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特斯拉Model 3国产化的军备竞赛及其影响

人在火星,刚下Model 3。回到公司,泡了杯枸杞。

全文共4726字,7张图,阅读约需8分钟
本文首发于汽车之家https://www.autohome.com.cn/news/201911/949630.html
目前已3.8万浏览量,132评论

特斯拉Model 3上海超级工厂生产基地已建造竣工,短短8个月搞定一座汽车工厂,中国基建速度不是吹的,回顾一下“疯狂超人”马斯克与它的特斯拉在过去8个月所经历的代表性事件。

1月,马斯克与上海市政府签订协议,投资140亿元,规划产能25万台的上海临港特斯拉生产基地正式动工;

8月,马斯克造访已初具规模的上海超级工厂;

9月,马斯克受邀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马云探讨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一场鸡同鸭讲的对话立即上热搜。

10月,特斯拉宣布第三季度交付97000辆汽车(Models 3 79600辆),创历史新高,交付增速,量产也必须加速。

一切进展正常的话,近期上海工厂特斯拉Model 3将会投产交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平民版”Model 3的国产化,将是又一枚核弹的爆发,会给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特斯拉能如此高歌猛进,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呢?且来分析一波。

1.打怪升级的智能驾驶

国内的智能驾驶虽然炒得风风火火,诞生了许多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初创公司,但这些初创公司不以量产为目的,做得更多的是某些特定场景(园区、港口)下的智能驾驶

对于以乘用车为主的主机厂来说,走量才是核心,所以布局智能驾驶领域会从某些特定的点引入,比如自动泊车、高速辅助驾驶等。目前国内自主品牌做得较好的是上汽集团下的Marvel x pro,长安汽车的CS75 Plus,初创公司的蔚来ES8,小鹏G3,合资品牌有上海通用的CT6,以及大众的帕萨特,这些车型均具备自主泊车功能和一些主动安全配置,价格区间在15万到50万不等。这些具备一定智能驾驶功能的乘用车与特斯拉Model 3相比,无论从智能驾驶功能的齐全性、还是性价比上都远逊于Model 3。

Model 3最近刚发布的国产价格为35.58万(后面分析该价格),所涵盖的智能驾驶功能(智能召唤、自动泊车、高速辅助驾驶)远远优于价位稍低的CS75 Plus和小鹏G3,同时与价位较高的其它车型相比,更体现出Model 3在智能驾驶功能上的完整性。

并且Model 3支持远程OTA升级,即它的软件系统是可以不断迭代升级的,类似于手机的APP软件更新,从最开始的高速公路智能驾驶辅助,支持巡线、跟车、Cut in/Cut out等功能,再到低速情况下的自动泊车以及智能召唤功能,这种迭代更新的互联网思维在Model 3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越来越完善,无需更新一个功能,就新出一款车型,这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对于使用者也会更为满意,因为汽车是可以用软件来定义的,是可以不断更新迭代的。

Model 3一键唤车功能

Model 3智驾功能实现得益于自车完美的硬件、软件系统

硬件上Model 3配备有两个前视、四个周视、一个后视、以及后侧鱼眼摄像头共8个相机,相机视角可以无盲区覆盖自车周围的环境,大大提升车辆的感知区域,无论是倒车入库过程中近在咫尺的邻近车辆,还是几十米开外的小轿车,都在摄像头的感知可控范围内。

软件系统最新的Autopilot 10.0系统,在原有自动泊车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召唤功能,在国内俗称“最后一公里”(L4级别低速场景下的无人驾驶),国内的百度在做,Momenta在做,主机厂上汽、长安、吉利也在布局,该功能无需车主去停车场找车位,直接下车回家;出门手机一键发出指令,Model 3自启动并直接开到指定位置,该功能目前有且只有特斯拉在量产车中提供并供车主使用

在L5完全无人驾驶还遥遥无期的时候,智能驾驶每一功能模块的更新升级,都是对自动驾驶发展前景的强心剂。

特斯拉追尾消防车

虽然特斯拉近些年出过几次重大事故,大家口诛笔伐,都说特斯拉过于激进,在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就量产出售。事实上,事故调查的最终结论是车主一边开车一边打游戏、看视频,他们过于相信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完全解放双手,特斯拉从未声称自己能达到L5级别的智能驾驶,官方说明的也是需要在合理的使用下,这些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会大大提升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减少司机的疲惫感,开车也不再是需要100%投入的事情。

驾驶安全在汽车领域是一个核心且极被重视的问题,特斯拉不会去冒然推进智能驾驶,一切都需要按规则走,合理的使用Model 3,这样才能在享受Model 3带来的舒适、便捷的同时,也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2.直接收购而非合作

传统汽车行业都流行合作组建公司或团队,而非直接收购,尤其近些年,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尤为密切。

如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共同投资组成的斑马公司,随后即打造了爆款互联网车型RX5;上汽集团与动力电池独角兽宁德时代组建的上汽时代动力电池公司;广汽集团与蔚来成立的合资公司广汽蔚来等等。

可以看到,传统汽车主机厂在拓展业务领域时会相对保守,主流的方案都是投资占比、合作共赢,这样的好处是传统主机厂在吸收借鉴其它公司技术优势的同时,可以平摊或降低自身的风险,因为全资收购存在收购成本高、不同行业领域易带来运营管理的问题,一旦出现交流管理不善容易导致收购失败。

而一向不走常规路线的特斯拉直接收购,到目前为止已经收购5家公司,其中就包括一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DeepScale,这家公司主推的小型化、低成本、高精度、低时延的神经网络视觉感知方案与特斯拉主打的视觉感知不谋而合。

要知道,自动驾驶领域近些年炒得火热的很大一个原因正是深度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 Network)在其背后的推动力,得益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强大,车辆在目标检测、识别、分割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样作为感知传感器的激光雷达固然好,但增加一线束就是一万元的成本,放在任何想走量产路线的主机厂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视觉传感器感知

但视觉感知的方案存在上限,尤其在深度信息的获取上不能和激光雷达相提并论,目前国内主机厂在量产ADAS功能模块上,一方面是传统的零部件厂商博世、联电、大陆提供传感器硬件模块(如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同时在新起的视觉感知算法模块,主要和欧菲光、Momenta、天瞳威视这些新兴的初创计算机视觉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如环视鱼眼检测库位的泊车功能、端到端的Slam建图与定位等。

特斯拉硬件

图片来源:车东西公众号,侵删。

在视觉感知的硬件方面,Nvidia芯片对神经网络的支持力度高,但鉴于车规级芯片市场潜力巨大,一旦可以商用量产,将会是数百万级的巨大的市场,所以这个领域的竞争也在加速。

一方面特斯拉收购的DeepScale从神经网络自身出发,使其不局限于GPU加速,通过对网络模型进行裁剪和小型化,使其能够移植于其它嵌入式低功率处理器上,不受硬件限制的同时得到准确的感知结果;另一方面国内的芯片厂商如华为、地平线、依图科技等也在自研车规级芯片,并已发布相应的产品和获得车厂订单。

竞争加速,一方是特斯拉全资收购效率快但风险大,另一方是主机厂合作共赢更稳妥但见效慢,无论哪种合作方式,最终能赢得市场的就是高端玩家。

3.走量“不”走心的Model 3国产化

Model 3上海超级工厂即将正式运作,流水线式的机器轰鸣声将不绝于耳。众所周知,特斯拉Model 3会比Model X、Model Y价格低很多,国产后的价格最新发布预售价格35.58万起,但配置、体验上不打折扣。(之间预估价格在20-30万区间范围内,目前看来35.58万的价格还是有点出乎意料,偏高,可能存在后期调整,毕竟model 3内饰不敢恭维

Model 3拥有极佳的运动性能(赛道模式百公里加速 3.2 秒),完美的安全成绩(Model 3同时获得NHTSA 、欧洲 NCAP和美国 IIHS 的最高安全评定,是第一款碰撞安全测试大满贯的新能源汽车),量产版的智能驾驶(升级后的Autopolit V10 版本车机系统,已涵盖智能召唤、智能泊车、高速辅助驾驶等功能)。毫不夸张的说,Model 3的国产化同刚进入中国市场的iphone 4s一样,是一款走量走心又走肾的颠覆性产品,神车Model 3在路上。

众所周知,特斯拉Model 3之所以在中国建厂,一是中美贸易战导致的关税上浮太难受,在基准价格较高的情况下,考虑到国人的消费心态,相差3万、5万的价格就可能损失一大批消费者了,一辆20万的Model 3有数万的购买者愿意买单,一辆25或30万的价格则要考虑考虑钱包的厚实程度;其次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新能源市场,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工人的雇佣成本极低,零部件供应商排着队也要给特斯拉提供原材料,这些因素对于Model 3的价格下探是极其有利的。

那么Model 3国产化会对国内的新能源企业有什么影响呢?传统主机厂(上汽、北汽等)研究新能源是作为循序渐进、拓展市场的一个分支,新能源市场好坏对其影响没那么大。而对于以新能源起家的蔚来、小鹏、威马为代表的新兴造车企业,新能源市场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它们的生命周期。拿蔚来来讲,两款SUV产品7座的ES8和5座的ES6,售价在30万-50万区间,就目前的市场来看,这两款产品不温不火,并且蔚来裁员、召回、降本、股票下跌等一系列负面消息蜂拥而至,可以说这时候特斯拉的进入,对蔚来可能是个不小的打击,内忧外患的蔚来急需做点什么,是继续找融资还是另谋出路,都是李斌眼下亟待解决的。而小鹏和威马不主打高端车型,交付车型小鹏G3和威马EX5价格区间在10-20万,与Model 3的价格区间重合度不高,对其影响较小。

特斯拉上海后期产能会继续加大,现有规划的产能为15万辆/年,到2021年的目标为50万辆/年。若特斯拉希望在中国一年的销量能达到10万辆甚至更多,其标准基础版的定价还可以继续下探,加上各项选装包的配置后价格应该在30万上下,这个价格基本上与国内的豪华B级车型宝马3系奔驰C级奥迪A4的主力车型,在抛开终端优惠再加上购置税之后的售价持平。

前面所讲,特斯拉Model 3在安全性操控性加速性能等传统车企擅长的领域,可以干掉竞品,而在自动驾驶OTA联网服务等智能化领域,可以吊打燃油车,可见特斯拉Model 3谁也不虚、虎视眈眈,量产即为爆款的概率极大了。

写在最后:Model 3会像想象中那么顺利么?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中国的中产阶级也越来越多,愿意尝试新科技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Model 3的确是一款既惊艳又务实的产品,种种因素都表明Model 3的销量会一路高歌猛进。但回归现实,最具信服力的还是看销量,空中楼阁也好,画饼也好,仍要落于实处,特斯拉目前可能面临的一些困难:

1.充分考虑中国国情才有可能打赢胜仗。最近风风火火的NBA事件,口无遮挡的莫雷赚着中国人的钱还发表低俗、不经大脑思考的不当言论,特斯拉一定要引以为戒。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建立的口碑应该算是不错的,既然选择在中国建厂,特斯拉每位员工的做事言行就要符合中国国情,制造的产品能够迎合国人的买车品味,定价要在可接受的价格区间,内外饰风格尽可能得满足国人的审美习惯,销量才会蹭蹭往上涨。

2.媒体可以把你捧上神坛,也可以把你打入低谷。汽车媒体的捧与黑是分分钟的,2017年蔚来ES8新品发布会的豪华与阔气,刷得汽车媒体盆满钵满的报道与称赞,可以说是汽车界有史以来最派克最潮最气派的发布会。也仅仅不到短短两年,蔚来股票下跌、裁员、自燃、召回等一系列负面事情的发生,媒体也可以各种分析报道加不看好,迅速把建立起来的良好口碑一日拉下,所以同样以新、潮出身的特斯拉在做好产品质量的同时,跟国内的汽车媒体梳理好关系,做好口碑营销也是极其必要的。

3.传统大厂和新造车企业不会观望,或推陈出新、或合作共赢。大众集团全球首个专为纯电动车型打造的汽车工厂于2018年在上海嘉定正式动工,投资总额170亿,年产能规划30万辆(对比一下特斯拉超级工厂投资140亿元,规划产能25万台),该工厂明年年初也即将投产,相比于新兴造车企业,大众的资金实力、技术储备业都摆在那里,业界公认的一流,建厂速度、建厂规模、设计理念、自动化程度毫不逊色于特斯拉,与特斯拉的对局态势已经形成。

4.市场的蛋糕总归是有限的,瓜分其中的一杯羹没那么容易。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56.3万辆(数据来源:盖世汽车),新能源市场主要被北汽新能源、上汽新能源、比亚迪所占据大部分份额,价格区间一般在15万以下的中低端车型,不存在与特斯拉Model 3的竞争关系。在中高端车型的新能源车型中,比亚迪秦Pro/唐DM、上汽Marvel x/ERX5、蔚来ES8/ES6、捷豹I-PACE、宝马I3等都不算是走量车型,所以主打20-30万价格的特斯拉Model 3,在这个区间段打下一片红海,并非易事。

国产Model 3是一场豪赌还是一场势在必得的胜利,我们拭目以待。

–完–

上海临港工厂最新MODEL 3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