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总结一下原作中的场景被改掉,原作中的关键信息被删除的几处
(1)表里伦敦的关系
非常重要的信息。
梅希来到里伦敦破坏the realist报社。
妮妮告诉他写新闻的是表伦敦的the realist报社,不是同一家。
原作后面还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台词——“听说破坏了里伦敦建筑物,表伦敦的建筑也会同样被破坏。”
动画版把这句关键信息略去了,我认为并非偶然,大概是想把伏笔藏得深一些。
从这一句话就可以知道表里伦敦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两个世界,而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互为表里的。
从这个设定还可以延伸出一些思考,以后有机会再说。
(2)恶趣味场景
这种跪舔式的检测仪明显是久保带人的恶趣味。
动画组把这里的场景作了个小调整。漫画中是诺埃尔破窗而入,动画改成了在楼顶。
个人感觉漫画的暗示意味更浓烈一些….
(3)监视
处理过黑龙以后,主任委托他们去做调查违法饲养龙事件。
动画中的这一幕发生在主任办公室。
漫画中在那之前,还有一个诺埃尔在家与学长独处的场景。
一个帘子分隔开两人,男对女那面写的是“welcome”,女对男那面写的是“close till you die”,可谓是非常真实了。
(4)围观群众(ヤジウマ)
一个超级无所谓的改动,不过既然我注意到了,还是在这写一下。
漫画中,诺埃尔冲上报社大楼追赶妮妮的时候,说了这么下面这句台词,嘱咐男主和围观群众(ヤジウマ)待在一起。
ヤジウマ,汉字写作野次馬。本义是指上了年纪的老马、难以驾驭的烈马,后来引申成“对于和自己没关系的骚动,凑在旁边饶有兴趣议论和观望的人”,也就是看热闹的围观群众。
动画中把这词删掉了。
原谅我吧….真的超级无关痛痒的一个改动….
(5)“禁止虐待龙”
一个可能比较重要的改动。
被魔阵队队长袭击以后,动画中几个人逃到了一个起重机(还是什么?)的上面。
漫画中则是逃到了一座电塔(还是什么?)上面,场景有所改变。
关键是铁塔上的标牌“why abuse dragons”。这个标牌传递了至少两个信息:
①里伦敦存在虐待龙的现象
②里伦敦有反对虐待龙的组织
考虑到这几个信息都牵扯到人与龙的关系,可能是与里伦敦世界深层有关的伏笔。
当然也可能不是。
(6)魔阵队队长
一个小小改动。
漫画中,魔阵队队长掏出处刑宣告时用的是空手。
动画里改为了一支笔(或者是魔杖?)。
个人感觉动画组更时髦一些。
谢邀!
人在东京,刚出影院(早就想这样说一次试试了!)
先放一下剧场版附赠的特典——久保带人亲笔绘制ins风人物肖像。剧场版是上映时间限定在两周,第一周观影送金发妮妮,第二周观影送黑发诺埃尔。
我拿到的是妮妮。
先说整体评价:《burn the witch》的动画是一个偏粉丝向的,改编效果较好的作品。
偏粉丝向
- 从故事本身来说
这次动画改编竟然没有收录2018年的短篇连载内容,而是直接从新连载第一话的内容说起,这让我比较意外。
短篇连载对两女一男三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以及“龙”和里伦敦的世界观设定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介绍,新连载的故事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展开。
什么是龙?什么又是里伦敦?男主角是干啥的?女主角又是干啥的?他们之间什么关系?
虽然这些内容并不是本作动画的重点,但依然是观众代入故事的必备条件。没看过短篇连载的观众很难在动画中迅速捕捉到以上信息(这些往往是动画开头需要交代清楚的内容),从而陷入某种迷失。
所以显而易见,动画制作方是以“观众看过短篇连载”为前提来展开的,换句话说,本作一开始的目标人群就是对《burn the witch》有一定了解的粉丝。
作为例证,集英社早早在jump+上提供短篇连载的免费阅读,也许正是出于扩大粉丝人群的考虑。
https://shonenjumpplus.com/episode/13933686331609761272
- 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说
本次动画改编企划的官方说法是:
剧场版10/2起全日本35家场馆上映,时间限定两周。动画版分割成三集同时线上放松。
按照这个逻辑,应该是先有剧场版,再把剧场版以某种形式修改成三集动画版。
但是,就我个人的观影体验而言,明显是先做好了三集动画版,再把它们生硬地拼在一起凑成了一个所谓的“剧场版”。
换句话说,内容本就是线上的内容,所谓限定场馆限定时间的剧场版云云,只是线下捞钱的名头罢了(笑)。
改编效果较好
不以“原创故事”的角度来评判,而是基于粉丝向作品的评价基准,从“漫画改编/衍生作”的角度来评判,我还是蛮喜欢这个动画的。
与漫画相比,改编动画最大的优势在两个点:一个是从单一的视觉语言到相对丰富的视听语言的转换;一个是从读者掌控视觉重点到动画制作方掌控视觉重点的转换。
虽然动画改编缺了前面一块内容,在人物与人物的关系、人物与世界的关系等方面交代得不够清晰,故事完整性上略有不足。但是对原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话,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还是能发现动画改编带来的一些惊喜。
- 第一幕梅希登场的伏笔
这个伏笔在漫画里藏在角落的格子里,被久保带人处理得非常之隐晦。
但是在动画里,通过视角的转换,很明显就可以注意到这一幕与妮妮面向而行的梅希。
- 灰姑娘的隐喻
动画组神改编之一。
两个女主角对抗黑龙时,背后的钟楼彩画——显然是灰姑娘的故事。
左:水晶鞋;中:午夜时分;右:女巫
这个细节暗合这一季的主题——灰姑娘,堪称神来之笔。
而漫画原作中并没有这个细节。
- 西梢局的议会
这一幕在漫画里被处理成每个队长的人物特写,读者(主要指我自己)不自觉地会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队长身上,而完全忽略了画框中的对白。
动画中,声画结合的演出才让我意识到那些台词都是魔阵队队长的发言。
所以这一幕除了介绍人物,更主要是为了表现魔阵队队长的人物性格,以及他与其他各队长的关系。
换句话说,虽然在视觉维度上这一幕是各队长平均分配,但是在听觉维度上是在凸出魔阵队队长(AKA西方葛力姆乔/西方巴兹比),因为这一季是他的主场。
- 灰姑娘能力的暗示
漫画中灰姑娘的登场是一个静态的呈现,从这一幕无法得知它具有“消失-显形”的能力。
但是动画中有一段动态效果来呈现,更加直观,故事后半段妮妮的恍然领悟也更有说服力。
- 屠龙勇士的象征
动画组神改编之二。
在战术队长与主任的对话过程中,画面有意扫到了后面一副屠龙勇士的画。显然是有所暗示,或者是暗指巴尔戈,或者是暗指“英雄的儿子”班克斯主任。
而漫画中根本没有这个细节。
- 午夜的灰姑娘
这一幕是本季动画的高潮。
主要由伦敦夜幕、羽化成龙、午夜时钟三个元素来烘托浪漫中带点残酷的黑暗童话氛围。这些元素漫画中都有体现,但表现力和动画相比远远不够。
动画中灰姑娘优雅的变身特写在动画特有的光影声包裹之下,把漫画中固有的童话氛围从一分至少烘托到了八分。
同时,动画在画面上反复强调“时钟”的存在,更是在反复提醒读者(主要指我自己)这是“灰姑娘”的故事。
- 欢笑的结尾
漫画的结尾停在诺埃尔依靠男主的这一幕,用留白的手法让读者(主要指我自己)沉浸在略显悲伤的余韵当中。
这种意味悠长的静态结尾显然并不适合动画,所以动画结尾改成了小寿司再次“变态”,在一片嬉笑怒骂中结束,恰到好处。
以上这些内容,有动画制作组的改编,有对原作意境的深入挖掘,也有对原作视听层次的立体展现,把久保带人《burn the witch》故事里的魔法童话世界还原得活灵活现。
当然也不是所有改编都非常成功。
比如故事开头妮妮登场那一幕,原作用几个简洁的特写尽显洒脱,动画改编成长镜头反而有些累赘,记者的采访与妮妮的独白也混在一起,不如原作清晰。
再比如有些原作中的场景被改掉,原作中的关键信息被删除等等(这部分如果有人追更我再展开写写)。
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功大于过,是比较成功的改编。
回到故事本身
最后还是说一说故事本身。
《burn the witch》原作已经敲定以“季”的形式不定期连载,目前结束的是第一季。所以嫌少的朋友别急,漫画动画后面都会有的。
毕竟中野博之上台了不是么(笑)。
这一季最后抛出了“童话龙”的主线,带着这个主线再回顾一下故事内容就能明白——这一季的主角其实是妮妮的朋友梅希。
她才是那个“灰姑娘”。
久保带人笔下的“灰姑娘”并不是一个幸运的姑娘,而是一个陷入“美丽外表”无法自拔,同时又深深惶恐没有人肯接纳真实自己的姑娘。
“灰姑娘”梅希遇到了“灰姑娘”龙,把自己的所谓“真实”,所谓“特殊”全部寄托在龙的身上。
但是这种丧失自我的寄托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依靠别人活下去。
正如久保带人借妮妮之口所说——
要想让魔法持续有效,要想让灰姑娘永远拥有梦中的幸福,只依赖其他人是不行的。让自己获得幸福的魔法,必须要由自己亲手施展。
这应该是本季“灰姑娘”故事的核心思想。
再回顾一下《burn the witch》第一卷的卷首语:
“想让你看到的,是我完美的姿态;
想让你爱上的,是我原本的姿态;
想让你装作视而不见的,是我在两者间踌躇的姿态。”
这不正是灰姑娘的真实写照吗?
期待久保带人在之后几季对其他的童话的诠释。
也期待妮妮、诺埃尔、巴尔戈、主任各自人物的故事展开。
话说小寿司会不会是一个童话龙呢?
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许多的小兵器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为什么有“魔女”却没有“魔男”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