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量级到轻羽量级,从体育差生到巴西柔术大师1组蓝带世界冠军,我以特殊的方式纪念我的30岁!
我是Jason ,今年30岁,现居住于加拿大温哥华,是一名软件工程师。
从小我一直是一个死胖子,各种运动极为差。7岁时爸爸用1个月时间才教会我学习自行车,在学校上学期间,数次跑步体能测试都是班级后几名。
这一直没有改观,直到出国前,我决定去健身房减肥。妈妈嘲笑我“在浪费她的钱去办健身卡”, 但是后来我用3个月时间把体重从190磅减到了160磅。所以说,我在减肥之前时这个样子的:
自从健身减肥有了成果,也逐渐对运动产生了更大兴趣。我在网上联系到3位当地的自行车爱好者,尝试了一次长途骑行。我们一共用了5天时间,从辽宁省沈阳市骑到了河北省秦皇岛市,全程约400公里,然后坐火车返回。
来到加拿大后,还参加了2次长跑,一次半马拉松,取得了1:47:16的成绩,一次10公里跑,取得了49:55的成绩:
平时喜欢看MMA的比赛,萌生了亲身尝试的想法。我比较了几门比较流行的武术,巴西柔术以地面降服技能著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说做就做,我去网上搜索了一下附近的柔术馆,第二天就去馆里报道了。
现实总也没有想象那么美好,我幻想自己能做出专业格斗运动员在比赛中华丽的柔术动作,但是 我被泼了一大盆冷水。教练面对我这样一个新的学员,给予了极大的耐心,但是即使他单独为我 额外示范5-6次,我依然不能做好最简单的动作。
在去柔术馆之前,我就听说柔术的理念是以小博大,果不其然,馆里一些比我弱小的队友也会利用柔术技术把我在地面上治的服服帖帖。这并没有让我觉得沮丧,反而让我产生了更浓的兴趣, 想对这门武术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几年之后,跟这位启蒙教练聊起的时候,他还跟我说,他以为当年我就是尝试一下,几天后觉得失望了可能就不去了,他完全没有想到我坚持到了现在。
当年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拿到巴西柔术蓝带,因为在巴西柔术中升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情,4段之后才是下一个色带,通常黑带需要10年以上的苦工。在我眼里,一个蓝带已经可以做 到很多令我眼花缭乱的动作了,让我钦佩不已。苦练了4个月后,教练给我白带1段,心情别提高兴了,因为我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一步,虽然前路还很漫长:
实习结束后,我回到温哥华岛继续上学,在那里找到一个新的馆继续训练。经过4个月的训练和第一次升段位,我决定在巴西柔术训练上走得更远,因为我看到了自己通过努力有了进步,并得到了认可。
新的柔术馆是一对兄弟开的,在当地小有名气,大家称他们“de Groot brothers”。我在他们的鼓 励下第一次参加了柔术比赛,并且第一次在赛场上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当计时器归零,裁判举起 我的手臂时,精疲力尽,因为我的柔术技术还不足够好,对抗中使用了很多纯力量,消耗了大量体力:
就这样我陆陆续续在2年中参加了多次小比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持续坚持训练2年后拿到蓝带:
应该说当时自己设定的目标达到了,但是我决定在这个业余爱好上走的更远一些,这个当初的目标并不是终点。
De Groot兄弟两人怀揣武术梦想开始训练,在柔术在加拿大还不够流行的几年前,为了能在一个黑带武馆训练,每周从维多利亚坐轮渡到温哥华。学习了几年小有所成后,回到维多利亚开了自己的柔术馆,从垫子上只有他们两个人到有上百个学员。他们一直活跃在各种当地和国际的柔术比赛中,在不断尝试后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作为他们馆里的第一批学员之一,我不仅仅从那里拿到了我蓝带,还见证了两个有梦想的人一步 一个脚印,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无论是在竞技比赛还是在推广教学方面。柔术圈中,身边的励志故事还有很多,甚至还有独腿的残疾人站在比赛场上,和正常人同台竞技。
他们能做得到,我也能做得到!蓝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征程!我克服了恐惧的心理,在新的技术水平上继续征战,期间也有各种伤病,但这并没有让我停下脚步,伤病过后每次都是快速回归。就这样,从蓝带1段到蓝带4段,我见证了自己一点点的进步,体重也从原来的160磅减到了150磅。
毕业后离开了维多利亚,来到温哥华,继续坚持训练,并辗转从一个馆来到了现在的柔术馆,教练Thomas Lisboa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老师,而且曾经在黑带级别最顶级比赛中征战,是当时世界顶级的柔术职业运动员。曾经在紫带和棕带时取得成人组世锦赛冠军,黑带时也取得过无道服世锦赛第2和第3名的好成绩,其他荣誉不胜枚举。
在去年我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要在今年参加多个大型国际比赛。这不仅仅是为了在柔术中给自己更大的挑战,还是为了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纪念自己的30岁。人过30到中年,身材走型,并不是人生的魔咒。人到30,依然年轻,依然有活力,依然有很多可能!
说做就做,我加大了训练强度,在饮食上更加自律,并且决定利用1年积攒的年假时间去加州洛杉矶集训一个月,我去了柔术传奇人物—眼镜蛇大师Rubens Charles Maciel的柔术馆。
在那里,他们训练态度给了我很深的影响,我第一次让自己这样个“书呆子”置身于职业体育运动员中。技术环节,每个人都对新的技术如饥似渴,谦逊好学,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对于新学的技术动作,不厌其烦地重复练习;实战环节,大家都拼尽全力,这里有最优秀的 运动员,在这里的实战可能比在实际比赛对抗更加激烈,每节实战结束只有短暂休息,整节课下来强度非常大。
眼镜蛇是一位柔术界的传奇,2017年,38岁高龄的他在同一年拿到了所有大赛冠军,是史上首位大满贯获得者。在自己的馆里,他更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他力求做到每个细节都不放过,每个 学生的提问都详细耐心解答,甚至对我这样的访问学员也照顾有加。一次,在我练习一个他刚刚 传授的技术动作时候,他发现我做的不对,就主动上前给我讲解,看我依旧疑惑还主动做示范, 然后还要求我演示给他看,直到把每个细节都做标准。
有了有了这些准备,还差最后一步,体重控制。进入比赛场,第一个需要战胜的对手就是那杆 秤,即使多出0.1磅也会被马上取消比赛资格。我要把净体重降到大约138磅以下进入轻羽量级,在比赛前集中脱水并不是一个明智选择,因为IBJJF比赛采用当天称重,称重结束后只有大概半个小时补水和营养。因此,要采取脱水和减肥结合的方法,在减掉实际体重的基础上少量脱水,并且在称重结束后迅速恢复体力。称重前一天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新年首战欧锦赛,在1月,坐标葡萄牙里斯本,我取得了第3名的成绩:
2月波特兰公开赛小试牛刀:
3月泛美赛,坐标加州欧文市,更进一步:
8月初西雅图公开赛热身:
8月末世界大师赛,坐标赌城拉斯维加斯,终于获得了冠军:
从欧锦赛到泛美赛再到世界大师赛,从第三名到亚军再到冠军。备战时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赛场上见证了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从最开始的小心谨慎到后来的大胆进攻,在落后 时依然沉着冷静。
泛美赛决赛在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比分反超落败,也许那一刻他比我更想要得到胜利,他得到了自己争取的东西。这一次我更想得到属于我的胜利,世界大师赛决赛成功复仇。经过8个月的征战,在IBJJF蓝带大师1组里取得了世界第8的排名:
最后,蓝带生涯结束,从柔术名将Thomas Lisboa手中接过新的紫带,感到十分荣幸。
如果走正常程序考试升带,我可能会挂掉,因为我是一个严重偏科生,Alliance紫带考纲里的很多技术我做的都不如白带。我庆幸在柔术赛场上,我并不是以自己的缺点和弱势被评判,我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胜利。
但这并不是终点,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会继续追逐新的目标。
这个过程收获的不只是柔术,有共同奋战的队友情谊,有辛勤的汗水,有纪律的饮食生活习惯,有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有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做事态度,和其他很多很多,让我终生受益。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杜晓曦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1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巴西柔术的带色是怎么划分的?和其他运动相比有何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