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公司到底是干啥的?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大(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咨询公司),我就以自己在Tier2的管理咨询的工作经历分享一些些工作以来的经验吧


几年前有一部美剧叫做”house of lies”,主演是钢铁侠的好基友。抛开主角们扯淡的感情线和迷一样的收入水平而言(收入水平夸张程度可以媲美一部国产剧叫“我的前半生”),剧中描写的工作场景还是比较符合咨询的黄金时代。那时还可以靠几张ppt来忽悠忽悠,而现在不被忽悠就很不错了。咨询越来越要求干货。

我所经历的咨询的项目比较多和典型的有:长期战略制定,org & re-org 组织架构调整,entry strategy 市场进入,DD 尽职调查 (还有其它的一些分类,比如采购战略、生产战略、选址等)

  • 长期战略制定

国内集团的长期战略项目在市场上基本上是被前三家垄断,而tier2的这些中国office更多的是参与到了一些各自擅长领域的MNC(multination company)的战略项目中。

  • DD 尽职调查 & entry strategy

管理咨询一般做的是CDD (Commercial Due Diligence) 项目。DD分为FDD,CDD,LDD,VDD等,所谓尽职调查,一般是PE在投资一家企业之前,需要对这家企业进行营利性预测、了解他的财务以及法律风险。就像是如果我有了女儿要出嫁(两家公司要合并啦),我一定会先去了解下这个女婿有没有案底(LDD,legal due diligence),再去了解他和他的家庭财务情况如何(FDD,financial due diligence),最后再请他喝个茶聊一聊,看看这个小伙子的人品和成长性(CDD, comericial due diligence),而我会在喝茶的时候也会跟小伙子讲讲我女儿的好(VDD, vendor due diligence)

PE在作出投资决定前会经过好几轮的投资委员会审批,而简单得说,投资委员是否会批准这个投资,看的就是valuation(估值)是否合理。FDD是在看现在他们的财务情况,LDD是在看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CDD则是在提供未来几年topline(指公司收入,因为一般作为财务报表的第一行,所以也叫topline)的增长性。而管理咨询公司在CDD项目里面需要给出的数字,其实就是一行:未来几年这个公司的经营收入会是多少。PE则会根据现在的财务情况和未来他们的预计,去将经营收入除去经营成本而获得每年的净利润,从而获得对企业的估值。everythin starts from the top.

而管理咨询需要在其中做的,就是将收入进行拆解。准备过case interview的可能可以理解,为什么会做这么多market sizing的题目,就是因为以后上项目了,每天都会面对一堆估算。比如我要估算一下我女婿的收入,就得将他的收入拆成工资、投资收益,工资又分奖金和基本工资….一步步拆解,得到一个相对估计精确的数字(每一步都有逻辑和市场信息支撑的才叫相对准确的数字)。这就是CDD项目。

DD的项目曾是咨询界避之不及的项目,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意味着铁定成为公司关灯的那个)。通常都是2-3周出一份报告。而且因为涉及到对公司的估值,相当于要从头到位(市场增长情况、竞争对手、客户需求等等)全部撸一遍。想想就害怕。

Entry strategy其实跟DD项目的思路比较接近,但客户属性不同。entry strategy一般都是企业客户而非PE,企业客户更关注对生意的实际影响以及how? 比如说我司最最最经常做的项目就是药的revenue forecast,其实就是个市场进入项目。客户会准备研发一款新药,这个药能治xx病,想要看需不需要在中国上市。其实思路和DD一样,但企业更关注how:我该如何定位我的新药(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如何定价?是否要进医保?如何进医保?等等等等,这不简简单单需要一行数字,而是需要回答关于市场、竞争对手、自身的种种问题。思路相同,但目的不同。

  • Profitability项目

准备面试的时候经常会有profitability的case出现,但总是想不通为啥一个诺大的公司,自己搞不清楚自己的成本结构,还得找咨询公司来看看?自己哪里亏了钱,心里还没点数嘛?后来我发现,人家心里当然有x数。有这么几种情况下,会找咨询来看看profitability (或者准确的说是part of profitability)

- scope太大人手不够:有家大业大的公司在全球各个市场有多个BU,沟通效率总归无法跟常年做这种跨国项目的咨询公司相比,会选择找更熟悉当地市场的人来看看

- 涉及到竞争对手信息:需要去了解市场上其它竞争者作为benchmark的

- 需要外部咨询来说服内部的:office politics

通常这种赢利性项目会被拆解为好几个子项目来做,第一阶段看营收,第二阶段看成本,第三阶段制定未来营收增长和成本降低的战略,第四部制定实施计划。那这些项目就有可能被拆分交给不同的咨询公司去做(因为不同阶段的费率是不一样的)

  • 一些思考: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下几个项目之间的联系,会感觉所有项目都像是围绕着公司的三张报表在进行。一张revenue forecast,无论用哪种估算的方式,从宏观到微观,或者是bottom up,这是DD/Revenue forecast/Market Assessment…..;一张income statement,拿过来前面估算的revenue,一步步减去成本而获得最终的利润,这是profitability;一张balance sheet,资产负债如何变化,该出售/收购资产,是entry strategy/asset management。

再扩展想想,如果我们把自己看成一个公司,每个人不也可以拿这三张表来衡量自己嘛。每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是自带初始设备(时间),但这个资产是直线贬值的,你需要拿着这些资产去逐渐升级设备或者添加附件(上学),买回来的这些新技术会给你增加更多的资金收益;18岁以前设备也不怎么赚钱,而18岁之后由于技术到位了,逐渐的开始有些收益,但要开始租厂房,产生了不少成本(租房、借贷、生活开销),前几年净利润当是负数,而当收入逐渐增长,profitability逐渐提高,慢慢开始积累财富了…..人生的重要决定也像是一些咨询的项目,未来的收益会如何增长?收入来源来自哪里?如何提高自己的profitability?值不值得出国念书(entry strategy?expansion plan?)

  • 咨询公司为什么存在。

管理咨询这个行当存在是社会分工逐渐明确、细化的最好体现。

万事皆可“外包”。这是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商人提出的“概念”。在制造业,有OEM,ODM,医疗行业有CRO CMO CSO,小米的供应链体系就是个外包工厂的百宝箱,那么为什么公司里的战略项目不能外包呢?公司里的战略一般是有战略部门来牵头制定,但战略部门真的有足够的预算支持五年一次的战略设计吗?PE公司有预算养几个人支持每年大量的DD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不同公司零碎的需求催生了战略咨询这个行业,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做得多、做得快、做得好、还能省下养人多预算,何乐而不为。况且,咨询公司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非常完整、高效的工作模式、非常成熟的思维框架、非常深厚的行业经验、非常广泛的信息渠道以及非常聪明的员工群体,为企业解决strategy level的问题依然游刃有余。

最重要的是,人是有知识盲区的。我在甲方和乙方都工作过,会发现这是两种非常不同的工作思维方式。甲方的工作会让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深度迅速增加(至今我依然感谢前东家给我的knowledge),而乙方会让我看到更多“其他人是怎么做的”。行业内的经验、跨行业可以移植的经验这都曾经在我的知识盲区中,而到咨询公司后才逐渐清晰的。


本科毕业伊始就做了个自己的留学工作室,借这个公众号记录了关于我自己在快消、咨询工作的感悟,也有一些留学故事

感兴趣请微信公众号搜索:王二德

或浏览

http://withwonder2world.com

你就可以找到我!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剪刀手王二德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顾问销售转到咨询顾问可能性多大?

准高一未来如何走企业管理咨询(如何为进入麦肯锡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