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篮球队时隔20余年再夺青年联赛冠军,你有什么想说的?

上海青年队的崛起历程是自建+引进的范本,下面这个故事体现了“自建”,又是一个励志的小个球员。

时隔20余年,这个上海孩子把冠军带回沪上!

“上海起码有20年没有拿过青年联赛冠军了!”

10月16日晚,上海青年队击败深圳青年队夺得全国(U19)青年联赛冠军之后,亲赴现场督战的俱乐部总教练李秋平笑容满面,他稍微抬高了音量,对围拢在身边的小球员们如此说道。

李秋平与上海青年队合影,左一为潘威

后场双核之一的潘威听到这里,内心又是一阵欣喜,离开南模中学挑战职业赛场三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家乡带来一个冠军。从2018年U19青年联赛第7,到2019年二青会第4,再到2020年的冠军,他有种夙愿得偿的满足感。

当晚的首功之臣,是砍下21分并荣膺MVP的李添荣,但17投8中砍下17分4助攻的潘威,同样可圈可点。他不止一次在深圳队将比分追至个位数时挺身而出,确保上海队将局面牢牢掌控在手中。

末节还剩约2分50秒,潘威左侧底角空位三分命中,分差重回两位数。读秒阶段,深圳队顽强追至89-94,潘威主控,在弧顶要一个挡拆,向左吸引防守之后,单手大范围回传给右侧45度的戴昊,后者三分球手起刀落,锁定胜局。7场比赛,上海队场均胜出20分以上,潘威场均能够贡献全队第2高的14.8分(仅次于场均16.4分的李添荣),3次拿到队内得分王,命中率达到48.9%。

潘威突破深圳队防守

过去,上海队打球的人少,潘威是得分、组织的绝对核心,常常需要打满全场。而现在,球队补进了三名国青球员——李添荣、张知垚、戴昊,一下子拥有了令人艳羡的阵容深度,捅破了夺冠的最后一层窗户纸。潘威身上压力大大减轻的同时,也更多地出现在无球侧,角色变了,但仍旧犀利。

我跟许多人聊起过潘威,提到这个报名身高仅1米82的小个子控卫,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指向同一个字:稳!单看球风、体型,潘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广东宏远队的徐杰,两个人都是“00级”的佼佼者。在进入上海青年队之前,潘威是“上海第一高中生”、“王者之师的灵魂指挥官(语出新闻晨报体育)”,在上海滩罕遇敌手。高安路小学、五十四中、南模中学,他一路走来都是上海的篮球传统强校,按部就班,顺风顺水。

2016-2017赛季耐高上海赛区决赛,潘威在比赛中

2017年3月,2016-2017赛季耐高上海赛区决赛,南模中学14分优势击败黑马上海交大附中,夺得上海市十九连冠。潘威砍下全队最高的23分,此外还贡献5篮板1助攻。这是潘威在高中赛场上的“绝响”,也几乎是他在整个学生时代的缩影。

按照常规的路数,对于校园篮球体系中成长起来的潘威来说,终极归宿应当是CUBA。那是CUBA和CBA之间壁垒森严的时期,远不像现在这般融通,前两届CBA选秀没有掀起多大的水花,坊间甚至不乏挖苦的声音。如果一切正常,潘威应该读完高中,进入一所大学篮球名校。这是最稳妥,也是自然而然的一条路。

南模中学主帅孟家森告诉我,当时有许多大学名校向潘威伸出了橄榄枝,除了本市的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还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等。

但潘威和家人还是选择了转进青年队,冲击CBA联赛。毫无疑问,这是充满了更多不确定性,也更加“凶险”的一条路。纵然可以完成360度转体扣篮,但以这样的身高挑战职业篮球,还是有不少人为潘威捏了一把汗。

作为教练的孟家森心情复杂,他既希望潘威留在南模帮助球队,又无法阻止潘威奔向自己的前程,他只能是留给弟子一句话:“职业这条路是很窄的,很辛苦的,但是你只要有这个梦想,那你一定要付出。”

对于潘威打职业这件事,他的母亲李瑾斌最初多少有些犹豫。她原本是一个对篮球毫无兴趣且一窍不通的普通母亲,自从潘威开始打球,她也逐渐对篮球场内场外的事情如数家珍了。她看过一些报道,知道职业篮球运动对人的身体损伤很大,许多运动员退役时往往是一身的伤病。“累点倒不怕,就怕他留下病。做母亲的,你懂的。”她告诉我。但她又话锋一转,说道:“但是人这一生总要活得有意义一些,既然走了这条路,就努力到最后。要想在篮球领域有更大建树的话,肯定要进行职业训练,学校能打出来的毕竟太少了。”

潘威(中)参加2018-2019赛季CBDL联赛
从此,潘威过上了半封闭的集训生活,尽管训练基地跟父母暂时租住的地方相隔不过几百米,能回家的日子却只有周末。“住得近,其实是心理上的支持。父母就在跟前,我觉得遇到什么事,他心里都会有底气的吧。”李瑾斌说,他和丈夫仍旧会跟着潘威全国各地打比赛,但回到家,儿子不在身边,心里明显会空落落的。

去年6月,他们开始养猫,先是一只英短,今年4月,又添了一只布偶,这样夫妻俩出去看球的时候,两只猫可以互相作伴,不至于那么孤独。那只布偶猫的照片被潘威设置成了微信头像,它微微歪着头,透着机灵。

潘威正式进入青年队是在高三,高二时开始试训并跟队训练,在校园,他是绝对制霸,挑战职业,却尚需磨砺。最初,教练并不是很想留下他,因为他确实明显跟不上节奏。在能力和心态上,跟队内同位置的球员有很大差距。对位的时候,别人一上强度,他就要行走在失误边缘,过半场都磕磕绊绊。从身份上来讲,他是来“踢馆”的,抢出场时间的,对方自然也不能让他好过。“眼神比较凶,卯足全力跟你打。一开始我有点害怕,不敢直视他们的眼睛,这是实话。”潘威告诉我。

潘威(前排左一)、启蒙教练李俊(前排左三)、李章民(前排左五)及队友与姚明合影
他体会到了巨大的失落感,但是他更加知道,这口气一定不能泄下来,机会稍纵即逝。“既然来了,就一定会坚持,绝对不会轻易说放弃,不会轻易地服软。”潘威用自己标志性的缓慢语速说,另一方面,他深知自己背负了太多人的期望,教练、父母、同学……所以他不能怂,“我希望能让他们为我骄傲。”

——他不善言谈,通常都是我提一个问题,他几秒钟之后才能接上话茬。这源于他性格深处的谨慎,而这种谨慎或许也造就了他稳健的球风。在场上,他的大脑总是在电光石火之间想象出多种可能性,再通过近乎本能的计算把球支配到他认为最合理的位置,这是球场指挥官应该具备的素质。

“他眼睛一直在观察球场上的变化,不像有的球员打球比较愣,一条道走到黑。”潘威昔日队友吴泽昊的父亲吴伟如此评价。为了跟上全队的节奏,潘威咬着牙硬顶,前三周,每天到家都是“累到话都不想讲”的状态。仿佛在荒野中冻饿至极的失路者,努力保存着残存的热量。

2018年全国U19青年联赛,潘威接受采访

到了2018年全国U19青年联赛第二阶段,潘威已不再是当初那个被盯得手心冒汗的小透明,他已经跻身主力轮换,甚至在对阵山西青年队的双加时比赛中砍下31分“扮演关键先生”。潜力尽显。仅一年时间就取得如此进步,不得不令人啧啧称奇。

除了教练的着意培养,与潘威个人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通过孟家森的描述,我大概能总结出他的两个特质——其实也不是专属于他的特质,优秀运动员大抵如此——自律和勤奋。

“这个孩子生活特别简单,思想相对比较单纯,没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有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违反队规的事情,他从来没有。训练中非常认真踏实,你叫他做什么,肯定是超量完成,从来不偷懒,从来不打折扣。”孟家森回忆说,“他非常守时,我的印象中他从来没迟到过一次。我认为他的天赋(跟职业球员相比)很一般——他人不高嘛,他能取得进步甚至说成功,天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到现在,潘威也是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吧,生活恬淡如水,他甚至没有谈恋爱。他的生活中几乎只有篮球。上午下午训练,晚上加练或者找队医做治疗,此外的业余生活顶多就是玩玩游戏、看看微博,小小地调剂一下枯燥的生活,但绝不沉溺,说他是球痴并不为过。

潘威和队友在研究比赛录像

时间来到2019年二青会,上海青年队的目标是夺牌,此时潘威已经成长为全队的攻防核心,场均可以轰下20+。小组赛对阵广厦青年队,潘威拿下了全场最高的25分,帮助球队以86-81险胜,数据比对面的国青控卫许可还要出色。但是半决赛对阵廖三宁领衔的东莞篮校,他遭遇了令他伤怀至今的一场比赛。

那场比赛,他被无所不在的2-4人包夹完全掐住,“什么都不让我干,不让接球,不让突破,不让传球,不让组织,导致这场比赛打得比较压抑,很多实力也没发挥出来,然后再加上队友手感也不是很好,最后输球了。”他们在小组赛是赢过东莞篮校的,那时对手还没有孤注一掷地死掐他这个点。

他以极低的命中率得到17分,他永远忘不了那个耻辱的得分。三四名决赛打深圳青年队,对方基本“照搬”了东莞篮校的防守策略,两队缠斗到加时。那届比赛,潘威几乎场场打满40分钟,本场也不例外,到了加时赛,体力已经严重透支。开始他选择更为省力的急停跳投,连续打铁之后,他决定叫挡拆突破。挡拆换防之后,赫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总是如山般的身高达到2米18、体重接近300斤的赵义明。“

我想尽一切办法在他面前得分,可体能下降真的太厉害了,速度、起跳的高度都下降了很多。我很着急,但就是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得分。突破的时候,腿软,蹬不上劲。”潘威的精神和身体都疲劳到了极点,但是每次发现空当,还是会咬着牙往里走。

中间挂奖牌者为贾孝忠

上海青年队主教练贾孝忠知道潘威已经筋疲力尽,但他别无选择,他只能把潘威留在场上,并把比赛交给他去处理。“潘威是全队核心,在他这个位置上也只有他自己,没有其他队员达到轮换水平,我们只能让他一直坚持到最后。”贾孝忠赛后这样说道。

比赛快结束的时候,深圳队投进一个两分,领先优势来到3分,只给上海队剩下7、8秒时间。潘威从前场跑到后场接球,又一路运回到前场,几乎踩着右侧三分线出手,终场哨响起,球没有投进。上海队与奖牌擦肩而过。潘威累得瘫倒在地,仰面躺着,有那么一分多钟,他感到球馆里边的装潢、陈设、观众都像是不存在了,视野里唯余两个东西,一个是大屏幕上的终场比分,一个是纵情庆祝的对手。他在地上躺了一分多钟,漫长的一分多钟,泪水顺着脸侧流到耳畔。

他拿下全队最高的23分,但他知道,没有获胜,个人数据没有任何意义。不远处的看台上,李瑾斌正和丈夫注视着场内的一切,心疼,却没有任何冲到场上把儿子搀起来的冲动,她知道儿子不会望向这边。“我们没有语言可以给他安慰,所有都只能自己承受,有挑战的人生也是一种收获。”李瑾斌说。

高中时期的潘威

天底下哪有当妈的不疼儿子的?只不过既然让他选择了职业道路,那他从此就不再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孩子,也失去了在赛场上被父母嘘寒问暖的资格。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与自己渐行渐近,与父母渐行渐远的过程。只是职业运动员的这个过程,更快一些。不过,疫情期间,球队停训,李瑾斌和丈夫倒是借着给潘威“按摩”膝盖,找回了一点把他抱在怀里、扛在肩上的感觉。

我们知道,篮球运动员的膝盖是“易损件”,对于潘威这种突破型控卫来说更是如此。医生建议他趁此机会休息3个月,让过劳的膝盖好好放松放松,但为了保持状态,潘威还是会按照自己给自己制定的训练计划执行。李瑾斌和丈夫轮流给他“按摩”膝盖,说是按摩,其实就是摩挲而已,借着按摩,跟儿子多说会儿话。有时候一家人在客厅看着电视,手就不自觉地按到了潘威的膝盖上。“眼看着孩子是在损伤身体,但是也只能让他坚持,这是每个运动员都会经历的。”李瑾斌告诉我。

潘威在2018年“海峡杯”比赛中运球突破

再回到二青会三四名决赛的现场,潘威的父母仍旧站在看台上。自潘威打球以来,他们已经数不清跟着他走过了全国多少个城市,他们已经习惯了背着三脚架,拿着机器,先到球馆“占”到一个好的位置,然后选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为儿子加油助威,兴奋时也会旁若无人地大喊大叫。

这些录像,最初是为了帮助潘威复盘比赛,分析得失和优缺点,后来随着潘威的成熟,它们成为了对他成长轨迹鲜活的记录,当然,也见证着父母对儿子的关爱。“我们只想让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是孩子的后盾,你只要尽力往前闯。”李瑾斌说。多少个日夜,多少个寒暑,十几年来,他们录像的设备换了好几茬,从最初的那台记不清品牌和型号的DV,到后来两台索尼,以及再后来的两台佳能,电脑存满了好几台。一个年轻球员的成长就化作一列列的数串,永久地留了下来。

潘威时不时会翻出那些陈年的录像看一看,捡拾往昔的记忆,“我爸做的那些视频有的时候还挺热血的。”潘威的进步仍在继续。

2019-2020赛季CBDL联赛,他19岁出头,在一众老大哥的身边,场均斩获7.2分2.6助攻,在本队同年龄段球员中,表现是最好的。接下来,就是这一次的全国U19青年联赛冠军,这是三年来潘威代表上海青年队拿到的第一个全国冠军。

赛后合影,潘威被队友扛了起来

夺冠之后,他照例是内敛、平和的,没有一跃而起跟队友撞胸,也没有又叫又跳,只是淡淡地将球衣从球裤里揪了出来。我问他为何如此淡定,他说:“我觉得我们这次的实力肯定就是冠军的,如果拿不到冠军才是不正常,这些都在预料之中。”但当晚,他还是发了两年来第一个跟篮球有关的朋友圈,三张合影,八个字文案:有惊无险,拿下冠军。

2019年二青会之后,沪媒《新民晚报》曾写过一篇关于潘威的人物特写,并称他为“小刘炜”。从能力上来看,这种称呼或许有点高攀,但从传承的意味来看,却再贴切不过。刘炜退役之后,现役的上海籍CBA球员仅剩朱瀛和今年选秀的朱松玮,而他们俩的位置又都是前锋,跟控卫不沾边。最接近CBA又最像刘炜的,显然就是潘威了,上海控卫在CBA的血脉,有望由他来延续。

一位资深的上海球迷告诉我:“我个人在这个夏休是很希望球队再添一个户口本球员的。没错,说的就是朱松玮,但是因为选秀顺位的意外提前,只能遗憾错过了,但我还是很希望有一个上海本地的运动员能代表大鲨鱼来出场比赛。”他还隔空为潘威鼓劲:“加油打!早日进一队!”

写到这里,我也想给这位执着追梦的小后卫送上一句祝福:现在你是一只“小黄鱼苗”,但希望你有朝一日会是深海巨鲨!

部分素材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久事大鲨鱼”、“新闻晨报体育”,以及《新民晚报》记者李元春在2019年的报道《“小刘炜”磨炼中——记上海U18男篮队员潘威》。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国篮当自强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延伸阅读:
如何评价2015年CBA半决赛第四场北京战胜广东?

为什么 2014 年 CBA 半决赛北京能再次战胜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