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小时校园热议 – 「美女博导」水平又高又美?

《大西洋帝国》里的 Gillian 雷厉风行、热衷权力,但临终前却被盖棺定论为:「绝代美人」,无关成就、止于颜值。究竟外貌会怎样左右人们的评价?近日,一则关于「27 岁浙大美女博导」的新闻引起站内知友热议:

如何看待各类「美女博导」、「美女博士」的宣传,围绕科研工作者颜值进行宣传是否弊大于利?

「博导水平高,老师长相美,女博导水平又高又美!」针对这样的媒体宣传,知友们纷纷呢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上将潘凤认为「吸颜属性」是人之共性,但是科研实力才是值得广而告之的主要亮点,自身实力不行反而适得其反:

颜值高的人,得到的关注就会多,这属于事实,也没法改变。
但是在科研圈,成果才是硬道理。不管是吹努力、吹年轻还是吹颜值,都要有成果,才不会被嘲讽。成果够硬,哪怕是吹ta情商低、头发茂密、一个月不洗澡,同行看了也还是得竖起大拇指刷 666 。
所以,要宣传科研圈、树立正面人物形象完全可以,只要能把干货拿出来,像曹原那样的,同行们都得排着队点赞。

而@王瑞恩认为揪着性别、颜值这样的字眼去宣传学术可能是对行业性别比例、学术前景的欲盖弥彰: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看到警方宣传「美女特警」,但很少看到有医院会把[美女护士]作为对一个行业的正面宣传,面向全社会呈现。「缺啥补啥」的思路,在很多宣传工作中都有所体现,当我们强调某个行业从业者「巾帼不让须眉」时,其实暗含的一层意思是该行业由男性主导。
这些宣传,基本都集中在生化领域,这让该专业的学生怎么看?众所周知,当生化环材被正面吹的时候,就意味着坑又挖深了一尺。

同时,他也认为「表面宣传」会让学术只流于表面:

然而,科研工作真正如此遥不可及,以至于受众只有能力从「颜值」层面理解学术圈吗?至少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题目描述中提到的李琳博士,研究方向之一是基因测序。基因测序很神秘吗?不至于,高中生物就有涉及,而且一些应用离我们很近,商业化应用已经很普遍,正好可以正面讲讲,避免智商税。

媒体宣传的核心应把握在何处?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美女博导」贵在学识,还是颜值?其实不言自明。借用爆点吸引他人眼球可能会博得观众的一面之缘,但却也止步于此。也许「好事传千里」的方式可以更加的深入和多元,不在性别和年龄上做文章,比如以科普学术的方式:

如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介绍量子物理?

把简单的东西说复杂并不难,但是把复杂的东西说简单却并不容易。什么是量子物理,且听知友们浅浅道来:

@傅渥成 借用「萨特和咖啡馆」例子将量子世界和经典世界联系了起来:

1.经典世界中的萨特曾经说过:「如果我不在家,我就在咖啡馆;如果我不在咖啡馆,我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假如有一个基本粒子,也叫萨特,萨特只能处在两个状态,一个状态是位于 A 点(家里),另一个状态是位于 B 点(咖啡馆)。经典的萨特从家里去到咖啡馆必须经过去「咖啡馆的路」,并且,在某个时刻,有可能在家里和咖啡馆都无法找到萨特。但是量子萨特就不一样了,跟经典萨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量子萨特完全可以说自己「如果我不在家,我就在咖啡馆。」量子萨特可以处在家里,或者处于咖啡馆,并且它甚至可以以一定的概率既处在家里,又以一定概率处在咖啡馆,但是就是不可能处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A 和 B 位置之间的状态)。
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我们虽然可以按照不同的概率对态进行叠加,进而可以产生出无数新的状态,但是说到底,这些状态都是由那些基本的状态叠加起来的。测量会改变系统的状态,例如把「测量」看成是「采访」,虽然我们不知道量子萨特在某个时刻究竟在哪,但是你要是去测量(采访)他,量子萨特只会在家里或者咖啡馆里接受你的采访。不过如果你一直老在测量这位量子萨特,把这些测量结果统计在一起,求这位量子萨特的「平均位置」,这时候你会发现,平均的来看,他似乎总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经典世界跟量子世界于是联系了起来。

如果量子力学的解释仍然让头大,也可以用娱乐科学的方式来链接复杂的科学世界和神奇脑洞:

如果吃一小勺癌细胞会怎样?

癌症猛于虎,一勺可还行?知友们分享出自己对于吃一勺癌细胞的见解:

@虾说 认为「一勺癌不要紧,实验对象要挂心」:

第一天:癌细胞在你的消化系统中被胃液、胰液、肠液等消化液消化,营养物质在小肠被吸收。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但是危险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你的老板/同事发现他们辛辛苦苦养的癌细胞(一小勺纯癌细胞大概是几个培养皿的量了)被一吃货给吃了。你被老板/同事痛骂一顿。实验室主管来找你谈话,跪 96 孔板、罚抄安全手册 100 遍。

而@ 菲利普医生 则认为癌细胞在人体强大的消化系统前根本不值得一提,最后只会被处理成「渣渣」:

这一趟旅程长达 5.5-6.5 米。消化液的酸碱度( pH 值)也有起起伏伏:从胃液的 2~3 ,到胰液的 7.3~7.8 ,不同阶段的 pH 值波动非常大。而且消化液中有丰富的酶类,可以将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都消化成可溶性物质被肠道吸收(少数消化不了就变成翔)。而且整个胃肠道一刻不停在蠕动着,摩擦着内容物使其破碎并和消化液充分混合,根本无法祸害人体健康。
不要说纯的癌细胞,就算是风干牛肉那样硬得出奇的食物都能被消化掉。活细胞被吞下去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掉并变成液态的可吸收营养成分。

万物皆可吃,癌细胞也难逃。科学的脑洞也许根本没有界限。怀着求知欲,尝一勺科学也未尝不可。

科研工作往往是孤独攀登的「高山仰止」,科研工作者更是推动世界向前不断发展的引路人和开拓者,他们美吗?当然,但是他们的美丽可能不局限于容颜和年纪,而是承载着求知的追求和开拓的精神。多些学科技术的关注,少些年龄性别的浮夸,也许才是为科研工作者走上舞台正确的「打光方法」。


如何关注知乎校园动态?

  • 打开知乎 APP
  • 点击首页左上角「关注」,选择添加「知乎校园」
  • 右上角点击向上↑箭头「置顶」,就可以第一时间捕捉我的动态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校园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