梅利有2.06米高,身材相较于哈特更加高大,可以用作四号位炮台,但也不太能摇摆到三号位。鹈鹕一如既往,缺少合适的锋线。
6:海耶斯是进攻手段单一却很高效的吃饼蓝领中锋,身体素质不错,但仅从当下论,完全不具备自主进攻能力、没有射程;防守位置感缺失、意识不佳、比较容易犯规。
7:据大卫·格里芬的说法,突击型后卫布莱德索很可能与鲍尔同时首发。
8:锡安本赛季只打了24场比赛,样本太小,中投与三分出手过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其进攻热区局限于篮下。虽然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出色,但伤病风险也相对更大,在他尚未练就一身娴熟的技术时,一旦遭遇韧带、跟腱、半月板等严重伤病,百分百会对其生涯造成毁灭性打击——最坏的情况,可能是直接拦腰斩断,不得不草草退出NBA的赛场。目前,锡安可以出任三到五号位,各有优势和劣势:面对内线巨兽时,锡安的运动能力占优,但尺寸实在吃亏,在攻防两端都必须留足提前量;面对正统锋线时,锡安力量和体型占优,可速度和脚步容易跟不上,会影响到球队整体的防守质量,有可能会成为场上的一个弱环。与位置固定的球员不同,譬如库里,他多数时候面对的是控卫,在控卫中,他的防守水平居于中上游以上,被迫换防与点名并不是他本职工作的失职。而锡安不同,他的位置不固定,所以所面对的进攻方位置也会不固定,如果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很容易变成典型的「不三不四、不四不五」样本,优势没打出来,反而被对手抓住劣势痛打、针对,为后人所笑。
反复研究了鹈鹕下赛季的阵容和薪资后,综合上述内容,我会做出这样的推测:
1:鹈鹕虽然给了莺歌一纸顶薪长约,但他们的建队方针仍然模糊,现阶段,除却鹈鹕的内部人士,仅凭明面消息,很难准确判断鹈鹕管理层对未来的「长期规划」。队内有着布莱德索这类交易价值偏低、实用性也不强的老将,对于鹈鹕而言,略微有些不利。以及,鹈鹕后场显著过剩,总计19名球员中,共4位控卫、9位后卫,至少有4位主力、1位轮换;中锋则和大前锋各4位,其中主力有2位、轮换有4位,小前锋仅莺歌一人。
2:短期内,鹈鹕的计划大概是「静观其变」。送走了霍勒迪,鹈鹕目前最成熟的球星,自然是莺歌,他也会顺理成章进一步坐稳第一持球手的位置,但是否以莺歌为建队核心,则需要参考锡安的表现。在初步掌握基本的持球技术(背身单打)、练就稳定和中等产效以上的远投能力(定点突投)、展示出成为顶级内线无球进攻大师(全能吃饼)这三项任务中,倘若锡安能达到其中一项,那他的地位应该会略逊莺歌一筹;倘若锡安能完成其中两项,那他基本上会和莺歌持平,或者略高小半个身位;而倘若锡安能把这三项包圆了,那鹈鹕就会获得一位尽管身高不足,防守略尴尬,但进攻端水平堪比戴维斯的顶级新秀,这种情况下,锡安的重要性很容易就会压过莺歌,并且压过不止一头,全队都要以他为第一核心。
3:根据第2条的「静观其变」,鹈鹕之后做出交易,增强球队实力的可能性在10%。这十分之一的概率,是管理层、莺歌和锡安中有至少一者,急于在下赛季见到一些起色,因为必须要做交易,至少象征性努力一下。如果这三者都不着急,那下赛季就只能看天吃饭了。考虑到目前鹈鹕掌握了大量选秀权,仅2021年选秀大会,他们就有两个首轮签(其一为8-30顺位受保护)和四个二轮签,我认为他们90%会保持原有阵容不动,进入下赛季。
4:如果要做交易,除了莺歌和锡安之外,所有人都可以被当作筹码,包括鲍尔在内。
因此,如果一切正常,现在的阵容架构会顺利维持到下赛季,待下个休赛期再动手。
发生交易的可能性实在太低,如果真的要交易,何必要签约那么多球员?加布里埃尔、埃尔南戈麦斯、桑维尔、小凯拉、卡尔、尤托夫、阿尼博古、阿尔金斯,都是最近才决定签约的球员,倘若有交易念头,并不需要一口气连签八人,谁知道他们是不是赔钱货呢?
考虑到鹈鹕依然有缺乏锋线的问题,下赛季他们的战绩可能不太好,不建议过于期待。
综上所述,我对布兰登·英格拉姆做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如下:
1:一名单防水准以上的蜘蛛人锋线,但协防、防挡拆、横移等有待加强。
2:一名三分能力,尤其是持球投三分仍有较大进步空间的,侧翼、锋线投手。
3:一名拥有强解、持球挡拆、投射、以及不俗中投能力的「优秀副攻手」。
4:一名有更大发展空间,可期待达到25+7+5准一线球星级别的「潜在优质主攻手」。
至于他是否能成为「优质主攻手」,就得静待鹈鹕的决定和莺歌本人的心气了。
以上,就是对布兰登·英格拉姆的具体分析,全文13232字,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关注公众号、知乎专栏:
易先生公馆
关注知乎、头条、微博:
鸽骑第E吹
聚焦更多与体育相关的内容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鸽骑第E吹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1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鹈鹕能以锡安,英格拉姆,鲍尔为基石打造一支总冠军级别的球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