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中风?中风前有无征兆?什么样的人更易得中风?中风普遍发生的人群年龄段?

中风是中国人极其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者可致残、致死,但这个疾病是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的,积极处理可以减少疾病的危害。人们都应该了解这个疾病。

  •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中国的中老年人多发。
  • 常见的或者要注意的突发症状:半边身体无力、说话不利索、半边身体麻木。面瘫、头晕头痛、突发行为异常。
  • 时间就是大脑,发病后建议第一时间急诊就诊。
  • 脑卒中的病例中,许多都是可预防的,预防对于一般人更重要。
  • 典型的可预防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运动不足、肥胖、焦虑和慢性应激。

为什么会中风?

中风也称脑卒中。它的本质是脑血管的突发病变,继而造成了脑细胞功能的损害。脑卒中包括脑梗塞,就是脑血管因为各种原因的堵塞,引起细胞供氧不足;脑出血,就是脑血管破裂,也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二者发生后会引起神经损伤和功能异常。根据脑部病变损伤部位和程度的不同,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这类疾病在中国高发,也是中国人的常见死亡原因。

中风有一些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如果我们把脑梗塞脑出血放在一起说的话,以下情况容易发生中风:高血压(最主要的因素)、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高龄、男性、吸烟、饮酒、饮食不健康(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紧张焦虑、空气污染、家族史、自己以前患过脑卒中。

其他一些少见的病因,比如某些脑血管先天发育异常、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疾病、遗传病等等,也会引起突发的脑血管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有一部分患者的病因不容易查出来。

高发年龄段:中老年都可以说是“高发”,年龄增长,风险会增大。但青年人也有患病。

出现什么症状要立即处理?

对于脑卒中,我们一般无需探讨所谓的“征兆”,出现症状的时候就已经患病了。脑卒中的突发症状常常是会进一步加重的,不要寄希望于症状自行减轻,而且这个病不是在家能自己处理的疾病,积极送医院检查是必要的。拖得越久,风险越大,疗效可能也越差。

症状的总体特点就是突发,多数发病非常急。比如前一秒还好,下一秒就出现症状了,或者晚上睡前还好,醒来之后就不好了。此外很多时候还会逐渐加重,因为脑细胞的缺血缺氧也经常是不断加重持续进展的。

具体症状:包括偏瘫(不同程度的偏侧身体力量减弱)、面瘫、不会说话或说话不流利、偏侧身体明显麻木,上述几个症状最典型,也最容易发现。

也有一部分患者有头晕、视物重影、头痛、失去意识意识不清或者行为怪异等。但是,上述症状不全是脑卒中。例如,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短时间的头晕、头痛,医生检查后可以初步判断脑卒中的可能性大小。

所以,最典型的症状是偏瘫、失语、偏身麻木。其他症状也有必要在医院检查。

有一部分患者上述的症状波动反复,或者可自行缓解(比如一会儿偏瘫,一会儿有力,如此反复发作多次),这种类型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这种疾病最终也容易发展到脑梗塞,处理原则依然是马上送医院,没必要在家持续观察。积极处理会有更大的康复几率,真是脑梗之后再治疗,有的脑细胞可能就救不过来了。

发现症状后怎么处理?

尤其对于有突发症状的患者(尤其中老年人),强烈建议第一时间送医,在急诊进行检查。要注意评估交通便利程度和医院的排队人数,在水平尚可的医院之间,建议就近送医,不建议舍近求远,因为时间就是大脑,而中风不是什么罕见病,急诊医生普遍都有一定的处理经验,一个地区的卒中中心往往不只一个,早点送到医院会有更多的治疗机会。一些医院有专门的绿色通道医生护士会尽早识别出这部分可疑脑卒中的患者,尽量创造条件方便患者快速就诊优先检查和治疗。

对于送医非常及时的患者,有更多更强效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机会(但不保证一定能解决问题),时间就是大脑。而超出时间限制(时间窗)的患者,比如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医学上就不建议用了,而其他治疗的效果也常常差一些。这些积极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具体每个人能不能用这些第一时间的治疗,需要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决定和双方沟通决定。

脑梗塞最核心的治疗包括发病早期(出现症状后的数小时内,越早越好,有的情况下时间窗不过4.5小时)的溶栓治疗(静脉给药)和血管内治疗(手术)。其他时间限制不太严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特定人群的抗凝治疗、康复锻炼。

其他个体化的治疗,就是针对危险因素的干预,根据进一步检查结果确定。例如血糖、血压的控制、戒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比如下肢静脉血栓和肺炎。对于脑卒中患者,建议进行进一步的病因检查,包括脑部、颈部血管检查、心脏检查、血化验等,进一步查找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可以治疗的隐患。这样能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降低以后再次发病的几率。

影响患者今后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康复锻炼,很多时候光靠吃药是效果不好的,需要康复锻炼来减轻患者的症状,让患者以后尽量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这个在医院可以有专门的康复专业人员指导。

脑出血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控制血压、降颅压、纠正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康复锻炼等。许多情况下并不存在特别有效的止血药物(除非是特定药物引起的血液凝固异常,有时候有对应药物),所以主要靠患者身体自身的凝血机制去止血、吸收血块和恢复。

恢复情况一般如何?

由于神经元几乎是不可再生的,或者我们认为再生能力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因此发病后,许多人的生活质量会有显著下降,需要积极的康复锻炼去弥补。脑卒中的预后差异极大,和本身病情的严重程度、个人身体条件、治疗情况都有关,轻的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生活,严重患者即便给予最积极的治疗,仍然可在短时间内死亡。差异很大。脑血管病后遗症会给许多患者和家庭造成较大的负担。

但是不论是否恢复,我们都应该知道,脑卒中本身又有一定的复发几率,长期来看并不低。复发是个很重要而且很难解决的问题。因此,患者需要长期规律的病情监测、复诊、生活方式调整和用药,尽量避免复发。

相比之下,上述的脑卒中的许多危险因素,许多都是可以干预和预防的,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预防的措施,其实就和前面说的那些危险因素一一对应。我们应该戒烟戒酒,控制饮食(尤其低盐)、体育锻炼、避免久坐、控制体重、中年开始应该对危险因素,比如血糖血脂血压,进行筛查。

对于所有人来说,我们都更要注意防患于未然,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脑卒中。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方可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5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老公35岁,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术后后期能恢复到什么状态?有没有相似的案例?

有没有跟我一样,家里有脑血管意外也就是中风的病人留下偏瘫的后遗症,完全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