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炒,盲盒价更高

“我们这个行业有些被妖魔化了”。 

张老师谈起最近的盲盒热,略显无奈。 

“所谓溢价40倍的盲盒的确存在,但只是这个圈子里的个案”,张老师谈到,“就算有几十倍的溢价,原价59元的产品也只到了三四千元的价格,只要有人买有人卖,其实都算正常,毕竟能贵出这么多倍的只是少数”。 

张老师是一名资深的潮玩爱好者,目前在一家文创衍生品品牌商担任产品总监。在此前闲鱼发布的热门盲盒中,就有张老师所在公司的产品。然而,张老师却觉得,近期这一波盲盒的声势有些不太正常。 

“虽然盲盒是最近两年市场追捧的一个品类,但如果是玩家数自然增长的话,应该不会达到现在的热度,背后很可能有炒作的成分”。 

PUCK精灵睡眠宝宝系列
PUCK精灵睡眠宝宝系列

把限量品量产化 

“人生就像抽盲盒,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什么”。 

19八3盲盒的solgan直接“致敬”了《阿甘正传》的经典台词,也从某个角度解释了盲盒让人上瘾的原因。 

成系列的可爱玩偶被封装在一个个不透明盒子里,如果不考虑某些“玄学”的东西,在拆开售价59元左右的盒子之前,没有人知道盒子里的玩偶是哪一款撩拨少女心的萌物…… 

盲盒这种营销方式,起源于日本的福袋。最早的代表性盲盒也是日本的sonny angel。现在大家提到盲盒,都绕不开泡泡玛特这家公司,而泡泡玛特转做盲盒,也是从sonny angel身上找到的灵感。初看上去,盲盒跟小浣熊水浒卡的逻辑非常相似,都利用了目标受众的收藏癖和赌性。然而仔细分析,两者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同的。这些不同也决定着盲盒是否能成为一门可以持续的生意,而不是像水浒卡一样,被全套的盗版卡一击K.O。 

泡泡玛特门店
泡泡玛特门店

水浒卡并不是小浣熊所推出的第一代卡片。在水浒卡之前,小浣熊还出了小浣熊的一周、小浣熊 亚欧七日游踪这样的原创IP卡片。而小浣熊水浒卡的火爆时间,也与98版《水浒传》的上映时间相契合。这种卡片的内核,是有一个完整的IP,即水浒、三国,或者原创故事线。 

在玩具里,这种IP驱动的代表产品即是各类影视、动漫、游戏手办(模玩),而盲盒里的潮玩则是不同的逻辑。 潮玩是设计师通过玩具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除人形玩偶外,汉堡、薯条、冰淇淋等都可以被设计成萌兽,所以很多时候也称作“设计师玩具”, 

模玩的产品价值在于以精美的做工还原了角色神韵,而潮玩产品的主要价值更多的是设计师的名气和光环。模玩的发售通常都是不限量的,而大部分潮玩则是限量款,甚至有的潮玩是设计师现场手绘上色,全球仅此一件。 

模玩本质上还是一种工业品,而在认可的玩家眼里,潮玩是带着设计师光环的艺术品。 

模玩重IP,潮玩重设计师”,盲盒玩家Maggie告诉PingWest品玩,“早年间,玩家们对潮玩的印象是kaws, Be@rBrick这种被摆在罗志祥家里,24小时都开着空调以便保养,可以炒到七位数人民币的“珍品”潮玩”。 

在潮流文化、日本动漫手办的交叉影响下,香港设计师也开始在玩具领域探索了属于自己风格。现在国内的盲盒就是几种文化影响下,最终结合诞生出来的一个产物。泡泡玛特主要合作的几个人气较高的设计师,也都是潮玩领域颇具知名度的香港设计师。 

从某种程度上说,盲盒的成功在于从设计师艺术品和工业品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潮玩重设计师,且通常是限量的,那盲盒玩偶就把设计师授权的形象进行大规模的工业量产,把上千块钱的东西卖到几十元,让普通人,哪怕是学生也能消费得起。从设计门槛来看,盲盒里玩偶的门槛也不算高。盲盒玩偶的研发周期大概在3个月,而尺寸上接近的6寸可动人偶则需要四到六个月。 

虽然门槛不高,但并不意味着盲盒玩偶的仿制品能轻易做到以假乱真。盲盒的仿制品被玩家称为“祖国版”,受到玩家的们的一致抵制。在盲盒的交流群、贴吧等社群,都有玩家分享正版和“祖国版”的鉴定方法。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PingWest,“祖国版”不是用原版的3D模型去开模,而是用市场上买到的产品再去翻模,这种逆向操作必然带来细节的丢失,同时材质、上色工艺的不同也会带来色差等问题。 

把一类艺术品进行工业化量产,保留艺术光环的同时拉低售价,用准确的定位把一个小众文化推向更广的受众,或许是盲盒玩偶在产品层面的成功要素。 

“与普通玩具不同,盲盒玩偶有艺术家和设计师加成,并把潮玩的价格拉到了一个较为亲民的价位,再加上定位比较准确,各种粉丝自来水营销,就逐渐被大众熟知”,Maggie谈到。 

博彩和黄牛成就盲盒

通常,一个系列的盲盒有12个,在包装上,这12个封装成一大盒。当然,也有单个的小盒。在这系列中,会有一个官方不事先公布的隐藏款。一般每12大盒中会有一盒里的普通款玩偶被替换成隐藏款,也就是说,买到隐藏款的概率为1/12的二次方,即1/144。这样,玩家为了集齐这同一个系列的13款玩偶,就需要大量地购买盲盒,或者高价从他人手中买隐藏款。 

在这种概率设定下,一个隐藏款玩偶的价值便不能以59元左右的售价来衡量。粗略来看,热款的价值在59到59*12之间,隐藏款的价值则可以向59*144试探。之前微博热搜上的四十倍溢价,其实也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说盲盒玩偶的产品形态奠定了其受众用户群,那么盲盒这种玩概率游戏的售卖形式,则为盲盒的销量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盲盒的确拉低了潮玩的平均售价,但其中的热款和稀有的隐藏款,则让娃友掏出了比正常售价多出几十上百倍的银子,在不知不觉间氪到一个自己也难以预料的金额。 

盒子里的玩偶,尤其是隐藏款玩偶,刺激着“娃友”们的少女心和购买欲;而在拆开盒子前的好奇心和拆开盒子时分泌的多巴胺,则让这种购买行为难以停歇地发生。在赌性的作用下,究竟盲盒的本质是盒子里的潮玩还是这种容易上瘾的轻博彩模式,已经有些难以分辨。 

同时,这样的概率游戏也更容易吸引黄牛。 

“挂出来那么久了,卖掉的有几个”,小新对PingWest品玩谈到,“这是一个玩家一半,黄牛一半的群体,消费本身就伴随着不理智,没有黄牛,玩具就没有热度和价值,是不是很悲哀?” 

小新最早开始入坑Sonny Angel(即泡泡玛特盲盒的模仿对象)的潮玩,后来开始买泡泡玛特的Molly,目前已经为潮玩氪了5万多人民币。 

不同于模玩,潮玩最主要的售卖渠道是展会和品牌的自有渠道。而在玩具展上,小新遇到过不少黄牛,他们有组织有纪律地排队买玩具。在线上,刚买到玩具就立刻在闲鱼、QQ群里高价转卖的用户,似乎也可以归为黄牛。 

玩具展上的黄牛
玩具展上的黄牛

张老师认为,盲盒玩偶是借着轻博彩的形式,以营销驱动的产品,而这种营销驱动的模式有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疲软。 

在PingWest品玩所潜入的盲盒互换群中,多位成员都表示,闲鱼上涨了几十倍,售价上千的盲盒,其实是有价无市。有的成员直接在昵称后面备注“高价不收”。一个被群成员普遍认可的事实是,加价买限定或隐藏款的娃友确实不在少数,但如果这个加价幅度达到了上千元,买单的玩家就少之又少了。 

核心玩家似乎更享受彼此间交换玩具的乐趣,不得已并不太接受高溢价。闲鱼上所谓几十倍溢价的宝贝,更像是黄牛单方面给出的预期。 

小新则告诉PingWest品玩,他自己越来越觉得商家饥渴营销的手段很无聊:“限定版出得越来越频繁,明显感觉圈钱的节奏变快了”。Maggie在一次搬完家之后,花了6个小时才把自己两柜子的玩具擦洗完并重新摆放整齐,现在她也表示自己已经处于比较保守的状态了,只有看到真正喜欢的款式才会出手,不再会因为怕错过而收集。 

Maggie的玩具柜
Maggie的玩具柜

说到底,盲盒成为近期的谈资主要是因为其溢价倍数,而非其炒出的价格。如果论价格,上万的手办早就存在于市面上,但相应的,这种的手办留给炒作的空间也并不太多。 

从潮鞋到盲盒,从lo裙到汉服,小众圈子所追捧的物件不断爆出高溢价的炒作,当这些小众文化被搁置在圈外人眼前后,其实只是时代的“硬通货”变得越发圈层化和小众化。中年人炒的是邮票、茅台,95/00后炒是潮鞋、盲盒,其实核心的逻辑没有太多变化,只不过,盲盒这东西,多少有点博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