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问题。
假定你说的混动包含了HEV(丰田混动车型为代表)和PHEV(大众宝马混动车型为代表)。我们先看看数据。
前十名中,有2款PHEV, 品牌分别是宝马和帝豪。但是也要指出一些明显不是针对个人消费市场的,比如EQ、e2和宝骏E100.
我这里暂时没有各个城市的销售数据,我想结果会是很大的。因为各个城市的政策大相径庭。
牌照政策:对于北京来说,PHEV与燃油车同等对待,购买PHEV不存在牌照因素。对于上海杭州等城市,PHEV与电动车同等对待。
买车是一种消费行为,需要供给和需求同时存在,我们不妨从供给端和消费端分别来看。
- 供给端。 @黄恒乐 说的我基本赞同,HEV和PHEV,简而言之,技术难度大,而且高度依赖发动机技术。比如丰田的THS,比如本田的i-MMD,都是非常复杂、精密且节油效果很好的混动系统。从销量来看,也都很不错。再比如日产的e-power混动技术,只需要一个不到10kwh的电池+1.2L3缸发动机,结构简单,电池小,能耗却非常低。而且e-power note上市之后几个月就把Prius混动从日本本土销量第一的位置上给挤下来若干次,实力可见一斑。
与日本不同,欧洲的混动以P2为代表,不管是大的帕萨特混动还是宝马530Le,都是这种结构上加上自己的特殊设计和考虑。P2的优势往往在于在现有的动力系统基础上通过特殊的离合器、变速箱来实现不同的驱动模式,但是总体上,零部件与传统车的共用率比较高。
可是以上这些精密、复杂的系统,自主品牌的产品,要么在油耗上还没追上,要么系统可靠性有所欠缺,要么成本下不来,总之就是无法做到各方面平衡。一句话,就是做出产品也很难赚钱,所以厂家积极性不高。所以市场上的合资品牌混动车型,以日系和欧系混动为主。
而大部分限牌城市的补贴政策(除了广州),基本倒向PHEV-插电式混动—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不在这里展开说,而一般都是大容量电池才需要用插电方案,日系厂商由于技术路线原因,前些年没有插电车型(其实到现在也就是丰田才有)。所以又没有被纳入这个游戏。所以对于限牌城市,能看到的混动车型被进一步缩减了。
自主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电动车上,目前只有吉利、上汽等几家实力较强的自主品牌还在做PHEV混动车型。不得不说,吉利在跟沃尔沃合资的过程中,技术方面确实有了全面提升。帝豪GL PHEV就是个例子。
总结一下,供给端:日系太少,欧系太贵,自主不够成熟。
2. 消费端
新能源车,绕不开购车资质问题。如果我有一张牌照,可以买电动车或者PHEV,那么我会考虑几个因素。
1)价格 电动车价格,从20w以内的代步车,20-30w的入门豪华,35-50w。50w以上,每个区间都有相应的车型且丰富程度大于PHEV。汽车之家截图作为一个数据。
选择PHEV作为条件,进行车型筛选,结果有4页。
选择纯电动作为条件,进行筛选,结果有10页。
即便有少数骗补车混杂在里面,但是依然不能掩盖厂家开发电动车的积极性远远高于PHEV这样一个事实。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更容易选到自己满意的产品。
2)折旧率和售后
电动车折旧率比较高,二手车价格相对比较低。而混动车,基本与燃油车持平。在这方面混动有一定优势。
3)使用成本
电动车使用成本,如果安装私人充电桩,应该不超过0.15元/公里。PHEV车型如果安装充电桩,成本类似。没有的话,会比燃油车低10%-30%不等。
4)使用场景
现阶段电动车不适合长途驾驶,而中国平均通勤距离也远远小于欧美(一般小于50km/天),而自驾游的频率也不高。这是很多人愿意选择电动车的另一个愿意。
如果把混动车的范围限定在PHEV,因为上面的种种原因,确实纯电动车的销量更多一些。
如果把混动车的范围放大到HEV+PHEV,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成立了。因为卡罗拉等混动车型在很多城市没有被算作新能源车但实际上销量不低。
所以,混动并不比电动车差。题主所看到的,是种种原因导致的现象,而并非两种技术路线的真实比较。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最近想买一台车,不知道买燃油车,电动车还是油电混合的,有没有合适的车型推荐的,价位20到3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