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之星》:埋葬于后互联网时代的舞台
(题图来自Buried Stars官网[1]宣传壁纸)
(本文不包含游戏具体情节剧透,但包含游戏机制详细介绍与游戏背景延伸讨论,介意者请谨慎阅读)
五彩斑斓的灯光闪花了观众的眼睛,震耳欲聋的声音刺激着听者的鼓膜,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没错,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一场名为“深埋之星”的大型娱乐选秀节目。虽然顶着巨大的争议,但节目依然播出到了决赛场,并在最后的比赛里根据人气投票在五名选手里决出最后的胜者。
突然,天塌地陷,舞台摇摇欲坠,天花板眼看就要塌下来。情急之下,玩家扮演的主角韩浩宇一把撞开将要被砸到的李修杰,与其他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一同被困在了废墟里。没有通讯工具,只有特制的智能手表能接受与发送讯息,众人一边紧张兮兮的交流,一边等待救援的到来,这时候,社交媒体的一个匿名帐户发出了杀人预告……就这样,名为《深埋之星》的游戏拉开了序幕。
虽然这款游戏早在18年就已经开始宣传[2],但是直到游戏前段日子快发售了我才头一次听说这款游戏的存在——毕竟游戏发行商Line Games在此之前并没有发行过任何家用游戏机游戏,游戏的宣传也主要在集中在韩语社区。所以刚看到游戏预告的时候,我还是吃了一惊的:一个从来没有开发过console游戏的厂商,居然一上来就敢尝试大规模且支持多语言的视觉小说,并且在没有大规模宣传的情况下要价50美金,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一边将信将疑一边按下购买键的我,怎么也不会料到,这款推理游戏将会带来30小时的难忘体验,并具有足以冲击年度黑马的卓越质量。
《深埋之星》不为人知的制作者乃何许人也?
说起视觉小说(Visual Novels),很多人,包括我本人,第一印象都是日本的游戏作品——毕竟作为色情游戏大国,霓虹国出品的galgame,虽然近年发展呈衰弱趋势,但整体上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远远的甩其他国家地区一大截,规模甚至曾占据日本PC游戏市场的半壁江山[3],也无怪乎说起视觉小说就会联想到一堆ooxx的事情,虽然严格来讲这两概念并非完全等同…
与之相对的,另一个东亚经济强国,韩国,在这方面则低调很多,确实,相比较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韩国的视觉小说的国际影响力显然没那么大。个人接触过的韩国视觉小说,主要有SNSplus的乙女游戏《神秘信使》,Cosen(贾船)的《青梅竹马是人鱼姬》和《狐狸在等我》,《露西——她所期望的一切》,还有talesshop一堆参差不齐的低成本作品,外加一个同人《弹丸论破Another》。总体来说,大多数作品都有各自的亮点,但整体表现比较平平,离顶尖的作品仍有距离。
不过相比上面提到的厂商而言,制作《深埋之星》的Line Games的来头要大得多。与微信相似,在韩国地区应用最广的即时通讯APP是Line,而Line Games则正是Line的下辖游戏业务部分。背靠大资本的靠山,也无怪乎上来就选择hard难度,做出这么一款看起来就不差钱的大制作视觉小说。
另一边,虽然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名气,但作为游戏制作者的陈胜浩(수일배),其实已经有着丰富的悬疑游戏制作经历。早在2009年,陈胜浩就在EA韩国工作室主持制作过名为《黑屋(밀실탈출 검은방)》的密室逃脱系列手游(那会还没有智能手机),共有4部,有着相当不错的名气,虽然只限于韩国地区;后来在4:33 Creative Lab又开发了两部名为《灰色都市(회색도시)》的悬疑冒险手游。虽然还没有在家用游戏机平台有所成就,但从从业经历上来看,这位压根不是什么毫无建树的新人,而是实打实的老将[4]。
《深埋之星》的玩法是怎样的?
跟绝大多数悬疑推理游戏一样,游戏玩法主要分为调查-对话-推理三个阶段。
在调查阶段,与其他推理游戏有所不同的是,玩家扮演的韩浩宇是位前贝斯手,自然不能像熟练的侦探一样自如的调查犯罪现场和尸检,所以调查阶段的主要推进方式是通过交流和浏览社交网站获取对话所需要的话题关键词。
对话环节是游戏的重点环节,在这一环节里玩家将与剩下的幸存角色进行对话,之前获得的所有关键词都可以选择跟任何角色一同就选择的话题进行交流。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有好感度与理智值的设定,如果交谈不慎或者推理错误的话,可能会导致角色交恶影响剧情发展或者理智清零直接Bad End的可能。
看到有好感度设定的存在,部分玩家可能强迫症就犯了——做一个选择存一个档,一看势头不对赶紧读档,保持好感度维持在最高值——很不幸,这个游戏的存读档系统不是非常便利:游戏在剧情推进的时候是不能存读档的,只有自动存档或者到了剧情间断处才可以进行手动存读档,好在游戏在进行选择之后,再次游玩到相同的地方时候就会提醒当前对话的好感度影响。所以一周目请遵从内心的选择,二周目之后再来回收其他线路~~
推理阶段,就如同大部分同类型游戏所做的那样,根据询问的问题,选择相对应的线索。大部分的问题答案都比较明显,但也有一些需要玩家认真思考一下。
除了这些步骤以外,游戏还增加了“电话”功能,供玩家给其他角色打电话交流来增进了解。
《深埋之星》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如果采用传统的推理文学分类标准的话,《深埋之星》应该要归在“社会派推理”分类下。虽然游戏的场景处于一个类似暴风雪山庄的环境,作案的手法也可以算作较为本格的诡计,也没有任何超乎常识的剧情发展——所以不要期望舞台上突然蹦出个黑白相间的熊告知大家进行杀人游戏之类的发展——但是诡计本身并不算复杂,作为核心诡计来说有些单薄,出场人物太少也导致凶手的身份很容易被猜到——游戏的重点也不在此。与之相对的,《深埋之星》将剧情的重点放在了人物的刻画与对现实的描写上,并在这部分做到了极致。
人物刻画部分,一直是推理作品的软肋,作为重视剧情发展曲折离奇,诡计出人意料的题材,大部分的推理作品都是把出场的角色当作工具人来使用,剧情需要就拿来凑动机或者去送死,人物性格就像纸片一样单薄,很少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即使像《逆转裁判》,《弹丸论破》这种在角色刻画比较出色的作品,也很依赖于对人物进行夸张化或者标签化的描写,例如《弹丸论破》系列制作者小高和刚就在GDC大会上承认,通过赋予角色核心关键词的做法来进行角色创作[5]。
出场角色只有七位的《深埋之星》,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陈胜浩给了一个有点笨但确实卓有成效的答案——多写点。
前文提到的关键词对话系统,就是为了丰富人物刻画而设立的。在一个调查场景里,玩家可以获得十数个对话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以跟任何一位角色对话——注意是所有人,任何关键词都可以,并且所有的对话都是认真写的,而不是诸如“这个事我不知道,换个话题吧”之类同类作品常见的敷衍回复。不同角色对于不同话题的态度都是不同的,行为有条理有逻辑,会有明显的好恶倾向,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黑历史,这就让人物的形象生动立了起来,跟真人几乎无异,而不仅仅是一个无情的证言机器。
在如此巨量的文本下,如果玩家把一个场景所有的关键词跟所有的角色都进行对话的话,那么在一个场景花掉几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也不是不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游戏节奏变得琐碎和冗长,但却造就了丰富的人物刻画,这部分足以傲视其他所有同类游戏。
《深埋之星》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以下部分不包含对于任何具体故事情节的剧透,但会告知游戏的背景设定,介意者可跳过这一部分)
《深埋之星》的背景设在了倒塌的选秀节目上,正如摇摇欲坠的舞台一样,这个绯闻缠身的节目也处于岌岌可危之中。游戏的主角虽然集中在几位舞台上的明星身上,但其更为深刻批判的则是当今娱乐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乌烟瘴气的现状。
赶工的工期造就了豆腐渣工程,并最后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混乱的剧组管理延误了救援的进行,还埋下了众人分离崩析的隐患;贪婪的娱圈资本疯狂压榨着选手的价值,不惜深扒与炒作众人的隐私;舞台上的明星也并非节目里一样闪耀,一边戴着面具一边小心翼翼地互相试探;游戏里的社交媒体更是异常的真实,饭圈与黑粉团,钓鱼与troll,真相与谣言,种种闹剧轮番上演,真实的就像打开x浪x博一样——韩国人确实会追星,整这一套一套的比我们还熟练。
韩国是个影视大国,很擅长通过电影来反映现实问题,鞭笞社会黑暗面。在《深埋之星》这款游戏里,同样有着对于现实中种种文娱乱象有着深刻的描写。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并没有如预想那样让人更加便利地发掘身边的美好,反而加剧了状况的混乱程度与实际上的不平等。哪怕到了游戏的最后,主角就算得知了全部的真相,获得了内心的救赎,也无法阻止节目的复播,阻止资本大鳄对选手剩余价值的最后盘剥,好似无止境的轮回一样,吃人的选秀节目也要永远持续下去。
也许那个理想里的舞台,早已埋葬了罢。
《深埋之星》一些其他细碎的部分
除了占据主要内容的A线路以外,《深埋之星》还有B线路和C线路。B线路就是传统的”IF”路线,主要内容是如果一些事情并不像预想中那样发展,故事会有怎样的发展,补充了一些主线里没有完全展开的角色的故事。B线虽然是IF路线,但是游戏的基调与A线一样,最后的发展也同样是悲剧收尾。C线则是恐怖灵异发展,跟其他内容关联不大,属于通关主线后的额外甜点。除了三条主要线路以外,游戏还有一些BE发展,有正常的也有偏搞笑的,算是类型作品传统艺能。
游戏的玩法系统还是有些不足之处,除了前文提到的存读档不便以外,一个比较要命的地方是没有传统的“已读快进”功能,游戏的快进键会把所有的文字篇幅全部跳过,对于一个有着复杂线路发展的游戏来说比较影响多周目体验。
游戏自带中日韩英语言,不过不同的语言会对内容进行细微的本地化修改,比如人名会改为对应地区的常用名,地名也会改。我不太喜欢这样的本地化行为,将一个韩国发生的故事生硬的把舞台搬到大陆地区,感觉很不自然,有自作聪明的嫌疑。
总结
来自韩国的《深埋之星》,就像黑夜中闪亮的恒星一样照亮了略带灰暗的2020年。作为一个“社会派”推理游戏,尽管核心诡计比较简单,但丰富的人物描写与深刻的现实刻画足以达到同类题材的视觉小说顶尖水准,让人忘却游戏节奏的拖沓与游戏系统的瑕疵,选秀节目的选材角度与对社交媒体乱象的侧写也让游戏有了一定的现实譬喻。尽管《深埋之星》只是一个这个不知名开发小组的主机游戏处女作,但其质量足以冲击年度黑马游戏的行列。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延伸阅读:
如何比较Rockstar(R星)与任天堂E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