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小孩对剥大蒜桔子等感兴趣,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家务可以让孩子多参与?

可爱的题主用的是“培养”,那就往“培养”的方向走吧~其实2岁多孩子,生活和玩耍加上耐心的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啦。

一、培养发展精细动作

剥大蒜剥橘子,手指充分运动,锻炼精细动作什么的,这个不赘述啦。

二、培养家务兴趣

这个前面著名的 @Cecilia 已经很详细阐述了,也不赘述啦。

对了,我家正好也是2岁出头,在1岁半到现在,给他剥过大蒜、橘子、和奶奶一起择青菜、剥韭菜、剥豌豆(大人监护注意安全)……孩子喜欢模仿大人,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觉得大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对孩子自我意识发展也是很好的鼓励~当然,他们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不感兴趣的,干一会儿跑开也是正常的。

三、培养探索之心(科学探究和数学思维的启蒙)

生活中的物品,非常适合用来给低幼的孩子来体验和探索,2岁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太好奇了:

比如喜欢剥大蒜和橘子,大人看来很普通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太神奇啦。剥开一层,里面露出了新的东西!再剥开,居然还有!里面一瓣一瓣的,还能分开!分开之后怎么又合不上了呢?都是一瓣一瓣的,橘子一捏一手汁,大蒜却捏不出汁。剥的时候,突然又有了奇怪的味道~~

题主的问题,提醒我最近很久没带娃玩水果蔬菜啦,马上想几个小活动,今晚就带娃玩起来,回头来补充哈~(下图是晚上玩过后补充上传的)

【小橘子的一些活动】大概45分钟

(1)颜色认知:

-可以问孩子小橘子是什么颜色(一般橘子、砂糖橘、橙子等都是“橙色/橘黄色/橘红色”的,但孩子一般对“黄色”比较熟悉,是很好的机会带他们比较和体验不同颜色)

我问我家小朋友,他说是黄色。我拿来黄色和橙色(也有人习惯称橘黄色/橘红色)两种颜色的积木和绒球,让他比比看,哪个更像橘子的颜色,他指着橙色。这时告诉他这样的颜色叫“橙色”,他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车说“这个也有点橙色”。

(2)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真的是什么东西都能做,只要你透过各种东西的外表,看到它们数量、颜色、大小等属性。简单做几个,没具体分龄哈,有些要3岁+后孩子才能理解的。PS:低幼数学游戏以玩和各种摆弄物体为主,数学的内容是潜移默化的,千万别本末倒置搞成了逼孩子做数学题…

-比大小(2+),3个找最大最小(3+)

我家没有大橘子,就拿了个大橙子代替。小朋友大叫“好大呀”“好大呀”。这时他其实还不理解大小是相对的,比如后面我们比小橘子大小时,我说“大的”时,他会去旁边找这个大橙子。大概3-4岁的孩子慢慢能理解量的相对性。但,大小对比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是个值得反复强调的体验。我家小朋友拿起来大橙子,说“好沉呀好沉呀,一个手拿不动,要掉到地上啦”。

-目测比多少(2+),一一对应比多少(3+)

这个还是用上图,问他哪个盘子里多,哪个盘子里少?我以为他会说蓝色盘子里多,因为之前很多例子里都是孩子可能会受到物品的大小影响,认为大的多。但出乎我意料,他说指着绿盘子说“这里多”,然后指着蓝盘子说“咦,这里怎么没有别的橘子”,又指着绿盘子说“这里有好多别的橘子”。

当然,也可以用小数量的小橘子,让孩子目测比多少,培养数感。3+的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是数的启蒙最早期的活动。

我正好手边有个《好饿的毛毛虫》,于是打开让他找毛毛虫吃橘子,吃了几个橘子。他自顾自地自己讲了一会书,然后我们用小橘子和书上的5个橘子做了个一一对应的小游戏——把橘子放在书上的橘子上,一个对一个。

-数量对应(根据孩子水平,不要超纲哈)

我家还小,谈不上数量对应,他现在3以内的水平,很正常。如果大一点的孩子,例如小班,可以5以内或10以内的数量对应练习。例如你拿出4个积木,让他取出“一样多”的橘子,或者再增加个和数字对应之类的。

-过家家游戏(容器倒腾,按指令增加减少,按数取物等,随便玩。)
这个我晚上没做,因为我家吃货在不停要求“妈妈我们吃橘子吧”……o(╯□╰)o陪娃玩嘛,要顺着娃走,才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3)一剥到底(综合活动,感官、结构、状态变化等)

这个最后做,玩完了一剥到底最后吃掉。我家小吃货最喜欢的环节……

观察橘子:

闻一闻橘子的味道,比较橘子和橙子味道,摸一摸橘子和橙子的软硬什么的。(也可以只观察橘子,我是正好手边有个橙子,小朋友说“橘子坏了,软软的”,哈哈哈哈。)

剥橘子皮:

就像剥鸡蛋一样剥橘子皮。剥下来的橘子皮,闻一闻,观察正面和反面,正面和反面(外皮光滑和内里不光滑)。

挤橘子皮:

挤橘子皮,让挤压的汁液喷在手上感受下,闻一闻味道。再操作一遍,观察是从哪里,怎么喷出来的。(小心不要喷眼里)

我家莫名其妙伸出手来,我挤到他手上,那个眼前一亮啊,马上要我伸出手,他来挤我手上。结果没搞明白,反着挤的,再教一遍。

挤一轮后,和他一起闻闻手。因为实际体验的,所以他们很容易理解“手上没有拿橘子,也有橘子的味道”这样的现象。

剥橘子瓣:

把橘子一瓣一瓣分开,观察上面的橘子络,把络也撕下来。可以尝一尝。

这个我家撕了几个就没耐心了,因为他心心念想着赶紧吃吧……

剥橘子肉:

把橘子瓣的薄皮揭开,露出来橘子肉。观察颗粒。尝一尝橘子肉和带皮的橘瓣吃起来有什么不同。

同上,我家压根顾不上看,也不理睬我说的什么颗粒,伸着头就啊呜一嘴吃掉了哈哈哈。

榨橘子汁:

剥好的橘子,让孩子用研磨碗或其它工具,榨成汁,喝掉。这是很好的一个关于“状态变化”的体验过程,从橘子到橘子瓣,压碎成橘子汁。有‘整体-部分’的思想在里面,还有‘状态变化’的思想。

开始榨第1瓣的汁时,我说去给娃拿个勺子,把剩下的东西捞出来,等我厨房回来,人家已经连汤带水带橘子全吃了……接下来,他大概每次1瓣,榨1瓣喝1次,干掉了4个橘子吧~大概20分钟老母亲得以躺沙发刷手机。

四、培养语言发展

这个其实是隐藏在你和孩子互动之中的,你对物品、动作、现象变化的描述,对孩子来说都是鲜活的语言输入,在生活情境之中,眼见耳听,频繁互动,这才是对孩子语言发展最好的促进呢。

例如:

-颜色:“黄色”“橙色”

-动作“轻轻一挤,汁就喷出来”“先从凹进去的这里掐开一个小口,然后揭开一剥,就好剥啦”“一边转一边往下挤压”“榨果汁”

-味道:“橘子的香味”“酸酸甜甜”

我经常用“丧心病狂”来描述爸妈带娃互动时应有的语言量。尤其是2-3岁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之前有实验测算(不到2岁的幼儿)妈妈和孩子交流总量上升,与孩子语言输出量,惊人的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

总之,3-6岁的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非常宝贵的时期啦~希望更多人像题主这样,能看到孩子的点点滴滴,多多陪伴和引导孩子们啦~

PS感谢题主激发了小灵感,给今天带娃提供了素材,么么哒。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大泡泡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孩子做家务应不应该给钱?

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帮忙做家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