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为什么能成功,而OFO、摩拜却不行?

1

城市服务领域,我们说到一个企业或者项目的成功,首先就要界定的是——什么叫成功?

城市服务,具有非常大的正外部性。比如说我们提供了一个城市良好的交通服务,那么就是会整个城市的居住质量、商业运行效率、经济活力有很好的促进。一个项目本身可能不挣钱,但是通过促进其他城市生活效率,也可以说得上是“成功”。

比如我们看到北上深,每年财政都要划拨公共交通一笔预算,地铁公司也好、公交公司也罢,如果我们按照创业企业的成功,VC/PE的成功去衡量,肯定是不成功的。

我想在圆桌中提到了这个问题,大家希望看到的回答,应该是为什么从创业企业角度来看,滴滴可以成功而OFO、摩拜却不行。

2

很多人提到了滴滴是共享而ofo与摩拜是租赁,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详细说说。

共享的本质还是租赁,有些人特别喜欢把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包装成一个新名词,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属于必备环节,但是真正分析商业逻辑的时候,我们不能被花样翻新的概念所迷惑。

滴滴,本质上就是出租车生意,ofo和摩拜是自行车租赁生意。

如果是不专业的人,看到的两者市场机会比较类似:

  • 中国的大城市的规划都是高密度的,出租车和自行车使用需求巨大而供给端效率低;
  • 交通工具租赁这种对网络化要求高的市场,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定位、支付),可以进一步提升效率;
  • 城市出行都是高频刚需场景,具有成为某种入口级别应用的可能。
  • 互联网发展到了2010年以后的时候,资金门槛都是不缺的,大家都遵循着一个并不古老的共识:有用户就自然形成了门槛。

交通出行行业真的是这样么?

对租赁这个古老的商业模式来说,ofo、摩拜和滴滴在供给和需求两端都有很大的逻辑区别。

3

先说需求

出租车出行,单公里价格是很高的,2块+/每公里还要包含时长费用和高峰费用。在这个价格区间里,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开车。刚才也提到了,我们国家城市规划的特点对自驾车并不友好,所以说滴滴要切的蛋糕,主要是传统出租车。

共享单车就很不一样了。

自行车出行首先是短途的,解决首尾两端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他的竞争对手是公交系统+走路。为什么自行车涨价特别困难,是因为一旦价格超过了消费者心理预期,大家会立刻切换到公交+走路;

自行车出行其次是露天的,必然受到天气和地形的影响。这个就不必多说了,重庆没有共享单车,长春的冬天没有共享单车不用我解释。这对运营造成了很大挑战;

自行车出行第三个问题是潮汐性,交通节点与最终目的地在上下班时间有极为明显的方向性。这要求共享单车需要有庞大的运维队伍。

上面这三点,是共享单车死活算不过来账的主要原因。

4

再说供给

仔细思考城市小汽车出行这个用户需求,在无人汽车出现之前都必须由“有时间的网约车司机+有牌照的汽车”完成。滴滴跟快的的烧钱战争,本质上是对司机的争夺,谁形成了局部垄断,谁就有可能拿到全部的超额利润。滴滴的成功在于成功拿下了大多数城市的司机资源——司机就是核心供给。

  • 有更多的司机就会为乘客带来更为便利的出行服务选择——更快地接单;
  • 有更多的客户就会为出租司机带来更多的订单。

用钱砸,真的可以实现完美地商业增长闭环,我们也看到了这个市场巨头真的是用钱砸出来的。

ofo和摩拜要解决自行车需求却不能按照滴滴的思路。乍一看,我们会认为共享单车当然是自行车是核心供给了!真的是这样么,按照这个推理自行车是核心供给,那么为什么共享单车入局者会越来越多?为什么都到了2019年美团自营的单车还在不断上线?

显然,自行车作为低价格、低门槛(相比汽车)的成熟工业品,要造所少有多少。可以想象印度如果开始如火如荼地做共享单车,你放心谁能拿到自行车的产线谁就赢了。在咱们国家,分分钟产能扩张——车要多少有多少。

那么共享单车真正的核心供给是什么——城市资源

滴滴是切了传统出租车公司的蛋糕,把份子制改成了抽成制,带来的外部影响主要是原本不应该成为网约车的车辆增加了上路时间。

共享单车动了一块最大的奶酪,并不是固定式的传统共享单车,而是城市道路和城市管理人员的时间。下面这个图,占用的是公共道路资源,还得城管人员花时间管理。

有个例子我用过很多遍,以前大家骑自己的自行车,都要停放在制定的位置,并且需要缴纳停车费。共享单车出来以后,大家有看到共享单车账单里有“停车费用”这一项么?共享单车打了一个收益盲区——免费使用城市资源,用来赚钱。自行车开动生产线要多少有多少,但是停车的地方,只有那么多。共享单车企业,如果能够与城市资源形成强绑定,就接近成功了——你家能用,别家不能用,排他式的商业模式利润最为可观。

可惜没有共享单车企业有任何机会,肆意使用城市资源。

退一万步说,管理部门和你一起做生意了。又遇到了几问题:

  • 要不要提价?提价就碰到了公交+步行这个竞争对手。何况地铁线越建越多,地铁出口越建越多;
  • 要不要高回报?城市服务很多都不求利润,VC需要尽可能多的利润,这个合作怎么做到稳固?

4.5

插一句,当年很多人不看好的共享充电宝为什么ok。按照上面的分析也是能够梳理出来的:

1)共享充电宝是一门惩罚性生意,刚需。所以不会特别规模巨大;

2)复制难度低、用钱砸就可以、产能供应充沛;

3)主要竞争对手就是用户自己的充电宝和大容量电池,可惜我们没看到解决忘带充电宝、更长续航电池的新技术;

4)完全民用领域,没有监管风险;

5)占住了高级餐厅,就占住了核心资源。

你看,现在共享充电宝都在闷声发财——有市场,但不是现象级市场。

5

我个人的分析,共享出行本身不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产品,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有效提升城市交通体系的运行效率。其社会意义与城市管理的目标比较类似,我们这不也看到了网约车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但是从VC的角度来看,共享单车真的不算是一个有高额回报前景的方向。

滴滴发展到了最后,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价格也回到了平均水平。甚至我们还看到了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拼车”危机。即使这样,滴滴今天也仍然没有实现盈利,我自己也猜不透他真正的估值应该是多少。

共享单车则是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方向,通过我的分析来看也确实很难找到盈利的方向。它与滴滴并不是一个类似的市场,而是在需求端、供给端很不一样的两个产品。

最后,滴滴和共享单车各自的成败,远不止我这一个分析思路,他们成败的原因当然也有我没提到的原因。共享单车的疯狂融资、收购并购有人赚到了钱,有人没赚到钱。我的一点小小思考,除了马后炮之外,希望能在分析框架上对各位朋友有所启发吧。


从上知乎开始,我写过很多滴滴、共享单车相关的内容。以下是我过去几年对共享出行、共享单车相关的回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一翻。

怎么看待《订单暴跌、司机退车,滴滴租赁公司:我们要死了》这篇文章?交通出行行业为什么难以被 Uber 和滴滴的分享经济模式改变?如何分析 2017 年初以来「滴滴出行」打车难、打车贵的现象?如果共享单车的政策在中国运营失败,主要原因是不是对整体中国人民平均素质的高估?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业务有哪些结合点?ofo 共享单车最近在北京疯狂铺单车数量,摩拜应该做什么?哪个品牌的共享单车可以加盟?发展前景如何?如何评价马化腾怼朱啸虎:不看好ofo的模式?如何看待 ofo 先后通过质押资产换取阿里 17.7 亿的借款,这对 ofo 和阿里意味着什么?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王家CFA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OFO、摩拜会不会像滴滴和快的一样合并?

如何看待摩拜投放美团专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