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zhihu.com/video/1161000457131728896
凭借残缺的尸体,损毁的现场,有时甚至仅凭足迹。要还原出千万甚至上亿年前的历史。真是难上加难。毫不夸张,古生物学家就是考古界的毛利小五男。
上回我们说过翼龙曾被他们当作蝙蝠甚至水鸟。更奇葩的学者干脆把它的前后肢连在一起。凑成两个蒲团飞的会快一点吧!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那些被古生物学家玩坏的古生物。其中错误观点我用红色字幕标出!
作为知名度最高的恐龙之一,霸王龙在各种作品中杀人与被杀。如今我们知道从三叠纪早期开始,主龙类的下半身结构,经历了至少5次调整。霸王龙演化成水平的尾巴,能起到平衡提升奔跑速度。但直到上个世纪初这种顶级掠食动物,还是长得和袋鼠很像。
提出这种错误结构的学者相信:长尾夹双足提供了类似三脚架的稳定。不过原先平直的背部要变得像人类一样挺直。
恐龙的拉丁文原意是恐怖的蜥蜴,这个名字可不是白叫的。禽龙和斑龍确实就是照着蜥蜴复原的,擒龙标志性的大拇指被当作角叉在了头上。斑龍仅仅是靠一块下颌骨化石还原的。这些如今依旧屹立在伦敦水晶宫的模型,代表了那个时代对恐龙的很多误解。其中就包括了雷龙过于庞大的体重,科学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雷龙需要依靠水的浮力才能保持这样的体重。甚至到我小时候看到的很多科普读物中,雷龙都是这个样子的。害我一度以为蛇颈龙是雷龙进化的。为了解决水中呼吸的问题,雷龙脖子错误地变为立姿,而非如今主流的卧姿或倾斜姿。

自古以来身份互换都是双向的,既然可以让陆军下水。那水军也可以上岸。最初鱼龙就被当作一种可以像鳍足目一样水陆两栖的生物。但化石证据上显示鱼龙已经是高度特化的水生生物。它的上臂骨变短,下臂骨和指骨演化为圆盘形。以更好地在水中游动。脊椎则像如今的鲸类通过一些列演化增多变粗。
知名海爬蛇颈龙也是受害者1868年美国古生物学家科普发现的薄片龙,是目前蛇颈龙类中脖子最长的一族。早期还原时部分颈椎就被误认为是尾椎。这种短头长尾的错误形象。直到1900年的商品包装上依旧可以看到。而科普终生的对手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什,种草了另一个更深的误解:蛇颈龙的脖子像蛇一样灵活。如今我们知道蛇颈龙的颈椎基本不能活动,而晚期蛇颈龙属的海霸龙。脖子甚至比身体还长,这种动辄1吨的脖子。在水里乱动会产生难以控制的反作用力。所以蛇颈龙的脖子,仅能做小弧度的摆动与升降。尼斯湖水怪找别人认亲戚。

这轮买家秀还波及新生代,19世纪对西伯利亚猛犸象复原图长这样。

据说这场毁容事件是因为离开冻土层后,尸体惨遭野生动物蹂躏。丢失了了鼻子和耳朵。当时古生物学家也不能理解热带的大象,是如何跑到寒冷的西伯利亚避暑的。所以也有人认为这种生物并非大象!古代象和现代象的关系就是在研究翼龙之前居维叶的一大课题
其他受害者:剑龙曾被还原为刺猬,古板被单做巨大的鳞片贴附在体表。镰刀龙最初仅发现一对的爪子,而被还原为海龟。
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说过,科学就像在看一场不知道规则的棋局。但只要看的足够久总能掌握一点门道。百年前的学者不会想到今人为恐龙披上了羽毛,而随着越来越多化石的出土。必然会有更多颠覆认知的证据出现。也将越接近那个曾今鲜活的失落世界。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兔肉菌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