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有哪些常见的对汽车安全的错误认识?

在普通驾驶者中,有一种观点普遍蔓延——认为碰撞安全才是安全,那些最新的主动安全科技才是安全配置,却对那些汽车上沿用上百年的老物件的正确使用方式完全不在意。

高科技的主动安全配置的确很有用, 它们就像把考试成绩从90分提高到99分,虽然绝对值只有9分,但难度很高,成本也大;

基础的被动安全配置是汽车安全的基础,把考试成绩从0分上升到60分,是无数像 @Quosan 这样的碰撞工程师的辛勤工作换来的;

可是中间60-90的那30分去哪了?其实就在我们日常驾车使用的各种基础操作中。从及格到优秀其实并不难,但大部分人都忽略了。这里藏着许多常见地对汽车安全的错误认识:

0.我就不说那老生常谈说了一万遍的安全带安全带安全带儿童座椅儿童座椅儿童座椅了

1.方向盘

方向盘有什么错误的认知?我来贴一张近期的截图,来自人均985年薪30w的虎扑步行街。

先不谈什么是正确的方向盘握姿和转向方式,最高亮的几个回复所代表的「无所谓」、「舒服就好」、「所谓专业建议都是扯淡」这样的普遍认知让人害怕,哪怕回复中是关于几种不同方式的辩论也好啊!何况这还是平均文化水平较高、男性汽车爱好者为主的车区。换算到全体驾驶者身上,情况应该会更加惨淡。

其实正确的方向盘握姿和转向方式互联网上一搜一大把,各垂直网站也早都做过科普,知乎上也有不少此类内容。我在此再啰嗦几句吧:

  • 3·9点为佳(尤其较为激烈以及路况较为复杂的驾驶),2·10点也是常见的推荐把位(大直径方向盘居多),工程师在设计之初已经为你设计好了最舒服的捏合位置,基本是定型的;
  • 如非必要,尽量用双手握方向盘,保持放松其实并不累;
  • 除去越野路况时,拇指在内,手掌在外,对方向盘形成轻微抓握;
  • 推拉方式转向,握稳 3·9 点后,根据转向的方向,左手/右手向上推,另一只手向上滑动,抓住方向盘往下拉,轻松解决90度以内的转向;
  • 超过90度的转向,需要换手,在旋转90度时,处于上方的手继续施加推力(额外0-90度),下方的手腾出来准备重新抓取原位。

2.后视镜

讲到后视镜,我在万能的某宝随手输入一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关键词——行车记录仪。神奇的事情出现了,Top8的商品选择里,有一半都对车内后视镜这个很多人觉得「毫无用处」的设备下手做起了文章。

有果必有因。如果你勤于观察周围朋友开车,可能会惊异地发现,不少人除非要变道时,是绝对不会看外后视镜一眼的,至于内后视镜……什么?车上还有这样一个设备吗?

诚然,各类变道辅助/雷达盲区检测都是极好的安全配置,但其实,如果一个驾驶者能够正确用好三块后视镜,配合向右变道和转弯时的 Shoulder Check,几乎可以保证绝大多数驾驶场景的安全。

而对于更高阶的主动防御性驾驶来说,高频、快速、周期性地观察三块后视镜的状态,在内心建立周围车辆与环境的动态模型,是驾驶者制定各种驾驶策略的基础性操作。

我曾经几次开朋友改了后视镜行车记录仪的车,那光学素质实在惨淡,几乎相当于完全废掉了车内后视镜。这种感受就像人肉雷达被盖住了一个探头,让人心塞。

3.灯光信号

我曾经无数次被问到以下问题:

我的车灯怎么关都关不掉,大白天也亮着,怎么办?怪费油的

下雨了为什么他们不打开双闪?太没有安全意识了

什么是雾灯?我这车有雾灯吗?雾灯在哪开?

车灯的作用,一半在照明,另一半在沟通。本质上我们开车上路,就是与其他驾驶者不断沟通的过程,而这个沟通媒介主要就是灯光。

但是大部分驾驶者对沟通这部分功能知之甚少。日行灯有助于其它驾驶者更好更快地发现你,双闪灯在紧急停车以及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可以警示其它驾驶者,前后雾灯有着极强的穿越能力但并不刺眼,一般的雨雪雾天气是它们施展的舞台。

良好的路面沟通是安全之源。

所有这些对汽车安全的错误认知我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反正我能把车开走,能停车入位,那些所谓的专业安全驾驶方法,全都是扯淡,方向盘后视镜车灯,这么简单的东西能有啥门道,开得舒服就得了。嗯,我国失败透顶的驾驶教学环境的必然产物。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Sea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普通用户可以发起知乎圆桌吗?

你对「知乎圆桌」有哪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