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锡安都在鹈鹕队,他上场打球,而我负责销售」

「ECO氪体」体育圈人http://www.ecosports.cn

文/ 黄梦婷

编辑/ 曹焱

6月份,22岁的中国留学生戚彦去了路易斯安那州,开始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NBA鹈鹕队和NFL圣徒队的票务销售。当朋友知道他要去鹈鹕队的时候,都认为他的工作会简单很多。

「拿下了下一个天皇级别的巨星,你们肯定不愁卖票吧」。朋友们会这样和戚彦说道,但是两个月之后,他有了自己的感悟,因为在路易斯安那州卖票真是太难了,大家都是很有兴趣,但是没钱。

在票务销售这块,很多人有误区。其实球市与客户购买力相辅相成,这才是决定票务销售的指标。曾经有过球队赞助工作经验的戚彦,想要有不同工作尝试,而票务工作比他想象中的艰难很多。

每天打120个电话,95%的人都不会接

戚彦的工作岗位是内部销售,归属于销售部门,这份工作就是要积极认识一些潜在客户,说服他们买球票。每天工作流程主要是集中于电话、社交媒体以及面见客户。

「我们现在处于电话销售到社媒销售转型期。每天几乎要打120个左右的电话,但是95%的人都不会接电话或者直接屏蔽。另外5%会看语音和留言,这是初步甄别的过程」,戚彦说道。

票务售卖客群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针对单人售卖的季票或者半季票;二是团队销售票务,这种主要针对学校、教堂、小公司、好友聚会或者家庭聚会等人群;三是高端销售,公司和个人为主,年度包厢,费用是一年10-40万美金,这种主要是公司取悦客户的行为。

球队会有自己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每位销售员工会分到相应数量的客户。CRM不仅承载着客户关系维护,还起到公正裁判的作用。关于客户决策争端,只需要在CRM里面看到谁是第一个和客户决策、谁又是第一个找到决策人,这可以由大家公平裁决。

第一笔销售纪念

票务和球市、客户购买力有关。据戚彦介绍,球市一般会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华盛顿奇才队、洛杉矶快船,有钱和有球市,篮球并不是他们的信仰,篮球门票更像是愉悦客户、雇员福利或者是家庭时光。

而在路易斯安那州这边,很多人都很喜欢运动、篮球,缺点就是真没什么余钱,每次打电话时,聊篮球都很激动热情,一提到买票就支支吾吾。锡安来的前三周,客户的热情也很高涨,打电话交流的时候,大家也都很感兴趣,但是最后成交率仍然不高。

能在NBA工作,曾经是戚彦的梦想,每周工作60个小时也确实很累,但是工作中的成就感弥补了疲劳——他已近连续7周获得销售团队业绩第一的成绩。在面对一些压力与挑战的时候,戚彦只是觉得,这是最考验人的能力与性格的时候。

销售团队第一的小成绩

工作中的小秘诀,广交人脉的好处

「在正式找工作的时候,我还挺迷茫的,真的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为了多体验其他球队的工作节奏,我当时还投了NFL的一些职位」。

戚彦当时找了很多NBA球队,最终手里有了4个offer,NBA鹈鹕队、爵士队、黄蜂队以及冰球蓝调队。找工作的过程中,戚彦不停和之前人脉重新联系,曾经赏识他的人也写推荐信,甚至有一封推荐信,他就拿到了黄蜂队终极面试机会。大学时期,通过实习和社交积累下来的人脉,帮助了他很多。

在找了多份工作之后,戚彦说「面试官主要看作品、有没有听过你的名字,行业内的人脉,然后就是面试中的印象分」。虽然NBA30多支球队都是竞争关系,可在人才方面,球队都是愿意共享。

站在鹈鹕队执行副总裁David Griffin旁边的戚彦

进入鹈鹕队之后,戚彦才发现体育圈很小,很多公司珍惜人才,都会采用人才共享策略。如果你能给面试官留下很好印象,以前也有一些被人知道的作品,他们会考虑把你调到公司的其他部门或者别的球队。

美国人狂爱橄榄球,中美文化差异很大

在美国生活5年的戚彦,对美国体育文化有着自己的感受和观察。他曾经在朋友圈写道,「卖圣徒的门票,让我有种上帝的感觉」。美国人对橄榄球的狂热,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圣徒队的主场球馆是8万个座位,而排队等候的客户名单有15万6千人,最近他接触的一个客户,是当地一个知名医疗机构老板,他和戚彦说「如果能给我一个机会拿到圣徒的套票,你要我做什么都行」。一般而言,有时候只需要400美金的球票,在二手市场就会卖掉四五千美金。各州的橄榄球队是一个图腾和象征,更是代表着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NFL的第一场比赛

美国的平等思维也贯彻到日常工作之中。戚彦曾在公司食堂看到过锡安,内心激动不已,然而对于其他美国同事而言,自己和球员是一样的地位,只不过我们在幕后做事,而他们在场上打球,在食堂看到一位传奇或者知名球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有时候还会在公司看到球队老板,他也也会主动问起关于你工作的事情,还有对公司的改进建议。

很少有中国人可以在美国职业球队担任工作,大学时期的不断实习锻炼机会,让戚彦得到了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进而也积攒了更多人脉,在美国读书学习的日子,戚彦感觉到美国大学体育的浓厚深耕,而他同样希望,中国的校园体育能继续蒸蒸日上。

刚踏入工作的戚彦,有些不适应学校与职场的工作思维模式,学校只看重数据与报告,而职场会更在乎实际成效与KPI。关于未来的发展,他还想继续攻读研究生,让自己不断处于学习的状态,才能更好理解体育的小世界。

「ECO氪体」体育圈人http://www.ecosports.cn原创稿件,欢迎转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寻求转载请添加圈妹微信(ID:quanmei20)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体育产业生态圈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