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欧美篇】

注1:本文是由我的同事“吐司(成都comiday)”完成主体,我负责编辑、修改。

注2:虽然很麻烦,我们还是希望您在阅读之前已经看过【日本篇】。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1652594

​ 序

前些天,一组网友杜撰的“布丽·拉尔森在Jimmy秀中大谈特谈ABO世界观,激情分享自己与斯嘉丽·约翰逊的RPS文,说自己当然是ALPHA”组图引起热议,一时间被很多人当成真事,惊呼“她们是真的”。仔细想来,这组只是改了字幕的图说服力并不高,能让这么多粉丝沉迷其中,是因为全世界的RPS粉丝都期望着美梦能成真,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创作”来满足自己的想法。

最初的ABO设定

最初的ABO设定

(注:ABO世界观是2010年前后起源于《邪恶力量》粉丝创作的社会模式假想。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不仅有性别还分为ALPHA、BETA、OMEGA三种性征;个体地位由生殖结构决定;性欲超越情感,人际关系由性冲动主导。)

除了进行粉丝创作,有的欧美网友玩的更大:在以Cameo为代表的“粉丝购买明星使用权的APP”上,粉丝能够付费购买注册明星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行为。RPS爱好者自掏腰包,下了既不是祝福也不是恶搞的一单,让明星说一些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意思的句子,来满足粉丝的小小愿望。

cameo 已有超过两万明星入驻

除去斯嘉丽约翰逊这样的好莱坞明星,这类APP上注册的还有体育明星,喜剧演员,导演等大大小小知名人士,相对名气较小的注册者在知道下单者是为了RPS也依然笑着满足的事情时有发生。

作为公众人物,能够了解、许可并观看自己作为主角的RPS创作,不得不说是一桩奇事。这除了有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们不断产出的贡献,必然也有欧美RPF、RPS圈层独特的发展道路带来的影响。

本文有以下几点前提,后不再赘述:

1) 日本篇的主线是“漫画”,欧美篇的主线则是“文学作品”。

2) 存在着一些无对应中文或原文表意更准确的“术语”。

RPF:上穷碧落直至九天

在部分爱好者认知中,RPF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莎士比亚所著《Shakespearean History》一书,书中对前四个世纪英国国王的故事进行了再演绎。而著名的勃朗特姐妹在幼年时,对当时儿童间流行的以“拿破仑的故事”为模板的扮演游戏进行了改编,也被当作是早年间的RPF创作。

在演艺界,它也被探索的淋漓尽致。

1940年代惠特曼出版公司就已发行过有授权的RPF,以当时的好莱坞最佳女主角金格尔·罗杰斯(Ginger Rogers)为首的众多当红演员们都参与其中。在出版物中,他们与现实生活中相同的只有名字和魅力,故事里的他们并不是演员,而是接线员、侦探、甚至情报员。

星际迷航与警界双雄:SLASH与RPS的开端

虽然在欧美文化群体中,基于真人进行创作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在发展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社会文化的认知,以描写同性关系为主的RPS分类并没有成型。

有记载的最早“使用真人作为主角的同性爱故事”是1967年出版的《Slaughtering Cows and Popping Cherries》(或译屠牛与爆樱桃)一书,作者保罗·克拉斯纳在书中描写了一段超现实故事情节:

时任美国总统的林登·约翰逊亵玩前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尸体。虽然欧美用户一般认为政治RPS是一种讽刺文学(I've also seen SLASH written about politicians ,often meant as political satire rather than true SLASH),但它客观也在RPS分类之下。

而real person SLASH这个分类,则连同SLASH这个同人隐语,诞生于《星际迷航 Star Trek》及《警界双雄 Starsky and Hutch》的粉丝圈之中。SLASH一词原义是“/”斜线,在星际迷航的粉丝创作中,使用K/S这一标签就是在提醒读者:请注意,接下来的内容中K(柯克)和S(斯波克)两人将发生与性相关的故事。与之相应,使用K&S则说明后续故事两人之间只有友谊。

星际迷航是如此火爆,越来越多爱好者撰写衍生创作,与朋友分享交流。SLASH标识一步步演化并逐渐被接受。于此同时,RPS这个概念出现了。

1968年,星际迷航的粉丝杂志《Spockanalia》刊登了吉恩·洛拉《参观怪异星球》一文,这是一篇RPF文章,讲述了运输工具故障导致星际迷航中的角色被20世纪的演员所取代所发生的故事。星际迷航SLASH爱好者们发现了新大陆,纷纷将SLASH故事与现实中的演员相挂钩,进行创作并广泛私下交流。

Spockanalia,一般向分类的粉丝创作选集,包含故事,诗歌,文章,插画和信件

在当时星际迷航粉丝圈的领跑者,如戴安娜·摩根(Diana Morgan,粉丝俱乐部主席)等人大多都是女性,在他们为星际迷航进行粉丝创作的同时,一部名为《警界双雄Starsky and Hutch》的作品横空出世。

这一部让很多“腐女”初次尝到相爱相杀(Hurt/Comfort)甜头的电视剧讲述了两个刑警合伙解决事件的故事,由大卫·索尔与保罗·迈克尔·格拉泽两位大帅哥主演。在《星际迷航》的粉丝建立起第一个粉丝圈(Fandom)后,这种包含着SLASH,RPS创作的圈层文化迅速迁徙到《警界双雄》的爱好者群体中。

大卫·索尔与保罗·迈克尔·格拉泽剧照

著名的《警界双雄》粉头,影迷编辑弗拉明戈这样说道:

大多数早期的《警界双雄》粉丝作家都是来自《星际迷航》的粉丝,他们大多创作了出色的作品。这类粉丝(主要是女性)对“迷航”中的恋爱关系感兴趣。他们开始挖掘并探索Starsky 和 Hutch的SLASH关系……

不同与《星际迷航》,“他们(主角)互相摸索,摸索,抚摸,拥抱”,这部剧散发出当时评论家都闻得到的GAY气,而当时的脱口秀节目也经常说到两角色的关系以及两位真人主演之间极其亲密的友谊。

SLASH圈层非常依赖官方映像作品中的那些“蛛丝马迹”

剧中相爱相杀,剧外关系亲密,又看到了主流电视节目和杂志媒体与自己不谋而合!保罗和大卫两位美国演员迅速成为了整个RPS圈最热的一对,火热程度甚至引起了其他粉丝的抵制,出现了ANTI-SLASH(反对SLASH),ANTI-RPS(反对RPS)阵营。

在此时,RPS爱好者是粉丝中的异类,他们在人数上占据少数,从社会包容性的角度来看也处于下风。一位ANTI-SLASH的粉丝如此说道:

“你不能让两个明显直的,有男子气概的,喜欢女人的男人乱搞。把他们的友谊扭曲成不一样的东西!”

与之冲突无异于暴虎冯河,为了避免冲突,创作RPS故事的创作者从不为自己的故事署名,他们像谍报员一样通过邮件发送故事,只有发誓保密的密友才能看到。

在《警界双雄》爆红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粉丝加入RPS这一家庭,他们想要看到更多S/H故事。因此,找到更便捷的分享传播途径,提高交流效率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创作者们开始使用打印机,将自己的故事打印出来,同时为了避免故事被大量复印,流传至ANTI-SLASH手中,创作者们想了一个奇招,使用紫色的纸张进行打印。

此时影印机技术刚刚起步,紫页黑字的影印品过于模糊而难以阅读。

在同样严格的保密规则下,作者们有意识的回收《警界双雄》主题的Letterzine信封,再将故事副本放入其中进行分发。这就是RPS历史上第一个饭制故事合集《The Purple Pages 紫页》的来历。

S&H一般向Letterzine,由星际迷航和警界双雄的粉丝戴安娜·巴伯编辑制作

(注:Letterzine,无对应中文。这是一种早期粉丝圈流行的媒体形式。编辑或出版者将各个订阅者的评论信打印出来,装订成10-50页摘要尺寸(一般指A5尺寸)的小册子,并通过邮政系统派送至订阅者。大家可以理解为互联网诞生前的实体讨论组。Letterzine的上位词即是Fanzine(爱好者杂志)。“同人志”一词在日本战后早期亚文化粉丝圈(特别是科幻圈)并未普及,当年都是直接使用外来语ファンジン(Fanzine)来指代圈内流通的自制刊物。1975年日本第一届同人志即卖会CM也从科幻圈里借来了这个词,当时的口号是“まんがファンジンフェア(MANGA Fanzine fair)”,即“漫画爱好者志集市”。(毫无用处的知识又增加了))

发芽于星际迷航与警界双雄的粉丝土壤,欧美RPS文化在此后的几年间迅速发展,女性粉丝仿佛被打开了任督二脉,体内饱含的创作能量迸发而出。在同性恋仍无法被当作绅士话题来讨论的大背景下,《紫页》的诞生意味着60年代至70年代初欧美粉丝圈坚固的ANTI-SLASH壁垒正逐步被《警界双雄》“强壮且机灵”的RPS爱好者击溃。但此时RPS文学仍然没到与异性恋爱(HET)或不重视恋爱关系的(GEN)分类分庭抗礼的时机,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乐队文化开始绽放。

壮大与反哺与更强烈的反抗

与RPS在日本的发迹史相近,某个时间节点上乐队们成为了RPS创作的源动力。但与之不同,此时的欧美地表下早已潜伏着发展多年的《星际迷航》、《警界双雄》的爱好者,他们懂得如何追星,精通粉丝创作的全生产线,而粉丝领袖们自身大多具有惊人创作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此时知名乐队 Moody Blues(忧郁蓝调合唱团)与 Beatles(披头士乐队) 已经积累下了相当多的粉丝,这个粉丝群体必然与SLASH文化的爱好者们有一定的交集。

而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艇)的粉丝较之前者有更多女性,这些女性很多早已是经历过《星际迷航》时代,他们熟悉如何追星搞cp的同时,更是清楚的知道SLASH与ANTI-SLASH是多么对立。这些站了主导地位的女性粉丝内化了之前的经验,使用Tris/Alex来代指吉他手吉米佩吉(Jimmy Page)和主唱罗伯特普兰特(Robert Plant)的cp。齐柏林飞艇粉丝创作的RPS文《众神离去》中,乐队“悖论”的发展史完全与齐柏林飞艇相同,唯一有区别的是吉他手和主唱从一开始就是情侣。

齐柏林飞艇

众神离去 全书超过25万字

众神离去中展示的乐队时间线

这一操作十分精明,齐柏林飞艇的ANTI-SLASH以及一般粉丝们并没有因为此而暴怒或抗议,也完全避开了可能触发的法律。Tris/Alex迅速成为了小圈子内公认的暗语,一时间RPS爱好者仿佛找到了免死金牌,逐渐的放开手脚。

这里打个岔,插一点日本方面的情况。网络时代的日本RPS以锁闭化、暗号化为最大特征,实际上圈内对各个原作的叫法在这之前就已经有缩略化、暗号化的处理(不论二次元还是真人)。下图是一位爱好者个人总结的历年CM同人展上女性向热门题材,这些作品全部使用了圈内叫法。

大部分很好认,但有些脑洞奇大,各位可以试着解读一下

我们选几个真人相关的例子。

多摩ネットワーク=TAMA NETWORK=TM NETWORK

ビイ図=びいづ=BIIZU=Bz

地図=MAP=SMAP(S跑哪里去了?)

禁忌=KINKI=KinKi Kids

勝利=victory=V6

針=HARI=哈利波特

食うが=KUUGA=假面骑士空我

電凹=でんおう=電王=假面骑士电王

大部分是谐音,有些可能要稍微想一下。比如有人说我在做“地图的本”,外人基本不可能想到是指SMAP同人。一方面是圈内交流图方便,一方面是有着暗号化的功能。这样的圈内隐语虽不是女性阿宅特有,但是在女性这边体现的更为显著一些。

让我们再回到齐柏林飞艇的话题上来。

乐队与电视剧不同,它不是一种影像作品,乐队成员也不是演员。粉丝没有办法像之前一样直接使用剧集中的“爱的一刻”(fandom did not have TV episodes to create their canon),他们只能一遍又一遍观看录像。他们和现在的粉丝如出一辙,从LIVE到采访再到他们家人的视频,粉丝乐此不疲的寻找着,某种意义上也是为自己创造他们“爱的一刻”,并将找到的蛛丝马迹融入所创作的Tris/Alex故事中。官方无粮,自己产粮,“他们是真的,我来成全他们”。

更有甚者认为,缺少戏剧性十足的“真爱铁证”对他们这种粉丝来说甚至是一件好事,一位粉丝表示:

“这是最棒的——他们之间的故事没有剧本!我们不知道现实中他们的关系会如何进展。我希望他们在一起,向对方表达永远的爱,没有剧本就意味着真的有这样的可能!这既是我们这群人的难处,又是我们的快乐。”

通过化名巧妙避开冲突和风险,又拥有相较于电视剧更强的创作激情。齐柏林飞艇的RPS粉丝们带领着其他乐队的粉丝进行了大量的创作,这些作品的主角大多同为乐队成员,乐队的配置与历史仿照着作者的偶像设置。同时他们走出地下,建立专属于RPS的社区或邮件群:Beatles_SLASH、XXXX_Beatles_Erotica、Paul_McCartney_Adult_SLASH_Fiction,从些名字就能看出粉丝有多狂热。

曾经潜伏地下的RPS爱好者终于开始站起来,抛头露面坦坦荡荡,也一步一步吸收着更多的粉丝,群体与RPS的影响力一并逐步壮大。这些粉丝很多是由电视剧粉转化而来,而新了解加入的粉丝有很多是横跨两圈,因此又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80年代,随着乐队文化兴起,RPS枝繁叶茂,进而反哺影视粉丝界。《星球大战》角色汉·索罗和他的扮演者哈里森·福特的cp是此时诞生的一个了不起的奇思(笔者突然想到了关智一),同一时间《星际迷航》、《blake’7》(英国科幻电视节目)这些科幻老树的RPS又焕发了第二春。

汉·索罗

Blake’s 7

《Sojourns 旅居》是一本发于1988年的,长达284页的星际迷航同人小说,用现在的话来讲是K/S only。他不仅仅是一本BL巨作,更是RPS探索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书中主角二人与众多现实中的人物一起演绎了一场恋爱与变革的大戏。柏拉图、亚瑟、梅林、弗朗西斯德雷克、威廉·夏特纳、伦纳德·尼莫伊,甚至星际迷航系列创作者吉恩·罗登贝瑞也被卷入故事当中,按照真实世界中本来的身份和性格,完成了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

旅居封面

旅居内页

但RPS接下来的发展并没有和《旅居》的故事一样顺风顺水。自七十年代至此,RPS始终在地下,即使群体壮大,RPS爱好者都只能隐藏在爱好者内部,没有被外界所认知。针对SLASH与RPS的反抗一直是家庭内部矛盾,进行斗争的双方均是作品的粉丝,争议的主体大多集中于“SLASH“这种当时不太寻常的关系本身。而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及之后的时间里,随着RPS渐渐走上地表,主流媒体开始关注起这个分野并进行了伦理道德的讨论。

RPS/RPF是否有悖人权,是否存在一个明确判断可否接受的界限?这成为了至今欧美媒体与一般爱好者都在争论的话题。

“最令人不安的是,它鼓励粉丝们忘记角色与演员之间的区别与界限。”

1985年《Hatstand Express》快报上发表了对RPF的评论:

这不仅是不礼貌和没有品味,而且是危险的。想想看:如果你发现你的好友在写关于你性生活的故事,你会作何感想?二次创作中我们可以拥有我们所写的角色,但我们并不拥有创造这些角色的演员。这是一种诽谤!

你说你的,我写我的,新时代开新坑

一切批评都挡不住粉丝们“为爱创作”。一边是媒体、学者们开始研究伦理道德问题,另一边是RPS爱好者们疯狂跳新坑,努力产粮。其圈层本身趋于稳定。

依然是与日本那边有些类似,进入90年代后RPS的影响力逐渐从影视,乐队粉丝中外扩,覆盖了诸如政治,古典音乐,体育等诸多领域。有RPS的地方不一定有粉丝,但有粉丝的地方一定有RPS。这句话成为了其真实写照。

除开影视娱乐圈,当时最热分野当属体育,尤其是帅1俊0层出不穷的花样滑冰。像这项运动本身的大众化程度一样,关于它的RPS的流行也是周期性的,频率与冬奥会相同,每四年出现新的cp。

此时的RPS创作的主流内容与剧情设计基本与现在一致,市面上常见的滑冰文大多属于以下两种:挚友和宿敌,宿敌小胜一筹。俄罗斯“冰上王子”叶甫根尼·普鲁申科和美国“冰上妖精”约翰尼·威尔是这个时代RPS的主角。普鲁申科最经常与他的竞争对手阿列克谢·亚古丁配对,而威尔则与史蒂芬·兰比尔,或他的国内竞争对手埃文·莱萨克配对。当然,王子与妖精的配对自然也是不能少的。

普鲁申科与约翰尼·威尔

“冰上王子”与“冰上妖精”的RPS文

每一对cp都有独特的昵称,甚至单独的粉丝社群。

对冰上运动RPS如此狂热可能是后来日本动画《冰上的尤里》在英语圈走红的先决条件。

冰上的尤里

进入21世纪,受影视工业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影响,欧美RPS圈的视线又回到了影视娱乐圈。KPOP,JPOP甚至中国娱乐圈也进入了他们的狩猎范围。而在至今仍然是AO3创作平台上最热ip之一的腐女神作,电视剧《邪恶力量》更是成为了RPS圈永恒的存在。这部讲述温家兄弟(CP名称Wincest)相互依靠、斩妖除魔的美剧从05年一直火热至今。在AO3上关于此题材的作品超过21万份。

邪恶力量

早期的《邪恶力量》爱好者活跃于LiveJournal(综合型社交网),除了上传分享自己的作品外,他们甚至周期性的组织交流会:以每年两次的Blindfold SPN为例,粉丝们会贴出各种各样的提示,有的非常模糊,有的详细到几乎就是故事大纲。其他的粉丝则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定制作品。

由于删除线事件,LiveJournal上很多相关作品已被删除。但一些老粉丝仍然记得在当年的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需求是关于两位主演杰瑞·帕达里基和詹森·阿克斯的。这对被称为J2(杰瑞德/詹森)或Padackles的热门真人cp与当年《警界双雄》的保罗/大卫有着极其相似的特征:在剧中他们有时互相嫌弃,有时因为误会互相伤害,但最终还是走在了一起(指一起解决事件)。

J2的狂热粉丝们也有他们专属的RPS活动,名为J2 大挑战的活动自07年开始举办,每年一次。该活动中RPS作品占到了绝大多数,一开始为J2only,后来发展为cp中有二者之一就可。仅在07至09的两届中,就已经有超出500位创作者为活动提供了总计超过一千三百万字的作品。

J2 大挑战
07-11年J2大挑战作品类型占比,SLASH占比远超不重视恋爱关系(GEN)与异性恋(HET)

新时代的看法

美剧《邪恶力量》以打破第四堵墙的倾向而闻名,在其中一集中,两位主演读到了关于哥俩的RPS文,借角色之口表现出了诧异。

如上文所说,主流媒体早在八十年代中就开始关注RPS圈,到了21世纪有了更多关于伦理、道德、法律相关的讨论与探索。女演员托里·斯佩林(Tori Spelling)对于某部有她出现的《永远的骑士》的粉丝小说非常不满,虽然最后诉讼得以避免,但结果也是让人悲伤的:在没有得到当事人明确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禁止任何RPF作品出现在某些网站中。很多爱好者仍然记得此事,因为这件事,演员RPF偃旗息鼓了数年。

但并不是所有欧美群众都抱着反对的态度,亚文化研究者马洛里·比兹利曾在文章中提到:

“创作者能够拥有虚拟角色,但是不能够使用真人演员进行创作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明星们是有意识有选择的进入公众的视线。而任何明星都和虚构角色一样,他们对于好莱坞体制之外的人来说是不真实的”。

Angst SLASH Hope同样提到了类似的“将名人视为虚构角色的观点:

名人正在创造一个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一个虚构的角色,对媒体和公众都是如此。

不同与“名人虚构论”这种相对晦涩的思考,关于界限的讨论则更多出现于RPS爱好者实际阅读和创作中。我要创作RPS了,在选择角色时我是否应该遵守哪些规则?这似乎也达成了一定的统一:只可使用出名的名人本人,不可使用他们真实的家人或朋友。

Win Win之路在何方?

RPS始终是粉丝娱乐。回到文章一开始的那个假消息,如果布丽·拉尔森对她和斯嘉丽约翰逊的RPS文表示开心是真的,无论媒体如何去评论,文章的作者听到她如此说一定是欣喜若狂的。

如今欧美RPS爱好者圈子中存在这样的呼声,RPS要尽量提交给正主获得许可。这种思考除了避免一些风险和谴责,同时也能为创作者带来“被认可”的愉悦。

这是否说明RPS爱好者群体存在着这样一个发展趋势:达成共识,使得粉丝和正主都能收获快乐?或是更多的创作者开始意识到“私自进行RPS创作”是存在问题的?我们不得而知。

对了,到了文章末尾我们还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也就是这种创作的发生动机。这可能与欧美一大社会问题——女权与女性思想解放相关。欧美SLASH创作者和读者主要由女性组成,与东亚爱好者不同,他们当中大部分不是异性恋。在一项覆盖4000+人的统计中,只有29%认为自己是异性恋。

笔者第一次知道原来世界这么……复杂……不翻译了……

小说家乔安娜·拉斯作为一名同性恋与《星际迷航》粉丝在自己的《色情,女人为女人用爱写作》一文中这样说:

女性同性恋认识到自己想要获得什么样社会地位,但作为“男性的伴侣”,在现实中她们很难逃出偏见获得她们想要的。

《女人为女人用爱写作》原书

《星际迷航》同人作品中的性与爱是女性的性与爱,读者想要成为文中自由去爱,无所顾忌的人。到ABO这种完全幻想化的世界观诞生后,配对甚至脱离了纯粹的同性爱。渴望自由平权,但他们并不参加政治选举与平权运动,没有党派,没有投票,只是拿起手中的笔进行文字创作,偶尔画些插画做一些粉丝影像(MAD)。然而粉丝群体的内部矛盾是这种亚文化所必须背负的宿命之一。在一封名为“面向ANTI-SLASH人群的公开信”的信件中,作者发表了对ANTI-SLASH人群反抗声音的不满:

一封面向ANTI-SLASH人群的公开信 选段

“你真正要告诉人们的是,你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在你不喜欢的事情上,从而给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

看到这里,相信各位朋友对日本与欧美的RPS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让我们用一张图表来总结一下吧。

日本与欧美的RPS对比,一个大致的归纳,并不全面,仅供参考

这种亚文化在日本与欧美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发生动机,若各位理解了动机的区别,相信很多疑惑都能自然解开。当然,不论日本、欧美,这种文化也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与主流文化发生碰撞。在发展路上,各种大大小小的摩擦、悲剧是无可避免的,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从悲剧中吸取经验,整理出一套适合各国国情的,尽可能实现双赢的规则。关于RPS的话题就到这里,如有错误的地方请多多指正与交流。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粗略的、并不全面的整理,能吸引到更多有识之士来思考、讨论这些问题。

二次创作也好,RPS也罢,仅仅是“同人(业余/独立创作)”这个巨大亚文化中的一部分。如果有才关注我的朋友对日本的同人·御宅文化史感兴趣的话,可以观看我B站账号上传的“可米说-同人·御宅文化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3975002

在这之后我们还预计展开OTW的学术期刊翻译工作。能做的事还有很多。

谢谢您的阅读。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徐犇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