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星星之火终浇熄,2020年影视行业或成死胡同?

WechatIMG72_meitu_1

【猎云网北京】3月30日报道(文|周晓莉)

春暖花开的季节已至,我们却未能如愿走进影院。

3月27日晚,据新华日报社旗下交汇点资讯报道,接到国家电影局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具体复业时间需等待国家电影局通知。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逐渐被控制,各行各业的复工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尤其是疫情间受灾较严重的行业,也开始慢慢恢复重启。但部分影院才刚复工没几天,又接到电影局禁止复业的消息,来了个措手不及。

此前由国家电影局发起,中影股份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共同组织的一场疫情后回暖全国影院市场的公益放映行动才展开,似乎刚为百废待兴的电影业树立起信心。3月18日,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第一批公益发行影片,分别是《中国合伙人》《狼图腾》《战狼2》《流浪地球》与《何以为家》,这会又被彻底浇熄。

自3月16日新疆中影金棕榈影城恢复开业以来,全国新疆、内蒙、吉林、辽宁、江苏、上海等省市的部分影院开始恢复。猎云网点开这些城市的淘票票片单,发现几乎全是此前影院放映过的片源来试水,如《少年的你》《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等此前院线大热的商业片,除此也有国外口碑比较好的片子如《寻梦环游记》《何以为家》等。

据猫眼娱乐数据,截至2020年3月24日,全国复工影院495家,复工率仅4.36%,以旧片重映为主。

电影是重资产行业,在不确定市场是否完全复苏的情况下贸然排片,大概率会血本无归,那先抛出冷饭来炒一炒,未尝不是现在所能做到的最优解。

本应在3月份出现的新片,一部没有排到。此前有媒体预测,影院恢复营业后,会出现报复性观影消费,但根据上周3月21号猫眼的一组统计数据,并不乐观。3月24日,全国总票房只有2.1万元,其中最多的是乌鲁木齐人民电影院,一天票房为3640元,场均人次为6人。而其余几十家影院的场均人次为1到2人。

这样惨淡的数字令人咂舌,其实影院开业,它的象征意义或许更高于实际意义。疫情下文娱行业尤其是电影业遭到致命打击,让本就艰涩的电影行业更加雪上加霜。据证券日报称,2019年以来,有1884家影视公司关停,具体表现为公司状态注销、吊销、清算、停业。很多一线演员公开喊话导演可以接戏,还有知名明星去了直播间不亦乐乎的卖货。

而当下疫情尚未全面结束,虽国内基本得到控制,但全球内新冠疫情依旧严峻,国内还在增添境外输出病例,不是刚需的文娱行业只能暂时搁置。连东京奥运会这种全球性的体育赛事都推迟至明年举办,可想而知今年的魔幻。相比而言,影院复工要想完全恢复正常运营又何其漫漫。

电影院为何着急复工,纷纷抛售代金券

在中国市场,从春节开始全国影院就纷纷歇业,每日经济新闻3月初报道:2019年内地春节档票房为59.1亿元。如果没有疫情,多位业内人士曾预测,2020年春节档票房有望突破80亿元大关。当然,这一切都只成了想当然,直降到了不到2400万元。

从春节就关闭的院线影院,已经错过了两个最佳营销时机,春节档和情人节档,上半年的宣发时机或许只剩5.1了。但现今的情况,5.1能否如愿让已经好几个月没走进电影院的观众重回以前的消费习惯,这很难说。

国外市场,随着新冠的蔓延,已波及到欧美、日韩的院线电影放映,不少影片宣布撤档或推迟首映。原定4月放映的《007:无暇赴死》已经推迟到11月份,据悉,这将会给票房带来上亿元的损失。

3月19日,华纳兄弟电影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哈利·波特与魔法石》4K修复版等好莱坞电影将会在国内重映。消息一出,立马在微博引起广泛讨论。

并且有消息称,从4月初到4月中旬开始,或将陆续有适合长线放映的文艺片(新片)进入市场。中影公司北京电影发行分公司官网上显示,《野性的呼唤》《乔乔的异想世界》将于4月3日在艺联专线上映。

但27号晚,广电紧急下发通知,所有影院不得营业,已经复工的也要当即关闭。这样一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还能否如期重映也成了未知数。

巧合的是,就在前一天3月26日,支付宝发布“城市生活周”电影票预售成绩单:近400家电影院上线后,预售票房已暴涨20倍,多家影院的观影券被秒光。杭州、上海、南京、北京等城市领跑全国电影预售票房榜。

以猎云网所在的城市北京为例,虽然影院还未复工,但联合支付宝的城市生活周所推出了“电影票3折起,先囤再享”的活动,这无疑也是先锁定市场的一种刺激消费的手段。看似是“赔钱”买卖,实际可以拉拢消费,帮助电影行业尽早复苏。下拉页面能看到上百家影院推出的优惠活动。猎云网记者浏览时发现离家里最近的影院,有2.9代19.9元的代金券显示从5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可用。

但27号的新政策,让影院联合支付宝推出的低价代金券自救行动,还没捂热就又前功尽弃。不过从新浪娱乐对用户群体的观影调查来看,超过80.5%的网友表示不愿去影院看电影。包括此前复工的影院零星的几人票房,连影院的水电缴纳都不够,这样或许也是即使止损吧。

惨淡的2020,电影从业者不好过

小雨是兰州某影城的营销策划,影院不能复工,她只能从过年一直被迫滞留到现在,小雨认为对她影响最大的还是工资,这期间只能拿最低标准的底薪。影城没有客源,同样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现在影城的工作人员都在通过饿了吗的外卖平台,低价促销清仓一些临期商品,像是爆米花可乐之类的。

但在当下的情况下,影院促销商品一不具备价格优势,也无法刺激消费欲,此番自救无疑是杯水车薪。小雨告诉我们,有些私人影城,干脆连工资都不发,问就是财务没上班。

影视剧组人员整条产业链也基本停滞,无论制片统筹还是美术道具,还有很多至今滞留在家中。

2020年对影视从业者来说冰冻三尺,可以看到的就是急转直下,在本就萧条的大环境下更加艰难,现在不少影视公司为了生存已经疯狂投拍抗疫电影了。

无班可上的情况下,不少影视从业者被迫做起微商在朋友圈卖货。在影视内容创作行业,除了影视工作人员,还有大部分自由职业者,他们承接着很多视频、vlog拍摄创作,疫情最直观的就是场地拍摄受限,疫情下视频内容创作相对单一化,室外拍摄基本都要转成室内拍摄。

正是意识到内容创作者的重要,BBC向英国电影电视慈善机构捐赠70万英镑(约85.6万美元),以帮助在疫情危机下失业的电影、电视自由工作者。BBC内容总监夏洛特·摩尔表示,“自由工作者是我们产业的命脉,他们让我们的节目能在所有观众面前保持充满精彩的创意。在这个时候,我们对他们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影视公司遇冷之际,视频直播成了另一出口。据企查查数据分析,目前全国直播视频相关企业数量已超9000家,有限责任公司占比超95%。影视公司不景气,越来越多的明星加入了视频带货大军,也足矣看出影视这一行的泡沫危机之大。

线下影视业停摆,资本泡沫终显现

疫情带来的不仅是中国受影响,眼下全球都处在新冠灾难中,全球超三分之一的国家实行封锁,全球电影业遭遇着史无前例的停摆。

除电影院不能开放外,一切与影视相关的活动也纷纷推迟,如原定4月下旬在京举办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国外第7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第74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等宣布延期举办;而美国西南偏南电影节、悉尼电影节则是直接取消。

大型电影集会的延期或取消,对电影的制作和宣发造成很大影响。首先在疫情下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封国封城的政策,电影节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嘉宾到不了位;第二点疫情期间,内容创作减少,可供电影节选取的参展片子就没有太多的选择性;电影节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和各个国家谈版权,疫情让这些都变成了不确定性。

当娱乐消费进一步转至线上,数字流媒体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每天有大量用户涌入Netflix、迪士尼、亚马逊等流媒体平台,国内的爱奇艺、腾讯、优酷视频等在这期间用户量也激增。

超高的需求,导致Netflix、迪士尼、亚马逊等平台纷纷通过降低画质清晰度一避免网络过度超载,抖音出海版TIKTOK在欧洲也已暂停高清流媒体播放30天。

虽然院线转网播或许是个不错的主意,春节期间徐峥导演的作品《囧妈》就率先采取了这一模式。只是这一模式也并不顺畅,影视监管人员对此举做法接二连三的制止。

一位发行公司高管称:他们已经不允许让未放映的电影上线,这些新片都要留在疫情结束后来刺激消费。这样一来,这些新片却成了暂且“卖不出去”的滞留物。

疫情期间,大量泡沫显现的影视公司在倒闭边缘试探,或许会重新思考高质量的内容才是抵御风险的王道,接下来粗制滥造的影片或许会少很多,转向内容为主的少而精。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中军在一次论坛中说到“影视行业经历过高速发展之后,需要一个加强规范管理的过程,这是行业未来获得更长久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经历着资本流出、项目减产的影视产业却更好的看到市场的需求,业内认为:中国影视行业已经告别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时期。

疫情期间,可以让很多电影人专心致志的窝在家里创作剧本,从这个角度看,在创投方面,或许会有比之前更丰富的资源。

至于电影院何时才能复工,我们不得而知,位于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的Sun-Ray影院写着这样一句话发人深思:电影院关闭,直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不再像一部电影。保持安全,善意待人。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影视工作人员小雨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