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学的学科领域,能给未来出行带来哪些改变?

从事汽车设计行业,我所理解的汽车设计学科肩负着定义未来出行的重任。

先赞一波这个问题。这是个质量非常高的问题,回答可大可小、可深可浅,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大到交通规划,小到食品餐饮,都可参与讨论,对于理解自身所处领域大有裨益。

What? 食品餐饮?是的。我们可以这么想:随着无人驾驶的到来,快递到车服务将会逐渐普及,食品餐饮如何以更高效的服务模式融入未来出行的商业生态,难道不是一个很有探讨意义的话题吗?


回到我所在的汽车设计领域,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①汽车设计在未来出行中的定位变化,②汽车设计能为未来出行带来哪些改变。

1. 汽车设计在未来出行中的的定位变化

汽车设计扮演着整合用户需求和技术资源的角色,即便在电动化和无人驾驶时代,汽车设计的角色仍然不会改变。然而,未来出行的主要载体——汽车,将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为承载丰富出行场景的移动空间。

千万别小看人们对移动空间的需求。

未来,我们可以在汽车这个智能移动终端里工作、泡茶、冥想、观影、瑜伽,在以5G作为技术支撑的混合现实里,甚至我们可以以奶茶作为诱饵、邀请千里之外的周董为我们实时演唱《说好不哭》?哦,对了,请不动的话,请别哭。

针对这些场景,未来有可能会增加一些设计师的细分工种,如体验设计师、场景设计师等,与造型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协同工作。

相应的,汽车设计师的工作重心也将发生变化:以前的汽车设计在探讨”怎么美”,未来的汽车设计要探讨”怎么用”。”怎么美”指的是汽车造型设计的发展史,”怎么用”是对未来出行场景的展望。

自哈利厄尔创立通用造型部以后,汽车开始在设计上进行”有计划的废止”。随后的几十年,设计师们在比例、姿态、线面、体量和特征等方面的造美与造新运动中前仆后继、乐此不疲,设计出大量经典车型。

即便如此,汽车设计也仅限于对汽车本身的雕琢打磨,车还是那个把人和物从A转移到B的交通工具,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

在未来移动出行领域,车企的定位也将发生变化: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转型为出行服务提供商。 @史高拔 前辈的回答中有详细的介绍,建议收藏学习。

同样,全球顶级的交通工具设计院校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也在转型。RCA用Intelligent Mobility取代之前的Vehicle Design,也说明在汽车设计领域,未来出行已经从单纯关注汽车,变为关注智能移动出行,重在探讨出行与环境的关系。

2. 汽车设计能为未来出行带来哪些改变

先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今年上半年,我参与了公司的荣威Vision-i 未来出行5G概念车项目,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完成了概念车的设计解读和设计发布报告。

很荣幸,这个报告最终由上汽集团现任总裁王晓秋先生在上汽集团创行者大会上发布。同时,我也有幸在上海车展期间作为设计师代表接待了上海市市长等一行领导的参观。

正巧,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在项目中探讨的话题。

汽车设计能为未来出行带来的改变有三方面:①汽车本身造型的改变,②人与汽车交互关系的改变,③交通出行生态的改变。


先看第①个改变:汽车本身造型的改变。

在电动化和无人驾驶技术变革下,产品感与智能感是汽车设计要表达的确定趋势,这种策略能与传统燃油车进行显著的设计区分。

以荣威Vision-i概念车为例,”智能感”的外显式设计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 全车外饰布局自动驾驶灯组,分别位于轮毂、轮胞、侧面裙线以及车头和车尾的下部区域。2. 前脸运用参数化智能皮肤,以参数化灯光的形式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进气格栅。3. B柱的人脸识别模块等。

拜腾概念车传感器的外显式设计也是设计师基于技术变革对未来汽车设计的理解。

电动化和无人驾驶对外饰设计另一个较大的改变,是短前悬后悬的设计趋势,这影响了外饰的比例和姿态,我们不能再用燃油车的分类级别去套全新平台开发的电动车。

比如最近法兰克福车展新发布的大众ID.3,长宽高4261*1809*1552,看起来是个小紧凑,但轴距2756,达到了B级车的水平。可对比雅阁轴距2775,朗逸轴距2688。


再看第②个改变:人与汽车交互关系的改变

前面说了,汽车设计扮演着整合用户需求和技术资源的角色。在技术资源层面,5G是技术资源中的基础设施,5G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其他技术资源呢?日本总务省的5G宣传片能解答这个问题。

开眼-精品短视频

从中可以看到,无人驾驶、远程医疗、实时AR/VR、智能设备等,都会对未来出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无人驾驶后,汽车作为移动空间的价值点在哪里?人们可以在车里做什么?这些是设计师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对于荣威Vision-i未来出行概念车,在内饰布局维度,我们提出了“留白空间”的概念,在信息介质变革的维度,我们提出了“零即无穷”的概念,以此承载丰富无限的出行场景和因需而现的信息呈现。

我们以场景为载体,描绘了几种易于用户感知的出行场景。比如,未来的出行可以是一场冥想,可以是一场音乐会,可以是一场远程视频会议,也可以是一场美妆直播。为了适应不同场景,设计师要对全车氛围进行设计。

在具体的交互层面,以屏幕交互和语音交互为主的多模态交互仍将是中短期内汽车HMI设计的主流方向,手势交互、脑电波控制等将不断完善。

从长远来看,技术进步将推动车内的交互介质、交互方式产生重大变革,例如5G将改变信息传播介质、无人驾驶将改变车内布局,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未来汽车HMI的设计方向。

关于未来出行的交互设计趋势,我在下面的回答中有详细介绍。

汽车HMI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


最后看第③个改变:交通出行生态的改变。

设计为未来出行提供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

汽车设计师在未来出行生态中扮演着梦想家的角色,设计师可以用想象力优势对未来出行生态进行构建,一定程度倒逼技术的发展,就像很多科幻电影里的东西已经成真。

两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18年丰田发布的e-palette和雷诺发布的EZ-Pro concept,这是设计师对未来出行的构想。再一个,像这样的系统性设计在学生作品中非常常见,然而很多缺乏技术支撑。

对未来出行,国内的新造车势力有很多话要讲,如果没有对未来出行的畅想,这家企业看起来就不够有前瞻视野,也不值得投资。这也一定程度带动了学术界和商界对未来出行的思考,以”新出行”命名的论坛此起彼伏,共享出行(共享单车、分时租赁等)事业也轰轰烈烈。

毕福康在加入法拉第未来时表明,加入FF有三个原因:”一是贾跃亭先生。贾跃亭先生和我相识多年,并在过去四年中多次讨论过我的加盟,我个人非常欣赏他的企业家精神和对未来出行生态的高精准预判能力;二是FF行业领先的产品和技术;最后则是全球合伙人制度。”

注意看,毕福康是把贾跃亭对未来出行生态的预判能力放在第一位的。

对于未来出行生态,我有三个判断:1. 汽车将作为万物互联交通系统中的一个智能触点。2. 无人驾驶将是未来出行的基础形态。3. 共享出行将与私人出行形成互补。

目前看来,交通出行生态的问题更多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关于V2X和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内容, @陈光 大佬的回答非常专业,建议收藏学习。


写在最后

未来出行是一个需要系统设计的复杂问题,需要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齐心协力。

从最近的法兰克福车展可以看出,在以新能源和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汽车行业技术变革背景下,欧洲车企在引领汽车行业浪潮上显得力不从心,中美车企正在逐渐掌握这场变革的领导权。从奔驰宝马组建自动驾驶联盟、大众希望换取福特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等事件上,可以看到欧洲车企其实慌得一批。在智能网联的发展上,以上汽斑马系统为代表的国产智能网联系统已经领先欧美日车企一大截,拜腾和蔚来等也是中国车企崛起的重要力量。

法兰克福车展失落背后,是一场汽车行业领导权的“权利转移”,中国正在强势崛起。

未来出行逐步进入中国时间的过程,一定是曲折向前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作为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我们喜闻乐见,努力并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高绍杰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汽车的无人驾驶实现会对哪些领域造成影响?

苹果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具备哪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