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拟到现实,你的未来生活图鉴

WechatIMG72_meitu_1

【猎云网北京】7月14日报道(文/吕梦)

“智慧城市”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治理和运转效率的一种构想。

在这一构想里,信息化技术将充分运用在如交通、医疗等各行各业,通过物联网实现社会生活与物理系统之间的互联。生活在“智慧城市”中的居民,可以享受到宜居舒适、更为便利的生活服务体验,城市管理部门也将更方便、高效地行使管理职能。

来自波士顿咨询公司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发布的《崛起中的超级城市群:愿景、挑战与应对措施》报告显示,2030年,全球三分之二(即51亿人口)将居住在城市,中等及以上规模城市人口占比将从50%增加至55%,全球千万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将达到41个。

随着人口持续向城市聚集,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全球众多城市未来规划和设计的方向,并致力于通过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来改善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

例如在新加坡,其智能交通系统不仅能够及时向出租车司机通报道路拥堵、道路损坏、交通事故等道路异常信息,还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和出租车GPS定位数据进行分析,为出租车发送暴雨地区需求激增预警,缓解市民出行压力。

还有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除了借助智能化交通系统来帮助市民大幅缩短通勤时间,其政府还与MIT合作,通过路灯上的传感器实时搜集路况与车流量,智能化调整交通信号。以减少骑乘人士被红灯拦下的次数,引导市民更愿意选择自动车出行,带领城市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而在我国,过去20年的信息化发展模式主要以纵向系统建设为主,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信息化建设模式逐步朝横向系统的数据融合和业务融合转型。

面对智能互联网热潮,联想创投成员企业正在驶入快速发展轨道,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核心技术及其赋予行业的机会,抓住信息时代智慧化发展的机遇,从“连接”走向“融合”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弯道超车。

以前,信息化升级只是面向一个领域、一个部门,智慧城市则是推动公共资源各方面实现技术融合、数据融合和业务融合,实现跨领域、跨地域、跨系统、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倒逼过去城市管理中低效、甚至不合理的治理结构。

就像此次疫情,也可以视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次压力测试——它在督促城市各部门加强业务层面横向拉通和衔接配合能力的同时,也引发人们思考,在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建设一个城市才能免受或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伤害?

避免“信息孤岛”,大数据分析提供强大决策支持

应对危机治理的首要前提就是打通各个环节、部门的大数据,实现业务层面的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并且能够让这些大数据做到随时调取,为分析决策提供依据。

比如疫情防控关键期,科技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了社区智能排查系统,帮助社区基层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社区封闭管理、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重点隔离人员远程监管等工作。

其中,政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提供商中奥科技,就运用核心产品大数据平台和三个中台(数据中台、智能中台和业务中台),开发出轻量级的工具和算法,像AI+警务数据疫情防控平台,智慧社区、园区疫情防控平台等,协助杭州等多地职能部门做好防疫工作。

从当下看,这套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人员聚集,避免人工数据登记而产生的延迟、错误等问题,也可以提前研判预警、有效防控疫情。

而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警务”的架构可以全面促进城市治理升级,为基层公安机关开展立体化治安防控工作提供“尖刀利器”。

在为社区、街道建立起第一道“防护墙”之外,对于出行人员所处的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区域,还设有AI测温仪等智能测温预警解决方案——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引入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城市运营管理的情报综合分析决策能力。

以旷视的AI测温系统“明骥”为例,通过对其检测算法模型进行专项优化,能够支持大于3米的非接触远距离测温,即使在口罩、帽子大面积遮挡人脸的情况下也能快速筛查,让原本人工管理、难以量化的通行场景变得数字化、可视化。

据了解,这套解决方案之所以能够快速投入使用,本质上是旷视有一套自研的新一代AI生产力平台Brain++与其核心深度学习框架天元,能够根据不同场景需求,针对城市管理中的不同侧重,推出相应的管理解决方案。

事实上,基于其底层能力,旷视早已开始通过物联网解决方案助力构建新型智慧城市。2019年,海淀区东升镇就与旷视合作,共同组建“东升镇城市大脑专班”,帮助东升镇补齐大数据中心能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尤其面对疫情防控,该“城市大脑”能够对城市全局进行即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打破各部门、行业之间的信息孤岛,以精准分析、整体研判系统为当下的疫情治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此外,对于疫情期间处于前线的医疗系统,由于短期内爆发的就诊需求难以实现快速精准的诊断,不少AI医疗影像企业快速上线了针对各类原因导致的肺炎CT影像快速筛查产品,协助医护工作者快速辨别病症。

其中,以视见科技针对新冠肺炎上线的CT和DR阅片为例,AI的效率将一个医生平均一天100多张阅片量提升到一天3000张,大大缓解了资源不足、需求量巨大的状况。

还有一类防控疫情的举措,是向国内参与疫情防控的政府部门、医院以及研究机构等免费开放云服务平台,帮助患者“远程问诊”。轻症用户只需在手机上点开App或小程序就能获得AI虚拟医生对于相关病情的解答,避免医疗资源紧缺或交叉感染的风险。

通过这些渠道获取的疫情数据,可做到数据实时掌握实时更新,并且通过线上操作,减少面对面数据采集的人力需求,降低近距离接触感染病毒的风险。

在疫情“兵临城下”的危机时刻,城市治理的一切细节都被放大,接受人们的审视和检验。此时,可靠高效的数据化、智能化治理才能保证城市机器的正常运转,为城市服务系统提供新的洞察力。

打造数据应用载体,实现服务高效、精准、智能化

大数据在将城市各模块的数据收集起来,加强数据互联互通同时,还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让生活更加智能化。

例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零售产业,一个明显的表现是,随着消费的线上化趋势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反而因此降低。为此,传统零售业纷纷与科技互联网公司合作,借助其大数据的智能分析能力提升销售业绩、维系客户忠诚度。

第四范式智慧零售系统的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零售业在以前往往关注“如何节流”,但在智慧城市热潮下,零售趋势开始转向思考“如何开源”,如何有效进行销售、刺激更多消费行为。

为了提升线上零售过程的消费体验,第四范式智慧零售整体方案在构建起完整的数据治理、管控体系与端到端的AI平台后,通过个性化商品列表、智能搜索框、智能客服等场景触点推动精细化运营,帮助传统零售企业实现整体经营、决策能力和效率的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零售业态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城市配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各种物流运输车也使得原本已经拥堵不堪的路面交通更加不堪重负。

为了让整个物流过程更加智慧化、便捷化,部分城市开始通过封闭场景下物流无人驾驶,比如机场货运重复性路线运输的无人驾驶应用、城市中心短程低速的生活区应用等,来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协同新零售发展。

例如辅助驾驶导航系统研发商一清创新,其研发的低速自动驾驶无人车,就被应用于华东地区多个产业园区物料的运输,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及降本增效。

疫情期间,根据防疫前线对于无人配送的需求,一清创新在山东、苏州、深圳等多地部属了无人车,实现末端配送、消防运输、消毒喷洒、生活休闲等不同领域的应用。

过程中,无人车从蔬菜中转站出发,工作人员把蔬菜放到车上后,通过手机App下单,小车就能通过自主避障和路径规划,完成点对点无人物流运输。在一些城市尤其是产业园区,它还能承担起往返运输生鲜瓜果、快递外卖、医疗器材和工业物资的任务。

疫情更让人们看到了无人配送以及其他无接触应用科技的优势。

复工复产期间,云迹科技旗下的酒店服务机器人就大大降低了“人传人”传染风险。比如,当外面送餐员达到酒店前台时,可以直接将餐食放入机器人舱体,输入房间号和订单号。随后,机器人可以直接到达指定房间门口并拨通住客电话,通知宾客开门取餐。

此外,针对防疫需求进行升级,这款机器人在原来无接触服务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像消毒、巡视、清洁、引领、情感安抚等新功能。

亦真亦幻,VR让我们看到未来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智慧城市”还处于建设早期,如果你想提早感受置身于智慧城市的场景,不妨借助VR技术,从任意角度观察现在及未来城市的形态,甚至还可以借助“上帝视角”,在“空中”俯瞰城市的整体布局。

事实上,城市规划一直是对VR可视化技术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之一。根据规划数据及设计图纸,VR、AR结合三维仿真技术,就可以将未来的城市环境真实呈现出来。

由于VR能够带来强烈、逼真的感官冲击,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因此也被应用于沉浸式实景娱乐当中。

比如当红齐天的VR解决方案,就将应用于首钢1号高炉和大型综合VR乐园。在首钢1号高炉内,当红齐天将设置多个冬奥会滑雪场景,并使用专业运动员训练时的滑雪模拟器作为硬件支持,为玩家提供更真实的触觉体验。

除首钢外,当红齐天通过结合广西柳州当地传统文化及网红潮流IP,定制打造了以“螺蛳”主题的大型VR乐园;此外,还与上海迪士尼乐园合作,在乐园内增设以中国经典IP西游记为主题的4000平米独立SoReal焕真VR乐园。

智慧生活带给我们的,除了舒适便捷,更是一种宜居健康的生活体验。疫情过后,智慧城市建设将针对关键环节进一步补齐短板,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现实问题,在下一个阶段迎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